第10章 承乾节圣旨 阅读至0%

第10章 承乾节圣旨

书名:未央歌 作者:玥妤 本章字数:1018字 更新时间:2020-02-08 23:02
    皇帝的生日本是宫中盛大的节日,但由于六皇子珞祺与皇帝诞辰为同一日,自从梅妃去世,皇上从未提起,宫中其他人亦未多言。但近日前,皇后娘娘与娴妃同时觐见,又欣闻六皇子心疾略有起色,殷霁便也颔首应允。
    帝诞当日,群臣于紫宸殿上寿,面对皇帝行三十三拜礼,而正旦朝贺十九拜,冬至朝贺十二拜,均低于此承乾节之拜。宰相大人代表群臣上殿,捧觞祝皇帝万寿。皇帝赐百官茶汤。是夜,殷霁宴百官于凤仪楼下。
    今日,整个皇宫之内,不论地位高低,均可穿上自己喜爱的衣服。而请来的昔梁城长乐坊的教坊乐人在山楼下彩棚中早已陈设好器乐,有拍板、琵琶、箜篌、高架大鼓、羯鼓、铁石方响、箫、笙、埙、箎、觱篥、龙笛等,两边对列杖鼓二百面。是以,凤仪楼前场面一派壮观,让人眼花缭乱。
    凤仪楼内,殷霁着特制龙袍于大殿中心,二皇子与六皇子于左侧,三皇子五皇子于右侧,各共一席;宰相、尚书与亲王们一人一席,分坐于周围;尚书等群僚坐于殿外两廊。每位的面前都摆放着各色食品,有环饼、油饼、枣塔、果子等。
    突然,百鸟鸣声响起,内外肃然,只闻半空和鸣,若鸾凤翔集,预示着庆典的开始。
    只见得皇帝身侧之人,举高衣袖,缓缓斟酒,一边唱引道:“绥御酒——”
    第一盏御酒举起,乐人一名歌板色,笙、箫、笛先奏,后众乐齐响。宰臣举酒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百官随之,倾杯,艺人在台上舞蹈,对舞、独舞。
    第二盏,如前。
    待到第三盏御酒时,左右军百戏入场。(所谓左右军,实际上是指京师坊市左厢、右厢,演员都是民间艺人。百戏项目有:上竿、跳索、倒立、折腰、弄碗注、踢瓶、筋斗、擎戴等。)
    第三盏毕,宫女们鱼贯入殿,方下酒肉。
    第四盏时,杂剧上场。
    第五盏,乐人弹琵琶、方响,跳三台舞之后,戏谑色彩的参军色入场,小儿舞队二百余人入场,舞步齐进,叩于殿阶。参军色与小儿班首问答,小儿班首诵台词(口号),音乐声起,小儿舞队载歌载舞。
    第六盏御酒,先是笙奏慢曲、三台舞,而后左右军比赛击球。殿前立三丈高的球门,哨笛杖鼓为两支球队助威。
    “好!”随着一声皇帝的叫好,大殿内外一片欢腾,掌声络绎不绝。
    第七盏,女童舞队四百余人上场。女童们都是从坊市中挑选的妙龄容艳过人者,上场时装束得宛若仙女,执花而舞,且舞且唱。然后杂戏入场,参军在歌舞与杂戏之间穿插作诙谐之语。
    第八盏,唱踏歌,奏慢曲子、跳三台舞。
    第九盏,左右军表演相扑。
    第十盏未始,只见教坊乐人退场,珞敏及珞扬从席内起身,向席上行礼后,珞敏道,“父皇帝诞恰逢十月初十,这第十盏请容儿臣二人献予父皇,寓双十之意,愿父皇万寿无疆,我大殷帝国千秋万代,永世长兴!”
    “哈哈---说的好!”席上的殷霁虽然三十有七,看来仍是英气勃发,夺目风姿,令人眩然。今日的他,仿佛许久不曾如此尽兴了,“听娴妃说,今日之事,是你二人全权安排?”
    珞扬没有开口,倒是珞敏抢先答道:“回父皇,是的。原本,皇后娘娘命儿臣二人与二皇子一同安排,但二哥不知何故不在宫中,”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往珞昕的方向瞟了一眼,却见他没有任何表情的变化,只好继而道,“如有疏失,还望父皇恕罪。”此番‘谦恭’的话,任谁都听得出志得意满之意。
    殷霁不以为意,笑道:“你们俩倒是有心了,下去后,等着朕的赏赐吧---”
    “谢父皇!---”
    二人行礼谢过,拍了拍手,随即,有二宫女入殿,举手各托着一木制方盘,有红绸覆于其上。
    珞敏把其中一块红绸掀开,将底下之物取出,道:“父皇请看儿臣带来的礼物----鸡血红。”
    听到‘鸡血红’三个字,在座之人莫不睁大双眼。“红宝石以颜色鲜艳、清纯而区别高下,尤其是色彩最为重要。上好的红宝石颜色鲜红,其次是红中带点橙色,再其次便是紫红色,棕红色则是最差。红色中,以大红鲜亮的红宝石最为珍贵。红宝石缅甸分为十四等,其第一等最上乘的红宝石便是大红红宝石,也即是我手中的鸡血红。此宝石在缅甸称为红玉,被视为至宝,地位十分崇高。而当今世上,上好的鸡血红只剩两块,除了我手中的这块,另一块便在那缅甸王的皇冠之上。”听完五皇子珞扬的解释,大家更是对这宝物更是称赞连连。
    未待大家的惊叹结束,大殿内的灯火突然悉数熄灭,众人的目光便被殿中央金黄的光亮吸引住------
    “猫眼石是一种十分奇特的宝石,能变幻光亮,神秘莫测,历来视为宝石中的珍品,于我国境内更是罕见。猫眼石不论大小,都是一种凸圆形的宝石,中间是变幻奇特的活光,如同猫的眼睛一样,在光照下更为动人,故而得名。其不断变幻光亮,闪闪生辉,如波浪一样变幻奇特,闪着活光,故古希腊人亦称为波浪,十分珍爱。猫眼石中最好的是金黄色猫眼石,其次是银白色,再次为绿白色、蓝白色。上品的猫眼光性能极好——活光强烈,变幻灵活,活光幼细,色泽美丽光润均匀,质地好,形状对称,如同我手中于锡兰(今斯里兰卡)一商人手中购得的这颗,据传,此石具辟邪震灾之功,若是在君王的寝宫之中,更可开天眼,永葆我大殷万代基业---”
    三皇子解释完毕,屋内顿时恢复灯火通明。若说刚刚的鸡血红已让众人赞叹不已,这许多人均闻所未闻的‘猫眼石’给大家带来的反应,用‘瞠目结舌’形容亦不为过。不过这所谓的‘天眼’之说,倒是引来众人的窃窃私语声。
    “皇上,这二位皇子孝顺之心,是我朝之福啊!”
    “是啊---”
    “是啊---”
    尚书大人的褒奖之语引来席中许多官员的附和。
    “好—好---好!不论怎样,这话我倒是爱听。你们二人通通有赏,先坐下吧---”虽然殷霁连说了三声好,但亦未露出群臣意料中的狂喜之色。“珞昕----”说完,殷霁看向自己那许久未曾出声的二子,对于自己这个喜怒不形于色的皇子,殷霁是颇为赞赏的。
    “儿臣在---”二皇子闻言起身,立于大殿中央。
    今日的他,一袭挺拔的身躯,穿着一身紫色金边的玉缎华服,衬得双眼更加犀利有神。
    “这次,我吩咐的事情办得怎样啦?”
    “回禀父皇---”珞昕恭敬回道,“据儿臣此次潜入各国探知的消息,西突厥与吐蕃历来嫌隙已久,但自从数年前突厥王迎娶了吐蕃公主哈兰,公主生下拓跋朗之后,如父皇所料,情况已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假以时日,西突厥和吐蕃长年来的嫌隙,极有可能在拓跋朗居中调停下而日趋化解,真正的连成一气,联合起来对抗我们大殷,如此一来便会对我们造成莫大的威胁。”
    “那据你预测,这种情况会在多久之后发生?”知道珞昕之后一定还有话说,殷霁在文武百官面前给了他一个表现的机会。
    闻言,珞昕继续道,“而如今,突厥太后在这种情况当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当年,她还是皇后的时候,突厥王在吐蕃境内遇刺,虽然任何证据均表明与吐蕃无关,但她仍怀恨在心,嫌隙便就此产生。再后来她的儿子欲迎娶吐蕃公主,她虽然极力阻止,但终究未果,对于拓跋朗这个孙儿近日的举动,她亦是颇有微词。所以说,这突厥太后一日在朝中掌权,突厥与吐蕃的联合便一日不能成形,对我大殷来说,亦不足为患。”
    “哈哈---好!朕也很喜欢你的这份大礼,同样有赏---!”
    “谢父皇。”
    “二皇子真是英雄出少年哪!皇上好福气!”不消说,这是孟王爷,皇后的亲娘舅。
    “嗯--小小年纪,只身一人出宫,真是少年英雄啊!”
    ......群臣又一番赞扬过后,殷霁满意地把目光转向了自己关爱的六皇子身上,“祺儿?你的身子可还好?需不需要先行离开?”
    这时,众人似乎才注意到了这大殿上有六皇子这么一号人物存在。
    只见他从糕点中抬头,灿烂一笑,低声道,“谢父皇关心,无碍的。”但这之后的几声明显压抑的轻咳却在说着他此时的不舒适。
    殷霁也听到了,询问的目光看向了一直在身后站着的未央。
    未央走出席位,回答,“回皇上,六皇子早知皇上诞辰,便斋戒了七七四十九天,在落棋楼跟随慧明师父为皇上念经祈福。有时,甚至彻夜不眠...”不知有意无意,未央停下来,看着皇上,不再说下去,似是不忍。
    果然,殷霁关切之情溢于言表,道“你这孩子----”
    “未央疏忽,请皇上降罪。”突然,未央跪地,让众人措手不及。而此时,珞祺想要开口说什么,但被未央的眼神制止了。
    皇上一声长叹,“行了,未央你起身吧。祺儿这孩子的脾气呀...同他娘......”
    皇上对其余的皇子均唤其名,惟独这六皇子特别,连贴身侍从的错误皇上亦不追究,不难看出,这六皇子的受宠程度。不过,大家也并不以为意,毕竟,这偌大的朝野之上,势均力敌的两派,与他均无甚关系,更何况,大家眼里弱不禁风的纯真孩童,又怎会是个障碍呢?
    想起过世已久的梅妃,皇上收住了自己渐远的思绪,看着大殿中神似梅妃的珞祺,微笑着开口,“祺儿,今日亦是你年满十五之日,你可有什么未达成的愿望,尽管对父皇说,只要你说得出来的要求,父皇定不回绝。”
    皇上这一开口,满堂官员肃然,静待着这孩童的答案。珞昕似仍是不为所动,径自喝着杯中的美酒;珞敏似乎有些按耐不住,一不小心,杯中的水酒洒出来了些;珞扬虽然也没有动静,但那直直凝视珞祺的目光泄露了他的紧张。未央亦站在大殿当中,一派平静无波的模样。
    大殿上静谧的有些可怕,大家的心底都有一个恐惧,但谁也没有说出口。
    ......
    “这做桂花糕的御厨师傅是不是换人了?怎么变得难吃了?”一句娇嗔打破寂静。
    谁也不知道这句话是出自谁的口中,只心想道此人恁地胆大,竟打断当今圣上的问话。
    接触到众人惊讶的眼神,当事人仿佛没有察觉,道:“那---儿臣可不可以要求父皇把原来的那个厨子再请回来,这桂花糕,实在是难吃的紧---”说完还吐了吐舌头,又发出了银铃般的笑声。
    原来,这---竟是六皇子深思许久的答案!
    众人疑惑之余,总算松下了神经。
    殷霁微愕,但瞬即便朗声大笑,“好!来人哪!”
    “奴才在---”屋外一直侯着的李公公马上进殿。
    “李公公,方才六皇子的话你听到了?”
    “是---”
    “那这事便交由你办了,明日一早我便要得到满意的答案。”
    “喳---”
    “退下吧---”
    把事情交待完毕,殷霁竟又补上了一句,“祺儿,我大殷朝皇子的生辰大礼岂能如此小气,落人话柄?这个愿望,朕既然允了你便不会收回,你什么时候想到再来回朕吧,朕给你时间好好想想---”
    “谢父皇---”恬然笑着,珞祺仿佛不曾感受到这大殿内的阵阵暗涌。
    众人听完这话,或许是珞祺的反应让大家放下了心,便也没有了方才的紧张。倒是令珞敏和珞扬奇怪的是,此刻的二皇子才缓缓向自己身旁的珞祺投去了深究的一眼,但瞬即便敛下了眼眸。“大家都各归其位吧---”方才站起的殷霁大手一挥,坐回其位,吩咐道。
    待大家坐定,亦从方才的情绪中恢复后,皇上仿佛不经意的提起,对着席中孟王爷的方向道:“传闻孟王爷之么女生得国色天香之貌,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诸位爱卿可曾听闻此事?”
    说到自己的爱女,孟王爷面露得意之色。
    只见长廊中便有一官员起身道,“回皇上,民间有传,听得小郡主一番琴音,余音绕梁,不绝于耳,三月不识肉味...”
    “是啊---是啊---只可惜微臣们此生要抱有遗憾了---”此起彼伏的赞扬声从走廊四处传来。
    “哈哈---那今日朕倒要领教领教这小郡主的超凡琴艺了----”
    余音未落,众人只听得一阵悠扬的琴声从御廊之后的不远处传来----
    渐近又渐远,或轻慢,或急促;如淙淙流水,又似燎原烈火;时而切切如低喃在耳,时而嘈嘈同急雨来袭,让众人凝神屏息,融入其中。
    一阕弹奏完毕,众人仍是没能缓过神来,只见一紫衣少女经过走廊,来到殿内,怀抱古筝,轻微一福身,道“民女孟心薇参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家这才意识到,众人眼前这位眉目如画的娉婷少女,便是皇上方才口中的孟王府的小千金-------孟心薇。
    “好琴艺!孟王府的小郡主果然不同凡响---”自从梅妃去世后,殷霁也许久没有听到如此让自己沉醉的声音了。
    “谢皇上夸奖!”孟心薇还是个年方十五的少女,听到此番夸奖,脸颊不免泛红。
    此时座位上的孟王爷也面露喜色,知道自己今晚所盼之事估计八九不离十了。
    果然,皇上大喜之下,喊来随侍,“来人哪!”
    “奴才在!”
    “二皇子珞昕与孟王爷府中的小郡主郎才女貌,天生一对。皇后娘娘与孟王爷亦乐见其成,今日朕便钦赐了这桩婚事,择日完婚。”
    心事落定,孟王爷赶紧上前谢恩:“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孟心薇亦朝着二皇子的方向瞧了一眼,日前听父亲说今日会将其许配给当今的二皇子,本来忐忑不安的少女之心在看到珞昕俊朗的模样之后也放了下来,还带了些许甜蜜。
    二皇子似乎还未反应过来,直到听见群臣的恭喜之声后,他才立马起身说了句:“谢父皇恩典。”
    想来,这件事,只有珞昕一人被蒙在鼓里。但他的反应未表现出任何反感,众人猜测,这样一个几近完美的女子许配给自己,即便是没有事先知晓,或多或少,总是欣喜地成分居多吧。
    听到二皇子谢恩的话,孟心薇心中的一块大石总算落了地,但不知为何,她总感觉一道灼热的视线往自己身上射来,顺着自己的感觉望去,她的心不禁一顿。
    “在皇子身后的这个少年----他,是谁?为何这样看着自己?那视线,在研究...深思...”太多的情绪,独独没有自己常见的爱慕,让她不解,却有如芒刺在背,骨鲠在喉,动弹不得。
    “心薇?”父亲在一旁轻喊,终于将她从那如深潭的视线里拉了出来,孟心薇才发现自己在这个第一次见面的少年面前慌了心神。
    毕竟是见过场面的大家闺秀,只见她歉然道:“方才心薇有些不舒服,晃了心神,还请皇上恕罪。”
    殷霁仿佛了然般大笑,“孟王爷,现在的孩子,还未出嫁,小女儿心事就瞒不住人了...看来,我这桩婚事,要赶紧办了才是---”
    原来,沿着孟心薇的目光,大家均以为她第一次见着二皇子,看着看着,便出了神。
    孟心薇低头不语。
    “好了,时候也不早了,今日便到这里吧。哈哈哈哈---”
    皇上离去,众人也纷纷离开,到处都是官员们客套寒暄之声。方才的事,只有孟心薇和那个少年---六皇子身后的未央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
    或许,还有大家认为的那个当事人,二皇子,也知道。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