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知情 阅读至0%

第52章 知情

书名:庶女当嫁之一品夫人 作者:李浅浅 本章字数:1018字 更新时间:2020-02-08 22:58
      其实,杜夫人对冯茹开绣庄的事情并不是一无所知。
      宋妈妈曾向杜夫人禀报:“…听说四姑娘在东大街上开了间绣庄。您看要不要管管。”自古商贾不为人所齿,何况还是深在闺阁的女子经商,更是要坏了家族的清誉、自己的闺名。
      杜夫人扬了扬眉毛,脸上的表情有些古怪:“开绣坊?亏她想得出来。不过她既然有这个心,让她试试倒也无妨。冯家本就是商贾之家,也没那么多忌讳。她的事情,只要不是闹得太过分,你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
      “夫人,可是四姑娘毕竟是个姑娘家。将来还要嫁人的…”宋妈妈还想劝些什么。
      杜夫人直接打断道:“如今老爷也不在了,家中的收益大不如前,眼下又处处要用钱。如果茹姐儿真有经商的天分,将来在家里的生意上面也可以帮我们一把。至于她的婚事吗,几个子女当中茹姐儿最成气候,可惜是个庶女。所以,我想留她在家招婿。一来将来有个依靠,二来将来家里的生意也有个可托付的人。宋妈妈看如何?”
      宋妈妈脸上的肌肉抽搐了几下,没有做声。前几日杜夫人还算计着利用杜明对冯茹的好感要挟杜家,现在又打算把四姑娘留在家掌管庶务、将来招婿。——可真是商贾本色,物尽其用啊。
      “那明哥儿那边…”宋妈妈一直认为冯茹这样出色标致的人物能和杜明配成一对最好不过。
      偏偏杜夫人看了宋妈妈一眼:“过去就过去了,都不要再提了。”
      “是!”宋妈妈被杜夫人看得垂下了头。
      杜明的发乎于情、止乎于礼让杜夫人颇为意外。她在计划落空,深感挫败的同时,不禁对杜明有些刮目相看。血气方刚却能忍住情窦初开,不容易啊!将来必成大器。
      而从杜夫人对冯茹的观察,这个孩子心思十分细腻,做事也有章法。不像三姑娘冯媛只争一时之气,没有头脑。不像五姑娘冯婧过于谄媚,不免失了风骨让人看不起。唯一美中不足就是庶女出身。这样的女儿,万一嫁得好了飞黄腾达,哪里还能任自己拿捏在手中?嫁得不好了对杜夫人便失去了利用价值,还不如放在家里招婿来得实际。
      想起杜明和冯茹,杜夫人又问宋妈妈:“明哥儿今年六月份是要下场靠举人了吧?”
      宋妈妈恭恭敬敬的回答道:“正是!杜家二房、三房各送了一百两银子,听说南阳侯府也送了两百两银子,夫人看要不要也送些礼物过去?”
      杜夫人想了想,叹口气道:“这一年真是收入越来越少,花钱的地方越来越多。就送五十两银子、一套状元茶饼、外加文房四宝一套吧。我们怎么样也不能越过二房和三房。”——冯德广还在的时候,杜夫人何曾为钱愁过?
      宋妈妈闻音知雅,上前为杜夫人斟了杯茶,安慰道:“夫人也别犯愁,等二少爷长大点,三姑娘嫁出去了,会慢慢好起来的。”
      “但愿如此吧!”杜夫人接过茶杯,抚了抚刺痛的太阳穴忽然又道:“对了。马上就是老爷的周年祭了。我想着这么一大家人都回钱塘祭拜也不方便,何况蔷哥儿现在还在国子监读书。不如让秦姨娘替我们回去,到祖祠里行下祭拜礼吧?”
      冯德广的周年祭按理是大事,正妻、子嗣均不到场,只让一个姨娘回钱塘操办,这也太不把冯家放在眼里了。宋妈妈皱了眉低声道:“夫人,这不太合规矩吧…”自从来了京都,主子的心事宋妈妈是越来越猜不透了。伤心之余,宋妈妈一度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老了。
      杜夫人捻了个杏脯放在嘴里咬了一口,酸溜溜的味道让她直皱眉:“也没什么不合规矩的。你就去和秦姨娘说一声,再和外院管事打声招呼。让秦姨娘这两天就赶紧出发。”——存心是打发秦姨娘回钱塘。
      宋妈妈也跟着咽了口吐沫,屈膝答应着下去了。
      五月中旬秦姨娘被打发回了钱塘,冯、杜两家恢复了暂时的平静。冯茹则忙着经营绣庄,时常从翠晴园西跨院的角门溜出去。杜夫人则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时候,冯茹去杜夫人屋里晨昏定省,杜夫人还有意无意的传授她生意之道。
      “…万事开头难,做生意要循序渐进。最开始拿一些便宜的小物件以低价位出售,等慢慢店铺的名气做起来了,有了固定的客户,再涨价换上新花样…”
      冯茹面上答应着“谨遵教诲”,心中万分诧异。杜夫人这是默许她开绣庄了吗?
      五姑娘冯婧的丫鬟岚儿看冯茹经常从翠晴园的角门出入,向主子嚼舌根道:“五姑娘,四姑娘经常从角门溜出去,您是不是应该和夫人说一说。我们住着西跨院,离着角门最近。万一将来出点什么事情,可别连累我们挨罚。”
      五姑娘冯婧狠狠的瞪她一眼:“你傻啊?别说四姐从角门出出进进,就算是一只苍蝇从外面飞进来母亲也不会不知道。母亲明摆着是根本就不想管,我们还去掺合什么?没得白挨一通说。”
      岚儿咋舌自此不敢再提。
      六月初三,天气一日热死一日。北方本来就干燥,这个时候更是燥热不堪。门帘子早就换成了湘妃竹的,糊窗棉纸也撤下换成了碧绿茜纱。冯茹穿着一件素纱单衣正坐在窗前和柳絮在对五月份绣庄的账目。不知是否因为冯茹的玫瑰胭脂起到了促销的作用,再加上江锐麟的帮衬,六月份铺子的收益比五月份长进不少。除去所有成本,冯茹还挣了两百多两。
      合上账册,冯茹转了转酸痛了脖子,向柳絮满意的笑道:“这样下去,我们很快就能自立更生了。”
      柳絮盘腿坐在冯茹对面满含喜色的道:“是啊!四姑娘当时说要开绣庄带着我们自立门户的时候,我们都还不敢相信。没想到如今绣庄不仅开起来了,生意还一天比一天红火。”
      冯茹嘻嘻一笑。抬头看着窗外一簇簇繁盛如锦的杏花,心中愉悦无比。她们的境况比起在钱塘,比起刚来京都确实有了极大的改善。至少那个时候她每月只有二两银子月例可支配。而现在,谁又能想到她已经有了自己的产业,每月还有上百两的进益呢?日子是自己过出来的,不是吗?只要人在,总是有希望的。
      忽然璧玉走进来向冯茹通禀道:“二少爷来了!”再过十天便是春闱的日子,国子监提前放了温书假。冯蔷因有孝在身不能下场应试,过了中午便早早回来了。
      冯茹听到冯蔷来了有些吃惊。她与冯蔷素日并不亲密。他们俩一个住与怡芳园相连的鼎辉阁,一个住最东边的翠晴园。两人居所相距甚远,来往不多。冯蔷今日忽然到访是个什么意思呢?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