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礼单 阅读至0%

第46章 礼单

书名:庶女当嫁之一品夫人 作者:李浅浅 本章字数:1018字 更新时间:2020-02-08 22:58
      放下南阳侯夫人对婚事松口的事情不提,程夫人从怀中掏出那叠厚厚的大红烫金礼单,笑嘻嘻的递给杜夫人:“这是南阳侯府的聘礼礼单。不管怎么说,你们两家的好事这回是板上钉钉,不会再出半分差错了。我这个媒人就等着新娘子的媒人鞋了!”——决口不提礼单过于丰厚。
      窦大奶奶也回过神来,连忙从旁凑趣道:“媒人鞋肯定是没问题。冯家这几个女儿的女红是最好的,针线局都比不上。上次相看的时候,程夫人不也见识了四姑娘绣的那扇佛经屏风吗?漂亮的连我婆婆都赞不绝口呢。”
      杜夫人也笑盈盈的答应着从程夫人手中接过礼单。她将厚厚的礼单展开一看,脸色倏然变色:“这聘礼是不是太过贵重了…”
      窦大奶奶也凑过去看礼单。才看了一半,窦大奶奶的脸色也跟着变了。
      南阳侯府掏出万两聘礼,冯家的嫁妆就要旗鼓相当。而自冯德广新丧,杜夫人孤儿寡母,收入本来就远不比从前。一家人如今又居京都,吃穿嚼用比在钱塘时大得多。三姑娘冯媛上面一个哥哥、下面还有四姑娘、五姑娘两个妹妹,杜夫人嫁了冯媛还要考虑到后面儿子、女儿的嫁娶。其中哪一样不用钱?现在为了三姑娘冯媛掏空了家底,后面的子女怎么办?南阳侯府这样做无异于釜底抽薪。
      杜夫人合上大红礼单,冷冷一笑,咬牙道:“侯府自有侯府的规矩,我们冯家也有冯家的礼数。冯家不止嫁一个女儿,不可能厚此薄彼。我们家三个女儿的嫁妆都一样,不会因为对方是南阳侯府便多一些,是白丁草民便少一些。如果有人嫌少或者招来耻笑,也是没办法的事了。”——不过就是嫁妆太少被人说戳脊梁而已,反正这桩婚事已经让不少人在背后说冯家是攀龙附凤了,再多些流言蜚语又有什么关系?
      “这…恐怕让三姑娘将来在侯府不好做啊。”程夫人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冯媛、为她着想。
      杜夫人听了,眼光就忽忽悠悠的飘到窦大奶奶脸上:“嫂子有什么好办法?”——自己的女儿是被当成杜家的棋子送进南阳侯府的,说起来是冯家嫁女儿,其实更是杜家嫁外孙女。如今遇到难题杜家总不能撒手不管吧?
      窦大奶奶心里气得咬牙切齿。心道你们冯家是卖女儿还是嫁女儿?拿一个女儿的婚事换了老二冯嫱在国子监读书的机会不够,现在连嫁妆凑不够都朝自己伸手?表面上,窦大奶奶却笑着道:“四姑奶奶容我我回家商量商量老爷再说。”
      杜夫人狡黠一笑,点头答应了。反正离下聘还有大半年,而真正嫁娶还要等到两年后冯媛过孝期,除了服再说。
      三姑娘冯媛这边,听说程夫人登门送来了聘礼礼单,先是得意大喜。后又听说自己的婚事是因为冯茹的游说,南阳侯夫人才松了口。冯媛抬手打翻药碗,呲目大怒道:“现在全城的人恐怕都知道我能嫁到南阳侯府是她冯茹的功劳!”——有没有一次冯茹是不踩到自己头上的?
      甘妈妈劝道:“三姑娘身子刚刚养好。犯不上为了这点无伤大雅的小事生气。就算大家都说三姑娘嫁入南阳侯府是四姑娘的功劳,又有什么用呢?始终出嫁的是您,不是她。将来您做了南阳侯世子夫人,谁还记得当初的事情?所谓英雄不论出处吗。”
      三姑娘冯媛听了这才消了气。
      冯茹却没有精力理会这些。她的花开富贵屏风才绣了一点,过年要送给长辈的鞋袜、针线也没有做齐。自从大佛寺回来后,她一直关起大门忙着针线直到过年。
      除夕这天,由于家中无成年男丁又在孝期,冯家的年夜饭吃得冷冷清清。过了子时,冯媛、冯茹、冯婧和冯蔷给杜夫人拜过年,领了压岁钱,便各早早自散了。
      大年初一,缨簪之家都要开祖祠祭祀祖先。杜家老夫人特意让窦大奶奶把冯家的孤儿寡母请过来一并参加祭祖。杜夫人卯时便携了三女一子登门。先向老夫人、老爷和家里的长辈问了安,几个子女讨要了压岁钱,一行人乘着车撵浩浩荡荡的往杜家祖祠去了。
      杜老爷主祭,杜威陪祭,杜潇献爵,杜俊献帛,杜明、杜昭、杜旸捧香。杜老夫人、窦大奶奶、冯而奶奶、赵三奶奶、杜夫人并一众姑娘伫立祠堂内槛,只能看不能动手。礼毕,众人退出。移至宴息处奉茶。
      杜夫人和杜家几个奶奶簇拥着杜老夫人走在最前面,杜曦紧紧跟随窦大奶奶,将冯茹和杜暄落在后面。冯茹知杜曦是恼了自己在大佛寺那日拿她当枪使,便也不戳破,只与杜暄稍落后几步凑在一起说悄悄话。
      三姑娘冯媛因是南阳侯府联姻的主角,也被赵三奶奶拽在身旁,陪长辈闲话家常。大姐儿杜晔带着年纪最小的杜暳走在冯茹和杜暄半步远的后面。唯独五姑娘冯婧落了单,被落在了最后。
      因这几个月杜暄帮着冯茹倒卖绣品赚了不少银子,两人之间的情谊也变得比其他人亲近许多。冯茹挽着杜暄胳膊,忽然想起自己开绣庄的心愿,因问杜暄的意见。
      听到冯茹要自己做生意,杜暄没有惊讶。她神情认真的抚着尖尖的下巴,略一思忖道:“可以倒是可以。只不过,这一来我们要有本钱,二来要有打点店铺的掌柜,三来要有货源。”
      冯茹歪着头想了想道:“本钱不是最大的问题。我可以把这几个月挣得银子全数拿出来入股,再加上威远侯府这副屏风的收入大概有五百五十两。”
      杜暄道:“我那里也还有三百多两体己银子可以全部拿出来入股。这样算算八百两的本钱在东大街租一个小点的铺面也是够的了。掌柜人选的话,我可以问问奶母,最好把她儿子拉进来。徐掌柜在京都的绣坊做了也有些年头了,原本他的庄家给多少银子,我们就给他多少。他给别人干也是干,给我们干也是干,肥水不流外人田吗。至于货源吗…”
      “不如收集一下府内各处丫鬟、婆子的绣品?不够的再从坊间搜罗。反正我们的铺面小也不需要太多的货源。”冯茹灵机一动。冯家如今日子不好过,许多丫鬟、婆子都私下偷偷卖自己的针线到外面换钱。而京都对她们来说又人生地不熟,经常得不到好的报酬。这样的商机不如自己来做。
      杜暄听了连连点头称赞:“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我先和奶母商量商量,看看她的意思。如果徐掌柜那边没有意见,我们再一起商量下一步。”
      两人一路走一路盘算得正起劲,冯茹忽然感觉到有一双目光紧紧的追随着自己,看得她好生不自在。每当她扭过脸四处去寻那目光,那目光已然飘飘忽忽的落在了别处。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