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初 遇 阅读至0%

第5章 初 遇

书名:相思扣 作者:白衣若水 本章字数:1018字 更新时间:2020-02-08 23:08
    不知睡了多久,我睁开眼,映入眼帘的是洁白的纱帐,暗红雕花的窗棂,靠墙的高大书架,一尘不染的书桌,笔、墨、纸、砚,桌旁的墙上挂着一支翠绿的玉箫……我这是在哪呢?轻轻捶了捶还是迷迷糊糊的脑袋。
    这时,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一个男子推门进来,他高高的个子,皮肤白皙,朗眉星目,蓝冠缁衣,清俊儒雅。
    “你醒了?”他的声音就如他的人一样温润如玉,让人觉得安静平和,如沐春风。
    我点了点头,继续看他,他跟五哥差不多一样高,一样的好看,但是他的气质更沉稳。
    看我这么直着眼睛看他,他摸了摸自己的脸,说:“我脸上有东西吗?”
    “你和我五哥一样好看。”
    他笑了笑说:“你这是在夸赞我吗?男人可不喜欢人家说他好看,那是小姑娘才喜欢的。”
    “但是,你真的很好看啊!”我一脸茫然的表情。
    他无可奈何的摸了摸我的头,说:“不说我了,你叫什么名字?为什么会昏倒在明珠巷呢?”
    “那你叫什么名字?”我还真是不习惯别人这样对我问话,以前在宫里,我虽然不受宠,但是公主的地位还是有的,从来都是人家向我回话。
    “我叫孟照卿,现在该你说了吧。”
    “我叫……赵离。”我临时把名字改了,随了母亲的姓。经过这两天,我已经不是原来那个单纯幼稚的萧离了,没有母亲和如意在身边,我要学会自己保护自己。
    “你今年多大了?”
    “那你又多大了?”我反问他。
    他刮了刮我的鼻子,笑着说:“呵呵,你还真是会讨价还价。听好了,我今年二十岁,属马,西於人氏,至今尚未婚配。还有什么想知道的?”
    “那这里是哪里呢?我怎么到了这里?”
    “这里是我家,城东孟府。你昏倒在明珠巷,所以我把你带回来了。”
    “还有问题吗?”他问。
    我摇了摇头。
    “没有了?没有了那就回答我的问题,好吗?”
    “我十岁。”
    “你为什么昏倒在明珠巷?”
    “我昏倒了吗?我只记得我很饿,又累,就在那条巷子里睡着了。”
    “你昏睡了两天。”
    “两天!”我惊叫起来。这时,肚子“咕噜咕噜”的传来叫声,让我不好意思的脸红了。
    孟照卿笑了笑,吩咐小厮把饭菜端了上来。菜色虽然简单,却很精致,自从离宫后,我吃的都是简单粗糙的东西,这些菜虽然不如宫中御厨做的好,却已经让我垂涎三尺。
    “先吃饭吧,吃完了再说,”孟照卿把饭菜往我面前推了推说道。
    我虽然很饿,却没敢吃太快、太多,我记得母妃说过,久饥之后如果暴食会对胃不好,我因为自小有胃疼的毛病,每每疼起来会满头冷汗,所以对饮食控制得很好。吃了七八分饱之后,我把碗搁到一边,用手绢擦了擦嘴,示意他我吃好了。
    “吃那么少就饱了?”孟照卿诧异的看着我,大概觉得我饿了那么久之后应该狼吞虎咽,风卷残云。
    我乖巧的点了点头。他叫人把碗筷收拾了之后走到书桌旁坐下,拿起墙上的玉箫边把玩边说道:“现在可以告诉我你为什么独自一人昏倒在外面了吧?”
    “我……我也不知道,我和……阿姨到这里来投奔亲戚……”我一边慢吞吞的说,脑子一边飞快的想着要编个什么样的故事来敷衍眼前的这个人。
    “我们在街上走散了……嗯,我一直等她,都不见她回来,又累又饿,就在睡着了。”
    孟照卿笑了笑,对我这漏洞百出的回答不以为意,“那你亲戚家住哪里?我待会差人送你过去。”
    “我不知道,”我摇了摇头说。
    “这可难办了,那你家住哪里?要不我送你回家吧,你那么小的孩子在外头待久了父母会担心的。”
    “我家里已经没人了,家也没有了。”这句话我倒没有说谎,我的家早已被人雀占鸠巢,家里的人也下落不明,想到这里,我的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滴滴答答的落下来。
    看我哭得那么伤心,他一脸紧张,又不知道该怎么哄我,只得轻轻拍着我的背,嘴里喃喃的说着:“好了,不哭不哭,我不问了。”
    他的手象五哥一样大而温暖,他的怀抱象五哥一样安全,他的声音比五哥更温柔,他要是我五哥就好了,我窝在他怀里一边哭一边难过的想。这两日压抑的情绪瞬间爆发出来,我痛痛快快的哭了好久,直到自己都觉得累了的时候,才抽抽噎噎的停了下来。抬起头一看他的衣服,已经被我的眼泪湿得一塌糊涂。我有点不好意思,望着他羞赧的笑了笑说:“对不起!”
    他伸出手擦掉我腮边挂着的泪珠,帮我理了理哭乱的头发,说道:“那你可有去处?”
    “我不知道能上哪去。”
    “若你还没有下一步的打算,可以住在我家里。”
    “真的吗?”我不大确定地问道,毕竟对他来说,我还是个陌生人。
    他温柔的笑了笑,说:“你看你浑身是伤的,难道我要让你流落街头?这么漂亮的小姑娘在外面待着可不安全。”接着他从桌上拿来一个通体翠绿的小瓶子,“这是九花玉露,每隔三个时辰把它涂在伤口上,这样以后才不会留下疤痕。我今天还要出诊,你在家中休息,我会叫小烟照顾你。”
    原来他是个大夫,难怪心肠这么好。“谢谢你!”除了谢谢,我真不知道还能说什么。
    ……
    今天,已经是我来到孟照卿家第十天了,孟府挺大,但是人却不多,平常除了孟照卿外,家里就只有小烟、李妈、孟伯和两个小厮。孟府西侧是孟家的医馆仁安堂,每日来求医的人骆绎不绝,所以他每天总是很忙,我通常只有在晚饭的时候才能见到他。我每天做得最多的就是在他的书房里看书,孟府的其他地方布置极为简单雅致,唯有书房很是气派,藏书甚多,四书五经、孔孟老庄、天文地理、人文传记、奇闻杂趣、稗官野史……什么书都有,当然,最多的还是医学典籍。而我惊奇的发现,他居然还有《国策》、《资治通鉴》、《孙子兵法》这一类的谋略书,他那么一个云淡风轻的人,怎么看都不象是醉心权术之人。
    吃过午饭,我在书房拿了本《新唐书》走到花园的秋千架上坐下,翻到昨天未读完的《孙思邈传》。由于怕我在府里闷,前两日孟照卿叫人在花园里装了一副秋千架。他真的是个很细心的人,对我的好比五哥过犹不及,五哥虽然宠爱我,但是性格豪爽,不拘小节,有时未免有些粗枝大叶。
    “孙思邈,京兆华原人。通百家说,善言老子、庄周。周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其少,異之,曰:圣童也,顾器大难为用尔!及长,居太白山。隋文帝辅政,以国子博士召,不拜……”
    唉!以往最喜欢读的这些人物传记现在也很难让我静下心来。不知如意伤势如何?她被叛军带走一定凶多吉少,而远在围场的父皇也一定已经知道了行宫被控,却为何迟迟不见行动?已经十天了,我无从打听母妃和父皇他们的消息,心急如焚。我的母妃,她一定不知道她心爱的女儿并没有安全到达行宫,此刻正寄身一个陌生人篱下。想起母妃立在寒风中的孤独身影,想起她一遍一遍地用手语和我告别,我的内心无限悲戚,人生的大起大落,亲人的纷纷离去,让我多日来在人前铸起的坚强轰然倒塌,泪水潸然落下。
    “丫头,在看什么书呢?”孟照卿不知何时来到我身后,突然出声问道。我一惊,猛然回头,看到他讶然的表情,这才想起自己连眼泪都忘了擦,只好尴尬的笑了笑,叫了声“孟叔”。
    “小离,你怎么了?”孟照卿摸了摸我的头说道,关怀的语气让我心理涌起温暖的感觉。
    我摇了摇头说:“没事,想起了我娘。我娘一定想不到,她离开后我发生了这么多事情。”
    “想开一些,虽然他们不在你的身边,但是他们对你的爱依然萦绕在你的周围,我想他们一定在某个地方看着你,如果他们知道你那么难过他们也会难过的,他们也一定希望你生活得快乐对不对?”
    他的一席话,让我想起了离宫的那个晚上,临别前母亲和我说的最后一句话“孩子,一定要好好活着,快乐的活着”。是的,我要让母亲放心,离开了皇宫的月儿,一样可以快乐的活着,不管前面等待我的是什么,我都要坚强的面对。我勉强地对孟照卿笑了笑说:“嗯,我不想那些不开心的事了。”
    “真是个懂事的孩子,”他摸了摸我的头感叹道:“都是我太忙了,府里人又很少,没人陪你玩才让你加倍思念亲人。”
    “嗯,我不怕闷,就是每天都闲着让我觉得自己都快生锈了!你架上那些书我都看了大半了。”比起以前在锦宜宫,孟府算是热闹多了,孟伯和李妈都对我很好,还有小烟陪我一起玩。小烟比我大三岁,是李妈的女儿,从小在府里长大,她性格活泼开朗,和她在一起,使原本内向沉静的我也变得有些开朗了。
    “口气倒是不小,我那些书至少有几千册,就这几天,你就看了一大半?”他又刮了刮我的鼻子,我发现他好像特别喜欢做这个小动作。
    我摸了摸自己的鼻子说:“有很多书我以前是看过的,御……”惊觉自己说漏了嘴,我赶紧改口“我家书房里的书比你这多多了。”
    他看着我不说话,目光里若有所思。我怕他看出什么来,赶紧岔开话题:“孟叔,要不,我跟你学医吧。”
    “好倒是好,你聪明伶俐,机敏好学,相信一定可以学好。只是,医馆里出出入入的什么人都有,市井小民、田夫野老……你一个小姑娘家的,多有不便。”
    “不会的,孟叔,我穿男装不就行了?好不好嘛?孟叔,我也想像你一样可以悬壶济世,救死扶伤。”我边说边抓着他的手臂摇晃着,把对付如意的那一套杀手锏拿了出来。
    “好好好,拿你没办法,我待会儿吩咐孟伯给你准备几套男装。由于医馆较忙,我只有晚上才有功夫给你教授。我书房里有很多医书,你有空也可以自己看看,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问我。”
    “是,师父在上,请受徒儿一拜。”我见他答应收我为徒,心里很是高兴,于是像模像样的给他行起礼来。
    他急忙伸手扶住正要下跪的我,说道:“不可,自医祖岐伯阐论,岐黄之术形成始,至今,我医家从无纳女弟子之先例。如今你既潜心学医,我当侵囊相授,我们可师徒相称,不必焚香祭祖师,行师徒大礼。”
    “是,师父,我先从什么地方入手呢?”
    “不急,你明天先跟我到医馆转转,熟悉一下,晚上回来我再教你。你现在刚入门,可以把我书架最下层的书熟读几遍,对医理有大致的了解。就先从《黄帝内经》开始吧。”
    “嗯,我现在就去书房看书,”我说完就朝书房走去。
    “别走得太急,当心摔着,”身后传来师父担心的声音。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到,古人真的那么长命吗?人人春秋皆度百岁。而下面说的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逆于生乐,起居无节说的怎么像是我父皇?惊觉自己这种想法有多么的大逆不道,我用拳头捶了捶自己的脑袋。
    合上书,我在书房里边踱步边默默背诵:
    “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短,小筋弛长,短为拘,弛长为痿。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这时,师父推门走进来,说道:“小离,亥时已过,天不早了,你明天还要早起跟我去医馆呢,快回房歇着吧。”
    “好!”我说着把桌面收拾好,把书放回书架上,师父把披风给我系好就出了门。门外好大的风,刮到脸上生疼生疼的,虽然披着披风,我仍然冷得打了个寒战。师父看到,打开他的大披风把我裹在里面,我搂着他的腰,很温暖。师父身材高大,我只到他腋下,他给人感觉很温柔、安全,使我对人充满戒备的心放松不少,他是除了五哥外,我唯一愿意亲近的男性。
    本书由潇湘小说原创网首发,转载请保留!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