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 阅读至0%

第1章 引

书名:相思扣 作者:白衣若水 本章字数:1018字 更新时间:2020-02-08 23:08
    抬眼看看窗外的天空,日头老高,已近晌午时分,今天一大早没来由的觉得心跳得特别厉害,仿佛预感到要发生什么事情,我心神不宁。提起笔,我略为思索,在纸上写下:
    党参四钱,茯苓五钱,白术四钱,甘草三钱,木香三钱,砂仁一钱,陈皮三钱,半夏三钱
    “好了,张婶,到柜上抓药吧,掌柜的会告诉你如何煎服。你这病乃因素体脾气虚弱,饮食不节,劳伤脾胃,以致脾虚腹泻,回去之后要多加注意。”
    “谢谢你了,赵大夫。”张婶说完到柜上找易掌柜抓药去了。
    忙了一早上,觉得微微有点头疼,我靠在椅背上,用手摁了摁太阳穴。还是回后堂休息一会儿算了,这么想着我站起身来边朝内堂走去边对易掌柜说:“易叔,我有点累了,到后面休息一会儿,前堂就麻烦你多照顾着点。”
    “公子尽管去吧,这里有我照看着,没事儿。”
    我前脚刚跨进后堂,身后就传来管家孟伯的声音:“公子,公子,边关来信了,你快看看。”
    我疾步走出,一把接过孟伯递来的书信,急不可待的拆开。三个月了,师父没有只言片语传回,我们都心急如焚,不知道他在掖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九个月前,位于我朝西北面的渭朔挥军南侵,在西於城外三百里的裕枷关燃起战火,我裕枷关守军奋力抵抗,苦战三个月,奈何渭军有备而来,志在必得,双方僵持不下。彼时正值六月酷暑,边关伤兵甚多,多数受伤兵士伤口溃烂。而朝堂上,主战主和两派争执不下,皇上左右摇摆,犹豫不决,朝廷的援军、粮草和医药迟迟未发,士气低靡。裕枷关守将云崇礼是师父少时好友,半年前,他来信请师父到边关帮忙,师父一口应允。师父不但精于医道,而且通晓兵法,武功高强,是难得的将才,只是他生性淡泊,不愿为名利所累,故而远离庙堂。如今国土受侵,好友被困,师父觉得,于公于私他都应该出手相助。
    师父到裕枷关三个月后,朝廷终于有了一个明确的态度,皇帝准了主和派的请奏,决定和渭朔议和。由于朝廷派来的议和使臣不懂渭朔方言,所以必须挑选一位既会渭朔方言,又武功高强的人和使臣一起到渭朔的都城掖城议和。云崇礼显然是很好的人选,但是军中不可一日无将,于是师父便代他随同使臣一道前往掖城。正当师父和使臣在掖城与渭朔国君议和,渭军防备之心松懈时,朝廷却调动三十万兵马绕道攻打渭朔西南,五日之内,便把渭朔镜河以南三郡悉数攻陷,此举引起渭朔举国义愤,皆言我朝出尔反尔,背信弃义。而尚在掖城的师父一行处境十分危险。自从两国复又兵戎相见,师父便杳无音讯,我日日担惊受怕,既盼望边关有消息传来,又怕会是什么不好的消息。前几日听人议论,说我朝这次大胜渭朔云云,心里想着渭朔既然战败,也许师父可以安全回来,想不到今日边关就有信来,想是师父已经回到军中。
    “卿兄爱徒赵离:
    兄于宣治七年十月受吾托出使渭方……至十一月下有信传来,兄及礼部侍郎张公于返裕途中遇渭军伏,失足堕崖,以身殉国,呜呼!……”
    信从我颤抖的手中飘落,我的脑子一片空白,无法思考,以身殉国……以身殉国……什么意思?师父只不过是去议和的使臣,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即使我朝背信弃义,他们也不该迁怒于使臣啊,而且,我们不是打了胜仗了吗?为什么师父却回不来了?不,我不相信,我不相信!我的手抖得厉害,脚下也觉得虚浮无力,身子晃了晃,眼看就要倒下。孟伯一把扶住我,“公子,你怎么了?信上怎么说?是不是先生有消息了?”我一言不发,眼泪汹涌而出。
    “公子,你倒是说话啊,是不是先生怎么了?唉,真急死我了。”
    “孟伯,先生……殁了!”说完这几个字,仿佛用尽了我全身的力气,只觉心口一阵刺痛,霎时间传遍四肢百骸,一口气上不来,眼前顿时一黑……
    蒙蒙胧胧醒来,已是掌灯十分,一睁开眼睛就看到小烟、孟伯、李妈都神色焦虑地围在我的床边。看到我睁开眼睛,小烟喜道:“姑娘终于醒了!”
    “醒了好,醒了好,唉……我这把老骨头,可再也经不起折腾了……”孟伯捶了捶酸痛的腰杆,走到窗旁的椅子上坐下。
    “姑娘饿了吧?厨房里准备了冰糖红枣莲子羹,我去端一碗来给姑娘,”李妈说完扭着胖胖的身子出去了。
    不一会,李妈端着莲子羹进来,我嘴角勉强扯了个笑容,说道:“李妈,把碗放桌上吧,大家辛苦了,明天还有好多事要忙,都去歇着吧,我想一个人静一静。”
    他们闻言默默的退了出去,小烟细心地帮我把房门关好。房门关上的一霎那,我的泪水又潸然落下,师父啊……
    哭了好久,我觉得眼睛酸胀刺痛,眼泪都快要哭干了。我从床上爬起来,摇摇晃晃的走到书桌旁,拿起《备急千金要方》,里面夹着师父出使渭朔前给我写的信。
    “爱徒赵离:
    吾受云兄所托,定于十月随朝廷来使礼部张侍郎前往掖城和谈,此去约半月余即可返裕,汝勿挂念。为师离家已三月,家中及医馆事宜汝多费心,汝亦当自爱,勿劳伤汝身,时近寒霜,犹记强饭添衣,勿使为师挂念为盼……”
    看着师父写给我的最后一封信,我的泪一滴滴的滴落纸上,将墨迹晕染开来,字迹渐渐模糊,我赶忙拿衣袖擦拭,却不料越擦越模糊,我颓然坐到地上。
    我十岁那年突遭变故,流落到西於,多亏师父收留,后跟随师父学习医道,至今已七年有余。这七年来,师父对我嘘寒问暖,无微不至,虽然我们萍水相逢,他却用他的温柔、关爱温暖了一个小女孩伤痕累累的心。不知何时,那个挺拔的背影,温润如玉的笑容,如春风般和煦的声音已经悄悄进驻我的心里,看到他我会感到羞怯,看不到他我又会在人群中寻找他的身影,当年那个跟在他身后“孟叔、孟叔”叫个不停的小女孩现在已经长成大姑娘了。七年来,我从未与师父有过那么长时间的分离,还记得当天送他出门,我眼泪流个不停,师父还是象我小时候那样宠溺的叫我“小丫头”。一切都还那么清晰,就像是昨天才发生的事,而谁知,我们这一别竟成永诀,师父啊,你的离儿还有好多话没有和你说,你就这样离开了我,这世上的事,迟一步,就永远成为了心底的遗憾……
    本书由潇湘小说原创网首发,转载请保留!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