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他知道母亲真正的死因开始,他就发誓要亲手杀了害死他母亲的人!
他的母亲——阿房,齐国公主。他记忆中美丽的女子方离柳坞,乍出花房。但行处,鸟惊庭树;将到时,影度回廊。寐含春水脸如凝脂,白色牡丹烟罗软纱,逶迤白色拖地烟笼梅花百水裙,身系软烟罗。
就是这样一个女子,作为齐国王室后裔,一入宫便被父皇册封美人,亲拟封号“虞”。
那时,六宫粉黛无颜色,据传始皇帝几乎三千弱水一瓢饮。
好景不长,三年后母亲开始生病,身体一年比一年弱,连着容颜变色,不久便失宠于父皇,好在父皇对他甚是喜爱,因此才没叫母亲在宫中太受欺凌,然而,在七岁那年,母亲终究是病重离世了。接着他就被德妃,也就是扶苏的母妃接走抚养,德妃对他关怀备至,但他总能从她的眼中看出漠然。
终于有一天,他是到了她眼中的漠然从何而来,原来母妃是被德妃这个与母亲姐妹相称的好姐姐用慢性毒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给慢慢毒死的!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从那一天起,他开始讨好德妃,在不知不觉中悄悄给她下药,终于经过十年,德妃毒发身亡!
扶苏的母亲杀了他的母亲,父皇传位于他,倾城钟情于他!他有什么?既然不给,他就自己争取!
长兴宫中,赵高小心翼翼乘上茶盏,早上扶苏公子和丽妃娘娘来的时候陛下还喜笑颜开,可这儿,才离开不久,一回来便见到陛下无力的坐在御座之上,他从未见过如此颓然的皇帝陛下,失了往日的高傲威严,心中难免担忧。可他终究只是个奴才,只得加倍小心的伺候着。
始皇帝疲惫的喝了一口,将茶盏随手丢给赵高,茶水瞬间洒了赵高一身,只见始皇帝似乎根本没见到赵高一般,深深的叹一口气,一只手拄着御座的扶手上。
阿房,阿房,是个美丽的女子,但却也是长满毒刺的罂粟,自统一天下以来,像荆轲一样刺客被他斩杀了无数,可任谁也没想到,像阿房这样一个美丽柔弱的女子竟也是刺客!
杀死阿房的人不是德妃,而是他。他不能让任何人威胁到他,然而恰恰也是这样一个女子,生下了胡亥,众多的儿子中胡亥是最聪慧,也是最调皮的,而且他捣蛋的本是和小时候的自己几乎如出一辙,他喜欢这个儿子,所以他不得不借德妃的手用极为隐秘的手段杀了阿房。
可他万万没想到,胡亥竟然发现了阿房真正的死因,没有人会相信,一个九岁的孩子竟会不断查出被他有意隐瞒的事情,他不能让他查到真相,一切只能在德妃处终止!是的德妃的死,同样是他一手策划的,
德妃死了,胡亥终于不在追查,他也终于放下心来,可十年后的今天,胡亥
依然怨恨他。
做一统天下的皇帝难,做一个父亲更难!
几家欢喜几家愁,扶苏和倾城刚到马车旁,便见蒙毅顶着通红的面色,有意将眼神转向别处,不去看扶苏和倾城。见此倾城的面色亦开始微微发红。
扶苏咳嗽一声,朗言道:“蒙毅将军,你可知罪!”
蒙毅一愣,看向扶苏,将然辩道:“蒙毅不知犯了何罪,请公子严明?”
蒙毅一本正经的摸样,看得扶苏一笑:“蒙将军自是犯了重罪!窥视之罪!”
窥视之罪?
大秦有这条罪名吗?
“扶苏!”蒙毅没曾反映过来,到时倾城恬怒一声,也不管身旁的男子,只扶了若芷独自上车。
有此一幕,蒙毅这才恍然醒悟,僵着脊背,扭过身独自牵了缰绳极不自然的站在一边,谁也不理。
这还是那个自己认识的扶苏公子么?
车上的倾城独自坐在一边也理会上车的扶苏,扶苏见状,倒也不急,坐在一侧自顾自的说着:“多日不见扶苏的两位夫人了,扶苏不如先去看看她们吧。”
倾城斜眼横他一眼,不出声。
他轻叹一口气:“哎——,不知扶苏何日才有儿子呀?”
“你府中的夫人不是给你生了儿子子婴吗?”倾城轻声挑了一句。
“扶苏想要的是嫡长子啊。”他语气似是不在意,眼神却看向倾城,内中带满了柔光。
倾城闻此,忽然想到了之前始皇帝陛下的话,脸上越发烧的的厉害:“公子原是如此轻佻之人!”
扶苏哈哈一笑,将倾城扯入怀中。
他轻轻的说:“扶苏此生足矣。”
扶苏一行人沿着长长的宫道远去,在他们见不到地方,一抹倾长的身影,用一种异常冰冷的眼神注视着他们。
那人就是从长兴宫出来的胡亥,他看着她和扶苏亲昵的举动,他没想到他这哥哥在知道倾城并非处子之后依然爱他如斯。看着他们你侬我侬的身影,眼睛无比刺痛,心底仅存的若软亦愈加僵硬寒冷。
“公子,有人来了。”玉子淇仿佛从天而降,速度极快,不待人看清他便已出现在胡亥身边,侧头低语。
胡亥将身形隐入宫墙之后。
来人是和妃橘清子和她的贴身宫女净月。
“娘娘,您真高明,一早便猜到丽妃不在锦绣殿。”净月在一旁说道。
和妃微眯着凤眸,看着远去的车架,没说一句话。
净月继续道:“娘娘您说我们怎么办呀?我们根本没有下手的机会,要不我们去向陛下举报吧?”
和妃道:“愚蠢!你忘了他们在进锦绣殿之前去了哪里吗?”
净月讷讷的说:“长兴宫!难得……”
和妃轻轻点头:“是的,这件事必定是始皇帝允许的!”
净月皱着眉头,始皇帝陛下怎么会允许自己的妃子和自己的儿子有染,这不是不合乎大秦礼制吗?
“我们放流言到宫外吧?”净月继续出主意。
“不可,大秦的法度十分严苛,百姓就算知道也不敢说什么?再说他们的流言早就有了,何须待你今日再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