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公元960年,五代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是为宋太祖,史称北宋。
公元976年,赵匡胤之弟赵光义在斧声烛影中登上皇位,即宋太宗。
公元979年,宋太宗消灭北汉,得其十州、一军、四十县,三万五千二百二十户。至此,所谓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全部结束。
北汉即平,宋太宗意欲顺道伐辽,乘胜收复后晋时割让给辽国的幽云十六州。遂趁灭北汉之余威,率大军连下易州、涿州两城。
不料却在辽国的南京(今北京)遇到了守将耶律学古的顽强抵抗,久攻不下,与辽国大将耶律休哥所率援军于高粱河两岸,形成对峙,后又遭到辽国良将耶律斜轸与耶律休哥左右夹击,宋军抵挡不住,伤亡过万,败走涿州。于涿州再败,不得已收兵退出涿州、易州。
高粱河一役,宋太宗单枪匹马逃出涿州,后乘驴车侥幸逃脱耶律休哥所率辽军的追杀,一路逃回东京,惊魂初定后,自觉颜面扫地,乃发誓有生之年定要一雪前耻,收复幽云十六州,遂命禁军教头日夜勤于军事,苦练兵士,以备再战。
雍熙元年(公元984年)初冬时分。
岚州辖区的密水县,知县谢泌清晨刚刚起床,自有丫鬟们端进金盆,奉上青盐,谢泌沾着青盐简单地擦了下牙齿,漱了口,伸手接过一旁丫鬟递来的毛巾,随意地擦了擦脸,忽然远远地自官衙外传来一阵喧哗声,不悦地皱了下眉,真是穷山恶水出刁民,这么没有规矩!将毛巾丢入丫鬟手里,踱步出了堂屋。
管家谢权一溜烟地跑进后院,见谢泌正站在廊下,忙躬身:
“老爷,您起来了?”
“大门外出了什么事?一大清早这么吵杂?”
“老爷,北部的山里出了件奇事呢。山里的猎户昨夜捕到一只长着一只角的野兽,村人不敢自擅,一清早就抬来了衙门。引得百姓们争相前来衙门口观看,因此人声嘈杂。”
“哦?”谢泌略一思索,不由得喜上眉梢,当今天子以文治天下,今自己治下得此独角异兽,可谓麒麟降世,不缔于天降祥瑞,大吉祥之意,若是献于皇帝,保不定从此官运亨通。谢泌兀自描画着似锦前程,忘形地一阵得意大笑。
正沉醉于自己描画的锦绣前程,觑眼,见谢权并一干丫鬟仆人都愣愣地看着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忙清咳一声,正色道:
“谢权,让衙役们将那只独角兽抬进二堂,给献兽的村民每人一吊赏钱,打发他们走。”
看着谢权领命而去,这才转身进了堂屋,威严地吩咐道:
“更衣。”
太祖赵匡胤自公元960年定都东京之后,牢记旧主前朝周世宗所提出的“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宏伟计划,一改中国封建王朝“重农抑商”的政策,命令官员们研究理财求富之道,专门研究施行了专卖法,如盐法、酒法、茶法等法令,二十几年的时间,商业大潮兴旺,商贸和手工业发展迅猛。
皇都汴梁更是一片歌舞升平、繁华似锦的景象。
腊月初六,时逢皇帝亲生母亲杜太后冥寿
皇城里,太宗赵光义在太和殿上大宴群臣,席间满目珍馐佳肴,触手玉液琼浆,更有汴梁城中最红的四名官妓和几十名艺妓歌舞助兴。
大殿上,一时之间莺声燕语盈耳,红袖翠竹纷飞,大臣们看得如痴如醉,觥筹交错,一派太平盛世之乐。
一曲即罢,君臣尚在回味之间之际,殿外金瓜武士上殿禀告:
“启禀万岁,岚州节度使肖德现于殿外携一奇兽求见。”
奇兽?大殿上群臣相顾,不知所指。
赵光义今天心情颇佳,遂宽颜笑道:
“既是有奇兽献上,爱卿等何不与朕同去殿外一观?”
皇帝有意,作为臣下的哪能不诺诺称是,况且这也是与众同乐,算是皇恩普降了。
以宰相寇准、宋琪为首的文武百官遂起身恭声领旨,簇拥着从御座缓缓降阶而下的皇帝一起往太和殿外而去。
太和殿外,节度使肖德正躬身立于阶下,等候皇帝降旨召见,许久之后,忽然见殿内涌出一干人等,为首正中的,身着龙袍,头戴九龙紫金冠,正是当今皇帝赵光义,忙一抖袍襟端端正正跪于地,口呼万岁,行三跪九叩的觐见大礼。
赵光义笑着摆手,身边的内侍王承恩尖声道:
“免礼平身!”
肖德谢恩起身,恭手肃立。
赵光义与身后群臣目光越过肖德,便被距其身后不足一丈的铁笼吸引住了目光。
只见长三丈,宽两丈,高丈八的铁笼中,一只浑身雪白的野兽正在昂头瞪向众人。
这只白兽,长相确实奇异,马头,牛身,虎尾,肚下生鳞,蹄若海碗,但最最奇特的却是白兽的头顶正中,长着一只状似犀角,长约尺半的白色透明独角。
细看之下,赵光义及群臣不由得瞠目结舌,泱泱华夏,地大物博,但是,这种生着独角的怪兽却从无人见过。
愣了片刻,吏部侍郎徐铉率先喜道:
“恭喜皇上,贺喜皇上,此乃神兽麒麟降世,真是千年难现的大吉祥!”
此言一出,群臣中有不少人也随声附和,认为是祥瑞之兆。
唯独宰相寇准和李昉闻此阿谀之辞,暗自皱眉,不肯随声。
赵光义闻言心中一动,祥瑞之兆?莫非这是上天预示出兵伐辽的征兆?
表面上却不以为然地淡淡一笑:
“珍禽异兽有什么用处?国家安宁、风俗醇厚,才是祥瑞!”
随即向台阶下愣愣的肖德吩咐道:
“肖爱卿远道来京,且先至驿馆待旨,朕稍候再行召见。”说罢,转身回殿。一干群臣忙不迭地紧跟其后,霎时间走得无影无踪,殿外只剩下呆若木鸡的肖德,仿佛刚才的一切都是一场梦。
这就完了?老子餐风露宿,不远千里送这独角兽来京,实指望凭此献瑞,博得龙颜大悦,继而加官进爵,就,就得了这么不痛不痒的几句话?
又羞又恼,沮丧之极,却也不敢稍露半点不悦,只好垂头丧气地将笼中的独角兽交给闻讯而来的百兽园的总管,自己悻悻地出了午门。
殿内君臣重新落座,继续刚才的欢宴。
赵光义看着御座下的群臣,缀了一口玉液酒,向一旁的王承恩低声道:
“散宴后,宣马步军都虞候傅潜、殿前都指挥使戴兴、右领军卫大将军杨继业、枢密使曹彬御书房候驾。”
王承恩领命自去嘱咐一干小侍卫散宴后分头传旨。
赵光义看着殿中央长袖善舞的美貌艺妓,捻须微笑,心中幻想的却是,今日有此祥瑞在前,幽云十六州应是指日可待收复,到时,也将那辽国的美女编入艺妓,与群臣在庆功宴上好好欣赏一下大辽的歌舞,想到此,不由得纵声大笑……
此时,大辽国正值统和二年。
先皇帝景宗于两年驾崩,十二岁的长子耶律隆绪继位,便是日后大辽国最出色的君主圣宗皇帝。景宗皇后、耶律隆绪生母萧绰,依景宗遗诏,被尊为皇太后摄政,总理军国大事。
在景宗在位期间已治理辽国13年的萧绰,面对主少国疑,宗室亲王实力雄厚,时局易变的不利情况下,依靠干臣耶律斜轸、韩德让的支持,顺利完成了政治布局:
任命战功赫赫的于越耶律休哥为南京留守,总管南面军事,加强边防;
封耶律斜轸为北院枢密使,管理内政事务尤其是严管贵族,并将侄女萧素素嫁与其为正妃;
采纳南院枢密使韩德让的建议,对宗室亲王颁布命令:“诸王归第,不得私相燕会”,分隔开后再各个击破,使他们失去兵权,解决了内部夺位的一大隐忧,得以平安地度过了改朝换代的惊险过程。
辽都上京,皇宫内崇德宫寝殿。
承天皇太后萧绰,坐在殿内的雕花云母石桌旁,身穿一件月白色圆领窄袖袍,袍上银丝刻绣而成的玉簪花,一头青丝绾成碧螺髻,额上齐眉扎着一条月白帛巾,普普通通的辽国贵妇装扮,越发显得面如敷粉,唇若点朱,天然一段风韵,全在眉梢。只腰间系着的一条紫叶玉龙蹀躞带,显示了其至高无上的尊贵地位。
看着手中的一卷锦帛,两道如画的柳眉渐渐打成了死结。
忽然,身后一阵珠帘叮咚,传来一阵稳稳的脚步声,不用回头,能够不经通传,便进入太后寝宫的,只有一个人。
果然,一双熟悉而温暖的大手扶上了萧绰的肩头,低沉而平和的声音继而响起:
“燕燕,这么急诏我来,什么事?”
他的声音总能平复自己心中的焦躁,萧绰微微地笑了一下,看着落座在对面,自己曾经的未婚夫,而今的南院大王韩德让,没有回答,只是将手中的锦帛递给了他。
韩德让接过,细看却是一道奏折,抬起头,看着黛眉深锁的萧绰,若有所思道:
“渤海国的旧部们看来是要完全的掌控啊。”
“是啊,一波刚平,一波又起,”萧绰轻轻地叹了口气:
“自从太祖天显元年灭渤海国,在渤海旧地设东丹国以来,几十年来,这可真是一片多事之都啊。”颇有些疲惫地摇了摇头,朝廷上新的布局堪堪完成,而这个中台省,又跳出来了。
(注:辽天显六年(931年),辽太宗废东丹国,称中台省。)
韩德让无限怜爱地看着似乎已经身心俱疲的心上人,温柔地伸出手,将她拥进了怀中。
在万人之上,她是果断、刚毅、毫不气馁、杀伐决断的皇太后,是执掌大辽国朝政15年,颇得群臣由衷的钦佩和忠诚的女皇,但她也是一个女人,一个美丽聪慧的女人,总有柔弱的一面,一如现在。
韩德让细想了一下,娓娓道来:
“太祖皇帝灭渤海国之后,为表示爱民之心,特将当时的皇太子耶律倍封为东丹王,并赐天子冠服,授命建元甘露,称制。
“在不改变渤海原有政体的情况下,对机构和人事进行了压缩调整。原任职渤海国的大批官员仍留任东丹国,其统治方式仍沿袭渤海旧制。有效平复了当时渤海旧部的惶恐。
“只是到太宗统治时期,对东丹国政策有所变化。降东丹国,为中台省,而后,大辽几次改朝换代几乎都在惊险中度过,所以渤海旧部多趁乱扩大权势,待朝局稳定时便又潜隐无形。
“所以……”
“所以,他们现在不过是依旧例继续扩张,只要装作无暇顾及,待朝局平定后,便可再削夺其权力。”萧绰自韩德让怀中抬起头,接过了话头。
韩德让赞赏地轻轻在她粉颊上印下一吻,看着瞬间神采奕奕的她,含笑点头道:
“而且……”
“而且,这一次,应该彻底夺其所扩张的所有权势,连根拔起!”愁云已扫,心思即复灵透,双眸一亮,素手一挥,端的又是那个粉面含春威不露的英武女皇。
韩德让欣慰地一笑,心中忖道:
“中台省,不久之后,将不再是大辽的腹股之癣。”
本书由潇湘小说原创网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