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十三见着黛玉,心里的大石总算是放了下来:“你去哪儿了?有没有出什么事?”
黛玉瞧十三一副担心的模样,有些愧疚旳小了声:“我只不过出去玩,会有什么事啊。”
“出去玩儿?”十三终于觉得有些怪了:“你一个人?”
“还有她……”黛玉霍然将背后的红纱扯了出来。
“她?”十三脸色变得有些怪异了,将红纱从上看到下,惊诧地张大了嘴巴:“她不是倚翠阁的花魁吗?”
“对啊,你也认识?那就好了。”黛玉听闻十三认识,心里一下子畅快了。
“我认识不奇怪,可你就……”十三扯长了声音,眼神愈加怪异地说道:“你不会是去青楼玩去了吧?”
“……”十三一猜就中,让黛玉只能尴尬地傻笑。
“还笑?”十三瞪了眼黛玉:“四哥在里面,看你等会儿还笑不笑得出来。”
“我还怕他不成。”黛玉瞥过头就直接冲进去。反正她已经回来了,还能怎么罚,她还不信他能咬她两口。
黛玉跑进府,脚还未踏进大厅,就被突然冲出来的人撞了个正着。
“你跑那么快干什么,小心摔着了。”胤禛听人禀告说黛玉回来,刚踏出门,就撞上冲进来的黛玉。
“有什么不好的事吗?”黛玉瞅着胤禛有些阴沉的脸颊,恍然开了口。
扶正了黛玉,胤禛喟叹一声,眸子深邃了起来,看着黛玉幽幽说道:“黛玉,你虽然失忆,但有些事却不会以为你忘记就变得不存在,不管你能不能听懂我在说什么,但我要告诉你,除了牺牲她,我没有别的办法,你……”胤禛盯着黛玉茫然的眼神,接下去的话突然哽在了口中,不知道该怎样告诉她。
“我怎么?”黛玉奇怪地见着胤禛欲说还休的样子,愈加迷茫了。
深深地闭上了眼,胤禛不再开口,摇摇头,指着十三道:“明儿你就进宫,将她那两小丫头带出宫。”
“事情已经解决了?”十三见胤禛让他去带紫鹃和雪雁,心里一惊,那样大的事,康熙竟愿意放那两个小丫头?
胤禛淡然地摇了头,沉声说道:“明儿自有一个结果,若我未猜错,明日皇阿玛就会下旨释放那两个丫头。”
“皇阿玛不追究了?”十三愈加不明白胤禛的话了。
胤禛抬头神色奇异地盯着十三,康熙不追究了?只怕是不知道该追究谁?不知该怎样定罪,既然有人揽罪,黛玉就没有罪,那两个丫头自也该无罪释放。
“不是……”胤禛浅浅地说了两个字,却是不愿意再说下去地转了身:“你只管去提人就是了。”
冰凉的空气……已是暮雪天气。
黛玉伸了伸手,却忙地又缩回了被子里。
恨得迎春忍不住拧她的嘴才好歹让她起了床。
“二姐姐,我说你怎么不去找他们玩,倒来找我麻烦?”黛玉边让紫鹃给她梳头边掩着嘴呵欠。
“还不是怕你一个人不好玩,你却还嫌我?”迎春听着黛玉的话,狠狠地拧了她一下,抱怨她没有良心。
黛玉斜睁了眼,细细地想了想,她回这什么贾府已十余日了,当初十三说贾府算是她半个家,她却没有半点印象,本来还担心着,好在十三想得周到,借着胤禛的名义,安插了几名护卫,说是黛玉日前在皇宫受了惊吓,又得了风寒,身体不好,有太医每日看诊,所以黛玉倒偷得闲,呆在潇湘馆里好生休养。中间虽有人前往探视,一则黛玉以前本就不爱说话,加上天性本冷,又成日躺在床上,不过让人以为她身上不舒坦,不爱搭理得了。
再说,每来一个人,紫鹃和着雪雁总会想法子告诉她来的是谁,所以倒还没被人知道。只迎春,本就是个心思透明的,加上以前跟黛玉也亲近,竟看出了些门道,好在迎春也不会告诉别人,所以黛玉只当多了个说话的姐妹。
正当迎春和着黛玉说话之际,红砂却是缓缓地扭了进来说道:“林姑娘,香菱姑娘找你。”红砂跟着黛玉一起回府,也有十余日了,她倒是比黛玉还适应,将府里大多人都记住了。至于她,还是借了胤禛的意思,说是皇上怜惜黛玉,特地从宫里派了丫头照料,因此她在贾府里,倒还像个客人,众人对她是极为客气。
“香菱?”黛玉一个纳罕,记不得是谁,还好迎春在旁边提醒了她,才记得紫娟告诉过她,香菱是谁。
且说黛玉刚想起,那香菱倒已经进了潇湘馆。
香菱一进门就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空儿,好歹要你教给我做诗,就是我的造化了。”
“作诗?”黛玉愣道:“你要学作诗?我怎教得起你?“
“林姑娘可是嫌我太愚笨,不愿意教我?”香菱纳罕吃了个不字。
黛玉一边听香菱如此说,一边又见紫鹃对她眨眼睛,忙改了话说:“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的起你。”
香菱这才笑道:“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为师,你可不许腻烦的。”
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
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
黛玉掠了掠衣裳,站了起来说道:“若依我说,倒该多看,多读,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得多了,自然就有不一样的感觉,要做起诗来,也容易多了。”
“果然是这样的。”香菱笑吟吟地问黛玉借了几本诗集,一个人回了去,想是要好好读一读。
等着香菱一走,黛玉就忙地看着紫鹃问道:“你刚才可是为何向我眨眼?”
“香菱姑娘也算是宝姑娘的嫂子,那也是个倔强的主儿,你若不应,她定磨你半天,让你答应了才罢休。”紫鹃边收拾着床铺边说道。她也是为了黛玉着想,若果真让香菱磨起人来,她们也不见得好过。
一日,黛玉方梳洗完了,只见香菱笑吟吟的送了书来。
黛玉笑道:“共记得多少首?”
香菱笑道:“凡红圈选的,我尽读了。姑娘出个题目让我诌去,诌了来替我改正。”
黛玉道:“如此……昨夜的月最好,你就做一首来。‘十四寒’的韵,由你爱用那几个字去。”
香菱听了,喜的拿着诗回来,又苦思一回,做两句诗,好好想了,便拿了诗找黛玉。黛玉看了,说道,倒是可以出师了。香菱听着不信,笑黛玉唬她。
黛玉说道:“若不信,你自拿去问别人,若别人说你做的不好,我再不信。”
“可不用去找了。”黛玉话一落,紫鹃就揽了门帘进来,一起进来的竟还有李纨、宝钗、探春、宝玉。
探春人还未进就隔窗笑说道:“菱姑娘,如今可也造化了,拜了师傅,赶明儿不定就成公主了。”
香菱怔怔愣了下,反应过来探春在笑话她,忍不住开口回道:“我不过想学学诗,三姑娘何苦笑话我,若说造化,倒是三姑娘才配,今儿见了林姑娘,明儿想必就成宫里的妃子了。”一句话,也不知道是褒是贬,倒惹得众人笑话起探春来。
她们这边说着话,黛玉也早问清紫鹃谁是谁了,好在人不多,她到还记得住。
正说之间,只见几个小丫头并老婆子忙忙的走来,都笑道:“来了好些姑娘奶奶们,我们都不认得。奶奶姑娘们快认亲去。”
李纨笑道:“这是那里的话?你到底说明白了,是谁的亲戚?”
那婆子丫头都笑道:“奶奶的两位妹子都来了。还有一位姑娘,说是薛大姑娘的妹子,还有一位爷,说是薛大爷的兄弟。我这会子请姨太太去呢,奶奶和姑娘们先上去罢。”说着,一径去了。
宝钗笑道:“我们薛蝌和他妹子来了不成?”
李纨笑道:“快去吧,想来等了会儿了。”说了众人便要出了潇湘馆。倒是贾宝玉,一转头见黛玉仍站在原地,不免凑了上去问道:“林妹妹不去么?”
“你们去,我就不凑热闹了,我也不认识。”黛玉见宝玉问她,回了话。宝钗听了话却是回了身拉住黛玉:“好妹妹,不过是我家的姐妹,你也不愿意见么?大家一起说会子话,不就认的了。快些走罢,整日呆在屋子里,没病也会闷出病来。”宝钗话落,就拉起黛玉出了潇湘馆,也不管黛玉愿不愿意。
大家来至王夫人上房,只见黑压压的一地。又有邢夫人的嫂子,带了女儿岫烟进京来投邢夫人的。后有薛蟠之从弟薛蝌,因当年父亲在京时,已将胞妹薛宝琴许配都中梅翰林之子为妻,正欲进京聘嫁,闻得王仁进京,他也随后带了妹子赶来。所以今日会齐了,来访投各人亲戚。于是大家见礼叙过,贾母王夫人都欢喜非常。
贾母回头见着黛玉今儿竟也出了潇湘馆,更是笑得欢心,抱过黛玉心肝儿宝贝似地问道:“玉儿身子可好了?“
黛玉虽见过贾母,奈何不慎亲热,因此也不敢多话,安安静静地回了声:“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