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知己一见 阅读至0%

第57章 知己一见

书名:冷玉邪王 作者:吟渊泠 本章字数:1018字 更新时间:2020-02-08 22:50
    黛玉抢了话,无非不想让他主子接了这麻烦差事儿,听了这半会儿,康熙跟他众儿子的对话,多少让她明白那什么任先生是块甜饼儿,众人都想抢,连皇上都瞧上眼了,也许那任先生是块好材料,可是,既然摆明了都想要的东西,这明着让胤稹得了,还不让那八爷忌讳,到时候麻烦就更大了,因此不管胤稹有没有本事请那任先生,她倒是先插了话进去。再说了,她看康熙那老狐狸也不是单纯地想考他儿子,否则,干嘛不早不晚地偏在她面圣的时候来了这档子事儿。不过,她也不会自恋到以为康熙故意想考她,提前弄了这事儿来,可是,那挪挪时间,故作凑巧,顺便让她发表意见的事儿,倒有点像老爷子的作风。既然要她做那什么十七公主的老师,想来她也得拿点真本事出来才行,否则又该有人说她是沽名钓誉之辈了。
    “哦……林丫头可是有什么好办法?”康熙见林黛玉自个儿跳了出来,笑呵呵地锊了锊胡子。
    “办法没有,见解倒是有一些。”康熙笑呵呵,黛玉也笑呵呵,见那九阿哥、十阿哥俱瞪她的白眼,纤眉微挑地撇过头,轻声念道:“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是武陵豪杰梦,无花无酒锄做田。金陵玉甲也是布衣袈裟,你若是我,会不会将那富贵荣华,当作一盘黄沙。”不紧不慢,一个字一个字地漏了出来,黛玉低着头,不用看康熙也猜得到他有什么表情。
    “富贵?黄沙?”康熙嘴里念叨着,掀了锦黄的下摆,坐在亭沿边若有所思地沉了眼色:“这世界上能将富贵看做黄沙的还真没有两个,林丫头又如何敢肯定那任先生求的就是无花无酒锄做田。”
    黛玉听着康熙的语气,估摸着老爷子对她的话有些认同了,这一问,怕是替他那个掩着脑袋,一脸不爽的十阿哥问的,因此抬了头说道:“八阿哥之解,看的是子陵舟,庄公钓,竹杖芒鞋,泛江而渔,民女却只解那句平无大志。”
    止了话,亭内的人个个噤声纳罕,在康熙面前,俱温顺得像只猫一样。五年不见了,黛玉看那康熙鬓边也有了白发了,岁月催人,即便他是天子,也敌不过岁月的痕迹。风霜,在帝王的脸上,也做下了记号,如今的皇上,只有那双眸子一如往日的矍铄。黛玉看康熙埋头索思的样子,心中不禁一动的开了口道:“民女只为一己之见,冒犯了圣颜,请皇上恕罪。”
    “唉……”康熙见黛玉低首敛眉的样子,展颜一叹地摆手,瞬间晃若苍老了十年地道:“朕这一生,过了这么多坎坷,自命报复,却从没有想过,原来身上这金陵玉甲不过是布衣袈裟罢了。”低声的叹息,眉间流露的沧气,竟让黛玉不忍心了。
    “阿玛是盛世天龙,那些凡夫俗子如何能比得阿玛?”那胤稹一听康熙的口气,深怕康熙因而不快,忙地开口慰说。
    “对,对,皇阿玛乃当朝真命天子,那些个凡人怎配与阿玛相提并论。”胤稹开了个头,其余阿哥也忙地接上了嘴,末了,那九阿哥、十阿哥还不忘狠狠地瞪了黛玉两眼。
    无奈地摇了摇头,黛玉不禁纳闷,什么时候这皇上也喜欢钻牛角了,瞟了眼十三,他倒是一句话也没说,连正眼也不瞧她一下。胤稹、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和太子都忙着劝康熙去了,倒是站在十三身边的少年,约莫跟十三一样的年纪,剑眉星目,一身英气,脸上有趣地咧了笑瞅着黛玉,倒让她脑袋蓦地蹦过一个人,似乎,有那么些相似的影子。
    年羹尧?蓦地蹦出这个名字,倒吓了她一跳,不知道怎地会突然想起这个人来,头疼地摇了摇脑袋,想将这个名字忘了去,却又听见康熙不声不响地说:“林丫头,即解那任先生的心思,倒也谓得上知己了,今儿,丫头也来说说,在你心里,朕该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康熙一句话,不但吓的黛玉回了神,连那一向不动如山的胤稹竟然也白了脸,急谏道:“林姑娘一介女子,敢评阿玛?还请……”
    “诶……”康熙没等胤稹把话说完便打住了他的话,眼神灼灼地看着林黛玉沉了脸迟疑的样子说道:“但说无妨,即是朕要你说,赦你无罪便是。”
    无罪?黛玉瞅了眼康熙,一副非要她讲的样子,苦笑不得。千古一帝,是她敢说的吗?再说了,这眼前的老头子若真要她来说,那也只有三个字“老狐狸”可这话她敢说吗?就算他赦她无罪了,难免他不会小鼻子,小眼睛。所以,为了她小命保险,她还是别逞口舌之快了,这样想着,黛玉就要跪下:“民女不……”
    “林丫头可是想抗旨不成?”人还没来得及跪下去,康熙倒凉幽幽地在她耳边开了口。
    抗旨?这罪名可大了,黛玉脑袋一热,索性不跪了,挺直了身躯道:“皇上即要民女说,那民女就恭敬不如从命了,只是评皇上,千古未有一人,民女也不敢开此先例,做那古今第一人,不如,就给皇上写一篇自记罢,若皇上瞧着顺眼了,就请收了这抗旨之罪。”抹了抹手上的汗,黛玉不禁在心里暗骂那老头子修得都快成精了。心里那个郁闷,脸上却得擎了笑瞅着康熙唤那高毋庸另传了纸笔于案上,方执了笔,沉吟半晌才落笔写道:
    做人一地肝胆,何惧艰险,珍惜苍天所赐,锦色的华年。
    看铁蹄铮铮,踏遍万里河山,站在风口浪尖,紧握住日月旋转。
    愿烟火人间,安得太平美满,亦慰平生足矣。
    雪白的纸,淡淡地渲染出娟秀的字迹,搁了笔,黛玉便退了身,暗自瞧着康熙微眯双眼,眨也不眨地盯住那卷轴上,淡染的墨渲出的字迹。看他脸色复杂地抬眼,望向那广厦千万的紫禁城,蹙了眉,若有所思的一声叹息道:“佳丽三千,不如知己一见啊。”
    知己?几乎所有人都吓了一跳,抬头瞥那个立在一边低头敛眉的女子,好奇她到底写了什么,竟被当今的皇上引为知己。
    “高毋庸……”康熙收了那复杂得让人心惊胆战的神色,笑呵呵地唤了声那个伸长了脖子想看那纸上到底写了什么金玉良言的太监,那高毋庸一听康熙唤他,忙地缩回了脖子,恭敬地应了声儿:“奴才在……”
    “把这字儿给朕收好了,搁在乾清宫。”康熙笑着看他那群儿子忙不迭地缩回了脖子说道。
    “乾清宫?”高毋庸愣神?这什么字儿啊,画的,就连那大臣的折子都只能搁在御书房,什么时候,这字儿也入得皇帝的寝宫了,真是怪事年年有,今天特别多啊,不过高毋庸虽然不解,倒也不敢迟疑,忙地命身后那两个小太监,拿了盒子,他小心翼翼地上前卷了那副字儿,虽好奇那纸上的字儿,不过见康熙那般重视,他连瞟也不敢瞟一眼,好生搁进了盒子,便直奔乾清宫去了。
    “林丫头啊……”康熙见那高毋庸收了字去了乾清宫方道:“朕没看错你,朕那十七公主,今年虽方七岁,可也是聪明伶俐的,今后,朕可将她交给你了,可得给朕教好了。”
    “民女定尽心而为。”林黛玉听了康熙的话,领了命,想着那老爷子怕不止有这么简单的事,定有后话。只他现在即不说,想必不方便,若真有什么话,自会想办法传了她,因此她倒也不急。
    “十三……你带林丫头去那十七的院子罢。”康熙办完了事,就使唤着人该走了。只那十三前儿刚跟黛玉闹别扭,竟缓声地说:“皇阿玛,还是让十四弟去罢,反正十四弟也要顺道去给德妃娘娘请安。”
    黛玉听着十三的话,脸色微冷,看来那十三是跟她坳上了,竟连这也不愿意。
    “是啊,阿玛,反正我也要给额娘请安,不如就我带林姑娘去罢。”十四见十三推脱,竟咧了笑对康熙说道。
    康熙见十四应下了,微睨了黛玉一眼,也没什么意见地摆了摆手,示意十四领了黛玉去了方转了头对胤稹等人说道:“你们也呆得有些时候了,就去了罢,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去。”
    一时众人方散了,十三拉着胤稹拐进了内苑。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