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歹等着黛玉收拾玩,两人也不等黛玉歇口气就拉着她边走边念叨:“快点,老祖宗已经等得不耐烦了。”
“今儿我生日,竟也不得清闲。”黛玉无奈地撇了撇嘴,等到了探春的院子,众人早就等着,不过是一些闺阁的姐妹,再并上贾府里一些长辈。
“老祖宗,可把林妹妹请来了。”迎春笑着指黛玉。
“好了,林丫头今儿生日,就别闹她了。”贾母笑呵呵地说完,拉着黛玉坐在她身边,右边依次坐着宝玉,薛宝钗,三春姐妹。
生日一块儿,不过就热闹,玩笑,众人吃毕饭,贾母等人一块儿说话去了,探春几个就拉了黛玉进了屋子。
“前儿有人送了我两盆花,今儿见着三妹妹这儿冷清了些,不如我叫人搬来。”贾宝玉讪笑地坐在一边。
“别说那么多,现在就叫人搬了来罢,我见着三丫头这里也冷清了点。”李纨笑着点了点宝玉。
宝玉转过身吩咐身后的小厮。
转头就看着黛玉一脸疲惫的样子,不禁说:“林妹妹这几日气色都不好,不知道可是那心疼的毛病还没好。”
微瞥了一眼宝玉,黛玉这几日的确是精神不好,连话也懒得回,只点了点头,便不再说话。
众人见黛玉一副懒得回答的样子,就知道她今儿心情不好,一副意兴阑珊的样子,一个个都知趣地少找她答话。
待得中午用过午饭,贾母等人安排了戏班子,贾母让黛玉点,她本不喜欢这些玩意儿,奈何推不过,不得已点了出《贵妃醉酒》一时,众人正看得兴起,突然有丫头来穿说前厅四福晋听说今儿林姑娘生日,送了些薄礼来。
贾母高兴地起身,拉了黛玉出了前厅,果然见着两个婆子,四个丫头等着,手上捧了乌黑的桤木,恭谨地侯着,见着黛玉出来,一个翠绿衣裳的婆子笑道:“前儿福晋听说林姑娘生日,也来不及备些什么,听说林姑娘喜欢字画,刚好府里有一副真迹,就让送来,希望姑娘喜欢了。”那婆子边笑边将乌漆的盒子奉上。
黛玉倒没想那四福晋竟知道她生日,也不知道怎么晓得的,忙地笑着接过手,并回了谢。刚送了出了贾府,那贾母就笑着道:“四福晋喜欢玉儿,如此有心,想着也是玉儿的造化,巧地你大姐姐也在四爷府,以后也好在可以互相帮衬照料。”众人均笑,话刚落,便有一个小厮忙地冲了进来,见着黛玉忙地开口:“林姑娘,四爷派人送礼来了。”说着,门外便晃了一个人来,竟是平时他身边颇受赏识的小厮,手上拿了一个小巧的檀木盒子,眼色竟有些焦急,却又不可说地盯着黛玉说道:“今儿四爷有急事,所以没准备什么好东西,希望林姑娘不要嫌弃。”说着,将盒子递给黛玉,眼巴巴地瞅着黛玉,似是要见着她打开一般。
黛玉愣了愣,想着那胤稹是如何知道她生日的?第一次见面胤禛虽问了她生辰,她却只当他随口,不曾放在心上,因此也粗略说了句二月,而且近日来,因康熙第二次南巡的事宜,他应是忙得脚不沾地才是,怎地有闲心管她这当子事儿?
只是她这边儿疑惑,贾府的众人却是睁大了眼,心理五味杂陈,也不知道是高兴还是嫉妒。
“老太君……”这方四爷的小厮还没走,门外就又有丫头急迫的声音,忙忙地冲进来两个丫头,拉着鸳鸯直喘气儿:“老太君,门外来了人,说是八贝勒,九贝勒,和十三贝子送礼来了。”
贾母眼睛倏地睁大,脑门儿一片空白,她倒是没有想到,林丫头过个生日,竟招来这么些大人物,忙地让人迎了,拉着黛玉的手不住地问:“林丫头,什么时候认识这么些皇子王孙的?”
黛玉也无言,她哪知道这些人全来凑热闹,她也没和谁特别熟,只除了那个十三,在她看来,稍稍要熟悉那么一点儿。
等着那一群人将礼物奉上的时候,黛玉顿时一个头两个大,那八贝勒还好,送了一金贵的玉钗,碧血瑰丽,端得是闪亮所有人的眼睛,可是那九贝勒和十三就让她有些头疼了。
作为一个皇子,康熙的每个儿子身上都有一块代表身份的和田暖玉,那玉不但作为身份的象征,待将来,更是要送给自己的嫡福晋做聘礼的,黛玉未曾想到,那九贝勒今日竟然借着黛玉的生日送给她。那十三就更离谱了,送了一只鸟,红嘴绿鹦哥,长得甚是好看,说话却很欠扁,什么林姑娘冷若冰霜,艳如桃李,把贾府众人叫嚷得哭笑不已,黛玉更是狠狠地捏着手帕,恨不得把它当做十三那张脸,给撕碎开来。好不容易让紫鹃将那鹦哥弄回了住处,黛玉一转头就瞅见那方透亮的玉佩和贾府众人那一双双看不出来喜怒眼睛。
瞥了眼送礼的小厮,黛玉冷笑道:“今儿黛玉生受了,只九贝勒爷的礼太贵重了,黛玉不敢随便接受,还请九贝勒爷收回。”说完,也不等那小厮回话,转身就走了开去。
黛玉的手,紧紧地捏着手中的帕子,在袖子里隐藏着,心里腾起的火有愈燃愈烈的势头,看着黛玉有些僵硬的背影,不禁暗想,刚才若是那九爷在的话,黛玉说不定会忍不住,动手掐死他。
等着送礼的人都散了,贾母等人叫人将礼品名单都记录下来,便一件件地使唤着丫头给黛玉送了回去。
“林丫头……”贾母斜倚在塌上,拉着黛玉,嘴角笑道:“这些主子爷儿,想是记着的,竟都叫送了礼,我可不知道什么时候你认识了这么多主子。”
“前儿在四爷府认识的十三爷。”黛玉也知道今儿那些人没少给她添茬,贾府这么多眼睛,若不好好解释,只怕不知会引起多少猜疑来,因此倒不得不隐去心中的不耐烦,一件一件地解释清楚说道:“萦月格格平素待玉儿和二姐姐甚好,前儿去四爷府的时候,遇见皇上,承蒙格格厚爱,得以赐见,也因此见过四爷与十三爷,四福晋说格格与我们年岁相当,所以待我们如亲人一般。”黛玉一桩一件地解释着,看着众姐妹一脸吃惊的样子,不禁暗暗叹气。
“那八爷和九爷?”贾母蓦然想起九贝勒那块玉来,即使一如闺阁之中那些不谙世事的姐妹们大概也看出来,那九贝勒爷是看上黛玉了。
一提起九贝勒,黛玉心里就憋了一团火,竟然如此明目张胆地示意,那今晚她也送他一份儿大礼……黛玉心中暗暗地想着,脸上却是笑不出来地说道:“玉儿与他们并不熟,只不过前儿在铁寺遇见过一次,想来,两位贝勒爷定然看在萦月格格面子上,才如此的。”黛玉埋着头,她如何不知道这番说辞,没几个人会相信,且不说萦月的面子如何,就算是看在萦月的面子上,也不用送那暖玉来表心意吧。可是黛玉非要如此推脱,贾府中人纵然是心里明白,面上却又不好说,只点头不语。
“唉,这些主子爷,我们是一个也得罪不起,不说如今贾家就你大姐姐在四爷身边伺候,便是宫里有靠山,也不敢随意招惹,而且,他们到底是主子爷儿,一个不好,就是得罪,玉儿且好生想想,莫将自己和贾府陷入危险之地啊。”贾母微微叹息地摇了摇头。
“凭他能怎样,反正有老祖宗给林妹妹做主,况且,林妹妹今儿不过满九岁,总是有办法的。”贾宝玉听了这一晌的话,脸上似苦瓜一样地盯着黛玉,有些使气儿地说道。
“好了,今儿也都累了,都散了罢。”贾母头疼地揉了揉脑袋,挥手叫人都散去,一个好好的生日,却不想竟弄成这样。
黛玉刚回得院子,便见着紫鹃一脸愁容地盯着十三送来的那只鹦鹉,见着黛玉回来,忙吃惊地放了手上的东西问道:“姑娘可是怎地,怎么这么早就回了?”
“没什么?”黛玉有些使气儿地头也不回地进了屋子,倒在床上,想着晚上定要让那九贝勒知道,她也不是好惹的主。
紫鹃见她家姑娘不高兴,也就不再问,收拾了送来的礼物,放在黛玉桌子上。
黛玉一回头,就瞟见桌子上那一堆,愈加烦闷,叫着紫鹃给收拾到看不见的地方去,也没兴趣知道都送了些什么。
微柔的风,划过明亮的天空,萦月抬起头,泪却是止不住地淌落。
黛玉曾告诉她,不管过程如何惊心动魄,结局却是改变不了的,当尘埃落定的时候,时光已是不能流转,就如眼泪一样,落下了,就再也收不回去。
萦月的眼,定定地注视着那浩浩荡荡的队伍,今日是康熙第二次南巡的起銮日,是黛玉的生日,也是……他抛弃她的日子。
十三跟那个人走了,离开了,不管她,留她一个人挣扎。
萦月看见那浩然的队伍里,十三萧然的背影,他丢下她一个人了吗?额娘走了,连他也走了,那她呢,又该何去何从?
围观的百姓,声势浩大,手一次次从她眼前滑过,她却只能像一个活死人一样,呆楞在空气里。
她的手,捏紧了剑,那把她从来都没有用过的宝剑,那把剑,康熙交给她时曾说,为我效命,就用它。此后,她一直为他效命,却一次也没有用过那把剑。
冰凉的眼泪,如流星一般从眼里陨落,跌碎她最初的念想,而如今……她便用此剑来斩段心里的思念,斩断那道禁忌。
车队,在百姓的叫喊声里渐渐消失,她看着那消失的模糊的背影,明明知道已经走远,却还是忍不住流泪。
萦月知道,她不是黛玉,所以她有眼泪心里总是惊起一圈圈涟漪。
而今天的泪,是她这辈子的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