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篇 对阵少林二 阅读至0%

第72章 篇 对阵少林二

书名:无垠大道 作者:古木逢春 本章字数:1018字 更新时间:2020-02-09 02:39
    少林十八罗汉阵是当今蓝色星球最强阵法,古小龙单身独挑,演绎了"太极少侠"武功之精湛.求点击求打赏!
    第七十二篇对阵少林二
    降龙罗汉-庆友尊者:梵语「难提密多罗」,庆友为译译.苏东坡认为庆友应是十八罗汉中的第十七罗汉.在「五百罗汉」中他排列第一百九十三位.顺便一提,民间传说的济公既是降龙罗汉转世.
    佛陀涅盘后八百年时,庆友降生于狮子国(今斯里兰卡),是当时的著名高僧.古印度有恶魔波旬,他煽动那竭国人四出杀害和尚.尽毁佛寺佛塔,将所有佛经劫到那竭国,把他收藏在龙宫里.后由庆友尊者降服了龙王,取回佛经,因此人们称他为「降龙罗汉」(「降龙罗汉」是根据清朝乾隆皇帝的定义所写).
    前十六位罗汉即《法住记》中列的十六罗汉名,新增补的两位罗汉,第十七位是"庆友尊者",即《法住记》的作者.第十八位是"宾头卢尊者",这与第一位其实是同一位,只不过一个用全称,一个用尊称而已.后来,宋代志盘在《佛祖统计》卷三十三中提出新见解,认为第十七位应是迦叶尊者,第十八位应是君徒钵叹尊者,也就是"四大罗汉"中不在"十六罗汉"中的那两位.
    庆友及其弟子著作了佛教经典《大阿罗汉难提密多罗所说法住记》(简称《法住记》),后由唐玄奘译为汉文.庆友尊者在《法住记》中首次为大小乘佛教进行了分类.又将「十六罗汉」的法名和住址告诉大众.从此佛教徒对「十六罗汉」的崇拜逐渐普遍.
    坐鹿罗汉-宾罗跋罗多尊者:端坐神鹿,若有所思泰然自若,清高自赏.宾度罗是印度十八姓中之一,是贵族婆罗门的望族,跋罗堕阁是名.这位罗汉本来是印度优陀延王的大臣,权倾一国,但他忽然发心去做和尚.优陀延王亲自请他回转做官.他怕国王啰唆,遂遁入深山修行.有一日,皇宫前出现的一名骑鹿和尚,御林军认得是跋罗堕阁.连忙向优陀延王报告.国王出来接他入宫.说国家仍然虚位以待,问他是否回来做官.他说回来是想导国王出家.他用种种比喻,说明各种欲念之可厌,结果国王就让位太子.
    宾度罗跋罗堕尊者舒式坐于松树下,左手托钵.右手持笔翻挑石桌上经书,书旁香炉青烟袅袅.侍者持羽扇而立.祥云托文殊菩萨,松枝间为喇嘛丹巴?索南坚赞.
    宾度罗跋罗堕尊者手中所持的经书和法钵据说是处于恶趣的众生献与尊者的礼物.当时,尊者为了帮助没有机缘聆听和实践佛陀教法的恶趣众生,为他们说法.说法之后,恶趣众生向尊者奉献了这两件礼物.处于恶趣的众生看到或者触摸到经书或法钵都将得到多方的援助.举例来说,由于邪念而坠入恶趣的人.看到或触摸尊者的两件标志,将会减缓所受的痛苦.聋哑人,盲人,精神失常的人,或者持误见的人,经书和法钵将帮助他们恢复感官,神智的正常.并可信奉佛法,弃除误见.他们还可获得智慧和两种荣辱感:荣辱感一是来自害怕公众责难的心理,一是来自自我内心的反省和唯恐受到自身谴责的心理.以上是宾罗跋罗堕尊者授与众生的恩惠中的一部分.
    宾度罗跋罗堕尊者的一生及其业绩向后世人表明:一个人无论是出生在高贵的种姓之家,富豪之门,或者说是出生在父辈高官厚禄的家庭,这些都是无用的,因为转瞬即失的奢华毫无意义.因此,一个人应该彻底弃尘世的享受,同家为僧,学习佛法.即:聆听佛法,理解佛法,实践修习佛法;一个人应该去除头脑中的杂念,集中精力,持之以恒地禅静于佛法;僧人不应该和尘世间住户有过多的交往;僧人受亲眷朋友的赞誉没有多大意义,而且会经常滋生病态的感情;僧人应该遵守十二苦行,以每天化缘所得为生.(""//pnxs""target="_blank">//pnxs"target="_blank">"//pnxs"target="_blank">pnxs平南文学网)
    迦诺迦跋厘隋阁,是一位托化缘的行者.十八罗汉之一诺迦跋哩陀尊者原是一位化缘和尚.他化缘的方法与众不同,是高举铁钵向人乞食,成道后,世人称其为"举钵罗汉".
    过江罗汉是指钹陀罗,相传东印度群岛的佛教,最初是由钹陀罗传去的.他由印度乘船到东印度群岛中的爪哇岛去传播佛法,因此称之为过江罗汉.身负经卷,东渡传经跋山涉水,普渡众生.跋陀罗三字,意译是贤,但这位罗汉取名跋陀罗,是另有原因.原来印度有一种稀有的树木,名叫跋陀罗.他的母亲怀孕临盆,是在跋陀罗树下产下他的,因此就为他取名跋陀罗,并将他送去寺门出家.
    跋陀罗尊者是十八罗汉之一,排名第六位,他是佛陀的一名侍者.他本是位知识渊博的学者,后出家为僧,系统钻研佛法,获得阿罗汉果位.跋陀罗尊者半跏趺坐于一巨大山石上.侧旁立舞狮侍者,前有仙鹤振翅起舞.岩石上置鲜桃及袱系法钵.上界为观音菩萨坐于光环和祥云之中,印度祖师乘浮云而至,山腰间建有佛塔.跋陀罗尊者的右手作说法手印,左手作禅定手印.[,!].
    跋陀罗的父亲饶桑是释迦牟尼之父净饭王的马车御手.饶桑和一位上等种姓的结婚,家境也很富裕.但他总是很不高兴,因为他们一直没有孩子.尽管给各路神灵奉献了很多的供品,可夫妇俩人还是没能如愿.有一天,净饭五子悉达多(释迦牟尼名)降生.饶桑曾听到一位占卜者对净饭王子的预言,他想如果他们夫妇能生一个儿子,日后可能成为王子马车的御手.这样,他们家国王的马车御手的承传就不会断绝.想到这里,饶桑又多次祈求,但这一次还是徒劳无益.
    释迦牟尼成佛后六年.一次释迦牟尼在迦毗罗卫城会见他的父亲净饭王,御手饶桑自我思忖道:"假如我死了之后,没有儿子继承遗产,所有的财物都将被国王拿走."
    于是.饶桑想了这样一个办法来处置他的财产:他把钱财都花在有利于自己下世投胎转生的事业上.他邀请释迦牟尼佛和他的弟子.为他们举行丰盛的午宴,亲手为他们端酒端菜.饭后.饶桑搬了一个矮凳坐下听释迦牟尼佛说法.在佛陀**时屋内自始至终鸦雀无声,都静静地听佛陀说法.说法完毕后,饶桑问释迦牟尼佛说:"圣者!我尊敬的法师!我总是盼望能有个儿子作净饭王子的马车御手,就像我侍奉净饭王一样.虽然净饭王子悉达多你已经出家成了僧人.但我还是希望能有个儿子.如果真能生个儿子,我就把他送给你当仆人."
    其实,释迦牟尼预先知道饶桑家会生个儿子,这个孩子长大以后会成为睛名尊者.他对饶桑说:"诚实的人说话可绝不反悔!"
    后来,饶桑的妻子果然怀孕了,足月之后生下了一个非常漂亮的男孩.饶桑为孩子的出生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并按父名饶桑的一半取名为"桑布"(跋陀罗为梵音.藏语音桑布).他长大之后,家里请人给他教授了各种技艺和学识,最后成为一名知识渊博的学者.
    此时,释迦牟尼佛知道该是收服跋陀罗为徒的时候了.在父亲净饭王死后.释迦牟尼在迦毗罗为父亲举行法会.释迦牟尼佛对御手饶桑说要他兑现以前的诺言,饶桑马上跑回家去,把儿子跋陀罗带来交给释迦牟尼佛,并对儿子跋陀罗说:"去吧!你出生之前我就答应把你送给释迦牟尼佛."接着,饶桑又告诉儿子要他好好侍奉释迦牟尼佛,跋陀罗高兴地跟着佛陀走了.他对父亲说:"跟佛陀学法,对我来说受益无穷."
    释迦牟尼佛把跋陀罗带到一座寺庙,剃度他成为僧人,然后又教给他修行方法和僧人应该遵守的戒律.跋陀罗在这里系统地研习并实践佛陀的教法,到了规定的年龄,爱了比丘戒.他透悟了佛法意旨要点,而且以极大的热情进行实践修习,因而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了阿罗汉位,成了佛法的护持者和传播者,用佛法对众生进行庇护和救助.这样,跋陀罗尊者成为所有众生有情祈祷,崇拜的对象.
    跋陀罗尊者帮助了很多准备脱离轮回的弟子.此外,他还领悟到自己的父母也应该由他使之扳依佛门.于是,跋陀罗用一些奇妙的神变幻术和适合于个人的佛法讲解,使父母进入佛门,获得预流果.最后,父母希望丢弃家产,把所有的财产当作供物奉献出去,或将财产施舍给穷人,从而皈依了佛法,最终双双获得了阿罗汉果.
    佛陀的弟子们询问跋罗依照上一世的什么善业如此得伸缩陀厚爱;又如何成了佛陀的信徒,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获得阿罗汉果.询问跋陀罗所做善业为什么只对释迦牟尼佛有益;为什么跋陀罗的父亲也放弃了世俗的家庭生活,遵从佛陀的教法以至皈依佛门,最后获得阿罗汉果.
    佛陀回答说这一切都是前世祈供的业果,接着叙述了业果的发生过程.人寿四千年的那一劫,拘留孙佛来到今世间大济众生之后,离开了今世间.当时有一位名叫载巴的国王,他想建一座内有拘留孙佛舍利的佛塔,并将此事委托给一名堂信奉佛法的工匠建造佛塔.有一天国王的儿子巧遇拘留孙佛,心生信仰,皈依于拘留孙佛,并以佛法所规定的戒行约束自己.后业他又说服父母接受佛法,皈依佛门.
    佛塔建好之后,国王载巴举行了一个盛大的庆祝仪式,进行了祈祷和崇拜.主管建造佛塔的大臣及其妻儿对建成如此的圣物都非常高兴.他们在佛塔前祈祷,希望他向佛塔诡的供品,向佛塔所作的祈祷能得到神佛的回报,以便来生投胎时家境富裕,形貌(日失)丽;希望能有侍奉后世诸佛的机会,就如侍奉拘留孙一般给他们带来快乐.大臣的儿子还祈祷能够信奉诸佛的教法并获得阿罗汉位.孩子的父母,大臣夫妇问他祈祷些什么,当儿子如实告诉他们时,父母也进行了一次类似内容的祈祷.祈祷来世仍能根据他们的意愿转生为自己的父母,并能遵习佛法获得阿罗汉位.
    此后,在护光佛在世期间,上述三人即奉行佛法.在他们整个的一生中.严格地恪守戒律,净化欲念.最终获得了阿罗汉位.跋陀罗尊者的种种业绩向我们表明,世俗的生活如同牢狱,俗人的财产如同毒蛇头遮下的影子,根基不稳.险象环生;有人把这个影子看作是舒适的纳凉之处,实际上只是一种幻象.所以,一个人不应该依恋那毫无定性的虑幻的.[,!]世俗生活,而是应该皈依佛门,遵习佛法,研习"三藏",努力使自己从轮回之苦中解脱.一个人还应该解救包括父母在内所有众生.跋陀罗尊者为后世的佛徒树立了榜样,并且督促他们也这样做.
    伏虎罗汉-宾头卢尊者:宝环妙法,神通广大雄健威武,征服猛虎.宾头卢尊者.是印度婆罗门贵族,是拘舍弥城的一位将军,因诚心拜佛,国王命他出家.他出家修行的寺门.每日有虎啸,他说虎饿了,如果不给他斋菜,就会吃人.他将食堂上众和尚的饭菜,每位取起一些,用桶载著,放在门外,这老虎果然於晚上来吃.这一来,这头老虎就被他收伏了,故名伏虎罗汉.
    静坐罗汉-诺距罗尊者:诺距罗可译作大力士,这位罗汉是一位大力罗汉,原为一位战士,力大无比,後来出家为和尚,修成正果.清净修心,神态自若安详瑞庆,进彼极乐.他的师父教他静坐修行,放弃从前当战士时那种打打杀杀的观念,故他在静坐时仍现出大力士的体格.
    长眉罗汉-阿氏多尊者:长眉罗汉慈祥老者,得道高僧通察大千,心领神会阿氏多是梵文无比端正的音译.长眉罗汉,是一位慈祥老者,得道高僧,洞察大千世界,心领神会.
    长眉罗汉的梵文含义,就是无比端正的意思.他那两道长长的白眉毛,一生下来就有,是他的独特标志.据说他出世以后,有人对他父亲说:"佛祖释迦牟尼也有两条长眉,你的儿子有长眉,是佛相."听了这话,他父亲就送他入寺出家,最后通过他的努力修成罗汉果.长眉罗汉在十八罗汉中居第十五位,真名叫"阿氏多",也叫长眉大仙.阿氏多是梵文无比端正的音译.这位罗汉的特微,是生下来就有两条长长的白眉毛.原来他前世也是一位和尚,因为修行到老,眉毛都脱落了,脱剃两条长眉毛,仍然修不成正果,死後再转世为人.他出世後,有人对他的父亲说道:"佛祖释迦牟尼也有两条长眉,你的儿子有长眉,是佛相."因此他的父亲就送他入寺门出家,终於修成罗汉果.
    布袋罗汉-因揭陀尊者:布袋罗汉,揭陀尊者,十八罗汉之一,他的布袋原为装蛇用,最终以善心修得阿罗汉果.无量寿佛,乾坤宝袋欢喜如意,其乐陶陶
    因揭陀相传是印度一位捉蛇人,他捉蛇是为了方便行人免被蛇咬.他捉蛇后带拔去其毒牙而放生於深山,因发善心而修成正果.他的布袋原是载蛇的袋.相传他在中国显灵.於公元九0七年五代粱朝时他在奉化出现,负一袋抄化.後来在贞明三年(公元九一七年)在岳林寺磐石上说佛偈曰:"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说完他便失踪了.
    看门罗汉-注茶半托迦尊者:注茶半托迦尊者:看门罗汉,威武标杆,警觉凝视,禅杖在握,勇炽邪魔.注茶半托迦尊者,是佛祖释迦牟尼亲信弟子之一,他到各地去化缘,常常用拳头叫屋内的人出来布施.威武标杆,警觉凝视禅杖在握,勇炽邪魔.注茶半托迦尊者,是佛祖释迦牟尼亲信弟子之一,他到各地去化缘,常常用拳头叫屋内的人出来布施.有一次因人家的房子腐朽,他不慎把它打烂,结果要道歉认错.
    後来他回去问佛祖,佛祖说:"我赐给你一根锡杖,你以後去化缘,不用打门.用这锡杖在人家门上摇动,有缘的人,自会开门,如不开门.就是没缘的人.改到别家去好了!"原来这锡杖上有几个环,摇动时发出"锡锡"的声音.人家听到这声音.果然开门布舍.
    探手罗汉-半托迦尊者:相传是药叉神半遮罗之子.安悠自在,呵欠伸腰神志灵通,自得其乐据《可哩底母经》说:古印度王舍城内一山边有药叉神,名叫婆多,北方犍陀多罗国又有一药叉神名叫半遮罗,婆多与半遮罗的妻子同时怀孕.於是指腹为婚.婆多生女,半遮罗生子,半遮罗生子就是半托迦出家修成正果,也渡婆多的女儿成道.他被称为探手罗汉,因他打坐时常用半迦坐法此法是将一腿架於另一腿上,即单盘膝法,打坐完毕即将双手举起.长呼一口气.安悠自在,呵欠伸腰神志灵通,自得其乐
    半托迦尊者相传是药叉神半遮罗之子.据《可哩底母经》说:古印度王舍城内一山边有药叉神,名叫婆多,北方犍陀多罗国又有一药叉神名叫半遮罗,婆多与半遮罗的妻子同时怀孕.於是指腹为婚.婆多生女,半遮罗生子,半遮罗生子就是半托迦出家修成正果,也渡婆多的女儿成道.他被称为探手罗汉,因他打坐时常用半迦坐法,此法是将一腿架於另一腿上,即单盘膝法,打坐完毕即将双手举起,长呼一口气.
    沉思罗汉-罗怙罗尊者:罗怙罗多是印度一种星宿的名字.沉思瞑想,悟通一切趋凡脱俗,感激九天.古印度认为日食月宜是由一颗能蔽日月的星所造成.这位罗汉是在月食之时出世,故取名罗怙罗多,即以该蔽日月之星命名.他是佛祖十大弟子之一,以【密行】修为著名.所谓【密行】,就是在沉思中能知人所不知,在行功时能行人所不能行.他的沉思,就是在思智慧与行动.
    骑象罗汉-迦理迦尊者:骑象轩昂,颂经朗朗心怀众生,目及四方.象的梵文名迦理,.[,!]迦理迦即骑象人之意.象是佛法的象徵,比喻象的威力大,能耐劳又能致远.迦理迦本是一位驯象师,出家修行而成正果,故名骑象罗汉.
    欢喜罗汉-迦诺伐蹉尊者:妖魔除尽,玉宇澄清扬手欢庆,心花怒放.迦诺迦代蹉尊者,是古印度论师之一.论师即善于谈论佛学的演说家及雄辩家.有人问他甚么叫做喜,欢喜罗汉他解释说:由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而感到快乐之喜.又有人问他:"何谓之高庆?"他说:"不由耳眼口鼻手所感觉的快乐,就是高庆.例如诚如向佛,心觉佛在,即感快乐."他在演说及辩论时,常带笑容,又因论喜庆而名闻遐迩,故名喜庆罗汉,或欢喜罗汉.
    开心罗汉-戍博迦尊者:盛言即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七一六年)来长安的善无畏尊者;他是中天兰国王之太子,国王立他为储君,他的弟因而作乱,他立即对弟弟说:"你来做皇帝,我去出家."他的弟弟不信,他说:"我的心中只有佛,你不信,看看吧!"说也奇怪.他打开衣服,弟弟看见他的心中果然有一佛,因此才相信他,不再作乱.
    托塔罗汉-苏频陀:十八罗汉的第四位.为梵语suvinda的音译.是佛陀的关门弟子.他常常手抩一塔.因塔是为葬佛舍利的,所以此塔便成为佛的象征.他为表示怀念和追随佛祖.特制一塔随身携带.所以苏频陀尊者又称「托塔罗汉」.苏频陀尊者,五百罗汉的第三百六十七位,法相所现为身体略向左侧坐,双脚交叉.双手作手印,讲经说法,定中含笑.尊者智慧高深,正直虔诚,盛名卓著.
    古印度洛玛巾地方有一户叫甲盖吉阿恰巾的人家邀请释迦牟尼佛前去**.佛陀**之后使很多人皈依佛门.洛玛巾地方还有一富户,他和一位与自己种姓相同的女子结婚,与她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在佛陀赴请后不久.富户的妻子怀孕了,足月后生上一个儿子.可是刚生下的婴儿全身疮疤,从疮疤口上流出很多的脓血,散发出一种恶臭.见此情景.夫妇燎常害怕.富户利用自己的身份和钱财,请了很多的医生和术士,想方设法为儿子治病,并请人精心护理病儿.为了治病,富户不惜破费钱财,但这一切努力都是徒劳无益的.因为婴儿的病根是他上世所造的恶业.这个孩子的身体总是用布包严,以便不让名人看到他身上的疮疤,因而起名叫"苏频陀"(意思是"隐形").
    有一天,苏频陀的一些朋友来访,这些朋友和苏频陀年纪相仿,经常到室罗伐悉底城.他们对苏频陀的父亲说,室罗伐悉底地方有很多的名医和珍贵的药材,如果把苏频陀送到那里,就有可能治好他的病.苏频陀的父亲采纳了他们的建议,派了一些年轻人带上充足的吃用盘缠和仆从与苏频陀一道前往室罗伐悉底.到了室罗伐悉底之后,虽然有种种的便利条件,做了尽可能做的努力,还是未能治好苏频陀的病.因为这病是前世恶业的报应.
    此后,一个偶然的机会,苏频陀来到了陀林,在那儿看见至善至美的完人释迦牟尼佛.他心中很是惊奇,就给佛陀行躬礼表示敬意.释迦牟尼佛立即知道了苏频陀身心两方面的痛苦,就针对他的情况凛苏频陀**.**之后,苏频陀即刻透悟了五蕴(色,受,想,行,识)的短暂,出家成了僧人.并且他及时地获得了阿罗汉果位.苏频陀的朋友们也聆听了佛法,获得了透晓一切知识的成就.弃绝尘缘,出家成了僧人.
    一次,佛陀的比丘弟子询问佛陀有关苏频陀尊者的事情,询问遭受了如此绵延不断的痛苦,而且浑身恶臭,无法见人的苏频陀,为何获得了如上的智慧,出家成了僧人,并无可置疑地获得了阿罗汉果位.众比丘弟子想知道是上世的什么业力使苏频获得了如此的恩惠.
    释迦牟尼佛解说道:"无论苏频陀在上世积累了什么样的业力,在今世都一定要得到报应,没有任何人能够逃脱他自己种下的业果的报应.无生命的四大元素(土,水,火,风)不能使这些业果成熟,只有那些具有形体和心智,形成‘五蕴’的众生有情才能使业果瓜熟蒂落.让我们来看苏频陀过去某一世的情形,便会对业力之法有更深的理解
    [,!]当苏频陀某一世在波罗奈綦发商人时,与另一位商人互有仇恨.苏频陀给当地国王送了很多礼物,赢得了国王的宠幸.他在国王面前说那位商人犯有罪行,请求国一允许他对其予以严惩,国王答应了他的要求.于是,苏频陀派人去让那个商人流了很多鲜血,苏频陀还指使人把毒役末揉互对方流血的伤口处,让他遭受更大的痛苦.商人全身溃烂,流出了脓水.商人的朋友知道了这个悲惨的消息,都赶来安慰他.照顾看护他.
    那位被打的商人后来弃绝尘缘,出家成了一名僧人.他没有上师的指引,独自修习,成了一名独觉佛.
    此后,这位独觉考虑到以前鞭笞他的商人苏频陀因为恶行将导致恶业,决定到他那里去,希望对方能够悔改过错,忏悔补过.为了帮助苏频陀,独觉佛决定出现在他面前.于是,独觉佛在空中飞行并展示了诸多的奇迹.苏频陀商人和普通众生一样,见此情景内心充满敬畏之情,从而心生信仰.他跪倒在独觉佛面前,忏悔他过去的对独觉佛的冒犯所造成的恶业,祈请得到佛的宽恕.然后,苏频陀商人向独觉佛贡献食品,饮料,衣物等等作为供品,并且进行了诚心悔罪的祈祷.上世那位有恶来的苏频陀商人就是今世的苏频陀尊者.因为他用鞭子打别人造下恶来,所以苏频陀自商人之后的五百次转生中都无一例外地毙于鞭笞之下.即使到了这一世,因为所造的恶业,还是遭受了皮肉之苦.
    后来,当护光佛在世期间,苏频陀和他的朋友们皈依了佛门.由于他属守戒律,所以在今世获得了阿果汉果位.
    芭蕉罗汉-伐那婆斯尊者:悠闲隐逸,傲视太虚仙风道骨,超脱凡尘.伐那婆期梵文为雨的意思.相传他出生时,雨下得正大,後图中的芭蕉树正被大雨打得沙沙作响,他的父亲因此为他取名为雨.他出家後修成罗汉果,又相传他喜在芭蕉下修行,故名芭蕉罗汉.
    挖耳罗汉-那迦犀那尊者:闲逸自得,怡神通窍横生妙趣,意味盎然.那迦译作中文名龙,犀那译为军,那迦犀那即龙的军队的意思,比喻法力强大,有如龙的军队.这位罗汉住在印度半度坡山上.他也是一位论师,因论《耳根》而名闻印度.所谓耳根,是由於醒觉而生认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六种根源之一.所谓六根清净,耳根清净是其中之一.佛教中除不听各种淫邪声音之外,更不可听别人的秘密.因他论耳根最到家,故取挖耳之形,以示耳根清净.(小说网)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