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饮清风,人在山中 阅读至0%

第201章 饮清风,人在山中

书名:血世子 作者:之乐之忧 本章字数:1018字 更新时间:2020-02-08 23:14
    天色将明,曙光欲破,濛濛山色围绕四周,只有脚下一条道路蜿蜒向远方,目之所及望不到尽头。山林中不时传来各种鸟儿啼鸣,婉转清脆,给这寂静空山增添几分生机。近旁有晨露沾叶,远空有寒星未退,骑在马背上的三个人都不尽深吸一口气,让这清爽的山林晨气濯洗肺腑间的污秽浊气。三个人,三匹马,装束各异,年龄亦是相差颇大,却在因缘际会之下得以同行。
    腰悬一壶酒,背负一张琴,胯下骑着一匹紫骝良驹,改头换面的雪君闭着双眼,几近贪婪地吸纳着这清晨清新的空气:“天地宽广任我遨游,江湖多姿随我逍遥!唉……还是出来走走的好,整天憋在家里真是快要发霉了。”
    “现在各大宗门世家新任长老选拔在即,凌字世家也不例外。这种事情一般都是少主主持完成的,你却抛下一个烂摊子,偷偷一个人溜出来,你是不是有些太不负责任了?”听到雪君发出的感慨,风倚乐转过头来,问雪君,从他的话里也听不出来他这是在指责,还是别的什么意思。
    一口气吸到一半儿,硬生生顿住,雪君眉头微蹙,很是不情愿的睁开双眼,望着风倚乐,几近恳求道:“风大哥,你就暂时忘记我凌字世家少主的身份吧,这一路上把我当做你的兄弟就好。凌雪君在凌天府中养伤,与你同行的人是小君,以后风大哥就叫我小君吧。”
    “好,小君。”颇为无奈的笑着摇摇头,风倚乐答应下来,他的目光掠过雪君背上背的琴,不由得闪过一丝疑惑,“知道小君你爱饮酒,腰间挂着个酒葫芦并不足为奇,可你为何要背着一张琴?”
    闻言,雪君嘿嘿一笑,明眸闪烁着耀眼神采,带着几分狡黠意味儿,启唇道:“不是说好了此行要帮助风大哥在乐理上有说突破的吗,我带着一张琴,这不是随时随地的准备着和大哥你琴箫相和一曲嘛。嗳,对了,大哥你的玉箫呢?”
    “玉箫乃是风字世家少主身份的象征,此次出行不便带出,所以就换了一支玉笛,一样也可以和小君你琴笛相和。”言罢,风倚乐取下别在腰间的玉笛,修长手指转动玉笛,长笛转动,划破风声,下一瞬便被风倚乐横于唇前。
    看着风倚乐这一派潇洒利落的动作,雪君不禁有些傻眼,她知道风字世家的人擅使乐器,也知道风倚乐是风字世家中的佼佼者,也正因为如此,风来春才会放心的把无忧谱交给风倚乐,只是,风来春万万没有料到的是风倚乐居然会选择背叛风字世家,私自携带无忧谱,从世间‘消失’,躲藏起来,三四年杳无音信。
    待思绪百转之后,雪君回过神来,赫然发现风倚乐已经吹着笛子走远,马蹄哒哒声从晨岚远处传来,伴随着清脆笛声,惊飞林间栖鸟无数。雪君和旁边一直没有开口说话的正明相视一笑,两个人一起策马扬鞭,追赶风倚乐而去。风声在耳边呼呼作响,天边第一缕晨曦破云而出,投射在三人的面容上,淡淡的温度令人觉得舒爽无比。
    雪君三人寅时从颖都东门而出,决定在颖都周围绕上一圈,然后向西而行,而后再折向南方,往曾经的武国,也就是现在的央国而去。雪君的想法是这次江湖之行先围绕元泽大陆匆匆转上一圈,大致了解一下各地的风土人情,为以后的计划做准备。这个路线按照时间来推算,待到来年春天的时候,他们差不多也就可以到达焕国的归城了,正好可以一睹桃花盛放的美景,这一切都在雪君的计划之中。
    卯时将尽时分,雪君三人行至一处村庄,此时正值做早饭的时候,村庄到处炊烟袅袅,升腾而起,和晨雾、流云渐渐相融。远山空蒙,一片苍翠之色,被薄雾笼罩着,增添几分空灵飘渺的美感。村庄中不时传来鸡鸣、狗吠,以及水牛的叫声,一切的一切都显得那么淳朴自然,清新而又宁静,这样的景色和体会是在城池之中怎么样也看不到、感受不到的。
    在美景之中陶醉了个够,雪君深吸一口气,转过头,望向驻马在她身侧的风倚乐,笑问:“怎么样,风大哥,这次没白出来吧?此等美景,又怎是锦衣玉食的世家公子在城中所能够见到的?接着往前走,每一步都会有不同的体验和心得哦,大师,你说我说的对吧?”
    “嗯,没错,凌施主你的佛性要比一般人高很多,所说出的话也大都带有禅机。”若不是雪君点名提问,正明很有可能选择继续沉默下去,但是,既然被雪君点名相问,那他也不介意再多说一点,“其实,这世间万物,何尝不是处处禅机呢?”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大师所言是这个意思吧?”没等到自己的反问得到雪君二人的回答,风倚乐便自顾自叹息道,“只是,世间禅机虽多,但能够悟得禅机的人却是屈指可数,是以,这世间有那么多的恩怨情仇,困锁众生芸芸。”
    听得风倚乐这番感叹,雪君忍不住抬起手来,捂嘴偷笑,笑了个够之后才故作正色道:“从大哥的这番话中可以听得出大哥乃是个拥有大慈悲的人,不如从今以后,大哥削发为僧,跟着大师一起普渡众生,好不好?”
    “不好!”跟雪君认识了这么久,风倚乐当然听得出雪君这是在打趣他,所以便有些羞恼的回道,“我可是听说大师最中意承接衣钵的人是雪君你,就算要削发为僧、普渡众生,也应该是你呀。”
    说完后,风倚乐没再搭理雪君,直接一个人策马向着村庄而去,在村口处翻身下马,牵着缰绳,缓步走进村中。雪君望着风倚乐的背影,不禁笑了出来,这么多年过去,风倚乐还是如当初一样开不起玩笑,随随便便的一个玩笑,就让他炸毛了。眼看着风倚乐的身影就要消失在村中的拐角处,雪君急忙策马追赶,希望可以快些追上风倚乐。
    现在这个时候,风倚乐的安危至关重要,更何况他的身上还随身带着无忧谱这块烫手山芋,所以,这一路上雪君都尽量不让风倚乐离开她的视线,以确保他的安全。追了半里路,终于在刚进村的位置追上风倚乐,雪君也翻身下马,一只手负于背后,牵着马缰,和风倚乐并肩而行,走在不太宽敞的村庄道路上。
    走了一会儿,雪君仰起头来望了望天色,已经是卯时将尽时分,夏天天亮的早,这个时候的太阳已经悬得老高:“赶了这么久的路,大哥必定饿了吧?不如咱们找户人家去讨顿饭吃,吃饱了肚子才好继续赶路不是?”
    “嗯,也好。”应了一声之后,风倚乐抬手,随意指了前面一户农家,道,“咱们就去前面那家问问吧。”
    雪君顺着风倚乐所指的方向望去,看到前面一户算是颇为殷实的人家,雪君点点头,跟着风倚乐一起往那户人家走去。农村里面民风淳朴,家家户户几乎不怎么关门闭户,所以,只要站在门前就可以看到院子里的物事。雪君和风倚乐两个人刚刚站到院门前,便看到这户人家的院子里摆着几具尚未成形的棺木,棺木上的雕花已经完成,就差刷上油漆,抛光等工序。
    换做平常人看到眼前这一幕绝对会骂一句晦气,就算不开口骂,也得皱皱眉头,可雪君却是面不改色,神态自若:“嗯,看来这户人家是个木匠,专门挣死人的钱的,哈哈!大哥,我真佩服你,居然这么眼光独到,挑了这么户人家。”
    说完后,也不等风倚乐有何反应,雪君直接走上前去,抬起手在敞开的院门上敲了几下,以示意有人到了,好让这家的主人出来招待一下。敲过门之后,雪君站在原地等候,这会儿正明也已经赶到,和风倚乐站在雪君身后的位置。就在雪君等的有些不耐烦,正准备抬手再敲的时候,院子里的房间中终于走出了一位须发略显花白,年约五十多岁的老汉。
    见此,正明走上前,行了个佛礼,呐了声佛号,这才开口道:“这位施主,贫僧与两位徒儿连夜赶路至此,腹中有些饥饿,不知可否请施主施舍一顿斋饭……”
    “施舍……”正明一句无心的话当中这两个字却刺痛了雪君的一双耳朵,她在口中呢喃着这两个字,想着她前世今生何事需要人来施舍,思及此,忍不住开口打断正明未说完的话,“在下同师父,以及师兄一行三人行至此,腹中饥饿,想讨一些食物果腹,不知可否行个方便?”
    “哦,是这样啊,三位请进吧,老汉我这就去让老婆子给三位准备些斋饭。”得知三人来意之后,老汉笑着点头答应,脚步往旁边挪了挪,让出一条路来,伸手将三人请进院子,“因老汉的院子里经常放着棺材,许多人都嫌晦气,所以老汉家里很少来人,就连儿子和儿媳妇儿也都挪到他处去住,今天能有三位登门,可真不容易。”
    “有劳老施主了。”进到院子里之后,老汉去安排饭食,正明不忘在后面道一句有劳,这是应有的礼节,瞧着老汉走进厨房,正明才回过头来,望着雪君不解的问道,“你刚才为什么要打断我的话?”
    听正明这么问,雪君有些不好意思的吐了吐舌头,很窘迫的样子,也有几分孩子气的可爱:“大师,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我只是不太喜欢听到‘施舍’这个词而已。其实,化缘有很多种方法,不一定非要说‘施舍’二字。”
    “这两个字有什么特殊含义吗?你为什么不喜欢这两个字?”风倚乐表示和正明同样的好奇,他觉得若是别的人不喜欢这两个字倒也不奇怪,因为大多数人都不喜欢被人施舍的感觉,可是雪君就不应该,她从小锦衣玉食,只有她施舍别人的份儿,哪有机会让别人施舍她?
    被风倚乐这么直接的问,雪君一时将不知该如何回答,她舌灿莲花的本事仿佛一下子被人偷走,所以,她只能耸了耸肩膀,随口说了句‘没什么’,然后举步走向院中老槐树下的石墩儿前,转身坐下,取下挂在腰间的酒葫芦,灌了口酒水。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