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琪把阿辉的感悟和自己的想法,先后向科主任和校长汇报了,得到他们的热烈响应,经过研究决定面向学生开展死亡教育。
针对网上有关死亡的信息成为校园热炒的题材,教育部门也要求中小学普遍开展死亡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各校纷纷开展相应的活动,有的学校要求学生撰写遗书,也有学校组织学生去医院太平房,更有学校提出组织学生去火葬场看一看。有些家长看到孩子回家睡不着觉,就是睡着了也总是噩梦不断,满脸恐怖状,显然是受了惊吓,问孩子才得知详情,纷纷去学校抗议,说哪有教育孩子看死人的,你们这是搞的什么鬼名堂,甚至有家长说,再搞下去干脆去刑场参观好了,课堂上放灾害视频,看活人怎么变成死人的。市实验中学内部本来就有不同意见,认为死亡是无师自通的事情,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自然会观察到自然界动植物生老病死,也会渐渐接触到身边的老人亲人去世的事件,自然会明白死亡是怎么回事。
请什么人来进行死亡教育,何校长颇费了一番心思。这样的高度敏感复杂的问题如果讲不好还不如不讲。何校长想起李华那次约几个人在一起聚,吴为对他曾经谈起过党校的王校长对他说的,希望他能研究人能否快乐面对死亡的问题,启发了吴为。使他把这样的研究当做乐业教育的深化和延续。何校长决定请吴为聘请吴为主讲。吴为接到何校长电话,欣然应允。不料,吴为同妻子宋柔一说,却遭到妻子的强烈反对。她说,你过去在学校讲课行里请你去讲课,我从来没有反对过。因为那是你的专业,讲不好也讲不坏,万一讲坏了也坏不到哪去。现在你却独出心裁地想去实验中学给孩子们去讲死亡问题,搞什么死亡教育,万万不可。这样的问题怎么可以在大庭广众面前讲啊,又是面对那些孩子们,万一把孩子们吓坏了,家长们找上家门怎么办,讲砸了你可恶名远扬了,我可不贪图你挣那个讲课费到妻子的强烈反对。她说,你过去在学校讲课行里请你去讲课,我从来没有反对过。因为那是你的专业,讲不好也讲不坏,万一讲坏了也坏不到哪去。现在你却独出心裁地想去实验中学给孩子们去讲死亡问题,搞什么死亡教育,万万不可。这样的问题怎么可以在大庭广众面前讲啊,又是面对那些孩子们,万一把孩子们吓坏了,家长们
吴为一看要坏事。他马上搬出阿乐给宋柔打电话说服她。阿乐笑道,她不知道你学问的功底,担心是可以理解的。我马上给她打电话。阿乐打电话对宋柔说,学问本来就是触类旁通的,吴老师是一个有大才通才的人,我相信他一定能讲好这个问题,到时你就听阿辉对你说讲得怎样吧。阿乐这么一说,宋柔虽然画魂也只好勉强同意了。
吴为接下来道,多年以前,党校有位大姐,我们坐在一起开会,她笑着对我说,听你挺能研究问题的,能不能研究人如何快乐面对死亡的问题。从那时起,我开始注意观察和思考死亡现象,遇到亲友临终时特别注意观察。有了一些宝贵的发现。我听说有医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分配到医院外科,正式上班那天,被安排进了手术室打下手。主治医生让她把手术器械递给自己,她拿起手术用的正在滴血的止血钳时,竟然害怕得把止血钳啪的一声扔到了地上,然后跑了出去。后来主治医生责问她为什么这样做,她哭着喊道,假如是你的女儿,你会舍得让她做这样的工作吗?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行为,我认为是爱心和胆气的缺乏造成的。医学院的学生尚且出现这样的问题,其他院校的学生将会如何,可想而知。
检验教育效果好坏。要看同学们的考试成绩,死亡教育的效果如何来检验啊?我不知道教育部门是否有这样的思考。说着,他又转向坐在身旁的何校长,问道,我不知道何校长怎么看这个问题。在座的各位老师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死亡教育的效果好坏,我看有一条标准足够了,能不能敢看死人,看死人还有个怎么看的问题,你同大家一起去看,没什么了不起的,你自己一人敢不敢走进医院太平间。你说敢,你白天敢进晚上没灯你还敢不敢进啊,进去以后敢不敢坐在里面守灵啊。这就是练胆还要练出级别啊。他这么一讲,挺严肃拘谨压抑的场面居然引逗出一片笑声。
吴为略微沉思了一下,又以沉重的语气道,在幽暗清冷孤寂的所在守灵。是生者对死者的追思,也是生者对死者的最后陪伴。他接下来讲道,我们谈论这样的话题能笑出来,就是一大进步。教育要讲针对性,当年的老日本鬼子怎么交那些刚入伍的小日本鬼子。也就是象你们这么大的年轻人怎么敢于上战场拼刺刀,就是抓我们老百姓或者俘虏当靶子,因为战场上能拼刺刀的都是活人。当然,这样做是惨无人道、灭绝人性的,有同学会问,当年的八路军新四军**上战场前怎么练拼刺刀啊,当然不会象日本鬼子那样,拿活人当靶子,扎草人扎惯了在战场上看到真人会手软的,于是把枪头用布包起来在习武场上真扎真砍。教育就要讲求逼真。我在一个学校组织学生撰写遗书活动,其实也是出于练胆的考虑,你敢不敢亲自动手写遗书,自己给自己写遗书,是犯忌的事情啊,快死的人才会写遗书啊,也存在手惨无人道、灭绝人性的,有同学会问,当年的八路军新四军**上战场前怎么练拼刺刀啊,当然不会象日本鬼子那样,拿活人当靶子,扎草人扎惯了在战场上看到真人会手软的,于是把枪头用布
他又接着讲道,现在社会上围绕死亡教育也有很大争议,我是主张搞死亡教育的,在我们过去奉行的教育方针中,缺少这一条,人,总不能等到死后才明白死是怎么回事吧?又引起一片笑声。
吴为又讲道,当然不止缺少这一条,还是想到哪条就补哪条吧。你们在家里,遇到开明的家长,问人死是怎么回事,他会告诉你,永远离开我们了,再也回不来了。兴许还会告诉你,你已经去世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临终过程的一些事,告诉你了解这些对你会有好处的,为什么会有好处呢,他没有明说,聪明的你会不会意识到他说的好处是什么意思?哪位同学明白了请大声说出来。下边一时鸦雀无声,陷入沉默。吴为将了一军道,听说你们这里有许多状元,未来的栋梁之才,怎么样,能不能回答这样的问题?
阿辉站起来答道,我爸爸就给我讲过这样的话,他对我讲我爷爷奶奶临终过程的事情,我猜将来我面对我的父母进入临终过程时,我就有准备了。
吴为道,果然聪明。我还要继续问你,临终过程是什么状态?
阿辉回答道,我爸爸说,看到爷爷奶奶倒气了,就不要再去进行抢救,不要去干扰他,让他自然完成这个过程。
吴为叫道,太好了,请你坐下吧。阿辉回答的非常精彩,其实,他父亲就是在对他进行死亡教育,不过,这样的死亡教育又进了一步,深入到具体的死亡过程,而且,他父亲这样做是更好的体现了人性化,我们可以想象。当人进入临终状态中,是比睡觉更深更强的感觉,在不断走向深处直到生命终结,进入那个过程就很难再发生逆转好转了。这时就不要再去采取什么抢救措施,如果去抢救等于打断他那个过程,打断了他还要重新进入那个过程,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人睡到正深处你突然把他唤醒了,他是什么滋味?过去我也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现在是现学现卖,是不是合适,供大家参考,不过。阿辉父亲的做法,我很欣赏,让临终者自然完成那个过程,非常人道。会场上又意想不到地响起热烈的掌声。
吴为笑道,看起来。同学们支持我这个主张啊,光支持不行,还很不够,还要身体力行才对,那才是死亡教育的最好效果,那就是明白面对临终者应该怎么做。阿辉能自己去凹乐园,这里面就凝聚体现了人文关怀。是临终关怀的重要体现。我在网上看到一段视频,车祸现场,旁边有车祸惨象,有一对年轻的情侣骑着摩托刚好路过现场,居然停车当做景色取景拍照,把遇难者遗体也收进画面。这就不属于我刚才所说的胆气问题了,是缺乏道德的表现,把车祸现场怎么能当做艺术景观去欣赏,是对死难者缺乏起码的同情和尊重,游戏人生游戏得太过分了。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死亡是自然现象,也是人文现象。亲人去世了会悲痛难过,看到不认识的人遇到不幸也应该感到同情。我们注意到,在称谓上直呼死亡也是容易引起人们伤感的反应,成为语言上的禁忌,渐渐演化出各种对死亡的转换词语。死亡的叫法如此多样,也就在原本的自然、人文现象的基础上附加了更加丰富的文化意义,突出表现在对死亡的称谓上。死亡是所有凶祸词语中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一个词汇,最能够引起复杂情感反应的词汇,死亡所涉及的词汇之多、涵意之深、用词之考究、感情之丰富堪为世界之最。在文化的意义上要说明死亡禁忌现象,我们需要象考古专家那样,把历史一层层覆盖在死亡现象上面的尘土剥蚀开来,还其自然、人文的本来面目,一死解千罪,它带给我们的将是回忆和伤感,而不再是黑暗、凶祸、恐惧的象征。
吴为略停顿了一下,然后讲道,当然了,死亡教育对我们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我要特别感谢何校长给我提供的宝贵机会,促使我进一步思考死亡问题,也感谢阿辉同学,帮助我深化了对死亡教育内涵的理解,丰富了死亡教育的内容,是理解人尊重人的更重要的延续。哗,会场上想起热烈掌声。
学生们都被吴为如此新颖流扯慨激昂的讲述兴奋起来了。
吴为又接着讲道,佛教讲的转世说,没有科学证明,也许科学也无法证明,至少现在还无法证明,科学无法证明不等于不存在啊,所以我们要尊重。泰国人相信人有一万四千条生命,是不是意味着可以死上一万四千次啊。是不是这个意思,不敢说,也没有科学证明。我们人生的许多考虑都要从这个惟一的基点出发,生命不像同学们做作业做其他事情,它是不允许出错,落实到日常生活中,要有生命的安全防范意识,对潜在的危险性要有足够的警觉,身处险境不知觉就会酿成大祸。我们很多人喜欢玩手机游戏,坐着玩走着玩,玩来玩去忘乎所以,下楼梯也玩失足跌下楼梯可不是好玩的,轻则摔坏胳膊腿脚造成皮肉损伤,重则脑震荡。有个年轻人在大街上走着玩手机,不幸走到电车轨道上酿成惨祸。铁红了不能摸啊,谁要是当做真理去讲会让人们笑掉牙的,但它何尝不是前人被烫后总结出来的,就象我们防范意识,对潜在的危险性要有足够的警觉,身处险境不知觉就会酿成大祸。我们很多人喜欢玩手机游戏,坐着玩走着玩,玩来玩去忘乎所以,下楼梯也玩失足跌下楼梯可不是好玩的,轻则摔坏胳膊腿脚造成皮肉损伤,重则脑震荡。有个年轻人在大街上走着玩手机,不幸走到电车轨道上酿成惨祸。铁红了不能摸啊,谁要是当做真理去讲会让人们笑掉牙的,但它何尝不是前人被烫后总结出来的,就象我们防范
吴为继续讲道,我参观过生命博物馆,看到那里有人类在娘胎里发育成长各个阶段的胚胎,堪称生命展示的奇迹。我想,现在死亡的过程还无法展示出来,许多事情还只能是猜想。我们寄希望于不太远的将来,宗教大师、科学家与网络编程高手实现高水平的合作,把死亡过程展示给人们,彻底消解人们对死亡的神秘与恐惧。我们期待和满怀信心地希望,在同学们中间能够出现大师级人物,能够把我们今天的预言变成现实,那将是对死亡教育的最好回报!
全场爆发起雷鸣般的掌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