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久旱逢甘霖 阅读至0%

第19章 久旱逢甘霖

书名:超级程序 作者:良炎140323122437734 本章字数:1018字 更新时间:2020-02-09 03:38
    正当吴为刚刚经历着新的阵痛考验时,在县里工作的二嫂听说高考要恢复,让吴为做准备。
    听到恢复高考消息的第二天,宋柔也专程来找他,向他传递福音。他告诉她准备考试,不管考上考不上,还是考考试试,也算对学习的促进,对过去学的也是巩固和提高,他又问她打算怎么办。她说正在犹豫。她说,她的底子太薄,考也考不上,已经决定放弃了。
    吴为说,你的基础挺好,要考上的可能性非常大。
    吴为又对宋柔很动情地说,过去刻苦学习,被污蔑为小绵羊,白专道路,抬不起头来,始终有一种压抑感,从此可以步入坦途了。吴为说着说着不由得松了口气,意犹未尽地接着又说道,我有一种拔出泥坑、走出泥淖的感觉。
    宋柔听了这话露出非常欣喜的样子,感慨道,这样的时代就是给你这样的人准备的。
    吴为非常感动地说,我这些年一直得到了你的牵挂和真诚关心,给我增添了奋斗的动力和营养,是我终生难以忘怀的。
    宋柔也由衷地说道,我这辈子看来也就这样了,希望就寄托在你身上了,我会倾尽全力辅佐你的。话说到这个份上,似乎成了两个人之间心照不宣的约定。
    吴为意识到崭新的时代就要开始了,他信心百倍地开始了崭新的求学之路。桂芳马上表态支持吴为报考,吴霜听了这个消息也拍手称快,她太为哥哥高兴了,哥哥终于可以脱离苦海了,这些年她最惦记的就是六哥,她每当想到哥哥劳动的艰苦和经历的坎坷,就感到格外地难过。
    吴为过去的经验告诉他,只要坚定不移,什么时候的学习就卓有成效,朝三暮四则思绪烦乱,心灰意懒。坚强的意志是最为宝贵的,正是它,才能给提供给人信心,提供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没有比丧失意志更可怕的事情了。
    吴为幸运地考上h省银行学校,虽然层次不高,毕竟脱离了重体力劳动的苦海,也摆脱了人际关系方面的困扰,来到了一个非常适合发扬学习精神的场所,无论是整个国家的大环境还是学校的蟹境,都创造了一个全新的鼓舞和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氛围。
    吴为是坐在最后一排,他这样一讲,博得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前面的同学不约而同地回头看着他。他给同学们的第一印象就这样形成了,他的学习态度也就这样气壮山河般地表达出来了。同学们也许以为他是一时心血来潮,可没想到他为学习多年积淀的心理基础有多么厚实,会经受住什么样的考验。兴许,有的同学过后会在内心中嘲笑地向他发问,一个小小的破中专生干什么发那么大的劲儿?
    讲哲学的关老师,是一位女士,是本校上两届毕业的工农兵学员,根基自然一般,但能够和同学们打成一片,知道他们这个班学习气氛活跃,学生们在吴为的带动下主动回答问题。有一次,关老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个哲学问题,主观和客观同内因和外因,是不是一回事?吴为的脑海里闪现出《矛盾论》里分析的有关石头的内外因问题,这时他前排的一位同学很冲地站起来回答是一回事。吴为紧跟着也站起来回答,不是,他还进一步解释道,主观和客观是指人与外界事物之间的关系,内因与外因泛指一事物与他事物之间的关系。关老师听了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肯定道,对。但并没有解释。又一次,关老师提出个问题,**思想是客观的吗?吴为的同桌站起来回答,是。吴为站起来答道,不是。这次,关老师解释道,任何人的思想主张都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所以说**思想是主观的。同桌的他,家在省城,学习不来回答,不是,他还进一步解释道,主观和客观是指人与外界事物之间的关系,内因与外因泛指一事物与他事物之间的关系。关老师听了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肯定道,对。但并没有解释。又一次,关老师提出个问题,**思想是客观的吗?吴为的同桌站起来回答,是。吴为站起来答道,不是。这次,关老师解释道,任何人的思想主张都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所以说**思想是主观的。同桌的他,家在省城,学习不来回答,
    吴为的表现很自然引起同学们的注意,从课堂上发言和回答问题的回头率就可以想见。有些同学开始主动与他接触,有的是为了求教问题,有的交流思想,也有的是议论些社会问题。
    班长兼党支部书记朱才茂,是从外县考上来的,干部家庭出身,大高个,忠厚,诚恳,有热心,方法简单,急噪,走起路来急匆匆的样子,办起事来急于求成。组织班级活动时同学们愿意设计点小障碍,善意地看他的玩笑,没有人想恶意地跟他过不去。他又比较固执,看到班级工作落后,经常不顺心生闷气,脸上长满青春痘,经常照镜子,找偏方用药,一副着急的样子。
    第二学期,班主任和学工科商量,从别的班级调过来一个班长,朱才茂专门做支部书记。调过来的班长名叫宋光,领导干部家庭出身,高个头,端庄的样子,办事较稳,写的一手好字,常常皱眉独自坐在
    那里思考,能把问题分解出一二三,分析能力较强,说理较透彻,办事有章法。只是有官气傲气,经常拿鼻子哼人。虽然如此,工作起来和书记合作的很好,同学们也比较支持他的工作,很快他在班级便入了党。他知道吴为学习好,对吴为很关心,热心扶持。
    有一位出身贫寒的同学,来自于内蒙的一个旗,叫王成林,中等个,为人很实在,当过中学老师,眼高,一般人瞧不起,学习较为刻苦,与吴为是最合得来的同学,因为家庭条件差为人处事显得小气些,缺乏主见,容易随风飘摇,哪硬随哪方。吴为和王成林是来往最密切的同学,两个人在礼拜天经常远走,一走便走出十几里的远郊,观看风景,畅谈人生。王成林很佩服吴为的学习能力,经常带着欣赏的态度评价吴为。两个人的家庭条件差不多,都不肯乱花钱也花不起什么钱,这样使两个人成为无话不说的挚友。
    吴为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如果成绩不优异同学们会很自然地嘲笑他弱智。尤其是学习内容,他渐渐不满足于教科书和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了。他用力最多花费气力最大的是政治经济学,他又把带去的《资本论》拿出来,借助苏联人卢森贝写的《资本论注释》研读,他是经过对众多解读本比较后选择了这本注释,帮助他准确理解,提高进步很快。他对《资本论》的理解是,不仅仅当做知识来接受掌握,更重要的是作为训练抽象思维能力的过程来理解和掌握,他特别喜爱去体验那本书里论述问题有一种纵横无阻的气势。他把《资本论》比喻作知识领域中的远洋深海。他总结说,在他读过的所有书籍中,《资本论》给他带来的收获最大,使他掌握了抽象思维的方法,拥有了抽象思维能力,这恰恰是搞经济学的基本功。他很快被全校师生所知,学生老师们议论,全校就这么一个人读《资本论》。
    同学们学习的潮流已经由热变淡又由淡变冷,兴趣很自然地开始转向,男女同学之间开始相互注意,特别重视与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搞好关系以后有个好去向,有条件的比如宋光经常到校长处走走看看,被耽误的人们既然已经被耽误了便用继续耽误下去也没什么了不起来安慰自己。吴为却始终保持昂扬的学习激情。他的表现,先是赢得一片赞扬声,后来渐渐地沉默了,逐渐听到不同声音,产生了他在中学时代的那种紧张感,与自己学习环境的紧张感。他仍然坚持把学习看做是学生的天职,学生要以学为本,务些其他的那是不务正业。
    班主任对他不满意但也不好拿他怎么办,班级干部们对他也不满意。吴为抱着学习至上的态度,一个劲儿地专心致志学习,在工作上不热心配合支持班长工作,后来班主任看吴为的学习成绩好,把学习委员换成了他,但他还是一条道走到黑,对班级工作不主动不积极,被动应付,班主任召开班级干部会议,也善意地批评吴为,说他一头钻进《资本论》里去了。
    同学们中间渐渐听到不同声音,因为他主攻政治经济学,其他学科有所偏废成绩上不去,便议论他,学习那么用功怎么成绩反而上不去。
    他保持着一种原始般的寻求知识的冲动,使自己不顾一切,脱离实际脱离同学,有获得丰富知识伴随的喜悦,也有不理睬人情世故被孤立出来的苦恼。学习固然重要,但不能把学习变成生活的惟一内容,他却执意地把学习当成了惟一。
    如果您觉得网不错就多多分享本站谢谢各位读者的支持
    ,!(中文看书)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