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水涵大惑不解地抬起头,目不转睛地望着自己的母妃。
“去看看珏儿吧,这孩子打出娘胎还没有受过这样的‘待遇’呢!”西王妃悠悠地说道。
“母妃为什么不自己去呢?”水涵不解地问自己的母亲。
“珏儿这次实在是太出格了,为娘不能再太过迁就她了。要是还像以前那样纵容珏儿,会害了她的。”孟姽儿幽幽地答道。
“都是子涵的错,没能及时拦住珏儿。”水涵自责地对母亲说道。
“傻孩子,怎么能怪你呢?珏儿的性子父王、母妃都比你更清楚,她要是认准的事,八匹马都拉不回来的,你又怎么能拦得住呢?”西王妃孟姽儿亲切地说。
“要是孩儿不跟着过来,可能父王就不会那么生气了。”水涵仍很自责。
“当时太子和四皇子都过来了,你又怎么能不来呢?”西王妃孟姽儿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再说,你父王这次给她俩禁足,并不单单因为‘私入紫玉楼’一桩。以前她俩闯的祸还少吗?每次你都主动把过失揽在自己身上,替妹妹承担责任,你父王和我因她俩年幼,加之念你们兄妹情深,所以就都不了了之了,这次却不能够了,尤其是珏儿,得让她懂些事了,不能再那么为所欲为地不着调了。至于璞儿,虽然调皮不及珏儿,但是珏儿闯祸每次都少不了她的份,所以也就一并受罚了,也让她长长记性。”
“父王、母妃就不能再给她俩一次机会吗?”水涵乞求地问道。
“珏儿这次实在是太不能让人原谅了。”西王妃孟姽儿摇了摇头。
“为什么呢?就因为珏儿冲撞的是长公主吗?昨儿她也还不是长公主呀?”水涵心有不甘地问道。那个忿忿不平啊!真让人“感动”。仅仅是为了妹妹吗?不得而知!
“你怎么也这么不懂事?”西王妃把脸一沉,“母妃刚才对牛弹琴了?”
“母妃息怒,孩儿失言,请母妃恕罪。”水涵见母亲恼了,忙起身低头请罪。
“行了,你且坐下吧!”西王妃孟姽儿余怒未消地吩咐道。
水涵这才直起身来慢慢坐了下去,眼角偷偷地瞟了母亲一眼。
“你父王这边刚在皇上面前拍胸脯保证,说绝不让你玉儿妹妹在咱们西王府受半点委屈,珏儿那边就将外男领进了紫玉楼,你说她该不该罚?还有你们俩,也跟着瞎起哄。没有罚你就该偷笑了,你还敢在这里信口雌黄?皇上知道了,有你们好看!”西王妃孟姽儿狠狠地瞪了儿子一眼,恨恨地说。
“母妃,皇上真的这么看重玉儿妹妹?”水涵赔着笑小心翼翼地问道。
“你说呢?”西王妃孟姽儿似笑非笑地说道,“儿子,长公主的封号可不是谁想得到就能得到的。你那几个庶出的姑姑可是到死都没能拥有啊!”
“孩儿记得好像只有皇后娘娘嫡出的玲珑是长公主封号,对吧?”水涵陪笑道。
“是啊。本朝以来,只有玲珑深得圣心,一出生就被封为‘玲珑敏慧长公主’,那可是和皇上一辈的嫡出公主才可能有的封号啊!可见皇上对玲珑的宠爱了。”西王妃孟姽儿长叹了一口气,“只可惜这孩子尘缘太浅,早早地就夭折了,不然的话,你皇上伯伯和皇后姨娘该有多幸福啊!”西王妃的眼里涌出了点点泪花。
“难道皇上伯伯和父王就没有嫡亲的姐妹吗?”水涵趁机道出了一个疑问。
“是的。”西王妃孟姽儿点了点头,“当年你皇祖母长孙太后只有你皇上伯伯和你父王两个儿子,没有女儿。你那几个姑姑都是庶出,所以你皇上伯伯就让长公主的封号空了好几年,直到你皇后姨娘生下玲珑,你皇上伯伯龙颜大悦,破格施恩,将小玲珑封为长公主。”西王妃孟姽儿提起当年的往事,仍然唏嘘不已。
“这么说,玉儿妹妹很得皇上圣心了?能与玲珑长公主并肩。”水涵小心翼翼地问道。
“玲珑当年是‘玲珑敏慧长公主’,玉儿现今是‘玲珑玉慧长公主’,两人的封号只有一字之差,这说明了什么?”西王妃孟姽儿反问自己的儿子。
“这说明皇上伯伯把玉儿妹妹当做和玲珑长公主一样的嫡亲女儿来看待。”见母亲反问自己,水涵就把心里最真实的想法说了出来,“母妃,是不是玉儿妹妹就是第二个玲珑公主?”
“这不就结了?”西王妃孟姽儿笑道,语气里充满了对儿子的赞赏。随即孟姽儿又正色道,“玉儿和玲珑一样,都是你皇上伯伯和皇后姨娘的宝贝女儿,但她绝不是玲珑在你皇上伯伯和你皇后姨娘心中的的替代。在皇上、皇后心里,你玉儿妹妹是独一无二的。”
“你玉儿妹妹初来乍到,凡事多照应着点儿。”西王妃孟姽儿对儿子吩咐道,“另外告诉珏儿和璞儿,禁足半月已经是最轻的的了,不要想着提前解禁,这根本不可能。让她俩在这半个月里好好反省,争取出来时有所长进。”停顿了一下,西王妃孟姽儿又接着说道:“子涵,你身为西王府唯一的嫡子,以后凡事要以大局为重,做好妹妹们的榜样才是。”
“孩儿谨遵母妃教诲,这就去秋水斋探望妹妹。”水涵恭敬地说。
“玉儿这孩子身世可怜,自幼便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如今苍天有眼,她终于成了皇上心尖上的长公主,可以过上舒心如意的生活了。敏姐姐在天有灵,也可以含笑九泉了!”西王妃好像在对儿子说话,又好像是在自言自语。
水涵心中一动:敏姐姐?难道是玉儿妹妹的娘亲?父王、母妃的敏苑与她有关吗?
“好了,你先去吧。记住,好好劝劝珏儿,另外告诉身边的人,好生照料她俩的饮食起居。半月以后,要是她们姐俩瘦了,我可不答应!”西王妃孟姽儿说道。
“是,孩儿这就过去。”水涵恭恭敬敬地起身施礼,然后往外走去。
“子涵,你且等等,母妃还有话说。”西王妃孟姽儿猛然想起了什么,急忙喊住了儿子。水涵听到母亲呼唤,连忙停住脚步转身回来了。
“你表叔全家就要回来了,你要早早做好思想准备。”西王妃孟姽儿一本正经地说。
“母妃&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水涵一听此言,心情一落万丈。
“叫谁都没用,这是你皇祖母当年亲自指腹为婚的,就是你皇上伯伯也不能随便更改的。”西王妃孟姽儿严肃地说,“你和苗儿的婚事,那是板上钉钉的事,你的世子妃非长孙苗不可!至于侧妃、屋里人,这些母妃都不过问,随你喜欢就行。”
“母妃,长公主玉儿妹妹的亲事由谁来决定?”水涵突然问道。
“自然是皇上说了算那!”西王妃孟姽儿一愣,随即脱口而出。
“你问这干什么?”西王妃紧接着又加了一句。
“没什么,随便问问。”水涵淡淡地说,“要没别的事,儿子告退了。”
“嗯。”西王妃孟姽儿还愣在那儿,没回过神呢,水涵已经走远了。
敏苑里的西王妃孟姽儿此刻真是心潮起伏、波涛汹涌哪:说心里话,她特别希望黛玉能成为自己的儿媳妇,她也看出了儿子对黛玉的一见钟情,可是“人算不如天算”,水涵尚在娘胎之时,已经由其皇祖母——当时还是皇后的长孙太后做主,与自己的的娘家侄孙女——御前侍卫长孙宁的女儿,同样也是尚在娘胎之中的长孙苗指腹为婚了。
当然,当时不过是一句戏言,两个大腹便便的孕妇同往皇后处请安,恰好在坤宁宫碰上了。一个是皇后的儿媳妇,另一个是皇后的娘家侄媳妇,都是皇后心尖上的人,也都即将临盆。人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更何况这母仪天下的中宫皇后呢!不管是出于什么考虑,总之她提出了“指腹为婚”——前提条件当然得是一男一女。皇后提出来了,身为臣妇,而且是两个子侄辈的臣妇,孟姽儿和长孙宁的妻子敢有异议吗?
就这样,过了不到三个月,孟姽儿和长孙宁的妻子先后分娩,分别诞下一男一女,也就是如今的西王府世子水涵和镇远侯千金长孙苗。水涵比长孙苗大了一个半月。两个小人儿的终身就此定下来了。一对小儿女长到三岁时,一纸圣旨将御前侍卫长孙宁封为镇远侯,同时调去边关镇守——丈夫远赴边关,妻儿自然随行。这一去就是十来年,水涵和长孙苗都长成了帅小伙、俏姑娘——只是素未谋面,对两人来说,的确有些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