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老爷让人把货先运到目的地,自己留在了谭家。听说,为了躲避这段“包办婚姻”谭静文还曾主动请缨要帮薛老爷押货,刘氏笑他讨好未来岳父他才打消了念头。
好容易换了个地方结果还是只能在屋里待着。没事就只能研究一下古代地区饮食文化的差异,偶然间发觉谭老爷总是有意无意的避着翠花娘。开始还没太注意以为是男女之间礼节的问题,后来发现好像不只是那么简单,就连刘氏都开始话里有话的打趣她老公。听了半天这才弄明白——谭静文的亲娘竟然是翠花娘的双生姊妹。这下真的不想扯上关系都不行了。世界真是小啊……
又过了两天,潭府来了两位贵客。谭老爷夫妇为他们忙前忙后的张罗,薛老爷也没把自己当外人跟着帮忙。可以想象这两位都是大人物,不是有钱就是有权有势,说不定还两样都有。只有八宝和三姨娘在大厅里等着。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对了,即使是到自己家做客也没理由让小妾在前厅等候的道理,何况还是客人的小妾。要么干脆不见客,要么就跟着老爷去门口迎接,哪有独自在大厅里等着的。
先进大厅的是一个有点发福中年男子。他一看到翠花娘就停了下来,双眼直勾勾的盯着,连瞄都没瞄八宝一眼。翠花娘也是,突然松开了八宝的手,莫名其妙的开始浑身颤抖。仿佛在看琼瑶电视剧一样,两个人互相对看许久,然后无语凝噎。此后不久,谭家夫妇和薛老爷簇拥着一位衣着朴素但衣料华贵的中年妇女走了进来,一堆人打破了尴尬而微妙的气氛。多么引人遐想的表演啊!莫不是从小失散的青梅竹马?还是因为门户之见被父母强迫分开的初恋情人?怎么这家人的关系这么复杂?薛、谭两家拉拢的大客户竟是……
还没回过神就给两个新客磕了头。完全的莫名其妙。唉……人小头都不值钱了!实在是让人太好奇他们之间的故事,为了听着方便,八宝发挥傻子精神干脆磕完头就坐到了贵妇人的脚边不起来了。三姨娘很尴尬想把孩子抱走,贵妇人却很喜欢这个傻呵呵的小女娃。虽然八宝实在是太重了,但她仍旧努力地想把八宝抱起来。最后在屡次失败也看不到成功的希望后,谭夫人叫仆人拿来了一个小马扎这才算解决了八宝的座位问题。这一听故事就长了……
话说当年翠花娘的父母,就是八宝的姥姥和姥爷严格遵守“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自然规律,一连生养下了六个孩子。其中翠花和早逝的谭静文亲娘是最小的一对,在她们的上面还有三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一家人看天吃饭,收成好了勉强混个半饱,收成不好就只能饿肚子。重男轻女的思想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为了剩下的孩子能活着,为了能给张大讨个媳妇,八宝的姥姥姥爷决定把最小的两个女儿卖了。张三和两个妹妹年龄差距最小也最亲,他反对父母这样做,天天看贼一样盯着自己的爹娘,生怕一不注意,他们就把两个妹妹带去卖了。可是就在某天张三跟哥哥姐姐去地里干活的空挡,牙婆把两个小丫头带走了。张氏夫妻用两个六岁的女娃换回了三两碎银子。
张三回家没看到妹妹们就知道准没好事了,他没哭也没闹。漠不关心的态度让张家二老非常担心。这三两银子可是笔大数目,不仅够给张大讨个媳妇,还够一家人半饱的过上半年。张三不说话不代表他不在意,认同了父母的做法。他怎么都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家都没吃没喝的了还要再找个女人回来?为什么为了那个外人自己的两个妹妹要被卖掉?就在这样的思考中过了两天,一个清爽的下午,突然屋里传出“嗷”的一声,张氏一听就知道坏了。张三的右手指被老鼠夹子夹住了,左手里还攥着一个布包。那布包里装的是银子,是卖掉女儿才得到的银子。张家两口子左堵右截,张三疼得左蹦右跳,愣是跑出了小破院子,顺着村子里的土路向外跑去,边跑边喊:“我要去把妹妹赎回来……”
张老汉从日头高挂追到月明星稀,嗓子喊哑了,腿也跑瘸了。愣是追赶了10里多地,可天一黑就再也找不到张三的影子了。好在张氏有着妇女天生的细心,三两银子分别藏在了不同的地方。卖了两个,跑了一个,虽然钱少了,但吃饭的筷子也少了。张大仍旧讨了媳妇,张二后来病死,这都是后话。
张三说是要找妹妹,可是从没出过村的孩子怎么会认得路?瞎蒙胡撞,上了大路。第二天银子就被骗走了。还好凭着一点小聪明保住了自己没被人卖掉,可是找妹妹的希望就更加渺茫了。小姐妹两个长得都很可爱,牙婆很快就出手了,一个被卖到了赤城刘家,一个被延庆谭家老爷子买走。
行路总有好心人,跌跌撞撞的张三也来到了延庆城,被行馆的老马夫收留,一边打听妹妹的消息,一边干活养活自己。年幼的他总是认为两个妹妹是一起卖掉的,一定会卖到同一个地方,可是打听了很久都没有消息。谁说不是?丫头进府改名那是约定俗成的规矩。特别是卖了长约的,改个名字忘掉原来的种种,跟着新主子重新开始生活,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就像《千与千寻》里的钱婆婆,活脱一个恶霸地主婆子,坚决信奉“进了我的门,就是我的人,名字全改掉,只对我衷心。”的不二理念。
这样过了两年,老马夫看他寻得实在可怜,只好硬起心肠实话实说“孩子,找到了有什么用?你没钱也赎不出去啊!何况这人海茫茫,你没权没钱怎么找?拿什么找?找到难道继续跟着你忍饥挨饿么?”张三听完默不出声。老马夫知道这个孩子的固执,托人写了封书信找了个理由让张三带到京城去。
张三来到京城才发现自己就如同井底之蛙,可京城繁华却没有妹妹,把书信送到就要启程回延庆。收信的是京城行馆的负责人范葫芦,他年轻时曾受过老马夫的恩惠,这次老马夫送信给他就是让他好歹把张三留在京城,能的话创出一番事业后再做寻找妹妹的打算;若不行也不要再回去了,象京城里满地机会还没办法出人头地的话,就此断了找妹妹的念头。
范葫芦每天跟南来北往的官员、大户打交道,做思想工作那是基本功,三套两忽悠就把张三留在了京城里。这一待就是二十多年,少年变成了青年,青年变成了中年。张三勤快肯干,范葫芦特别赏识他,把自己的独生女儿许配给了他。张三不是独子,被爹娘赶出来的记忆犹新,他自作主张干脆入赘了范家改了姓,和媳妇一起给老马夫和范葫芦养老送了终。有了殷实的范家做靠山,加上他好学努力,范家渐渐壮大起来。
富贵了的张三没有忘记自己的初衷,为了找妹妹他大力发展京城以北的客户,谭家就是其中之一。无巧不成书,十数年后范老爷(张三入赘后改姓了)找到了当初卖妹妹的牙婆,牙婆年纪很大了记性特别的差。但终归想起了那对双生姊妹花。可惜当范老爷终于找到机会向谭家开口时,才知道小妹妹已经香消玉殒多年了。两家人不免伤感。
还是刘氏,他曾和二房同住多年,总觉得她长得特别亲切,两人几乎无话不谈。灵光一闪她想到了——翠花。可没有证据又不好确定,万一不是那岂不弄巧成拙给人留下一个巴结狗腿的印象。趁着这次探亲,她细细的问过了翠花娘,这才肯定范老爷的另一个妹妹就在薛府上。
而后的事情基本都很顺利,除了春艳小姐的闹场。八宝当然也不是什么童养媳了,跟着亲娘认哥哥,顺便自己认个有钱的舅舅也挺不错的。心里长舒一口气,绷紧了神经听故事也累啊!可还没等把心里这口气舒顺溜,薛老爷说了一句话让八宝差点从马扎上摔到地上。
“我看范夫人如此喜欢八宝,不如就过继给你们家吧!”大人们嘻嘻哈哈的笑着。范夫人眼中突然闪烁着少女漫画里女主眼里才有的星星冲着八宝甜甜的笑起来,八宝也冲着他皮笑肉不笑。
哎!别这样,看着好吓人~~~!舅~~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