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天命汗孤船托国 阅读至0%

第18章 天命汗孤船托国

书名:月冷西凉雪 作者:夜泊枫桥月 本章字数:1018字 更新时间:2020-02-08 23:02
    天启六年七月,沈阳王宫附近河道的一艘孤船上,天命汗努尔哈赤正在凄凉地回顾着他的一生。
    如今的他多么的凄凉啊!兵败宁远的耻辱让一生从无败绩的他沾上了洗不净的污点。不败的历史被打破了,那个该死的名叫袁崇焕的大明都督,将朕要入大明山海关的梦想彻底破灭了。遥想朕当年发布“七大恨”誓死反明,眼看就要大功告成,如今却要功败垂成。这该死的背疽,真是要了朕的命啊!
    大明还是有人才啊!都被宦官蛀成那样了,竟然还能有那么多优秀的良将。洪承畴,吴三桂,卢象升,哪个是省油的灯?这些人倒也罢了,关键是那个该死的袁崇焕,毁了朕天命汗一世英名!
    朕聪明的孩儿皇太极和多尔衮现在哪去了?怎么一个人影也找不到?是啊,他们肯定都嫌为父老了,不中用了,还暗地里笑话为父吧?
    哼!你们呢不来是吧?不来也好,省得为父发脾气!你们这些没有良心的兔崽子,你们要是知道为父年轻的时候是怎么熬过来的,你们就会认识到为父是一个了不起的君王了!
    想当年的辛酸岁月,后母的虐待,家境的没落,朝廷的压榨和歧视,真是牙根痒痒啊!朕凭借祖上留下的十三副铠甲,含恨起兵。
    是的,朕想一统女真,结束这纷乱的疆土。让朕的手足同胞,不再互相残杀。只要女真人团结了,就不再怕汉人的欺压。我们可以联合起来,一起将那暴乱腐败的朝廷推倒。
    为了生计,朕不得不上山采人参,摘松子,然后拉到抚顺马市去销售,换到钱之后贴补家用。就在朕去马市交易的时候,朕结识了很多的英雄好汉。你们的叔叔,“五大臣”之一的额亦都,就是朕在马市上认识的。后来我们惺惺相惜,共同激励彼此,一起打造帝业。
    朕那个时候一个人狂奔在寂寞的荒原上,俨然一头无家可归的孤狼。朕的愤怒,朕的仇恨,连同朕的抱负,统一女真的梦想,此刻都在马上一起涌了出来。
    以前朕在李成梁的手下当差。一次在李成梁洗脚时,朕无意间看到了李成梁脚板的四颗痣。李成梁当时得意地对朕说:“这是位极人臣的吉祥痣,你们凡夫俗子岂会有?”不服气的朕,当时就天真地脱下了朕的靴子,将朕脚板的七颗痣给李成梁看。朕当时不知道脚底七星就是天子的征兆,所以惹得了这个老滑头的多次追杀。从那次的教训里,朕第一次学会了韬晦。
    李成梁作为大明的边疆名将,和戚继光齐名,有“南戚北李”之称,是大明当之无愧的柱石。为了大明江山,他岂能容得一个脚板有七颗痣的人?
    想想那个时候李成梁对朕的追杀,朕现在都不寒而栗。这个既是朕的恩师又是朕的仇家的人,朕该如何评价他呢?
    朕的一生是靠佟家庄园起家的,作为一个男人,朕时常对朕要靠女人起家感到非常羞耻。于是就跟佟大妃发生了很多不愉快的事情。
    朕想出走佟家庄园,逃离那种寄人篱下的日子。但是没有佟家庄园,朕又有什么资本来资助朕的军队。朕要统一女真,就必须要依赖于佟大妃的财势。
    朕内心的苦闷其实朕最清楚,朕的结发妻子,其实并不是朕的最爱。朕最爱的是叶赫部一个名叫东哥的女子。朕早年和你们的叔叔苏尔哈齐同游叶赫,都被叶赫部的美女东哥所倾倒。但是当时的朕,一无所有,要土地没土地,要财产没财产。你们曾祖父觉昌安虽然是建州女真的都督,有着官方认可的地位。但是由于明朝对于女真族的歧视和压迫,建州都督的官衔其实也只是一个虚名。朕父亲的家产非常的微薄,加上母亲早丧,二娘对于朕兄弟非常的刻薄,所以朕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去上山采松子和人参,然后拿到抚顺马市去卖。然而朕本人的确是人中蛟龙,朕的豪爽和大度让很多人都非常的信服朕,所以朕在诸部落中的名气还是不小的。纵然穷困,也还有很多的女子钦慕朕,愿意做朕的妻子,其中一个就是你们的大额娘佟春秀。她不嫌弃朕穷困潦倒,甘心嫁给朕,并给予朕事业上的支持。所以后来的朕对于你们的大额娘总是充满感激。虽然不是最爱她,但是一直维护她的后宫地位,让其朕妃子都不敢觊觎和取代。这也是后来朕在立储问题上犹豫不决的深层原因。朕想立你们当中的任何一位,但是你们都不是嫡子,所以没有立你们,如今你们不肯见朕,就是因为这个吗?
    朕感恩于佟春秀大妃的辅助之功,决意要立大妃的儿子你们的哥哥储英为继承人。但是你们的哥哥储英嚣张跋扈,不听调遣,让朕非常的恼火和失望。但是朕又不能对不起佟大妃,于是改立你们的哥哥代善。在朕的心目中,你们两位才是最心仪的人选。但是朕心中认可的嫡子,只有你们的哥哥储英和代善,尽管他们都让朕很失望。
    但是代善后来也让朕失望了,朕难以忍受他的优柔寡断和贪财好利,他根本不适合当帝王。
    朕两度立储失败,身心俱疲,颓丧至极。无奈之下,才定下了“八王议政”制度,让皇子们共裁军国大事。但这个制度也有它天生的缺陷:缺少主心骨,人多嘴杂,意见难以统一。很多的事情在没有君王拍板的情况下,很容易在拖延时间中错失最佳时机,同时也容易造成在事情失败之后责任的互相推诿。
    朕不会不清楚这一点,只是朕不忍心朕生前立其他妃子的儿子做汗位继承人,所以你们要原谅为父。朕的想法是:就让你们强者为王吧!朕死后你们谁争赢了,汗位就归谁。要朕生前对不起全力支持朕事业的佟大妃,朕做不到!朕如果生前莽撞立储,大金能否最后立脚都将是问题,遑论以后入关中原。
    朕和你们叔叔苏尔哈齐的关系一直非常的好。年轻时候两兄弟非常也和睦友善,哥哥护弟弟,弟弟敬哥哥,可以说是最好的两兄弟。但是后来我们兄弟之间的关系终究也没有逃脱帝王之家的诅咒,我们的亲情在至高无上的权力面前薄如蚕翼,不堪一击。朕对不起你们的叔叔苏尔哈齐,让他含冤而死。朕辜负你们的叔叔,所以才立了你们的阿敏哥哥做了“四大贝勒”之一。算是对你们死去的叔叔的弥补。
    朕一生牵挂着太多的情,太多的仇恨,太多的抱负,所有的这一切,催促着朕不断地奋斗,去完成朕一生的事业。早年辽东总兵李成梁对于朕的赏识,以及李成梁儿子李如柏对于朕的羞辱,无时不刻不在朕的脑中萦绕。
    还有朕对于叶赫部的隐忍和宽容,源于朕战略和情感的双重考量。朕其实想最先灭了叶赫,但是兵力不够,而且也于朕的初衷相悖。朕想打入山海关,破了李成梁的美梦,让他一世英名扫地,但是他毕竟对朕有栽培之恩。而且以朕的实力和谋略,也不见得会在李成梁之上。所以朕决定先统一女真,不管那些部落是如何的难啃,如何狼狈为奸地要来对付朕。
    统一女真之战最后还是在朕的不情愿中开战了,这说明朕的外交工作没有做好,让朕成为了众矢之的。朕孤军对九部联军,本来就犯了兵家大忌,双拳难敌四手。但是既然到了如此境地,也就不得不将朕所有的面具撕开:是的,朕本来就是要消灭你们!没有想到你们这么快就识破了,既然来了,那就打吧!
    面对九部联军,朕不可能一点畏惧感都没有。但是朕一直有一个作战信念,那就是:人多而杂必致指挥失度。所以朕制定的方略是:凭尔几路来,朕只一路去。最后朕终于能够以优势兵力,将诸部落的军队各个击破。由此,统一女真的大势已不可改变,消灭他们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后来的萨尔浒之战的激烈远胜于对抗九部联军。明朝倾举国之兵,想一举端平朕缔造的大金汗国,毕其功于一役。明朝调动了最能征惯战的统帅和将领:辽东经略杨镐,李成梁的儿子,曾经的武状元李如柏,悍将杜松,刘珽。明朝大军20万,浩浩荡荡,分东南西北四路大军气焰嚣张地开来。
    此时的朕,要说不焦虑,那是不可能的。明朝的精兵悍将尽数出动,而且在人数上远胜于朕。朕的八旗劲旅,满打满算也不过六万,敌军多朕三倍还有余。明朝虽然边事废弛多年,朝廷也腐败透顶,但是国家也不乏精兵强将。就如九部联军之战一样,输了便全部输了,国亡身死。
    军事会议每日都开,而且一开就是一个时辰以上,每日的兵力部署和调动,无不让让朕精疲力竭。面对这样一个生死存亡的关头,朕是断然不能松懈的,因为朕是大金汗国的唯一掌舵人。你们虽然个个血气方刚,但是毕竟经验不够。
    就在这关键的时刻,皇太极,你的表现还是让朕非常的欣慰。你的全盘部署,竟然可以和朕计划的相差无几,部分战略上想得比朕还要周到。记得你当时及时地提醒朕,明军人数虽多,但是远道奔袭,立足未稳,而且军队步调非常的不一致。四路大军缺少统一指挥和调度,汇合时间会拖延很久,可以趁他们在立足未稳和指挥失调的情况下各个击破。后来朕才说,凭尔几路来,朕只一路去,趁你虚,要你命。所以当时唯一需要争取的就是时间,兵贵神速,一定要在明军没有汇合的情况下将朕们各个击破,一旦汇合,大金危矣。
    皇太极,你当时的分析可谓一针见血,击中要害。朕此时对你才真的刮目相看,朕也似乎从你的身上看到了汗国的希望和未来,看到了大金汗国的后生可畏。你的卓越表现,在精神上给了朕无比的安慰,也增加了朕能打赢这场仗的决心。
    八旗劲旅在你们呢这些血气方刚的皇子和悍将们的带领下,个个如狼似虎,以天神下凡般的速度,兵临吉林崖——西路军杜松部必经之路。
    明军在如我们如从天降的女真骑兵面前,战斗力低到了极点。杜松首当其冲,全军覆灭;北军马林部兵败尚间崖,溃退开原;东路军刘珽中计被围,亡身阿布达里冈;朝鲜助战兵姜弘立兵降富察冈;南路军李如柏畏战溃逃…辽东经略杨镐见三路丧师,狼狈撤军。
    萨尔浒之战,扭转了明朝和我大金的力量对比,明朝由攻势转为守势,而我大金则由守势转为了攻势。
    正是因为萨尔浒之战,让朕看到了叶赫部那跳梁小丑的姿态,朕下决心要荡平叶赫,统一全部东北女真。所以在萨尔浒战争一结束,朕就发动了吞并叶赫的战争。叶赫部首领金台吉知道自己作法自毙,不能幸免,于是想拼死抵抗,但是他这个小丑哪能抵住朕的八旗劲旅。
    由此,朕统一女真的战争全部宣告结束。
    纵观朕的一生,爱恨情仇交织不休,起伏跌宕。朕用一生的时间和心血,总算完成了统一女真的王业,奠定了大金开国的基础。
    所以,朕的一生,就由后世史家来评说吧!
    “皇太极,多尔衮,代善,莽古尔泰,你们这些兔崽子怎么还没有来啊?”努尔哈赤突然感到背疽一阵发作,当时昏了过去。
    就在他醒来的时候,他发现皇太极在他的身边服侍着他。
    “皇太极,你弟弟多尔衮呢?”
    “禀父汗,弟弟去和博尔济吉特氏玩了!”
    “这个孩子,就像朕一样的!也是一颗多情的种子啊!”
    “父汗,孩儿今天来这里,是要请教一件事情的!”
    “皇太极,你有话就直接跟朕说吧!”
    “儿子想让父汗百年之后,将汗位传给我!”皇太极作为一个女真人,说话就是直。
    “你告诉我你为什么要当大汗?如果你能说服朕,朕就将汗位传给你!”
    “真的啊,父汗?”皇太极显然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一直觉得自己的父汗更喜欢小自己二十岁的多尔衮。“我要父汗传大汗的位置给我,是因为我想继承父汗未竟的事业,我想入住中原,做整个天下的大汗!”
    “你的气概真的很像朕,但是你的每位哥哥弟弟都想,想当大汗的远不止你一个!”
    “父汗,孩儿今天不是逼宫。但是皇太极觉得,统一女真的大业已经在父汗的手上完成了,我有决心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望父汗成全!”
    “要是朕把汗位传给你弟弟多尔衮呢?”
    “父汗三思,他虽然聪明果敢,但是毕竟年龄还小,如今他才十四岁,断然当不了大汗的重任。望父汗成全孩儿,孩儿也是您的儿子,为什么就那么看不上孩儿呢?”
    “皇太极,你错了,其实父汗看重的正是你和多尔衮!正如你刚才所说,多尔衮现在是年轻了一点!不适合当一国之主。但是我也要你承诺,你当了大汗之后,要宽忍你的弟弟们,尤其是多尔衮,他是一个可怜的孩子!”
    皇太极兴奋极了,从父亲刚才那句话的言外之意推断,他显然是要将汗位传给自己了。“父亲,我若当了大汗,一定不会亏待哥哥和弟弟们的!”
    “皇太极,那我就放心了,你回去吧!朕累了!你回去之后,把朕的这根龙头权杖给你的哥哥弟弟们看吧!他们会明白朕的心意的!朕好累啊!”
    努尔哈赤说完,一头歪了过去,登时驾崩!
    努尔哈赤孤船托国皇太极,时也?命也?此事自有后人评说!
    ------题外话------
    野史上的皇太极逼宫一说显然没有依据,皇太极在诸皇子中能力最强声望最高,最后被公推为大汗。显然不是后人演绎的多尔衮最贤能,只是被皇太极抢了汗位。皇太极从女真的长远未来出发,大位当前,当仁不让,这显然很符合皇太极的性格。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