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啦,徐秋儿说的没有错,胡清雅和青儿的名字里都有个清字,虽然不是一个字,可是发音都是一样的,胡清雅是正妃,封妃的碟子也已经搬了下去,清妃,这也意味着徐青儿的封号就不可能在被叫为清妃,也不知道是因为皇后忘记了徐青儿的封号还是什么的,但是到了这个时候,明日就是大婚了,胡清雅的名号是不可能在改了,皇后的意思就是让徐青儿后退一步。
冰儿还想在说些什么,可是又不敢开口,只能退到一边默默地低着头,猛地一抬眼就看见了龙翰杰的身影,冰儿惊呼出口“太子殿下……”
徐青儿听见冰儿的惊呼声就转过身来,果然就看见了龙翰杰,心里一时之间涌上委屈,不甘,愤怒。徐青儿咬住下唇,将脸别开不看龙翰杰,嘴巴里僵硬地说着“你来做什么?”龙翰杰摆摆手示意冰儿出去,冰儿小心地关上了大门,心里笑着,太子来了就好了,这下小姐可以放下心了。
龙翰杰叹口气抱住青儿的腰身“怎么?生气啦?”徐青儿眼泪就噼里啪啦地落了下来,不依地捶打着龙翰杰的胸膛口里嘤嘤地哭泣着“你不爱我了?你怎么才来啊?你们就这么欺负我,夺了我的封号……”
徐青儿吞下眼泪满眼的委屈看着龙翰杰反手抱住他“我就只剩下你了,只有你了……”对于清妃这个封号,胡清雅不是不知道徐青儿的封号就是这个,本来呢她也没有十分的喜爱这个封号,可是她就是想让徐青儿不开心,对于胡清雅的坚持皇后也没有办法,清雅毕竟是皇后的侄女,皇后也就睁着一只眼闭着一只眼索性就随了清雅去了,至于胡清雅为什么要跟徐青儿过不去,那也是当然有原因的,首先这徐青儿是太子的宠妃,将来势必会威胁到她,再来她喜欢徐秋儿所以就想看徐青儿不高兴。
胡清雅坐在凉亭里看着湖中的锦鲤游来游去的,手里一下一下地扔着鱼食。好不惬意。“妹妹,今儿看来心情不错。”胡清雅听见来人的声音就将手中的鱼食全部扔进湖里,转身像来人的身上扑了上去口中还尖叫着:“哥……”昊栎抱住妹妹的身子,稳住,然后打笑地看着妹妹说“又重了哦,小心到时候翰杰抱不动你。”胡清雅不干地跺着脚“哥……”
昊栎拍着额头说着“得得,我们清雅不好意思了。”昊栎看着妹妹纯真的脸孔有些发愣,自己这妹子从小被额娘阿玛惯坏了,一向不知轻重的,进了宫可就不好比在家中,妹妹这性子啊……他还在想就看见胡清雅在自己的面前挥着手,昊栎笑道“干什么呢?”
胡清雅看着昊栎笑嘻嘻地说道“哥哥有喜欢的人了吧,这么魂不守舍的。”昊栎和妹妹相视一眼全都笑了出来,昊栎捏捏妹妹细滑的小脸说道:“是啊,哥哥心里有喜欢的人了。”然后就看妹妹瞪大了双眼,昊栎又说“哥哥心里这个人不就是我们清雅吗。”
胡清雅不甘哥哥取笑自己,气鼓鼓地鼓着双颊,胡清雅突然想到一件事“对了,哥,我见过徐秋儿了。”
昊栎看向妹妹“清雅,哥哥要跟你说的是徐秋儿不会是你的对手。”
太子大婚-
这次不同于前一次的大婚,十里红妆,好不威风,胡清雅一身的红衣,盖着盖头由龙翰杰牵着给太后,皇帝,皇后跪地请安,然后胡清雅按照祖制为太子妃娘娘——秋妃敬茶,大殿里,徐秋儿高坐在上,由于皇帝身子不舒服皇后在胡清雅请了安之后就和皇帝回了寝宫,徐秋儿一身的紫衣笑意盈盈地接过胡清雅递过来的杯子,压着杯口喝下,然后示意小菊将事先准备好的红包交给胡清雅,胡清雅在嬷嬷的带领下接收,徐秋儿站起身,举起酒杯高声大讲:“祝-太子和清妃大喜,祝-皇上早日康复。”袖子一遮整杯喝下。
殿外的大臣们王公们贝勒贝子们这一刻目光全部凝聚到了这个满身都是光彩的女子身上,高声呼喝全朝上下声响震天,连在寝宫休养的皇帝都可以听见群臣的高声呼喊。
徐秋儿在喝下酒以后就以酒醉为由,由小菊搀扶着走下高台。徐青儿恨恨地看着徐秋儿的背影,自己的光彩全部都被徐秋儿的一句话给跺走了,她的大度,她的风度,徐青儿不甘地想着,看着依然盖着盖头的人,她不甘地走向前,手里端着酒杯来到太子面前。“臣妾……”徐青儿哽咽了一下,接着冲着龙翰杰微笑,笑着笑着眼中的泪水就掉了下来“臣妾祝太子和妹妹早生贵子。”
徐青儿的脸开始僵硬,越发的难看,她握紧手,指甲狠狠地扎进了手心里。外面可以清楚地看到殿内的情形,众大臣想着真的是差太多了,秋妃娘娘的一席话既是祝福了太子,同时也祝福了皇上,不愧是太子妃,可是这两个人……他们想的都是一个问题。就这样龙翰杰晚上歇在了清妃的寝宫。
九月-
太子妃秋妃入住在赋秋殿,清妃入住在璇清殿,徐妃入住在凝馨殿。九月恩科大考,皇帝非常的重视这次大考。最高级的考试为"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要想获得这一资格,必须闯过六关:首先通过童子试,府试和院试三关.获得秀才头衔,然后通过省学政巡回举行的岁考,闯过第四关,保住秀才头衔,这样一来才有资格参加三年一考的"大比之年"的乡试.连考三场中了举人,才过了第五关.取得了会试的资格,会试一般在乡试的下一年春天举行,也要礼部主持,在京城举行.也要考三场,考中了的贡士头衔,才最终取得了"高考"资格.书生门要读<<论语>><<孟子>><<诗经>><<礼记>><<左转>>,共四十万多字.全部都要精读细背.此外还要看相当于原文几倍的注解.还有其他非读不可的经典,史书,文学书籍等.
从隋到清,各个时期考试内容有所不同,主要有书,诗,诗歌论,赋.后期主要是考试八股文.八股文的主要内容摘自<<四书>><<五经>>.
高考成绩分为三等,一二三甲.一甲,只取三名,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称为"三鼎甲"都赐进士及第.二甲取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取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可以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可见恩科对于一个读书人的重要性。
经过重重的殿试状元,榜眼,探花都已经有了主,三位才子也是满面的喜庆进宫接受册封,能在几万甚至是几十万的学子里脱颖而出没有真本事还真是不行,正堂之上,龙翰杰先是恭喜三位学子高登天子之门,然后又抽考了三位学子,在听取三位的回答之后满朝的大臣们都全部拍手称快,龙翰杰满意地看着正殿下方的人。“好拉,如果没有事了就退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