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欲伴娘亲起新房 阅读至0%

第25章 欲伴娘亲起新房

书名:芳魂渺渺 作者:行走在边缘 本章字数:1018字 更新时间:2020-02-08 23:14
    日出日落,云走云飞,媚儿姐俩守着篱笆小院,守着娘的坟头,春来腌酸笋,秋来拾草蘑,喂鸡喂猪,算计着地里的收成,过着姐俩的日子。不论春水外出求学,还是小继尧的百岁礼,一切一切,和媚儿姐俩没有根本上的联系。只是人活在世上,总要和人打交道,特别像媚儿姐俩,处处都需要人们的帮助,所以才不像娘那样遗世独立般地存在着,渐渐融进了夏村以及周边普通人家的生活中。
    随着媚儿一天天长大,媚儿娘的身影,在夏村人的眼里,逐渐被媚儿代替。因为媚儿的懂事,知礼,温婉,村子里的人,包括认识媚儿的人,无不从心底喜欢媚儿这个小姑娘。
    尽管媚儿还小,村子里已经有不少人家开始惦记着媚儿了。当地风俗,女孩子十三四相亲找婆家,十六七岁就嫁人。所以,从今年开始,媚儿和青莲明显感觉到村子里的人,对姐妹俩更加亲热起来。来篱笆小院串门的人,也多了起来。大都是些婆子媳妇,有些是闲时候,专门过来玩的,有些是到地里干活,顺便进来走走。媚儿的篱笆小院,不再如以前那样冷清,渐渐热闹起来。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来人,都想打媚儿的注意。
    姐俩可没想那么多,有人来的时候,总是乐哈哈地招待。每当有人提起媚儿将来找婆家的事情,媚儿都是微笑着默不作声。倒是青莲每每要反驳几句。
    “姐姐才不嫁人,再说姐姐还小呢。”
    “哪有不嫁人的女孩子?”
    “说不嫁就是不嫁。”
    青莲的嘴皮子十分利索,众人都拿她当小孩子,说多说少,自然也没人怪她。
    每当来人走了之后,青莲总不免要唠叨几句。
    “好像不说嫁人的事,就没有别的话说一样,烦死人了。”
    “这也要烦,莲儿将来岂不是要天天烦心?他们愿意说,听着就是,何必计较?”
    “哼,就姐姐好脾气。”
    青莲这两年的身体发育得很快,只比媚儿略矮一点,已经超过媚儿的耳朵。身子也比媚儿那时候要强壮些,现在每天帮着喂猪,喂鸡,割猪草,不必媚儿干得少。特别是青莲干起活来,风风火火地很少利索。和媚儿做同样的事情,往往要比媚儿做得快些。
    六月里连阴天比较多。此时也正好是闲时候。姐俩习惯在草亭中,读书观雨。篱笆墙上爬满了豆角秧,丝瓜,还有一些野生的牵牛花。被雨水洗得青绿的叶子,特别养眼。小溪里的水,也因为连续下雨的缘故,涨了不少,坐草亭中就能看见略显浑浊的汤汤流水。
    每年六月中下旬,正是小燕子试飞的时候。两窝小燕子,在大燕子的带领下,稍显生硬的飞着,时不时落在篱笆墙上歇脚。媚儿总是坐着静静地看书,青莲大多时候是在练字。现在姐俩手头的书已经有不少,有些是春水送来的,有些是自己花钱买的。尽管娘说过不让媚儿学作诗,媚儿想,不作诗看看总没错。所以,媚儿和青莲的书里,也有些诗词之类的。
    偶尔姐俩会到娘的坟前看看,有没有被雨水淋坏的地方。娘离世的第二年春天,媚儿亲手栽下的两棵小柏树,现在已经长高长粗了不少。青莲有一次,还特意带来些鸡粪,埋在柏树的根旁。嘴里不忘对娘说:
    “娘,夏天太阳毒,两棵柏树长大了,可以在夏天为娘遮遮日头。”
    青莲是真的把媚儿的娘当成自己的亲娘了。在青莲的记忆中,自己的生身母亲,一点印象都没有,只是弟弟的娘约略记得一点模样。由于媚儿一直把青莲当亲妹妹待,青莲下意识地就把媚儿娘当成了自己的亲娘。几乎已经忘记自己真正的出身来历。
    媚儿也很少想自己的出身来历。娘把自己生在这里,自己也是在这里长大,对于别地方,媚儿一点亲切感都没有。只对篱笆小院,二亩水田,娘的坟头,院前的小溪,屋后的毛竹林有感情。有时候,媚儿心里也想,如果能终老与此,也是个不错的归宿之地,那样就可以永远陪在娘的身边。
    “莲儿,你说以后我们哪里也不去,一辈子守在娘身边可好?”
    “当然好,莲儿也这样想呢。”
    “只是我们的两间房子嫌小了点,过一两年,再接出一间才好。”
    “最好是老房子不动,重新建几间吧,那可是娘留下来的。”
    “莲儿说的对,娘盖的房子我们不动。就在东边重新起新房吧。”
    “姐姐,盖房子要花多少钱?”
    “姐姐和李爷爷打听过,要是起三间青砖瓦房,大概需要二十两银子。”
    “那我们的钱够吗?”
    “算上娘留下的那十两,足够了。”
    “那就等秋天卖了猪吧,那样是不是可以不用娘的十两银子了?”
    姐俩合计好了,等八月节卖了猪,就起三间新青砖瓦房。因为两人什么都不懂,抽空就去找李爷爷咨询。
    听说姐妹俩想盖新房子,李爷爷还是很吃惊,不由看着媚儿问道:
    “你们再过几年就要嫁人,到婆家住了,还盖房子做什么?再说,盖三间青砖瓦房可是要二十两银子的。”
    “爷爷,媚儿才十一岁,莲儿刚七岁,还早呢。至于二十两银子,娘走的时候,留给媚儿一些,一直没动,八月里卖了猪添上,足够了。”
    “你们姐俩可是想好了?”
    “想好了。”
    姐俩都点头说道。
    “那好吧,要是想八月里起房子,现在就得订下砖瓦,不然到时候再买可来不及。”
    说完就领着姐俩来到李顺屋子里,李顺的新房就在李爷爷的院子里的西边。李爷爷把姐俩的意思说了,李顺夫妻也有些惊讶,不过并没有多说什么。
    “我带着媚儿去预定砖瓦,其他的木料什么的,也要提前准备。先把木匠定了,让他们合计出数目来,再张罗着买。”
    李顺对李爷爷如此说道。
    隔天,媚儿和青莲拿着定钱,跟李顺找到砖瓦窑,预定下三间房子所需的砖瓦,并叮嘱随时都可以送过去,一定要在七月底前全部送到。
    李爷爷帮着找好木匠,泥瓦匠等,木料也托木匠从邻村卖了。其他的石灰,苇箔什么的,也到杨庄集上一次买回来预备着。沙土之类的,跟前就有,到时候随用随取就好。
    不几天,媚儿和青莲要起新房的消息就在夏村传开了。对于两个小女孩要盖新房的事情,议论不一,有赞成的,也有觉得没有必要的,众说纷纭。不过这些都和姐俩没有关系。自从决定起新房,两人心里一直兴奋着。青莲不止一次来到娘的坟前汇报着事情的进展,砖瓦定好了,木料买来了,匠人都找齐了,可谓事无巨细都讲给娘听。
    转眼来到八月,收稻谷,种麦子,一切忙完后,媚儿家也动工了。都是李爷爷帮着张罗,媚儿姐俩只管付钱,再就是做饭。当地风俗,不论是拿工钱的匠人,还是来帮工的,中午是要管一顿午饭。成婶子和武婶子几乎天天靠在媚儿家,帮着做饭。因着继尧还小,顺婶子要看顾孩子,没有插上手。
    由于银钱凑手,砖瓦木料都是提前预备好的,村里人有念在姐俩孤苦无依,生活不易,前来帮工的也多,赶在立冬前,三间崭新的青砖瓦房便建好了。连一圈篱笆墙都建了起来,和原来的篱笆墙连为一体。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