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那夜见到篱笆门外有几个黑影后,再没发生类似的事情。听村子里的人说,县里派出不少衙役,又是劝又是赶的,把那些前来赶荒的人大都赶走了。媚儿和青莲每天夜里提着的心,才放下来。
二月二十这天,媚儿和青莲开始挖竹笋。周记酒铺的周掌柜,早已派人把空了的瓷坛子送过来。还特意嘱咐媚儿,要尽快腌制酸笋,酒铺里早已没有了。还说,今年每坛给他们涨十文,每坛五十文钱。
媚儿和青莲的干劲更足了。如今青莲已再过三月多就五周岁,身体长了不少,已经能挎动一篮子鲜竹笋。于是,媚儿忙着挖和扒皮,青莲负责往溪边运。每天姐俩挖一上午笋子,午饭后就开始腌制。几乎两天就能腌好十坛酸笋。
半个月后,六十坛酸笋腌好,第一批的十坛刚好可以吃了。媚儿和青莲用竹篮子挎着一坛子腌制好的酸笋,送到杨庄的周记酒铺里。周掌柜爽快地一次性把十坛的五百文钱交给媚儿。
“媚儿去年说要买小鸡仔,这几天就应该有来卖的了。媚儿想要多少只?”
“先要十只吧,多了吃粮食也多。”
“那好吧,等碰到了,我就替媚儿买下来。”
当天周掌柜就把腌好的另外九坛酸笋拉走了。媚儿告诉周掌柜,第二批三天后来拉。第三天牛车来的时候,给媚儿带来十只一身嫩黄绒毛的小鸡仔。姐俩都十分珍爱,特别是青莲,时不时拿手小心抚摸着软软的绒毛。媚儿砍来些细细的竹枝,编了个歪歪扭扭的四方框子,把十只小鸡养在里面。每天叮嘱青莲,记得给小鸡定时喂水喂食。
许是因为那场大雪的缘故,今年的鲜笋出的比去年早,也比去年多。本来去年,媚儿开始腌酸笋的时候,就已经晚了。今年比去年早了十几天,竟然腌了壹佰三十六坛。送给李爷爷家两坛,自己留下四坛,整整卖给周掌柜一百三十坛酸笋,收入六千五百文铜钱,合六两五钱银子。
媚儿和青莲心中的欣喜是不言自喻的。不仅每人有做了一身新衣服,买了几斤猪肉犒劳了自己一下,又买了四石稻米回来。媚儿始终没有忘记娘说的,灾气大都会旱涝连着发生。去年是旱灾,今年难保不会发生涝灾。十石稻米购姐俩吃二十来个月。今年的稻米比去年贵不少,因为一场大雪,虽然从年底的一吊二百文钱,降到七百文钱一石,还是每石比去年多花了两百多文钱。
卖酸笋的钱除去买稻米,买新衣服,买猪肉,买猪油等的钱后,还剩下三千两百文不到。媚儿对青莲说:
“到秋后,小鸡仔就能下蛋了,补贴着用,花到明年下来笋子应该购了。”
媚儿和青莲腌酸笋并没有耽误二亩水田的插秧追肥。和去年一样,还是李爷爷帮忙犁田,买肥料。李顺帮着把肥料运到地里。插完秧苗的十天后,三月二十八天开始下雨,这一下如同年三十的那场大雪,竟然缠缠绵绵下了半个月。到四月十三,才停住。秧苗是要晒苗才行,只有经过晒苗才能长出发达的根系,不仅能吸收更多的养分,也能到抽穗时,抗风,不至于卧倒地里。今年老天却没有给庄户人家晒苗的机会。办个多月没见阳光,地里的秧苗叶子都已泛黄。植株纤细,如同久病的病人一般。
媚儿和青莲给娘扫墓,也是冒雨祭奠的。因为没法烧纸钱,也就没有看到往日般飞舞的纸灰。青莲和媚儿心中不免悻悻的,很是失落。娘已经是姐妹俩心中的精神寄托,已经习惯了看纸钱烧完后,纸灰在空中飞舞。突然间看不到飞舞的纸灰,就如感觉不到娘的存在一样。
两个人怀着这样的心情,不由时时留意空中的雨滴,期望着稍微停一下,好给娘补烧纸钱。四月初十傍晚,雨住了有办个时辰,姐俩不顾路上的泥泞,一溜小跑来到娘的坟前,快速点燃纸钱。烧完后,果然又看到纸钱在头上飞舞一会,才渐渐四处飘落下来。看见期盼的情景再次出现,媚儿和青莲相视一笑,才一路蹦蹦跳跳地返回。
四月十三停下的雨,并没有停几天,仅仅隔了五天,有开始下起来。这一下又是十天,每个乡下人脸上都挂满愁云。就算是从此不再下雨,稻米也要欠收五成左右。去年只不过收了三四成,两年加起来还没有往年的一年收入高。人们还在为今年稻米欠收发愁时,五月初一开始,又下起雨来。现在已经是夏季,雨也不像春天时淅淅沥沥的,先是瓢泼大雨,继而时断时续地下着中到大雨。到五月十八,天一下晴了。
只是庄户人家的心却没有见晴,今年的稻米怕是连两成都收不到了。就算冬麦能够收好,今年的饥荒是脱不了了。村子里的里正,纷纷向县里汇报当地的灾情,指望县里能够适时给予救济,免得没饭吃的老百姓背井离乡,拖儿带女去赶荒。
媚儿和青莲因为有两次买来的十石稻米,心里还算踏实。一天两人在雨榭小筑中避雨聊天,媚儿看着草亭里面空空的燕巢,伤感地对青莲说:
“娘曾经说过,燕子也是认人家的。娘没得病的时候,每年开春燕子都会来此筑巢繁衍,自前年娘的病情加重后,至今已经三年没有燕子来了。”
“是不是说燕子只找那些兴旺的人家筑巢?”
“应该是的。”
“姐姐不要担忧,莲儿想明年肯定会有燕子来的。”
午后,媚儿见雨停了,便对青莲说:
“莲儿,我们去村子的小铺,家里的盐不多了,还要买些针线,等天晴了,姐姐学着做衣服。今年的我们两人的棉衣都要重新改过,都嫌小了。”
媚儿和青莲来到小铺里,见里面坐满了人。买好东西后,听人们议论说,哪里哪里发的大水,淹死不少人,秋粮已经是颗粒无收。回来的路上,媚儿说:
“娘说过,旱灾之后接着涝灾,涝灾容易死人,还会有很多动物死去。腐烂的尸体如果不妥善处理,就会发生瘟疫。瘟疫比旱灾涝灾都要可怕。”
“姐姐,以后我们就不要出门了吧?”
青莲听到后,有些害怕的说道。
“等下个杨庄集,我们去多买点日常用的,比如油盐,然后尽量少出门。最好是再抱只小狗来。大黄也已经十来岁,和媚儿差不多大。再过几年也要老了。”
隔天,媚儿正和青莲在草亭中读书练字,看见李武叔叔从门前的溪边经过,便喊李武到家里坐。李武来到草亭中,对媚儿说道:
“媚儿姐俩还认字呢?”
“闲着无事,多少认识几个字,省的什么都不懂。武叔叔,你知道村子里谁家有小狗?”
“媚儿想要小狗?”
“是啊,抱回来,给大黄作伴。”
“你李成叔叔家的狗应该快下了,等我和他说,给媚儿留出一只来。”
“好啊,到时候武叔叔告诉一声,媚儿去抱。”
李武坐了一会,对两人讲了些外面的情景,大致和媚儿在小铺中听到的差不多。最后又叮嘱姐俩,轻易不要出门,就告辞走了。
春天抱来的十只小鸡仔,死了一只,剩下的九只现在都有两斤半重,再有不到两个月就应该能下蛋了。每次看九只半大鸡,媚儿都叹服周掌柜,剩下的九只鸡,竟然是八只母鸡,一只公鸡。也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周掌柜挑选的。
九只鸡,媚儿一直散养着,让它们在小院四周自有觅食。虽然阴雨连绵,却是不缺嫩草和小虫子,九只鸡的长势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