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日月如梭三周祭 阅读至0%

第15章 日月如梭三周祭

书名:芳魂渺渺 作者:行走在边缘 本章字数:1018字 更新时间:2020-02-08 23:14
    时间来到七月底,该是收获的季节,夏村人的脸上却没有丝毫喜悦。媚儿和青莲来到地头,也是一脸苦笑。能打十石稻谷的二亩水田,今年连一石都打不上,而且还都是秕谷。纤细的植株,早已被风刮倒在地里。媚儿和青莲每天挎着篮子,一穗穗寻找着,不到三天,就把二亩水田的谷穗都掐下来,拿到小院里晾晒后,单独盛放起来,等冬天时喂鸡。
    尽管粮食欠收,好在没有发生瘟疫。随着秋天的到来,气温渐渐降低,也不利于瘟疫的传播。媚儿和青莲不再禁足于小院,偶尔会到杨庄赶集。一次来到周记酒铺,媚儿和青莲与清闲的周掌柜闲聊一会。
    “周大叔,你说今年还会有赶荒的人来我们这里吗?”
    “今年应该不会有。媚儿没听说前阵子为了防止瘟疫传播过来,附近的几十个村子都组织起来,每个村子出三十名劳力,在周边巡视,不许任何外地人近来?”
    “没有,不是没发生瘟疫吗?”
    “发生了,只是范围很小,又控制的好,才没有大规模传播。估计十几个村子还会组织人员巡视,不会轻易解散的。毕竟我们这一带还算是好的。勉强能度过冬天,赶上夏粮的收成。要是任外乡人来祸害,就乱了。”
    “谢天谢地,莲儿和姐姐再不用提心吊胆了。”
    青莲如同一个小大人一般,高声说道。周掌柜听了哈哈一笑,说道:
    “你们姐妹俩倒是有主见的,提前买下那么多稻谷,现在的稻谷可是贵多了。”
    “周大叔,现在的稻谷多少钱了?”
    “两吊钱一石都没人卖了。到这个时候,都分得清是钱重要还是粮食重要了。”
    “竟然涨到两吊钱一石了?”
    媚儿吃惊地问道。
    “恐怕还会涨,现在是有价无市。估计春节前后,会有许多人家断粮,那时候三吊钱、四吊钱一石都不稀奇。你们小没有遇到过,我小时候遇到一次贱年,稻谷卖到十五吊钱一石。饿死了多少人啊。”
    姐妹俩听了更是吃惊不已,最后又问道:
    “周大叔的生意还好吧?”
    “饭店的买卖,无非是多赚点,少赚点,现在是比以前清淡了些。”
    “那酸笋还好卖吗?”
    “你别说,别的菜不好卖,你们的酸笋却是都喜欢吃,又便宜,差不多到春节前就能卖完。”
    “那就好,就怕给周大叔增加负担。周大叔还收鸡蛋吗?”
    “春天的小鸡仔是不是开始下蛋了?收,我只是定了你们一家,开饭店总不能缺了鸡蛋不是。”
    “那样的话,就按三文钱两个给周大叔吧。”
    “呵呵,媚儿还挺有心。放心吧,大叔不差那一文钱,以前多少钱,现在还是多少钱,你们总共也没有几只鸡。”
    连续两季稻米欠收,物价飞涨,鸡蛋早已涨到两文钱一个了。周掌柜不想赚媚儿的便宜,就没同意媚儿降价。
    媚儿和青莲也是担心物价再涨,今天来杨庄赶集就是为了早点把年货置办好,免得到跟前再贵了。猪肉是不能早买下,会坏的。媚儿和青莲买了二十多斤猪膘肉,回家熬油。咸盐,菜籽油等都买了些。因为心里不知明年是什么情况,今年姐妹俩卖完酸笋后,已经各自做了一件新衣服,过年就不打算再添了。媚儿又买了点棉花,好回家拆洗两人的棉衣。
    买好东西,两人就回去了。路上见人家都在准备种冬小麦,媚儿也有些心动。今年的地里湿润,就是一冬不下雨,估计冬小麦也能有个好收成。分两次买来的十石稻米,也只够姐俩吃到明年夏天。
    吃过午饭后,媚儿领着青莲来到夏村李爷爷家,想让李爷爷帮着那个注意,到底种不种冬小麦。李爷爷听了媚儿姐俩的来意,直接对媚儿说:
    “要种,凭经验,我觉得今年能收。”
    “那还要麻烦爷爷帮我们买麦种,耕地也要麻烦爷爷。”
    “这个都不是问题,麦种和耕地的事情都交给爷爷好了。最近我才听说小媚儿小小年纪竟然如此有心计,是不是提前买了很多稻谷?”
    “是啊,爷爷。不是媚儿有心计。是娘生前对媚儿讲过,说不可能总是好年景,已经连续七八年都风调雨顺的,难免会碰到旱涝不匀的年份,媚儿记得娘的话,担心和青莲挨饿,才把卖酸笋的钱换成粮食,没想到歪打正着。”
    “哪有那么多歪打正着啊?你们姐俩回去等着吧,过几天我抽空去把那二亩水田的麦子种上。”
    回到家里,青莲对媚儿说:
    “姐姐,要是李爷爷再不收我们的工钱怎么办?”
    “放心吧,这次李爷爷准收。”
    “为什么?”
    “李爷爷家并不宽裕,知道我们现在不缺粮食吃,自然会收工钱的。”
    晚饭前,姐俩先开始熬油,二十多斤猪膘肉熬了十七八斤猪油。再加上从杨庄买了的十来斤菜籽油,媚儿估计应该能吃到开春了。开春一卖酸笋,就又有钱买了。
    从李成叔叔那里抱来的一只小黑狗,如今已经长成半大小狗,媚儿和青莲给小狗取名叫“小黑”。小黑可没有大黄懂事,媚儿熬油的时候,总是在身边转来转去,不住地汪汪叫,让青莲拿烧火棍给打了出去。
    春天买来的八只小母鸡,进了八月就开始下蛋,隔天一个,一个月能下一百二十个蛋,还有那三只老母鸡,一个月下来,也能下三四十个。媚儿考虑到姐俩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便和青莲商量,每天早晨煮两个鸡蛋,每人一个。
    种麦子北方是秋分前后种,江南要晚十来天。八月底,李爷爷和李顺叔叔爷俩一起来帮媚儿把那二亩的麦子种好。果然如媚儿所猜的一样,只是略让了让,李爷爷就收了媚儿五十文的工钱,以及六十文的麦种钱。肥料也是李爷爷拉来的,总共收了媚儿一百五十文钱。
    期间听李爷爷说,夏天组织起来防止瘟疫传播过来的人,果然没有散,继续在周边巡逻,不再让赶荒者进来。媚儿和青莲真正放下心来。自从种上冬小麦后,媚儿和青莲每四十天去杨庄送一趟鸡蛋,其余时间足不出户地待在家里。
    青莲帮着媚儿拆洗棉衣,被子等,到立冬时一切都已收拾妥当,媚儿和青莲去给娘上三周年坟的时候,故意穿上姐俩拆洗好的棉衣,要给娘看看。
    姐俩已经习惯了向娘诉说,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把近半年来的事情都讲给娘听。特别是说到两人身上的棉衣时,不仅青莲子豪,媚儿也觉得很自豪。这是媚儿在娘坟前第一次笑嘻嘻地说话。经过几次事后,媚儿和青莲已经在心里认定娘就在自己身边,只是两人看不到而已,所以娘离世的悲痛,渐渐在心中消失了。
    临了,再次看到空中飞舞的纸灰,姐俩的心情也跟着飞舞起来。带着娘一直在身边照看着自己的愉悦和踏实,姐俩说说笑笑地回家去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