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奇雪,万里冰封。
苍茫大地之上,寸寸银白。
北祁山脉的山麓,是誉有“花都”之称的祁城,此时的祁城城中,万巷空寂,人畜无踪,只听得那朔朔寒风夹杂着鹅毛大雪,一阵阵呼啸而过。
银雪皑皑的城墙之上,立着一位身着月白色长袍的男子,身姿挺拔,长身玉立。俊朗的面容因着这刺骨的寒风而微微发青,墨如漆刷的双眉斜飞入鬓,双眸深邃而悠远,薄唇轻抿,入神的眺望着满目疮痍的祁城。
寒风吹来,男子及腰的墨发随风而舞,凌乱的飘散在凝结的空中。衣袂飘飘,墨发飞飞,在这一片银白的冰雪世界里,男子如天上的谪仙,飘渺而来,羽化而去。
“太子殿下,城中的所有百姓都已安全抵达十里之外的洞穴。”一位身着绿色长袄的男子站在段擎衡身后,面红轻喘,恭敬的禀报。
段擎衡负手而立,依旧看着远处的废墟,淡淡的说,“吩咐城中的郡守,稳住百姓的情绪,如今城中所剩的粮草和药膏不多,一定要等到朝中的救援。”顿了一下,又道,“朝中派来的赈灾物资行到何处了?”
“已经到了落花谷,大概四日之后便能到达。”男子看了他一眼,又道,“殿下,我们何时去洞穴?您已经一天未进食了,该吃些东西了。”
段擎衡收回极目远眺的眸光,转过身,温润一笑,道,“岩安,你跟我有六年了罢?”
岩安眸色微荡,低首答道,“回禀殿下,已经七个年头了。”
“哦?”段擎衡淡淡一笑,叹道,“光阴似水,逝者如斯。转眼一瞬,你我都已这般年纪了。”
岩安心中突生不安,蹙眉急道,“殿下?”
段擎衡声如暖玉,轻笑道,“走吧。”
说罢,举步走下城墙。
刚出城门,却见一名身着青色布袄的男子,头戴兽皮绒帽,身材挺拔,面生正气。此时正背着一个硕大的黑色包袱,大步朝着城中而来。
“前来者何人?”岩安跨步向前,朗声问道。
男子闻声抬头,面色疑惑道,“我是这祁城中的百姓,你又是何人?”
“城中的百姓现已全部转到南面的洞穴,你为何仍在此处?”岩安双眸暗敛,不动声色的挡在段擎衡身前。
男子见岩安一脸防备之意,心中暗笑,幸好我无杀你之心,不然你们早就丧生黄泉。却道,“我刚从外地归来,不知阁下是什么人?既然城中的百姓都走了,你们为何未走?”
“我们是何人不重要,既然你回来了,那便随我们一起去洞穴罢。”岩安见男子虽身怀武艺,却无任何歹意,便朗声道。
段擎衡对男子淡淡一笑,并未说话,便径自朝城外走去。
男子耸耸肩,紧了紧身上的包袱,随着两人而去。
到达洞穴之时,已是戌时,天色渐黑,暮色浓凝。
百姓所处洞穴距祁城约十里,位其南面,此处有两座洞穴,皆可容纳近万人。洞中又分各种小穴,又可容纳几千人。祁城百姓约两万人,所以洞穴之中,倒也宽敞。
此时洞中灯火盛明,人声鼎沸,饭香四溢,温和如春。
老弱妇孺三五成堆,笑声愉悦,青壮老汉四六成对,劈柴生火。
外是严寒六重天,内是温和三月春。
段擎衡入洞所见之处,皆是如此景象,心中不由一暖,笑上眉梢。
“微臣参见太子殿下!”一位身着青色长袍的中年男子俯首跪在地上恭敬行礼。
段擎衡温润一笑,“李大人不必如此多礼,快快请起。”
“谢太子殿下!”李海生憨憨一笑,起身又道,“太子殿下,饭菜都已准备妥当,您这边请。”
段擎衡正欲开口,却听见身后的青衣男子叫道,“您就是太子殿下?”
段擎衡转过头,淡淡点头道,“正是。”
“小人易半文叩见太子殿下,多谢太子殿下的救命之恩,小人愿做牛做马,以报答殿下的大恩大德!”还未等段擎衡有所反应,就见易半文“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朗声道。
“你先起来罢。”段擎衡面露疑惑,道,“本宫何时救得你?”
易半文起身,欣喜若狂,激动道,“小人微渺,殿下所救之人如此之多,不记得小人也是自然。”顿了顿,又道,“那日小人在回城,所住之屋轰然倒塌,身受重伤,又是冰天雪地,命悬一线时,是殿下的人将小人从雪堆之中救出,医好了小人身上的伤。小人本在外地经商,妻儿都在祁城,小人见雪事成灾,惦念家中的妻儿,便决定回祁城。上路那日,殿下又命人给小人许多钱财和干粮,还有一匹千里良驹。如此小人才有机会回到故里,见到妻儿。”
段擎衡心生疑虑,面上却未动声色,仍是笑了笑,道,“回来便好。”
站在一旁的岩安也是听得一头雾水,见段擎衡未说什么,便也没有言语。
易半文感激的看了看段擎衡,遂又转身对着洞中的百姓大声道,“祁城的父老乡亲们,今年天降暴雪,让我们无家可归,虽是百年之灾,但是上天仍降宏福,派太子殿下亲自体恤我们老百姓,是百姓之福!”洞中百姓闻言,皆噤声聆听。
“太子殿下散尽了自己家财,使东兴国的所有百姓都有了衣穿,有了饭吃,我在路上遇见了太子殿下的人,他们正带着许多粮食和衣物前来救济我们,大概明日便会到达,我们祁城有救了!”说及此处,易半文热泪盈眶,哽咽难言。
洞中老百姓一听他们有救了,皆奔走相告,泣泪欢呼,一时间,洞里洞外皆是一片欢声笑语,好不热闹。
段擎衡双眸一凛,神色肃然,定定的看着与其他人一起欢呼的易半文,心中之情却与众人的喜色截然相反。
“太子千岁千岁千千岁!”
“太子殿下宏福于民,民之幸事!”
“太子殿下亲恤百姓,百姓之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