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商谈婚事 阅读至0%

第52章 商谈婚事

书名:穿越之一世荣华 作者:米大 本章字数:1018字 更新时间:2020-02-08 23:09
    沈杜氏一回到府中,还没来得及安排府中事务,就先和大老爷说起话来,还将伺候的人都赶了出去。
    大老爷一副吃饱喝足的模样,嘴里哼着小曲,显得极为惬意。沈杜氏咳嗽了一声,提醒大老爷这里还有人了。大老爷睁开眼睛,看着沈杜氏,就问:“夫人有事吗?”
    沈杜氏顿时兴奋起来,说道:“老爷,今儿你是否有注意到王家的大少爷?”
    “王家的?你是说王太师府上?”
    “正是!”
    大老爷想了想,说:“三个小子都还不错,听说大的那个已经考取了秀才。原本去年想下场去考乡试的,不过王太师说他年纪过小,还是等下一次再考不迟。如今五弟做着礼部左侍郎,怕是下次大比的时候,也是个有大造化的。”
    “老爷看着那哥儿也好?”沈杜氏凑到大老爷身边。
    大老爷瞪了眼沈杜氏,问道:“夫人这是怎么呢?难不成你看上那小子呢?”
    沈杜氏兴奋的拍了下大腿,说道:“正是!我今儿和太师府的张夫人说上了话,就提了这事。张夫人还相看了咱们家的锦萍,都说是好的。我看他家的宁泰也是有出息的,我打听了到如今还没定亲。老爷你看这岂不是一桩好亲事。”
    大老爷先是欣喜,接着又是愁苦,“王太师府上能看上锦萍?宁泰可是嫡长孙,娶妻就是王家的宗妇,这可不是一般人家配得上的。而且不还是有七丫头吗?人家王家要和咱们沈家继续做亲,那也是娶七丫头。”
    “老爷糊涂!宁泰已经十七了,七丫头不过才十一,到了九月也才十二。等到能成亲的时候,宁泰都过二十了。”
    大老爷却是不以为意,“男人晚个几年成亲又有何关系,只要仕途顺畅,其他的晚点都是可以的。王家又是七丫头的外家,没理由王家放着七丫头不要,偏偏要和咱们府上结亲的道理。”
    沈杜氏一听,也皱起了眉头,“不过我看张夫人是有意早点给宁泰定亲的。”
    “夫人糊涂啊!王家老太太和老太爷都在,那轮到一个媳妇说话的份。这事不行,夫人也别多想了。赶紧给二丫头相一门好亲事,二丫头年纪可不小了,必须得抓紧。”大老爷说完,就回屋休息去了。独留沈杜氏一人枯坐。沈杜氏叹口气,不得不说大老爷说的有道理,现如今就等着张夫人那边的消息了。若是不成的话,是真要赶紧给锦萍相看才是。
    张氏回到府中,先是让人将宜沅送回院子里看起来,然后直接去了老太太房里。
    张氏可是毫不客气的将宜沅在侍郎府做的事情说了出来,最后说道:“老太太,都怪儿媳没看好三妹妹,让她犯了糊涂。还好侄女是个能干的,只说是府中奴才当差不力,冲撞了三妹妹,害的三妹妹摔了一跤,这才不得已找了间空房暂时歇歇。”
    老太太一张脸严肃得很是吓人,跟在老太太身边伺候的一位老姨娘,就是宜沅的亲生母亲,赶紧给老太太跪了下来,磕着头说道:“老太太,三姑娘年纪小,不懂事。老太太要打要罚都是应该的。只是三姑娘也是在老太太跟前长大的,还求老太太看在三姑娘一片孝心的份上,多多怜惜三姑娘。”
    老太太盯着跪在地上的老姨娘,怒斥道:“起来,跪在地上像什么样子,我有说要将宜沅如何吗?”
    老姨娘在郑氏的威压下,不得不爬起来,然后恭恭敬敬的站在老太太身后。郑氏闭上眼睛,过了会再睁开,已经是一片清明,“三姑娘年纪大了,心也跟着大了。你说当时姑爷也看到了?”
    张氏回答道:“正是!不过姑爷是后来到的,最先是芸丫头带着媳妇子们过去的。”
    郑氏点点头,“三姑娘年纪大了,也该考虑这终身大事。你做嫂嫂的辛苦一下,给她找个妥帖的人家,早早打发出去就是了。”
    “是,媳妇会抓紧办的。那三姑娘那边?”张氏小心的问道。
    “这段时间三姑娘就别出院子了,让她抄写佛经,也好修身养性。”
    “是,媳妇这就吩咐下去。”张氏说完,看了眼四周,又看着郑氏。郑氏皱眉,想来大儿媳还有什么话要说,于是挥挥手,让无关紧要的人都下去。等伺候的人都下去后,张氏这才说道:“媳妇今儿在侍郎府见到了沈家长房大太太,还有她的两个女儿。大女儿如今十六了,温柔知礼,媳妇看着倒是好的。”
    “你是看上呢?”郑氏也不含糊,直接问道。
    张氏紧张了一下,看着郑氏,然后斟酌的说道:“宁泰已经十七了,媳妇想着也该给宁泰定门亲事。沈家与咱们家有亲,彼此知根知底的。”
    “嗯,你说的没错。沈家是和咱们家有亲,不过有亲的是侍郎府,不是沈家长房。而且男子成亲晚一点也没关系,你何必那么着急。”郑氏盯着张氏。
    张氏避开郑氏的目光,说道:“媳妇也是为儿女们着想,宁春眼看也要说亲,总不能哥哥尚未定下,就给妹妹办婚事的道理。媳妇也是急了点。”
    郑氏挥挥手,看来自己这个媳妇是真的急了,于是说道:“宁泰的婚事我有打算,即便是要和沈家结亲,那也应该是姑爷府上,而不是沈家长房。”
    张氏猛的抬起头,恍然大悟,急忙说道:“老太太,媳妇看着锦芸是个好的,只是锦芸如今才十一岁,这年纪差的实在是太远了。实在是不妥。”
    “有何不妥?”郑氏固执的认为锦芸该做自己家的长孙媳妇,要不是锦芸身上有孝,郑氏早就想将这事先定下来了。
    “等到锦芸及笄,还有好几年,到那时候宁泰都过二十了。实在是将年纪拖得太大。而且媳妇也想过,沈家长房虽然不及姑爷在官场上那般得意,但是沈家长房是沈氏族长,沈家大少爷如今也有举人功名在身,等下次大比下场,说不定就能中两榜进士。又有姑爷提携,沈家大少爷只要不是个笨的,将来前途也是有指望。而且沈家大老爷虽然在翰林院待了那么多年,一直不得升迁,但是那也表明沈家大老爷是个妥帖的人,不会生事。咱们府中老太爷曾经位极人臣,实在不需他人来锦上添花。如今媳妇倒是觉得,咱们府上还是稳妥些才好。再说,姑爷即将续娶,锦芸这丫头年岁又小,其实宁绪倒是更合适锦芸。”
    老太太郑氏沉默,其实她之前也是有犹豫的。毕竟宁泰的年纪摆在那里,锦芸又实在是太小,真要做亲也不是不行,就是要让宁泰等上好些年。而且媳妇也说了句大实话,姑爷眼看是要续娶的人,看样子不是王家的女儿,也是和王家有亲的人家,比如郑家。若是再让锦芸嫁给宁泰,实在是有点打眼了。虽说是结两姓之好,但是有时候还是要稍微避忌一下。毕竟是在京城,姑爷又是官居左侍郎。老太太想到这里,觉得这事还是要问问老头子才是。
    “这事你也别急,让我再想想。”郑氏将张氏打发走了,想了一晚上也没想出个好的主意来。一早上便打发赵嬷嬷去请老太爷。老太爷过来后,两位老夫老妻的人却是相顾无言。最后还是老太爷问道:“你打发人来请我,是有何事?”
    “你年纪也不小了,孙子都快成亲了,也别整天往小妾房里跑。”郑氏一说起这个,就是满肚子火气。
    老太爷眼一瞪,“若是说这事,那我就先走了。”说罢就要起身。
    郑氏赶紧开口留人,“我正事还没说,你还不能走。”
    “那你说吧,要是再提什么小妾的,我可是真的要走了。”老太爷重新坐下。
    郑氏忍着,想着先将正事说了再说其他的。“宁泰如今大了,他的婚事,你是个什么想法?”
    “你看着哪家姑娘好,你做主就是。”
    郑氏恨恨,忍着气说道:“昨儿大媳妇从姑爷家回来,跟我说了点事。说是沈家长房的二姑娘看着是个好的,看大媳妇的样子像是挺满意的。”
    “沈家长房?”老太爷终于有点表情了。
    “正是!不过我看姑爷家的锦芸才是真的好,这么小的年纪将偌大一个府邸管理得井井有条。说来说去,也是澜儿教导有方。”
    老太爷看着郑氏,直接说道:“芸丫头不行!”
    “为何不行?她与宁泰是亲表兄妹,锦芸到了咱们家,也不会有人亏待她。”
    老太爷皱皱眉头,对于女婿的打算他也只是猜到了一点。若是将锦芸说给宁泰,老太爷估计女婿未必会答应。不过这个理由,老太爷不打算跟郑氏讲。只是说道:“芸丫头和宁泰相差太大,不利于生养。沈家长房那姑娘,若是真是个好的,倒也可以。”
    “沈家长房的姑娘怎么配得上宁泰,宁泰可是你的嫡长孙。”
    “就是因为宁泰是嫡长孙,所以才需要给他娶个稳妥的人回来。难不成你还想给他说个搅家精回来不成?”
    郑氏一张脸都白了,“芸儿很好,什么叫做搅家精,有这么说自己的亲外孙女吗?”
    老太爷不在意的挥挥手,说道:“我不是说芸丫头。沈家长房门第也不算低,而且又是沈氏族长,那个二丫头我要是没记错的话,算是沈氏这一辈的嫡长女了。以沈家的家风,想来姑娘的教养是不成问题的。而且沈家长房太太出自汝州杜氏,汝州杜氏在朝中为官的人也是不少。如今的内阁首辅可是和杜氏族长有着点关系。若是宁泰真的娶了沈家长房的女儿,将来出仕,也能多点助力。”
    “那沈家长房太太可是出自汝州杜氏的庶支偏房。”
    老太爷没所谓的挥挥手,“这些都是小节,算不得什么大事。关键是宁泰是你我的孙子,若是和杜氏有了这层亲戚关系,以后与杜氏族人交往,那也是以太师府嫡长孙的身份去交往。杜氏族人看在我的面子上,也不可能看轻了宁泰。等将来宁泰出仕,有了这些人的照拂,将来的仕途也能走得顺畅一点。”最后总结性的说道:“我看沈家长房的女儿就不错。你要是不放心,改天找个由头,将人请到咱们府上,好生相看一番就是了。”
    郑氏瞧着自家相公都这般说了,实在是不好再驳斥了。只能无奈点头。至于锦芸,郑氏想着若是不行,就让宁绪娶了锦芸也是不错。总之锦芸在自己的看顾下,也不怕有人让锦芸受了委屈。
    等张氏来请安的时候,郑氏就将老太爷的意思说了下,当然没说直说是老太爷的意思。张氏得了确定的消息,这脸上就笑开了,“老太太说的是,是该好生相看一番。这样吧,媳妇过两天就下帖子,请沈家大太太过府吃酒。”
    “记得给芸儿也下个帖子,这么久没见芸儿和康儿,也怪想的。”
    “是,媳妇这就去办。”
    锦芸接到帖子着实有点意外,将帖子放下,说:“既然大舅母盛情邀请,我做外甥女的没道理不去。赵妈妈,你去备一份像样的礼物,还有各位表姐妹和表哥们的礼物也别忘了,免得被人说失了礼数。”
    “小姐放心吧,奴婢忘不了。”
    赵家的下去忙活后,锦芸问素月,“妹妹们在哪里?”
    “九小姐和十小姐还有苏家表姑娘都在花园亭子那边。”
    锦芸一听,就来了兴趣。如今花园里的景色正好,锦芸说道:“走,我们也去凑凑热闹。”
    到了花园小亭,几位姐妹正在说说笑笑的,锦娴最先看到锦芸,就叫道:“七姐姐来了,苏姐姐正在问宁泰表哥的事情,七姐姐快点给苏姐姐说说啊!”
    “哦!”锦芸有趣的打量苏容。
    苏容的脸色微微红了,说道:“芸妹妹,我和妹妹们正在说那天的宴席,大家都说江家的少爷和王家的大少爷最是出彩,就随口问了几句。”
    锦芸笑道:“容姐姐想要知道宁泰表哥的事情,问两位妹妹可是问不出什么来的。还是问我吧。至于江家表哥,我可不清楚了,只是知道和大伯父家中有亲,以后有机会容姐姐可以去问问四姐姐或者二姐姐。”
    苏容嗔怪道:“瞧芸妹妹说的什么话,我不过是随口说了句,就惹得你说了这么多。”
    锦芸很随意的笑道:“宁泰表哥今年虚岁十七了,已经考了秀才功名。原本去年要下场的,不过被外祖父劝阻了。说是年纪还小,心性不定,再等一场。下次下场更有把握,说不定还能得个好名次。”
    “啊,那宁泰表哥读书很厉害吧。”锦娴突然问道。
    锦芸摇头,“这我就不知道了,不过听表姐们说,宁泰表哥的学问连外祖父都是夸赞的。”锦芸说着话的时候,还不忘仔细打量苏容。苏容微微低着头,瞧着耳根有点红,难道是起了别样心思。锦芸想到这里就笑了起来,宁泰表哥可以说真的是个好少年,好哥哥,出身,风度,气质,学问,人品都是好的,这样的人若是没人喜欢才叫咄咄怪事。苏容若是真的对表哥起了别样心思,也很好理解。只是这事注定是无望的,无论宁泰表哥娶谁,都不可能娶一个家族败落,失了父母亲的孤女。即便苏容长的天香国色,即便宁泰表哥对苏容也有意,两人也是没可能的。以王家的门第和家风,是决不允许嫡长孙媳妇是这么个出身,这不光是宁泰丢脸成为京城笑话,就是整个王家和沈家也会成为京城众人的笑话。别人最多说说宁泰少年义气,沉迷美色。却会说王家不会教养子弟,竟然教出一个不知世事的纨绔子弟。
    别人不会说宁泰和苏容如何,只会说王家和沈家的人没有规矩,连嫡长孙媳妇都这般草率。只能说两家的人都是脑子被驴踢了,以后还是离着王家和沈家远一点,免得沾染了晦气。
    所以锦芸对于苏容喜欢宁泰的事情,就抱着一种旁观者的态度,不会多说,更不会横加干涉。不过锦芸也是为苏容考虑,希望她早点打消这个念头,便又说道:“外祖母最是疼爱宁泰表哥,上回我去外祖父家,还听外祖母和大舅母商量说是要给宁泰表哥找一个门当户对的亲事,一定要将宁泰表哥的婚事办的风风光光的。”
    “啊,宁泰表哥还没定亲吗?”锦娴问道。
    锦芸点头,“我也不太清楚。好啦,这些事情不该是我们闺阁女子该说的。九妹妹,这是你画的画?”
    锦芸岔开了话题,有的话点到为止就好。一句门当户对,就直接将苏容挡在了外面。苏容若是个聪明的就该知道自己那点心思是个泡影,还是收起无望的心思,实实在在的想想自己的未来才好。
    众位姐妹说了会话,到了用饭的时间,老太太让人来吩咐说是各位小姐回自己院子用饭就好了,就不用去宁寿堂用饭了。
    各位姐妹听过后,彼此就散了。苏容回到风和轩,一脸忧郁的模样,饭也没用多少。钗儿自是知道苏容的心思,将两个丫头赶了出去,然后就陪着苏容说话。“小姐别不高兴了。”
    “哎!”苏容长叹一声。
    “小姐的苦,奴婢都知道。若是老爷和太太还在,小姐也无需过得这般艰难。今儿听七小姐那话,看来是王家大表哥是快要定亲了。”
    苏容一想到宁泰要定亲了,心里就更是愁苦。抹了下眼泪,说道:“这都是命,我也不强求。”
    “小姐,不如和老太太说说,或许老太太出面,事情有转机也说不定。”
    苏容摇摇头,“王家门第显赫,即便父亲和母亲还在世,我也是没机会的。而且宁泰表哥,我也不想让他为难。”苏容想到那天宁泰说话的模样,脸就红了。虽然宁泰没有和她单独说过一句话,但是苏容觉得自己懂他。相信宁泰表哥也是懂自己的。可是越是这样,苏容的心里才更是难受。若是有机会和宁泰说上话就好了。想想锦芸,她有那么好的出身和机会,可惜不能分一点给自己。
    钗儿看着苏容这般愁苦,自己又没有主意,只能陪着苏容一起发愁。心里想着,若是有机会,让王家少爷知道小姐的心思也是好的,至少让小姐有个念想。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