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外面百姓都在瞎传皇上清后宫的事呢。” 清秋说。
“当然啦,这样史无前例的清后宫,皇上又没摆明了说是为了娘娘,外人当然不知。”暖春接话,语言间都是得意。
我颇为无奈。而寒冬也说:“剩下这几位主子不是那么容易除掉的。” “除掉?”清秋和暖春异口同声问。
寒冬淡淡瞟了她们一眼说:“她们既不犯错,也有后台,除非她们死,不然用什么借口堵住众人之口。”
“可是皇上会这样做么?”清秋想着想着又看向我。我说:“管他谁做,只要不是我们。”要一个人死很容易,在晚上把她叫到池边推她下去第二日早就说是自己淹死的,或者给她下药再弄个侍卫进去,第二日早就是私通的罪名,或者从很久前就开始给她下毒,每天下一点,积少成多最后毒性发作身亡之类的,纪默只要想随时都可以,怎么也轮不到我们动手。
无所事事了几天,是因为纪默这几日都有要事要忙,在御书房很久没出来,我想起带些吃的去看看他。
张中才看到我就匆忙说:“皇后娘娘,皇上现在可生大气呢,您要不歇歇再进去?”
我问:“生什么气?” 张中才叹了口气说:“南方那边洪涝受灾害严重,急需办法救济,可是那些大臣们却都商量不出什么对策,这时候又刚好查出户部尚书李立贪污受贿,皇上大发雷霆,现下里面各位大人气都不敢喘。”
我仔细听听里面有一声音说话,问道:“谁啊?” 张中才答:“是姜太师”我再想想,姜太师,不就是那个被我骂了猪推回去的姜紫嫣她爹嘛!随即又听到纪默又冷又怒的责骂声。我刚推开门要进去,碰上纪默摔东西发泄,一个玉玺似的东西就砸在我脚边,呼,差点。“臣等见过皇后娘娘。”“起来吧” 纪默瞧见是我,神色缓和了些,问:“安安,你怎么来了。”两边坐着6个大臣,其中一个中年男人看我的脸色很不好,应该就是姜太师。“我来看看你,顺便问问情况怎么样了” 纪默脸色又冷硬起来,还未答话,姜太师开口:“皇后娘娘乃是后宫一介妇人,后宫不得干政,这样怕是不妥。”
我冷冷开口:“太师真是贤臣,此次南方受灾严重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太师提不出一个点子说不出一个办法为皇上分忧,却可以关心本宫干不干政,关心本宫做法妥不妥当,真真是好榜样。”
姜太师一听脸都黑了,自知理亏,无言以对。
纪默拉我坐于他身边问道:“你可有什么办法?”我说“当然啊,据我所知,南方年年降水都有洪涝的危机,而北方刚好在酷暑时节容易干旱,这都是因为气候和地形的原因,所以我们要利用这两点,实行南水北调,把南方的水调去北方,这样既可以解决洪涝问题也可以解决干旱的危机,而南水北调最重要就是要修建水利工程,这是一笔不小的支出,银两问题相信可以解决。”
纪默赞许的点头,邪魅一笑。而大臣们也纷纷赞同我的方法,一时叫好声不断。
“水利工程完工后我觉得还应该将经济中心南移,现在北方经济远远超于南方,容易导致南北不平衡,一个国家兴衰主要靠四点,第一是百姓,第二是贤君,第三是贤臣,第四就是经济,只要经济上去了,生活水平发达了,就有足够能力防御自然灾害。”我继续补充。
“皇后娘娘说的不错,臣以为南方经济确实不如北方,应该调动”一个大臣接话道。
纪默轻微点了点头,又看向我说:“你刚刚说国家兴衰靠四点?”“是啊”“给朕详细说说”
我喝了口上好的茶水缓了口气,“第一是靠百姓,这很简单,民之水也,君之舟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百姓爱戴你,信任你,国家才可安稳。第二是靠贤君,这没什么好说的,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上梁坚正那下梁自然也稳固妥当。三是贤臣,亲贤臣远小人此朝方可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朝必定倾颓也。”说到这我瞥了一眼姜太师,他脸色果然不好。“第四是经济,也是一个国家的物质基础,而经济繁荣昌盛的前提就是要国家的稳定,百姓安居乐业才有精力去为商去耕地。其实说白了这四点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少一个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