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导火索 阅读至0%

第47章 导火索

书名:沐兰从军记 作者:苍兰悠悠 本章字数:1018字 更新时间:2020-02-08 23:04
    N市辖区内有县,称广宁,县里有大大小小数十个村寨,皆是多个少数民族杂居的村落,几代人的通婚之后早已没了旧时那些族与族之间的隔膜,更不会再上演族史中记载过的与外族之间的大型的械斗,有的只不过是以村为单位,村与村之间为抢占边界荒地的纠纷。小则几人为谁家的牛跑过界吃了谁家的秧苗争吵不休,大则为哪家的老人葬错了山头引来地界之分的纠葛,最激烈也不过是从问候全家上下发展到互相推推搡搡抄起木棒打群架,到了这个阶段总会有村官出面拦阻兼调停,再大的委屈也有坐下来倾吐的机会,其他的村民也不会因为某些人小小的磨擦而产生对别村人的仇视,大多数人都只是想着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别人的问题与我何干。
    历届的村官和县官们对这种“家务事”也皆是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去放任不管,只在可能会出人命时才出面当个和事佬。其实更多的是,他们就算手中有警察做为武器,但俗话说得好,清官难断家务事,你帮了这头就会得罪了那头,事后再想去安抚那头就会被这头气未消的视做欺骗,认为其实是那两边早串通好了先打压了后边再补偿,要是对这头说不是那么回事又会让那头的人怀疑说好的条件也只过不是水中花镜中月,敷衍他们的,刚才安抚好的又全盘推翻了。到了这种时候,那些出面的官们是有嘴也说不清,说得越多越让人生气,到头来事没解决好还落个两头得罪人,自己处理不了就只能上报县里请警察出面,那就更加让上头知道自己无能,这点事也办不好,那前途也就别再想一片光明了。
    因此,官们大多数时候只当中间人,和事佬,让两边坐下来自己谈,只要不出人命,不把事情闹大,其间发生什么,他们都是睁只眼闭只眼,当没看到。
    而今的人,除了一门心思想多赚点钱之外,是乎也没谁想要和谁过不去。外出打工的人多了,做生意的人多了,接触的人自然也就多了,人的火气自然也就没那么冲了,也知道有事情好好说的道理,那些无意间产生的矛盾也没多少能发展到需要官们出面的,大家倒也相安无事,自过自的生活。但是俗话里还有一句,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这些村子里自然也就有那么两个村是不怕惹事的。
    大石村和照树村在广宁的版图上,属于最靠边的地势,村子紧挨着十万大山,穿过大山便是与临国交界的边境线,村与村之间仅隔一座土丘,是广宁县里最为穷困的地方。即便挨着边境,别的边境小镇能做的民间小贸易在这根本行不通,十万大山可不是叫着好听的,那可是个未开发的原始森林,毒虫遍布,谁也不敢独自深入其中,就算是经验丰富的老猎人也不敢独自深入,要想从这座大山里开出条路直通他国,还不知道要用多少人命来填,谁去?边防兵?人家跟本就不用打这过去!。
    虽然一条西江就从村后流过,站在那座做为两村村界的小土丘上,能看到江水滔滔东去之势。然而这里的地势虽不高却很险峻,河岸边满是几人合抱大的巨石,碎石沟壑让人不良于行,河水湍急,这种地方别说建个小码头,就是村里的人想下去打水灌地都困难,生活用水唯有在岸边较平坦的地方垂直打深井,引江水倒灌来用。那井里的水打上来后黄糯如泥水,不知要澄多久才能清得了,浇地是没啥问题,要喝,这水质还真是够呛,然大石村和照树村的祖祖辈辈们都是饮用这江水,黄又如何,起码不会喝死人。
    土地的贫瘠造成这里的农作物不能有个好收成,再加上这里交通不便通讯闭塞,村里的人大都不与外界交流,纵有人出去当过兵回来,但从小潜移默化到骨子里的一些东西,是没办法在那么短短几年当中就能有所改变的,最多也就凭着在部队待过,吃过几年国家的饭,多识几个字,回到村里怎么也能混个村官做做,每月还有那么几百元的津贴好领,不用像其他的兄弟那样,天天背朝天吭哧的做到天黑还不能保证有多大收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好好守着这棵摇钱树就心满意足了,哪还会有多大的抱负,那些个什么改造农村发家治富的事,自家发了就好,别人家发不发,谁管!
    心胸狭隘、短视、墨守成规、不愿意去打破现状、成了这两个村子里的人最典型的作派。年青人不愿意外出打工或做小生意,说丢不起那个人,老人也不愿意家里的孩子出去,说外边的人太狡猾了,孩子出去容易上当受骗被欺负,在家守着二亩三分田就好,种多少吃多少,起码的每年每月还有个扶贫救济款,按人头发的,出去一个就少领一份了,一个人头每月少说也有好几十元呢!一家七、八口人一笔下来,虽然也不见得多到哪去,但在穷乡僻壤,也算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话说这年,一个放牛的娃子发现有那么一小队人,穿着他从来没见过的布料衣裤,扛着些他从没见过的长棒矮敦,在那座小土丘上走来走去,这照照那量量。放牛娃好奇的上前去围着人家团团转,那些人也不恼,还很和气的给放牛娃子吃一种他们叫做“曲奇饼干”的吃食,还问了放牛娃好些问题,比如哪个村的,村里有多少人啊,地里都种些什么庄稼啊,收成好不好啊,村里的水源如何啊,等等。放牛娃子嘴里吃着他这辈子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饼子,对人家的问题是有问必答,还捎带将村里谁家的姑娘好看,谁家的婆姨嘴利害,谁家的房子比较好冬暧夏凉,谁家比较有钱都告诉了人家。这地里的收成各家大都一样,各家的经济情况也都差不好,放牛娃之所以会知道谁家比较有钱,是因为那家人超生得比较利害,别人家三个四个已经是极限了,他家却有六个娃!虽然是超生,但每月领抚贫救济款时还是按他家的人头算的,生生就比别人家多出二三个人头来,那可是不少的钱啊,谁家不眼红,所以放牛娃子心里就想当然的认为那家人家比较有钱,至于他为什么要告诉人家这些,他自己也不知道,只是单纯的认为我吃了人家的东西,我就要把村里的情况跟他好好说说。
    太阳落山时,那队勘探队员离开了,放牛娃在挥手送别勘探队下山坐进面包车扬长而去之后,扯着牛绳撒开丫子往村里跑,一边跑嘴里还不住的叫唤,“出大事了!”
    他跑下的那座土丘,静静沉浸在一片晚霞血红的霞光之中,
    那天晚上,大石村的祠堂里挤满了人,村里的人只要在的,不论男女老幼,都聚集到了这里开大会,主持会议的是村里辈份最长的大族哥,他爹是老族长,年事太高他这个未来的族长就是老族长的代言人,村长在这个会议里也只能是靠边站着,村长的头衔只不过是村民选出来面对外界的,村子里真正的话事老大还是这位大族哥,村长论辈份算,只是大族哥的一个侄子,在长辈面前,村长也就起到个维持会场秩序的作用,其地位可想而知。
    这天晚上的会议议题只有一个,就是围绕放牛娃在土丘上放牛时听那些不知哪来的人说的一件事情:那土丘下有矿!
    矿石这种资源性的东西,不管谁挖都是属于国家的,那座土丘下是不是真有矿石跟这些村民们本没有多大的关系,可要是真的有,国家要来开发的话,那可就不一样了,征用土地是要给补偿金的!而且来开矿的人也得吃喝拉撒吧,大石村别的没有,空闲的土地多得是,到时候好好归置一下利用起来租给来开矿的人建个临时房舍,那也是笔可观的收入。但这一切的前题是,那土丘的所有权得是他大石村的。现在的情况是,那土丘是做为村界存在,大石村和照树村历来都是按照祖辈留下的不成文的规矩,刻意将这座土丘做为公用的地方,属于不管地带,如果这个状况没有变化,那等到人家来丈量土地划分归属权时,很有可能会将这里划入无主的土地,界时根本就不可能再有补偿一说。
    大族哥认为,这土丘从老祖宗那留下来就是两村平分的地,如今咱不说全部把土丘给占了,先趁照树村的人还不知道这事,先去把地界给画上,一人一半,到时候也好说这地是有主的。
    村长虽然觉得这样做不妥,但大族哥说了算,村民们也极力响应,他的声音比蚊声还小,没人听他的,他也只能叹气缩到一边,心想看情况到时再说吧。
    村民们虽然思想僵化,但却也不懒惰,特别是对这种摆明了有利可图的事情那是百分之两百的积极,他们的思维中本就认为,我只是去给本该是我的东西标个记号,也不碍着别村的事。
    于是乎,在大族哥的带领下,各家只要是能动的全员出动,男性青壮年负责在土丘上挖沟垒石,年青的小媳妇们负责推车拉石,年老的妇人就负责后勤烧茶做饭之类的事。一时间,小土丘上是尘土飞扬,热火朝天,铲锹相碰的金石之声是连绵不绝。
    大石村的大动静自然惊动了照树村的人,起初都为大石村的举动感到不解,这村界没个明确的界线那是老祖宗那代就这么定下来的,几代人都相安无事,如今大石村这是想要干嘛?照树村的人也不是傻子,那一小队勘探队出现在土丘上他们也是知道的,这人前脚刚走大石村就在上边挖沟筑墙,说明这里边有事儿!而且是跟勘探队有关的。
    照树村的情况比大石村好些,怎么说也有那么几个能读书的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分在县城里工作,消息自然也不会闭塞,着人到县城一打听,自然也就知道那勘探队是来干嘛的。虽然开矿的事情还不确定,但地底下有矿那是确定的了,大石村的人能想到的事情照树村的人也同样想到,这下子照树村的人不干了。
    在照树村的人思想里是这么认为的,这土丘虽然是按着祖宗的规定中间划分一村一半用,但不代表那地的所有权也是一村一半,那土丘本就是他照树村的有地契为证,如今大石村公然在上边挖沟筑墙就是明抢啊,那还了得,谁允许他们这么干的!照树村的人也坐不住了,白天大石村的人才满怀兴奋的把石墙垒起来,晚上照树村的人就上去给扒拉开了。照树村的人更直接,找来手臂粗的木桩将土丘整个围了起来,还安排五大三粗的男性村民在上边搭棚子守着,还个个手里抄着木棒柴刀,摆明了就不怕你大石村的人来挑事儿。
    这下大石村的大族哥也不乐意了,我还没打算独占好处你照树的小子就想着整个独吞啊,那火气也蹭的烧了起来,但还算理智,派人送话过去请照树村的族长谈判,地点就在那土丘上,至于村长,哪有他说话的地。
    谈判地点定好,两村人准时到达,因为关乎着整个村的利益,村里除了那些不懂事的奶娃子和行动不便的老人们是有一个算一个都跟着上了土丘,跟着去的目的还有一个,壮声威的同时也让对方看看,咱这边人也不少别想以多欺少!
    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一言不合大打出手。两方人的出发点根本不一样如何能谈得陇,大石村说只要一半,照树村却是要全部,还是没有商量余地的口气,甚至说到就是要打官司也不怕,咱有地契为证!再一问那地契是何时所签发,答曰:民国一十三年。
    拿民国的地契来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状,真是滑天下之大稽!放眼当世中外从没听说过如此可笑的笑话,但此时这天大的笑话却成了一条导火索,一下子点着了大石村民的火气,平日里常被照树村民欺负的最先把火撒了出来,也不知谁先起了头,剑拔弩张的两村人开始推搡起来。
    起初,两村人还顾及那点点沾亲带顾的血脉亲情,也只是少数人动手动脚,你动了这家的人这家就会全体对上你,反之这边也一样,于是这蝴蝶效应就显现开来,所有人都带了进去,到了此时大石村的大族哥和照树村的族长想拦也拦不住了,在群情涌动的时候,人心就是一个火药库,想不被点着都不可能。有人抄起了木棒大力挥下,有人举起锄头狠力往下砸,你有铲我亦有锹,谁也不比谁弱!
    叮叮当当铁器相碰之声,啊啊呀呀吵闹之声,两村人就在那山头械斗了起来。两边跟来的村长是欲哭无泪,想死的心都有了,眼看着场面失控随时都会出人命,仿佛看到自己的前途也和这土丘上被尘土迷濛的天空,一片灰暗。
    ------题外话------
    晕啊,一上来就发晕发错到公告栏了,重发重发。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