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大结局 阅读至0%

第129章 大结局

书名:梦回三国之我的周郎 作者:千里落差 本章字数:1018字 更新时间:2020-02-08 23:04
    巴丘江东之重镇,因周瑜早年镇守于此地,所以这里也有一座将军府,虽然规模小于建康城的府邸,但是占地仍然广阔。
    此时站在门首的小乔说不出心里是什么滋味,八盏西瓜大小的白纱灯笼因还没到晚上所以成了装饰品在大门上方的晚风中轻轻摇曳。这会儿她好像还没自梦中清醒,依旧恍恍惚惚,身前好像已经有人跪下施礼,身影有些许的模糊,那个人好像抬起了头对着她开合着嘴巴像是在说着什么。
    李管家眉头皱着死紧,眼神中是无尽的担忧。面前还是那个机智灵动的夫人吗?魂灵好像已经被抽离了身体。他疑惑的望向了小乔的身后的岳洋,无声的询问着怎么回事?
    现在别说是岳洋,就是身旁的墨雨也是有些疑惑,因为临行前已经跟小乔交代清楚周瑜是诈死,怕的就是她悲伤过度身体吃不消,但是他没有想到,小乔的神情为什么这么逼真,若说演戏这也太象了吧?就是他们这些知情人都是一点儿的破绽也看不出来。
    小乔好像猛然之间自梦中惊醒,眼神也跟着回复了清明,这才看清原来面前的人是将军府的总管李叔,想来他是接道丧报从建康城赶来的,不过他是周郎的心腹之人,事情内幕应该也瞒不了他,所以淡淡的瞥了一眼后径直拉住循儿进了府门。这次因为事情特殊,所以她把那对小的兄妹留在了父亲身边只带了循儿一个,循儿现在已经十岁了,乖巧懂事紧紧跟在母亲身边迈步进了府门。
    府中一片白的海洋,这充分说明了李管家的能干,他把偌大的将军府装扮的除了黑、白再也看不见第三种颜色。小乔嘴角微抽的在心里琢磨这也算对得起周瑜的一世英名了,好赖也给世人留了一个全始全终的故事,不过如果自己不是小乔的话不知道周瑜是真死还是诈死而去。
    盛大的葬礼这是她第二次亲身经历了,第一次是姐夫的,这次是……想来自己姐妹在世人眼里也是红颜薄命了吧?
    李管家在身侧小心的观察着自家夫人的神色,直到抵达大厅前的灵堂时,才出言询问道:“夫人,府中事情还有何不妥之事望夫人吩咐?”
    小乔微微一愣,随后了然道:“府中所有事项都由李叔调度,妾身现在只是孝妇,事情自然不能亲身打理,还是劳动李叔了。”
    李管家嘴角微抽,自家夫人这懒散的性子府中上下自然明了,成亲多年,将军府还是沿袭老样子,内外分明,内宅管家婆岳氏打理,外宅自己坐镇,这位夫人完全撒手什么都不管,虽说是女人能做到这么视权利如无物的世间也是少找,所以到了现在自然更不会过多的难为小乔,领命下去继续主持府中事物。
    不过他刚刚转身就见门上人慌张进来禀报说,“吴侯的旨意到了!”
    李管家狐疑的转身望向小乔,小乔也是一愣,周瑜的遗本应该是在他“死前”递上的,也就是四天前,这旨意来的好快。不过,此时不是自家在此猜测的时候,所谓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所以她面色一沉道:“开中门迎接!”
    李管家也很快换过神后不等吩咐带人迎了出去,小乔身为孝妇自然在厅中等候即可。
    旨意相当的绵长,孙权在里面先阐述了自己对于周瑜的骤然离世身心的痛苦,接下来便是对于家属的慰问之词,最后追封周瑜为骠骑大将军,位居一品,赐爵忠义侯。封小乔为荣国夫人,也是一品封诰。然后笔锋一拐赐婚周循,孙权将自己长女许配给了循儿以示恩宠,也向世人表明不会因人离世而忘记忠臣之后。小乔伸手握住身旁循儿的小手安抚他的躁动,循儿虽小,却是天生聪明灵秀,不同与一般顽童,所以万事小乔从不瞒他,也相信他自会拿捏分寸。不过谈到自己终身,循儿心中终于波动难平了,小乔心中暗笑,这小子自幼就如同小大人一般,这其中自己做为母亲少了多少乐趣,这回难得看到他失控真的不想理会,不过,现在不是自己任性的时候,急忙出手安慰。就是不知道自己母亲的心里活动要是被他洞察不知是什么心情。
    府中还有一些军中将领在此守灵,众人都是眼睛红肿,小乔见了十分感动,这也说明周瑜在军中十分受属下爱戴。小乔看了一眼身边愁眉苦脸的儿子,心里暗笑,不过笑意自眼中一闪而过,这个时候可不敢暴露一丝马脚。
    李管家刚刚命人把传旨之人让下去招待,就见门上的人又上来禀报,又有旨意。
    众人具楞,不知为何刚传过旨意,旨意又来,但是此时大家没时间猜测。赶紧派人迎进,众人又是一阵忙活,跪拜于地。旨意完后众人都忘了谢恩,因为众人已经呆愣当场,自古以来恩宠至此的绝无仅有。原来旨意是求取周瑜小女儿周婉为孙权长子之妻,而且正式立长子孙登为世子,让人们觉得好像反而是孙登之所以能正位完全是纳娶周婉之故。众人一阵唏嘘,面上已经十分动容,不过做为当事人之母的小乔心境却是完全不同,她暗自咬牙已经把孙权的祖宗十八代完全的问候了一遍,自己儿女还这么小就被他利用了一遍。因为她不会自恋的认为孙权完全是为了讨好她,太过明显的邀买人心,但是不论心中怎么切齿表面还有恭顺的谢恩。
    当大厅之中终于恢复了平静之后,小乔才发现自己的循儿正在皱着小眉头好像在深思着什么。样子十分的可爱,可笑。于是她上前拉住儿子的小手柔声的问道:“循儿在想什么?”
    循儿有些迷茫的抬起头来,一双象极了周瑜的风目之中满是疑问的望着自己的母亲道:“是不是再过几年儿子真的要娶?而且妹妹也真的要嫁?”
    小乔一愣,眉头薇锁,好像依照自己在现代时所了解的历史循儿以后是真的尚公主,做了孙权的女婿,而婉儿也是嫁给了孙登,不过孙登早亡并没有登上帝位,所以婉儿也就不可能成为皇后了,但是目前的情况好像与自己所知道的史实有所偏颇,周瑜并没有真正的亡故,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自己的儿女怎么可能与孙家这么的丝缕纠缠。想到这里嘴角微微弯出一丝浅浅的笑痕,安慰似的拍了拍儿子的小手道:“循儿放心,有娘亲在定不会左你心愿特别是在人身大事上面。”
    循儿认真的望着母亲庄重的点了点头,他知道娘亲定不会欺骗自己。
    云蓝自门外进来对着小乔母子行礼道:“小姐,李总管着人来禀请小姐与小少爷移步灵堂,那边一切都已经就绪,现在随时都会有人前来行礼。”
    小乔点头,知道现在需要他们母子前去跪灵了,虽然戏假,但是必须真做,免得被有心人瞧出了端倪,那样也就太得不偿失了。
    不过她还是有些担心自己儿子那娇嫩的膝盖,虽然这几年循儿都在随父亲习武比同龄孩子壮实的多,但是毕竟年纪幼小。逐回头吩咐秋意道:“你去多取几个锦垫来。”
    秋意正要答应,就听云蓝道:“小姐,我刚才已经去过灵朋了,李总管已经着人在小姐与小少爷的位置上多放了几个锦垫应该不会再伤到肌肤了。”
    小乔点头,淡淡一笑,拉起循儿迈步去往了灵堂,李总管真是细心之人,怪不得把将军府管理的滴水不漏。
    进了灵堂小乔才发现,这里也分前后两层以幔帐相隔断。前面是供桌上面供奉着周瑜的灵位,灵位前按顺序摆放着长明灯香炉和各色果品菜肴。因为所谓的长明灯就是一只超大的海碗里面倒满了香油,用棉花搓成的灯芯长长的浸泡在碗里。按照讲究这只长明灯在出堂之前都不能熄灭的,这也是孝子守灵的职责之一,另外的一项就是不能让香炉里的香断掉,看着一只燃完要尽快的续上。
    正在小乔仔细打量之时,两旁陪灵之人齐齐见礼道:“参见夫人!”
    小乔一呆,回神之时见众人已经大礼参拜了。小乔急忙敛身施礼道:“众位将军快快请起妾身实不敢当!”声音中透着沙哑与无暇的凄凉。众人望去摇摇烛火中少妇带着稚子皆是一身的重孝给人无限的凄凉与悲苦之感,所以声音里都透着浓浓的真情道:“望夫人珍重!”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道出了人情的温暖,小乔心中一暖,泪水当真顺着面颊流淌了下来,这眼泪倒不是作假的,是真的被众将感动了。
    李管家这时赶紧命人为夫人与小少爷捻上线香,带他们行了礼后让秋意她们簇拥着小乔进了幔帐,而循儿就留到了外面,在左手边跪下,那是他长子的位置。众人见小乔进内而循儿又跪好后,才依照顺序跪到了两边。按理说他们上香行礼之后大可退下,但是周瑜虽是世家子弟怎奈到了他这辈儿人丁稀疏,儿子又都在幼年,又因仓促亡故于巴丘,不在建康城中,所以氏族远亲一律没来,偌大的灵朋之中只余母子二人。这些又都是周瑜旧部实在于心不忍,所以与李管家交代硬要留下陪灵。李管家无奈不能博了众人好心所以才在中间设了幔帐这样以来又可全礼,又可使得众将尽心。
    灵朋两边搭有经棚,诵经之声清晰传入更填肃穆。时间不大就有巴丘驻地文武前来吊唁,众人在李管家的调度下看似咱乱实则秩序分明。就这样日子在人们哀戚之中滑过转眼停灵已满七日,明日就到了出堂之日了。因为周瑜遗本之上表面安葬巴丘永镇此地已得吴侯恩旨照准,所以免去了小乔母子扶灵奔波之苦。
    小乔因有幔帐相隔,所以可以时时起来活动筋骨,因为就算锦垫再厚跪了七天人也是受不住的。还好众人怜惜循儿年幼每日都强行拉他下去休息,不然此时他的小腿不残也差不多了。
    小乔正在这里唏嘘时间终于马上就要熬过了,这时突然就听李管家在外禀报道:“启禀夫人,荆州牧刘公手下中郎将诸葛孔明求见!”
    小乔一愣,没想到,诸葛亮果真前来吊唁,俗话说得好进门都是客嘛,自己焉能拒人于门外,所以缓声道:“有请孔明先生!”言罢又转而对众将道:“妾身妇道人家,又有重孝在身不便见外客,请众位将军劳乏。”
    虽有帘幔相隔众人只听其声不见其人,但是声音之中的暗哑凄惶透着让人怜惜,所以众将齐声道:“是!”
    这是李管家接近了两人,小乔借着幔帐的缝隙仔细观看,正是鲁肃陪着诸葛亮缓步进来。鲁肃这些天也一直在府中帮忙,多日来不得休息,面色惨白中带着焦黄。他与周瑜是多年好友知之甚深,突然痛失心中惶恐,小乔等人虽然知他为人敦厚,但是也不敢告知详情以借烦忧,毕竟周瑜已经痛下决心抽身离去,此事不容丝毫差池。鲁肃虽然为人宽厚,但是在戍边守土方面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所以周瑜再三考虑,放眼江东无奈帅才稀缺的情况下向孙权举荐了鲁肃。不过现在吴侯的恩旨还没下来,所以众人还不知道详情。
    诸葛亮进了灵朋,举目看到上面供着周瑜之灵位,心中一阵翻腾。其实周瑜亡故对于刘备是很有好处的,毕竟周瑜在江左众将心中,乃至吴侯心中的分量不轻,而且他又是十分反对孙刘联合的,他一直主张的是夺回荆州,扫清北伐之路,在孙权的反对之下才无奈的把目标暂时放到了汉中。如果给他充足的时间,夺取汉中、巴蜀之后,再整军北伐挥师荆州相信那是孙权也不会再次阻止了,这么想来周瑜死得恰正时候。但是忆起赤壁之时周瑜的风流倜傥,挥洒自如又不禁惺惺相惜,扼腕痛失知音。手持线香之时已是泪水涟涟,叩拜伏地之时已是哽咽难言。
    鲁肃乃至众将见诸葛亮真情实意叩拜于大都督灵前俱都为之动容。所以鲁子敬缓步向前想搀起孔明,并且声音暗哑的劝道:“先生节哀!请起!”
    诸葛亮身子顿了顿,然后挺身跪直,并没有随鲁肃搀扶起身,而是朗朗而言。众人皆是一愣,都将目光集中到了他的脸上,虽然面有凄色,目有莹光,但是声音已复清朗。众人这才把精力集中到了他的言语之上,仔细听之,原来是祭文一篇。内容如下:
    呜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岂不伤?我心实痛,酻酒一觞。君其有灵,享我烝尝!吊君幼学,以交伯符,仗义疏财,让舍以居。吊君弱冠,万里鹏抟,定建霸业,割据江南。吊君壮年,远镇巴丘,景升怀虑,讨逆无忧。吊君风度,佳配小乔,汉臣之婿,不愧当朝。吊君气概,谏阻纳质,始不垂翅,终能奋翼。吊君潘阳,蒋干来说,挥洒自如,雅量高志。吊君弘才,文武筹略,火攻破敌,挽强为弱。想君当年,雄姿英发,哭君早逝,俯地流血。忠义之心,英灵之气,命终三纪,名垂百世。哀君情切,愁肠千结,惟我肝胆,悲无断绝。吴天昏暗,三军怆然,主为哀泣,友为泪涟。
    亮也不才,丐计求谋,助吴拒曹,辅汉安刘。犄角之援,首尾相俦,若有若亡,何虑何忧?呜呼公瑾!生死永别!朴守其贞,冥冥灭灭,魂如有灵,以鉴我心,从此天下,更无知音!呜呼哀哉!伏惟尚飨!
    小乔再听到这篇祭文,恍如隔世,这是她看《三国》时最喜欢的一篇文章,它短而精,情感充沛,语言流畅,让人听之感慨万千,直觉得不是知音断难写出如此篇章。但是小乔却是心里明白,此时的诸葛亮亦真亦假,真是天生的好演员,如果不是自己的孝妇身份真想击节而赞。
    众人本就神伤,那经得起他的语言挑拨,一时悲从中来,难以自控,灵朋内外悲声顿起。诸葛亮也顿俯其地,双肩颤抖,好像极力压制悲切之声。鲁肃更是以袖掩面,不能自已,就差痛放悲声了。
    小乔暗自摇头,悲寂之声自幔帐之后响起:“儿夫以凡才,承蒙殊遇,委任腹心,统驭兵马,怎敢不竭股肱之力,以图报效?奈何生死不测。修短有命,致使志未展,躯已损,空留恨。今曹操在北,疆场未静。正是仗诸公用力效命之时,怎能表儿女情,伤英雄气!”
    众将具愣,心内涛涛,顿起英雄之气,齐齐叉手施礼道:“谢夫人教诲!敢不听命呼?”
    小乔不在多言,又柔声对诸葛亮道:“先生远路跋涉而来,望企珍重身体,刘公仰仗先生之处多矣!”
    诸葛亮身躯一震,借着鲁肃之力站了起来,对着幔帐施礼道:“亮奉命前来,痛失知音,悲情难抑,失礼之处还望夫人见谅!”
    小乔道:“先生言重了,先生全礼怎会有失?”说到此,声音之中难言疲惫之色的对鲁肃道:“孔明先生是江东之贵客,请子敬代为照看。”
    待鲁肃领命后,帘后又复平静。小乔揉了揉微胀的太阳穴,秋意见了急忙上前为自家小姐轻轻的按摩,小乔惬意的闭了双目,因此时这幔帐之后并无旁人而弯了眉眼,想想今后能与周郎携手夕阳就有一股甜蜜自心中散发出来。
    全书完
    ------题外话------
    落差在这里向支持落差和喜爱这个故事的亲们正式道歉,因为落差自身的原因,结局到了今日才能跟大家见面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