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卢氏新客 阅读至0%

第29章 卢氏新客

书名:大人,给个抱抱 作者:胎记 本章字数:1018字 更新时间:2020-02-08 22:53
    女子站在那里,李将军说,赵中士,你对面的这个人要写一本历史奇书,他要把这个民族的苦难,人民的苦难都实录下来。接下来的几天,你好好的配合他。他要找什么人,要到哪里去考察,一应的安排你全权负责。我们的国家总有一天会想起死去的战士,能研究这个时代发生的事情。历史是告诉未来的。越真实越具体越好。
    赵中士在看到陶一明的第一秒就知道他是谁,有着菩萨心肠的男子,是她一生中不忘的恩人。那一次,她饥寒交迫,绝望无路,远远地见到了担着柴火的陶一明,他把她带回家,给她端来热菜热汤,他像父亲一样细心慈祥。在她快要怀疑生活,快想放弃活着的时候,这个男子像温暖的阳光那样照进了她的内心。她感到了力量,靠着这力量她决定北上,找到爹地。这比什么都重要。
    虽然她爹与无数修长城的男人都饿死累死苦死在长城脚下,无一幸免,但是她转而参加了对侵略军的战争,她化身为男子跟他们一起杀敌疆场。李将军赏识她的勇气与才干,在战争结束后,在幸存的士兵里发现了九死一生的她,遂招募到将军幕府,从此做了一个中士。
    陶一明非常珍惜与赵樱桃在一起的每一个时刻,他认真地记下她讲的每一场战争,每一个士兵及他们的故事。他深知文学来源泉于生活高于生活。他越加明白,他是在为时代立言。
    陶一明用了数日的时间记录。这一天,赵樱桃临时有任务暂时离开了幕府去执行任务。陶一明在整理着采访稿。他忧戚地写下一句: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人生变幻无常,生于乱世,人不如狗。
    边关的天气,9月份就下起了大雪。陶一明见等不到赵樱桃,有了南归闭门写作的打算。他知道,此生他只能是一个记录者。李将军也有新任务要执行,也不挽留。
    陶一明踏上了南下的路。临走时留下了一首诗: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卢府的人陆续回来了。缇萦立在桥边仰头望着那一纸窗户里的丽人侧影。后悔如蚁咬噬着她。如果人生重新来过,她愿意跪求佛重新让她投胎,她不要生活在那个小镇;如果佛不能满足这一个要求,那么她愿意把她进周生生家的那一次记忆抹去。那个浅浅怀抱的男子不是她可以染手的男子,但他做了她的男神。都道缇萦冰雪聪明,可是,在那个码头,眼看着仪态威严的知府踏着青石板路去待渡亭,自己却一点自信也没有。而来又是自作聪明,缇萦做出了第二次努力,布了局,在渡口弹着花开堪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的曲子,那个让她心动的男子仍旧无动于衷。他的眼睛里没有冒出火花,而是像先前一样只是聚了光,那是一个有修养的健康男子的平常样子。缇萦知道,第一次无意中撞他的怀里,他只是配合着演戏,逢场作戏。可是,即使伍儿也不会知道,从那一秒起缇萦的心就在那个知府大人的身上。她把唯一的贴身之物镯子放在他的袜筒里,可是,知府大人没有一丝申张。
    缇萦一死心,她也曾经是自以为是的吧,她像其他有公主病的女子一样,以为男人总是逃不过美丽的女人。知府那边不动声色,缇萦就当作这是他俩的秘密。可是,渡口那一次,她明白,这辈子缇萦不是他的菜。
    所以她只能选择不再见。知府府邸除了只会埋葬她的青春,给不了她一点幸福。
    技痒,在宁州城,她有过两次得手,也只是靠这一次次成功,她得到心底的安慰。总算有所弥补。
    那一回,缇萦进了州府,在某机构填了一张表。把自己的特长教育背景填写了,又参与了一场文化课的考试。有一个公职小哥,有张白净的小脸,他客气地说,你录用了,作为人才库储备的人才,我们将为你量身定制一份你合适的工作,我们会很快通知到你。
    卢氏家教就是她的工作。她当然愿意在省城有一份稳定的事情做,她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一直以她秀外慧中为傲。可是,人艰不拆,缇萦这样的人生,她父亲只有深深的叹息。
    直到站在卢氏大宅前,缇萦才知道自己那么深的愧悔,这个大宅,她来过的。初升的阳光照在华丽的门檐,白色的墙壁仿佛有着温度。这才是像样的家,这样的家才可以庇佑人生。像缇萦这样小门小户的女子只能选择流浪。
    一辆马车停在门口,有两个着黑布衣的佣人上前解马,男子轻盈地一个下马动作,理一理长袍,正准备进门,眼瞅到站在不远处的缇萦。男子远远抛过来一句话,姑娘,研究什么呢,要不要帮忙?
    缇萦走上前几步说,我要进卢宅。
    男子哦了一声,问,你也是来卢宅的。
    缇萦看他是有意要进卢宅的,就简单说了自己的意思。
    男子说,那请吧。
    进了门,缇萦往两侧一看,深为震动,如此奢阔,即使在省城,这样的院子也很少的吧。
    男子见她走得极慢,两眼只管看着两旁的建筑,介绍说,这是500多年前的建筑,多少代传承下来,房子越建越多,规模越建越大。
    缇萦点点头,小步往前走。她骨子里是喜欢建筑的,最喜欢的是这种民居,仿佛可以与祖祖辈辈永远在一起,能够感到先辈们的呼吸。
    男子问,来卢宅可是找什么人?
    缇萦说,是人才库做的介绍,我要到这里来教习古文与音乐。
    男子说,哦,看来你是来得早了,何不我来介绍一下这里的环境。
    缇萦揣测得果然不错,他就是这家的人。
    男子说,我是这家的老七,大名卢章平,字原。你可以喊我七大哥。
    缇萦叫了一声,七大哥。
    男子说,看来你是来要在这卢宅长住了。昨天母亲大人吩咐佣人们已经给你布置了卧室,家学倌就在祠堂的旁边,一会我们可以去看到。
    不断有人走来走去,喊一声七爷。
    卢章平介绍说,卢宅占地约5公顷,呵呵,比知府家的院落都要大。由十余组按南北轴线布置的宅院所组成。主轴线沿照壁穿过三座石牌坊转折至雍和堂、乐寿堂、雍荣堂。住宅周围河流环绕,通过跨河的九座桥梁而沟通宅内外联系。宅前大道西通东大门。
    缇萦说,七爷,你生于这里吗?
    七爷说,是啊,长到10岁,都以这个宅子为世界,以为世界天地就这么大。还过,至今这院子里也有没有到过的地方。
    缇萦说,真够有故事的。
    缇萦围过身看看来过的地方,门楼很气派啊,回头跟上了七爷的步代,透过高高的楼房,看到远处黛色的山。
    七爷介绍说,卢宅房屋有数千间,建筑群三面环水,南对状元山。亭台楼阁你一时是记不清的。这个家最早是因为科举中先辈有人中了状元,后来,几十辈中举的数不胜数。
    缇萦有些疑惑,果真是书香门第,为什么要请家教上门呢?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