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道石寻僧 阅读至0%

第9章 道石寻僧

书名:大人,给个抱抱 作者:胎记 本章字数:1018字 更新时间:2020-02-08 22:53
    只停留了一晚,柳咏调整好状态,柳咏告别了屠夫,没有来得及等采采睡醒,就信心满满地出了门。门口的粉白桃花开得一味的无邪天真。
    柳咏的科举考试水平发挥到了极致,他都佩服自己为什么如此文思泉涌,恨不得从自己的肩膀上再长出一条胳膊来,拍拍自个儿说:柳才子,你真太有才了。
    出了考场,等着放榜。柳咏与其他外地考生一样,找了个客栈先安顿了下来,然后在街上打听有没有事做,糊口饭吃。
    原来柳咏的文名在京城了不得,多少人在KTV唱他的歌,多少人把他的词写在小本本上,当作流行曲。哪个风流人物不会唱个七八首都不好意思出门,都不配在京城里混。于是柳咏吃完上家吃下家,吃完东家吃西家,天天扶着门框出来,走在冷冷的无人的街。那些个封建社会的单身或不单身的女子们,原来是这般的开放大胆,她们纷纷投怀送抱,与柳咏唱着这就是爱,无言的结局,亲密爱人。
    转眼到了放榜日,放榜的前一天,柳咏也知道离别的时间也到了,就多喝了几杯,人醉得不醒人事,也不管睡在哪个女人丰满的怀抱里。这一别山高水长,这一别天涯海角,这一别,也许死生不复相见。伤感像一种药,把男男女女们迷惑得痛苦万分又缠绵万分。
    第二天,柳咏在榜上找啊找啊,第一栏没看到自己的名字,在第二栏没看到自己的名字,在第三栏也没看到自己的名字,在整张榜上都没看到自己的名字。
    这怎么可能呢?柳咏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摇摇头,又从第一栏看起,还是找不到柳咏两个字。他甚至不相信这张榜真正是来自于官方。真希望它是一场网友恶搞。
    可是,京城有各路小道消息传来,说,那个有些娘的小白脸柳先生,他还参加什么科举,他不是喜欢作曲吗,KK歌吗,在女人怀里过夜吗,日子快乐得很,何必参加考试当什么小官,去填词作曲吧。
    妈了个巴子,柳咏骂了一句狠的,一甩头,高傲地扬长而去,其实内心脆弱得一塌。
    柳咏哪里来还是哪里去,他走一路歇一路,悲一路喜一路。悲的是没有完成爹地的遗愿,喜的是从此不用朝九晚五地坐班。不知不觉来到了屠夫家,多想再看一看世界上最为纯洁的好妹妹,多么再感觉一回屠夫的古道热肠,可是,桃花全谢了,门紧闭打不开。这是为毛?为毛?柳咏把自己穿越成屈子,向天问了108个为毛,可是门扉不开,桃花空落。天也绝人路乎?
    柳咏在左边那扇门上写了一首诗:上月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粉面不知何处去,桃花空落在春风。
    采采,采采姑娘,我的小老乡,柳咏在心底记住了这个名字。向着郊野走去,他不知道要流落到哪里,不知哪里的水土可以养活他,不知哪个怀抱可以容他疗伤?
    柳咏手搭凉蓬向远望,不望不知道,一望吓一跳,原来他是古代第一近视人儿。科举害人不浅,罄竹难书,从此隐姓名,浪迹天涯吧。不信堂堂七尺娘男,养不活自己。
    知府大人王道石在岳丈家享用过午饭后,带上贴身家奴,去周生生庄园后面的灵岩禅寺找融海方丈聊天。
    这些年,知府大人走遍了华夏大地上80%的寺庙,为什么这么热衷于到寺庙呢,因为庙宇都建在5A风景区,天底下最会养生的就算这些光头和尚们,只是凡人们还没有这么有眼光,他们还在官场挤官位,在农田面朝黄土背朝天,和尚们却在寺庙里清修,读读经,听听人间的苦难人儿们倒倒苦水,或为了某个亡灵,花了巨资来做场法事。说这话是何等的自以为是,各自心里明白,且放肚子里,打死也不说出来。
    知府大人才进山门,就见得洒扫生在门口泼水打扫,一扫帚一扫帚扫得极认真。地本来已经很干净了,扫得还那么认真,和尚真的是吃饱了饭没事干。掌事和尚惠通早已得信,说知府大人又来岳丈家公休,这一歇少说十几二十天的,随时随兴会来登门。见知府大人来了,惠通和尚一路小跑报信去了。
    知府大人被一院子的紫玉兰吸引住了。对着一树一树紫色的花朵啧啧称赞。世间美好的东西在春天是到处可见啊,难怪无数的诗人作家要讴歌春天。这紫玉兰知府大人在谭柘寺看过,在承天寺看过,在甘露寺看过,在玉佛寺看过,在宝禅寺看过,在铁云寺看过。眼前这灵岩寺的紫玉兰却是最美的,你看它朵儿小,上部分粉紫,浅到呈现白色,花朵的蒂部是深紫,朵型紧凑,花瓣丰满雅致。
    知府大人心情大好,从节度史贬至宁州知府任上,曾经一度是心灰意冷的,官场之争从他的父亲身上就见过,在他,为官是迟早的事,错或者对有时答案不在他这里,他的对手都是隐身的,人们忌惮他们王家已出了两任宰相,到了他这一辈,宰相位置也不是难于上青天的。可是,你越是想得到,对手越是阻拦,而平淡对它,退一步不去争它,反而给自己更广的天地。
    再说他家的两位夫人,平时在家,一个是谨小慎微,什么都要跟他汇报,好像她是他娶进门的大丫环。另一个则完全是个肉食动物,以为用身子留住他,他就是她一个人的,莫名其妙。他不想回府,他也不喜欢女人。有思想的女人他不喜欢,没思想的女人他也不喜欢。漂亮的女人他不喜欢,不漂亮的女人他也不厌恶。如果放到现在,他是比较有搞基潜质的,可是那时的人怎么知道男人还可以喜欢男人?
    转上一条幽静的小径,竹篱笆两边是柿子园,青色的柿子才豆子那么大,在一大片柿树间,有一棵最大的紫玉兰树,树身上刻了一首诗,肉眼可辨:
    春一枝,花一枝。
    醒时扶花醉成痴,未语花有知。
    左也诗,右也诗。
    思君睇云云也湿,唯有执手时。
    知府大人莞尔,一首闺阁诗,却写得这么显眼,可见民间的女子真是烈焰一团啊。
    过了小桥,一排悬松高到云天里去,两排粗大的树,仿佛列队欢迎一般,真正是威武气势。有一个年轻男子拿着画板在画画。知府大人走上前,看了两眼,年轻男子一心只在画上,画面是松树,近前的松树已快画完,远处的松树只有影子,气势不凡。知府大人兴致很好,即兴朗读出来:
    画松酷肖真松树,且待思想记得无?曾在天台山上见,石桥南边第三株。
    年轻男子回转过头,见到气度不凡的男人,遂放下画笔,恭敬地向知府大人鞠躬道,小技而已,不足挂齿。聊天中得知,年轻男子是大和尚朋友,郑姓,名济。平时在国学堂讲学,假期爱到公园里临摩写生。是个散漫之人。
    郑姓男子带了知府大人向方丈室走去,说大和尚天天烹茶,只等大人前来谈经说佛。知府大人心想,果然是个明白人,一眼就知自己身份。
    知府大人在方丈室前的小四合院里踱了几步,很小的院子,正方形,目测也就是一丈见方。所谓方丈,一丈见方的空间里。果真精妙。抬头看,琉璃瓦的屋顶上有金色的4个大字:作狮子吼。知府笑笑,好一座有来历的寺庙。
    融海方丈坐在他的宝座上,左前方放着他的柱杖。着深黄赭色袈裟,胸前一串沉香木珠,脸色偏黄,面带笑容,慈眉善目。
    有一中年妇人上前斟了一杯滚烫的绿茶,知府大人落座在一张阔大的太师椅里,凳面很高。脚下放了一块踏板。知府大人坐端正了,两臂正好安放在两边的扶手上。
    融海方丈对知府大人的造访表示了由衷的欢迎,说话间,早已两手习惯性地盘起了一串檀木佛珠。
    两个人在方丈室相聊甚欢。屋外有阳光照进来,一半明一半晦,仿佛白天与黑夜的交织,是安静的俗世。
    首先还是说佛,佛说人生。佛是觉悟了的人。作为宰相府出身的知府大人王道石,对人生的理想也是一样的透斥。他说,人生本就是一条路,一条漫长且艰辛的路。积极的人生当有梦想,有激情。但选择时也应该懂得舍弃。
    方丈应诺,学过茶道的人都知道有一道工序叫做舍弃,舍弃是一种境界,深谙人生的人都知道有一种智慧叫舍弃。看起来句句是虚,却又句句是实。
    王道石说,生命亦如是,生命只是我们借来一用的资本,因为资本有限,我们就须舍弃一些非必需的东西,这样才能做最后的赢家。
    两个人从人生谈到身体情况,如何修生养性,又谈到他们共同的爱好,读史心得。
    融海说,他比较地喜爱叫司马迁的《史记》,王道石说这一点他们相同。又问到都喜欢读什么篇什?王道石脱口而出大江东去楚王流芳—《项羽本纪》、礼贤下士威服九州—《信陵君列传》、文武双雄英风伟概—《廉颇蔺相如列传》、功成不居不屈权贵—《鲁仲连邹阳列传》、旷世奇才悲凉收场—《淮阴侯列传》、官场显形栩栩如生—《魏其武安侯列传》、戎马一生终难封侯—《李将军列传》、汉匈和亲文化交融—《匈奴列传》、商道货殖安邦定国—《货殖列传》、史公记史千古传颂—《太史公自序》。
    融海听到此,正了正身,向王知府投去了钦佩的眼神,心中了然,此人可不是凡俗之人。两个人又说到诗歌,三曹的诗中,都喜欢曹操的,融海笑笑说,还是入世的好些。屈原的诗过于铺陈了,人生之景,且慢慢看,不必过于主观。
    融海说,一度读过《古诗十九首》,那里面的悲悯,对于人生的失望与悲观,在那个物质极度贫乏人生又动荡的社会是真实的。
    王道石说,正是这个理。悲愤出诗人,这说的是屈原。
    直到画家郑济来方丈室拜别,两人才惊觉时间过了太久,惠通和尚这时也恰好进来,请示寺里事务。王道石站起来告辞。方丈也不留,作个揖算是再见。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