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生生生长鱼米之乡,又因为沿运河风光无限,他选择了走水路,一路上周生生调查民风,体察民情,兼带尝遍各地的美味,每每马文才总会深揣其意,写出菜谱及品菜心得。焦尾桐则以一个儒雅男子的细心打点着周生生的一切,诸事甚妥。
周生生出身于锦衣玉食之家,这还不算,在那个年代,他以不遗余力地喜欢名牌,凡是用的都要品质,凡是吃的都要精细,他极不喜欢马马虎虎,也不喜欢将就。这些焦尾桐都做得没有半点不妥。他把服务好周生生当做神圣的事业。
焦尾桐的眼光永远都在周生生身上,只要看到他玉树临风,谈笑风生的样子,他就高兴。焦层桐像怀揣爱情一样的小女子爱慕着周生生的一切,以他为荣,以他为中心,一切围绕着他,为他着想,不遗余力为他服务并引以为自豪。周生生喜欢品尝家乡的茶,点心也总要家乡的才是。到了夏季,周生生则要喝上最为新鲜的普洱。那时候还没有冰箱,没有竹炭包。焦尾桐为了让茶叶保持干燥,也是想尽了办法。
当然,周生生非常感知到这一点,后来,封了焦尾桐一个事务办主任的职,相当于正处级。这样,焦尾桐领导一班人,专门为周生生的日常生活服务,工作得十分出色,生活开始有得意起来。
清明节说来就来了。柳絮似雪。
陶一明的作协队伍里有人又在念那首诗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陶一明其实很不喜欢这首诗,那天他站在杏花天影里,自问,欲断魂的人在哪里啊,你们哪只眼睛看到路上全是断魂的人啊?真是会夸张。这么好的天气,踏青多好啊,你看那柳条儿碧玉儿一般。于是,陶一明想到了一首新诗,拔腿就往家里跑,拿起一枝秃笔写道: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写好了,大声念了8遍,越念越崇拜自己。太有才了,怎么写出这样的诗来。是啊,怎么写出这么好的诗来,他突然明白了,这诗原创是个姓贺的,不是自己写的。他把诗写好贴到门外,本来得意忘形的,立刻就不做声了。
陶一明为自己的才思枯竭着实有些担忧,不止第一次了,自己什么也写不出,写不出一首好诗。从前,他是写田园诗的,后来,他对自己的人生观产生了动摇,不以山居为成功人生,所以不再写,但别的他又不熟悉,肿么办,他搔头,白天搔,夜晚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周生生还是想起家乡的绿茶了。那天焦尾桐向他征询,要在初春就确定存些绿茶。南方人喜欢喝应季的茶。国人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有茶就有格调。穷人家喝老白开,有点钱的喝大通货炒青,周生生不,他要喝最高级的茶,茶能养生也能延年益寿。
焦尾桐生于一个小市民家庭,平时家中备有茶,但一般也只是炒青,还在是招待上门的贵客时才拿出来。那天公务不忙,周生生手里端着茶杯,耐心地跟焦尾桐说:喝茶这东西就跟男人看女人,各花入各眼。有人喜欢铁观音,有人爱喝花茶,我呢比较忠实于绿茶。咱们大中华绿茶是一个大大的家族,榜上有名的名特优绿茶就有150种,这些名优茶中呢,拔得头筹的要数龙井和碧螺春。西湖梅家坞的龙井,正宗的,我是向往每年春上喝到的。另外就是苏州的碧螺春,苏州人做东西讲究精致。但你是知道的,江南这地方啊,有一长段时间的黄梅天,茶叶特别难保管。即使保管得好,经过黄梅天的茶叶也是有股子霉味的。所以啊,我还是比较喜欢喝当季的茶。
焦尾桐拿着笔飞快地记着。周生生说,不要凡事我一说话你就记,更多的场合你要学会用脑子记,久而久之你的记忆力就很惊人。
焦尾桐收起了笔,正襟危坐。周生生品了一口茶,继续道:杭州西湖的龙井是绿茶中的大家闺秀,苏州东山的碧螺春是绿茶中的小家碧玉。
龙井以狮峰山、梅家坞、虎跑村、龙井村所产为最佳。为什么呢,你要问茶与茶哪有那么大的讲究,一般人只知道红茶绿茶花茶,哪里知道茶与茶的区别呢?龙井为什么好,是因为它能概括100多种名特优绿茶的优良品质,地方名茶无法体现龙井的高贵、端庄、雅致。龙井素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佳茗之称。外形扁平光滑,它香味持久,香气持高而浓,回味无穷。
周生生说,你看,我手中握着的正是西湖的龙井,这是从家里带来的,已经是四泡了,但茶色依旧碧绿,其他绿茶就经不住4泡。
焦尾桐哪里记得住这么多,他只记住了,往后啊在春季周生生的首选用茶就是西湖的龙井。系出名门,有形有味。
评点完龙井,就说到了碧螺春。周生生说,此茶的特点是外形如美女的细眉,透着高贵气,有绒毛,明前茶雨前茶最佳,汤色碧绿,糅酸高,吃了油腻后喝这种茶最好。但最大的优点也正是它的缺点,因为外形纤细,一般保管不到立夏,黄梅天后特别容易变质。茶叶一般变霉,味道是断乎不好的。
不过呢,秋燥冬干的两季,我还是喜欢喝点红茶的,像福建武夷一带的大红袍,南方的普洱都是不错的。对胃,养胃。南方人还喜欢喝茶花,这一点不好说,因为我没有喝花茶的习惯。
周生生总结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啊。当然,在下雪天,守着炭炉品着红茶,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幸福。红茶系列更多了,下次有空跟你细讲,说这么多你也记不住。现在正是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时节,绿茶的香气已经撩人了。
焦尾桐在心里对茶有了无比崇敬之心,也对周生生杯中之物不敢懈怠。他知道,尽管一杯茶是小事,但在周生生日里万机的工作中,一杯茶就能带来好心情,就能消除疲劳,就能出好政策好点子为民造福,意义甚莫大焉。
焦尾桐带上两个得力的干将直接到了茶场去采购明前绿茶。焦尾桐生于南国茶乡,他知道好的手工制作的绿茶很难求得,周大人喝的茶一定要亲力亲为,当然办公用茶也能体现主人的品位,花钱不多但茶是上品。
山路弯弯,空气越来越沁人心脾。一行人来到了茶山,这里有百年的老茶树,还能年年发新芽。而主要产茶有树才五六年的树龄。一群外来的采茶女迎着早晨的阳光,正在山上快乐的采茶。采啊采啊采啊,摘呀摘呀摘呀。这群女子全没有机关女子、深院大宅女子、红楼女子的迂腐沉装腔作热气息,一下子吸引了焦尾桐。
焦尾桐他们的出现,让茶场的主人十分高兴。茶场主把兰芝姑娘叫了来。手工制作茶叶的现场,气势十分了得,十几个炒茶师傅正在一口口大铁锅前徒手炒茶,一遍遍杀青,茶叶像有灵性似的,紧贴着掌心翻来覆去的掉个儿了。这几个来自于官府的男人看到现场制茶十分兴奋,也要亲手操作。哪知看着容易做起来难,烫得细皮嫩肉痛死特啦。
兰芝姑娘不仅是采茶高手,她深得家传也是制茶高手。虽然一般这事不用女子操作,精明的场主让兰芝做表演性炒茶起到了很好的推广作用。
兰芝长于茶乡,有茶乡的山清水秀,长得像仙女一般,焦尾桐看到她的一刻,就认定她就是自己要找的人。焦尾桐故意与场主套近乎,场主给的价格他象征的还了点价,并允诺这个场茶的茶特供官府及主要领导人的办公室用茶。天上掉下来一个大馅饼,场主以为自己是在做大美梦。私下里白送了焦尾桐好几斤明前茶。
在离开前的一刻,焦尾桐示意手下打听一下兰芝姑娘有没有婚嫁。得到了兰芝还待字闺中时,焦尾桐顿时乐开了花。
可是,焦尾桐回去后,事务太多,一蹉跎就是数十日。派去打听的人说,采茶女们都离开了茶场,负责打听的人留了心眼,说兰芝姑娘她去了江浙一带采桑叶了。养蚕的季节到了,家家户户都要养蚕,但采桑叶是个户外活,不少人家没有劳力。
兰芝与采芹到的桑农家养了十来张纸的蚕种,一天天长大的蚕宝宝又被放到竹匾里,然后再放到一排排木架上。成年的蚕宝宝胃口特别好,一层层桑叶铺上去,一片绿油油的好桑叶,只听到蚕宝宝轻轻地吃桑叶的声音,几个时辰后,蚕宝宝白白的身子又出现了,少不得又要铺桑叶,兰芝她们就一筐筐地采叶子,蚕农家一般是季节性的用工,生活比较富裕,在工钱上比较大方。兰芝姑娘最爱采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