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言将军严尤,素得王莽宠信,为新朝镇压过赤眉军,镇压过高句骊,镇压过句町诸部。所到之处,耀武扬威,恣意横行,从未遇到过这般厉害的对手。严尤、陈茂吓得面如土色,唯恐丢了性命,勒转战马,丢下部属,伏身马背,拼命逃走。
当刘演率先冲向新军时,刘秀,王常、李通正急速靠近宛城。他们要制造假象,给宛城守将岑彭、严说造成错觉,以便牵制宛城出援。
宛城到了,刘秀把将士分成三路,一路由李通带领,砍伐树木,用马拖着,在驿道远处来回奔跑;一路由王常带领,专挑高岗处,遍插旌旗;一路则由自己带领,并&65533;齐驱,结阵挑战。片刻间,鼓角钲鸣,旌旗漫山,灰尘蔽日。旷野林中,似有无数的汉军兵马攻来。岑彭果然中计,不敢与严说分兵,紧闭城门,全力防守,哪里还能去援助严尤、陈茂。士弱弱一个,将熊熊一窝。主将临阵逃脱,士卒更无斗志,哭爹喊娘,只恨少生了两条腿,丢甲弃戈,四散奔逃。
刘演马上横槊,猛杀猛冲,嘴里高叫:“缴械者可以不杀!”新军举手投降的,不下几万人。
这一仗,新军被打得大败。汉兵清扫战场,查点人数,除斩首几个将领,缴获器械不计其数。降卒30多万人。舂陵兵部20多万人,下江,新市、平林三部300多万人,加上汉兵原有的几万人现已有约400万人左右。柱天都部名不虚传,锋芒所向,战无不胜。将士敬重刘演,称呼他为“柱天大将军。”柱天大将军刘演不肯放松,不敢自傲,更不怕疲劳,他当即率领大军向宛城进发,会合刘秀,扎下中军大营。刘演令各部分布宛城四周,结成连营。营与营之间,金柝相闻。汉兵营寨座座,把宛城铁桶般地围困起来。
自从甄阜、梁丘赐被汉兵杀死后,汉兵威名远播,百姓陆续归附的,不绝于途。今日数十,明日数百。围困宛城的汉兵人数,与日俱增。
蛇无首不行,鸟无头不飞。兵多无主,不便统一调遣。诸将会议,欲立刘氏宗族,以从人望。英雄豪杰,拟立刘演。新市、平林诸位渠帅,平日放纵惯了,惮忌刘演、刘秀兄弟英明,共推懦弱的刘玄。他们知道当面提出,必遭反对,就暗中奔走串联,共定策立之事。然后派人去请刘演,说有要事相商。
刘秀运筹帷幄,忙于截断外援,忙于攻破宛城,根本不知道新市、平林众渠帅的计议。他听了陈牧的话语,脸露诧异的神色,略一沉吟,慨然道:“诸将军欲推立汉裔,其德其情甚厚。
惟愚鄙之见,略有不同。眼下赤眉军啸集青、徐两州,众兵数十万。如果听说南阳已立宗室,必然照样施行。彼一汉帝,此一汉帝,必将内讧不止。而今王莽未灭,宗室先自相攻,足令天下起疑,坐失威权,怎能再破莽贼?况且自古以来,首先称尊的,往往不能成事。陈胜、项羽可为前事之鉴。舂陵离宛城,距离不过300里,尚未攻克。遽然自尊自立,是使后人得乘我等敝缺,这样做实非良策。我认为不如暂时称王,号令军中。倘若赤眉所立贤德,我等相率往从;倘若无所立,破王莽,收赤眉,推立天子,再上尊号,亦未晚也。”
刘演不述己功,条陈天下形势,句句在理,掷地有声。诸将渠帅听了,纷纷点头。下江兵帅王常率先站起,极口称赞。气氛急转直下。先前的计议眼看泡了汤,新市兵渠帅朱鲔,拔剑击案,大怒道:“疑事无功,今日之议,不得有二。”性格刚猛的刘稷咽不下这口气,挺身欲出,刘秀用身子挡住了他。刘演默默无语,议立之事就这样地确定下来。
弃军而逃的严尤、陈茂,失魂落魄地狂奔着。一路上听到风声鹤&65533;,都以为是汉兵追来。不敢回头,不敢歇息,白天跑,晚上奔,总算到了颍川。逃得性命的严尤、陈茂,收集残兵,不足两万人。为替自己开脱罪责,派人去宛城打探消息
夜幕下的宛城,显得非常平静,起义军的大营内灯火通明,帅帐里坐满众位将领,大声的争论着。争论双方的营垒分明,焦点只有一个,就是拥立何人为皇帝的问题。人选有两个,南阳群豪推举的是刘縯刘伯升,而已新市、平林、下江兵为主的绿林军,推举的却是刘玄。
刘玄,字圣公,他也是刘氏宗室,和刘縯兄弟系出同支,他生性懦弱,无甚勇略,只因参加起义军比较早,所以被封为头目,号更始将军。平日里喝酒吃肉的时候,总是可以见到他的身影,但是每当冲锋陷阵的时候,他就不知所终,躲在后面拣便宜,大家对他的印象都不好。绿林军的几位将领,如王凤、王匡、张卯、陈牧、廖湛等,正是看重刘玄的个性懦弱无能,容易控制,才推举他做个傀儡皇帝,他们好任所欲为。这些人都非常惧怕刘伯升,因为刘伯升不仅勇冠三军,而且严于律己,对部下要求很严格,赏罚分明,生怕刘伯升当上皇帝以后,他们的好日子就到头了,所以联合众多的绿林军将领,拼命要将刘玄拥立为皇帝。
刘伯升看着下面的众多将领争得面红耳赤,各不相让,而刘玄却坐在角落里,低着头,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刘伯升考虑再三,最后终于下定决心,然后站起来大声说道:
“大家先不要吵,先听我说完。我在这里先感谢众位将军,欲推立我们刘氏宗族的人,出任皇帝,恢复汉室正统,以便于日后统一指挥。大家说的都有理,可是我的想法和你们不一样,现在不是谁来做这个皇帝的事情,而是应不应该做这个皇帝。现如今,赤眉军啸聚青徐,部下人马数十万,锋头正盛。如果他们知道我们在南阳拥立宗室,登上皇位,肯定会照样施行。到时候彼一汉帝,此一汉帝,两帝肯定无法相容,怎么可能不争啊?何况王莽未灭,宗室之间先互相攻击,坐失威权,如何再能推翻王莽?自古以来,首先称尊,往往不能成事,陈胜和项羽可为前车之鉴。如今宛城尚未攻克,便想尊立皇位,这不是让外人有机可乘,宁非失策?我的意见是不如先暂时称为王,号令军中,用以指挥军队,不要忙着继任皇位。以后要是了解赤眉所立的人果真贤德,我等不妨去投靠他们,当不至于夺我们的爵位。不然就等东破王莽,西收赤眉以后,再推立天子,也不算晚。”
南阳诸将听完刘伯升的话,连声赞同,就连绿林军的王常也非常认同刘伯升的话,认为他说的非常有道理。王凤见很多人都在点头,认同刘伯升的话,感觉事情要遭,连忙对张卯使个眼色,示意他立刻发飙。张卯乃是起义军中的实力派,手下近五万人,看到王凤发来的信号,连忙怒目起座,拔剑击地,悍然的说道:
“疑事无功,今日我等已经定议,拥立刘玄为皇帝,他人不得再有二言。”
刘秀见张卯拔剑击地,也从座位上站起来,就要上前于他理论。刘伯升连忙拉住刘秀,然后说道:
“既然大家都已经决定立刘玄为皇帝,那我也没有意见。”
说完将刘秀拉到座位上座好,默然无语。诸将见刘伯升尚且如此,都乐得做个好好先生,纷纷表示同意,大家决议拥立刘玄为汉朝皇帝,择日举行登基大典。众人逐渐散去,各自回营,刘秀依然坐在那里生闷气,刘伯升送完诸将以后,来到刘秀的旁边坐下,对他说道:
“不要生气三弟,说实话,这个皇位我还真不是特别在意,我宁肯带兵打仗,也不愿意当这个皇帝。我知道你是为我不平,所以想要和他们理论,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内讧,最高兴的肯定是王莽,如果真的发生冲突,对我们起义军来说,简直就是噩梦,城里的新军肯定会趁势攻击我们,到时候我们这些天来的努力,就会全部付之东流,阵亡将士们的血也白流了。所以只要能推翻王莽,恢复我大汉江山,无论谁做皇帝,我都高兴。现在首要的任务就是攻下宛城,好有个立足之地,剩下的事情我们慢慢想办法解决,暂时先忍着,不要争一时之长短,知道吗?”
刘秀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兄弟两个人又将当前的形势分析一番,然后各自歇息。经过紧张忙乱的筹备,起义军在清水河岸边筑起一坛,择期二月朔日,立刘玄为皇帝。登基大典这天,刘玄头戴帝冕,身穿皇袍,由众将帅相陪,登上高坛,南面升座,众人都称臣拜贺。坐在椅子上,看着下面黑压压人群,刘玄不敢坐定,战战兢兢的起立座前,心中七上八下,好似有只小鹿在怀里乱撞。听得众人山呼万岁,不由得面红耳赤,冷汗直流,哆哆嗦嗦的说不出话来,幸得王凤等在旁相助,才能顺利完成登基大典,朝贺礼毕之后,刘玄惘然下坛,任由他人将他扶上车驾,回入营中。到达大营以后,自有一班捧戴的臣工,预先拟定国号,称之为更始。
更始政权的建立,使得起义军有了统一的指挥,但是矛盾依然存在着。在官职的设置上,更始政权分为三个等次。刘良为国老,王匡为定国上公,王凤为成国上公,这是最高等次。朱鲉为大司马,刘伯升为大司徒,陈牧为大司空,这是第二等次。其余众将皆为九卿、将军,刘秀被封为太常偏将军,位列九卿。
更始政权的重要职位,大部分都由绿林军的将领所把持,刘伯升虽然担任了大司徒的重要官职,但是在王凤等人的联合打压下,根本无法发挥他的军事才能,军权也被逐步架空。刘伯升坦然接受,也不和他们争论,每天就带着人骑马打猎,过的逍遥自在。王凤等人拼命想要攻下宛城,好给刘伯升看看,没有他指挥,自己也能打胜仗。可是宛城守将岑彭、副将严说,亲自登上城头,凭借着宛城城墙牢固,指挥着新军竭力抵抗,汉军一时无法攻克,损失惨重,王凤等人无奈,只能暂时停止进攻,继续包围宛城。
刘玄虽然贵为皇帝,但是对于军事指挥,却一窍不通,凡事只会唯唯诺诺,没有一点主见,眼见着王凤他们连日来无所建树,损兵折将,他却没有办法解决。汉军大营里人心浮动,怨声载道,国老刘良看到这种情况,连忙向刘玄进谏,让他把军权交给刘伯升,由刘伯升全权指挥汉军攻打宛城。等攻下宛城以后,也好定都,站稳脚跟。刘玄很听话,当即便答应刘良,将军权还给刘伯升,王凤等人虽然不乐意,但是自己又没有更好的办法,也只好同意。刘玄连忙派人将刘伯升叫来,和颜悦色的对他说道:“伯升啊,这段时间休息的不错吧,看你脸色红润,想必是调整的很好。现在的形势非常不妙,宛城一时无法攻克,士气也开始低落,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全局,所以我希望你能再次担当重任,指挥所有的汉军,为了恢复我大汉江山,希望你能奋勇杀敌,助我一臂之力。”
刘伯升连忙就坡下驴,顺着刘玄的话说道:“臣感谢皇上对我的信任,我必当奋勇杀敌,已报皇上的知遇之恩。”
“好,我就知道你不会撒手不管的。来人,传旨,封大司徒刘縯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全体汉军必须听从大元帅的命令,违令者定斩不赦。”
离开刘玄的营帐,刘伯升来到中军帅帐,命令护卫,击鼓升帐。各营将领陆续到来,发现帅位上端坐的刘伯升,都非常高兴,不仅南阳众将开心,原绿林军的将领也都非常兴奋。刘伯升见人都已经到齐,就从座位上站起来,然后大声的说道:“奉皇上的命令,由我负责全体汉军作战,今后一切关于军事上的事情,都由我负责,你们只要坚决的执行我的命令就可以,大家都因该非常熟悉我,虽然以前只是合作,但是现在我们是一体的,大家不再分彼此,所有人都是汉军,是我大汉朝的军队。我要强调的只有一句话,那就是纪律!闻鼓不进者,杀!鸣金不退者,杀!违抗命令者,杀!”
刘伯升连说三个杀字,一脸的刚毅,让王凤等人感觉自己的后背直冒凉风,冷汗瞬间就流下来,刘伯升环视一周,然后大声的喊道:
“众将听令!”
下面的所有将领,齐声答道:“诺!”
“命王凤、王常、刘秀、李轶、邓晨为一路,率军北上,占据昆阳、定陵,不让王莽的新军前来营救宛城。命陈牧、李通、朱鲉为一路,率军南下,攻占南阳诸城,掐断宛城的外援。我自率一军,攻打宛城。”
众将领命而出,刘伯升叫住刘秀,带着他来到地图前面,指着昆阳的位置对刘秀说道:“三弟,这次你们北上,任务艰巨啊,所以你们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攻占昆阳,然后将定陵、郾城控制住,分兵把守,遥相呼应,一定要将王莽的援军拖住,不要让他们越过昆阳半步。王凤虽为主帅,但是优柔寡断,你一定要时刻提醒他。遇事多和王常商量,他会帮你的,你自己也要小心,千万不要受伤,知道吗?”
刘秀点点头,然后说道:“大哥,你就放心吧,只要我还活着,就不会让王莽的援军靠近宛城,我一定会将他们死死的拖住。你也要当心啊大哥,一定要保重身体,等我凯旋归来。”
刘伯升点头答应,将刘秀送到帐外,兄弟两个依依相别。刘秀点齐人马,随着北上的大军,向昆阳方向前进,同时陈牧的南下军也直奔新野而去。
而此时的王莽依然骄奢挥霍,荒怠朝政,丝毫没有感觉到就要大难临头。严尤与陈茂的告急文书,很快就送到长安,上面写着刘玄称帝、刘伯升围攻宛城的消息。可是王莽却不以为然,他曾令太史推算过新朝的气数,有三万六千岁历纪,六岁一改元,新朝历数不当尽。自己称尊,就如同黄帝升天,可以“诳耀百姓,销解盗贼。”于是王莽大赦天下,饬令四方盗贼立行解散,不咎既往,若有执迷不悟、迷惑不返者,当派百万雄师,一体剿绝。
王莽又命有司广征天下淑女,共得一百二十一人,将这些佳丽送入宫中,由王莽亲自审视挑选。这一百二十一位少女,个个都是天姿国色、美貌绝伦。其中王莽最看重的有一丽姝,乃是杜陵人史湛的女儿,冰肌玉骨,艳冶无双。王莽非常满意,当下选为继后。召入史湛,特赐黄金三万斤,当作聘礼,还有无数的奇珍异宝、车马奴婢。这一年王莽已经六十八岁,须发早已尽白,看到镜中自己的样子,王莽很不舒服,连忙叫人找来木炭,将头发涂黑,又用墨汁将胡子也染黑,假充壮年。其余的一百二十位佳丽,王莽也全部召入宫中,意欲轮流召幸,怎奈年老体弱,下面的家伙事儿基本上已经报废,虽然勉强可以使用,但是无法尽兴。急的王莽又征召方士入宫,叫他们制合仙药,务必使他返老还童,可御诸女。方士们哪里会什么仙术,无非就是把提神壮阳的药品,溶合成丸,供王莽服用。王莽服用所谓的仙丹以后,顿时觉得神清气爽,浑身充满力量,可以连御数女而不败。以为自己真的返老还童的王莽,非常兴奋,下旨重赏几位方士,并且命他们侍奉在左右,随时为他祈福添寿。
这时天下群雄并起,各地乱端亦日盛一日,告急的文书一日多过一日,如同雪片一样飘进深宫,王莽这才惊慌失措,急的团团乱转,连忙下令征召天下懂兵法的才士,一共召得六十三家,有数百人之多。又下令征召天下的奇能异士,前来殿前效力。东莱不夜城的县令举荐当地的一位奇士,名叫巨无霸,身高一丈,腰粗十围,出生在蓬莱东南,五城西北。三匹马拉不动他,力大无穷,能役使野兽,是一个难得的将军。王莽连忙召见巨无霸,并且封他为垒尉,随侍銮舆。当值时把守宫门,像位巨神,凶巴巴的十分吓人,胆小的人都不敢靠近他的旁边,平日里居住在上林苑里,驯养猛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