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皇宫,说服老古董 阅读至0%

第44章 皇宫,说服老古董

书名:穿越之樱之花使 作者:易落 本章字数:1018字 更新时间:2020-02-08 23:10
    龙清殿中,空气萦绕着从香炉里飘出的轻烟……
    香味很淡,清雅而不俗,有着让人尽心凝神的作用。
    “回禀皇上,根据淮城传来的消息,暴雨基本上已经停了,一些村名百姓因为逃的及时,也没再有什么伤亡。”傅尚书手中执着一份刚报上的情况,因为年迈而略微沙哑的声音响在高雅华贵的厅堂中。
    那日搬了速令距今已有三天了,原班人马又重新坐在了议事厅中,根据情势,商量着接下来的对策。
    龙裕桀坐在正中那个铺了柔软白皮的雕花椅上,一个身雍雅的暖黄色长袍更衬他温和如水般的气质,一半头发用一只暖白玉绾起,其余的披散在肩胛,气质清淡如风眉眼却又暗藏气魄!
    微微颔首:“那其他事情处理的如何?”
    “这……这据说村民百姓们听了要烧村烧尸,多有怨言,都纷纷结伙作伴的妨碍官府的人执行任务……”傅尚书的语气有些无可奈何,眉头也随着皱了起来,这烧村烧尸的,哪是说办就办的呀!
    “是啊,臣也认为,自古以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岂是说烧就烧,说毁就毁的!?倒不如就埋了,死去的人入土为安,不也是一样吗?!”龙裕桀另一旁那个一身书卷气斯斯文文的中年男子刚听完傅尚书的话,便附和到。
    龙裕桀点了点头,思索了一下,不到万不得已,入土为安是应最妥。
    转头看向身旁站着的身影,儒雅的声音响起:“侍郎,朕想听听你的意见。”
    绯影斟酌了一会儿,定定开口说到“皇上,微臣认为,土埋不可行!”
    “因为……虽这暴雨基本已停,但由于降雨和洪水关系,附近一带被淹的村里城里皆是积水,积水还未来得及干去,而这干去也要一天两天之久,那些积水之下的人畜尸体早已闷烂泡涨了,这样潮湿闷热的环境是极其容易生虫生俎的,若没能处理及时,便很容易出现疫病或者瘟疫!”
    “影侍郎,话虽这么说,但是就没有两全之策吗?烧尸烧村本就不合礼数,况且埋了跟烧了,又有何区别呢!?”钱学士望着皇上身边的少年反驳道,他弄不明白,埋了跟烧了又有何不同?!
    “不行,事情不是你们想的这么简单,疫病是传染性极快的病,不怕一万,只怕万一!相信先前那次天灾大家也记忆犹新,埋入土中是根本不能除去病源的……”绯影为难的开口,却是句句有道,事情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简单!但是要说却又不知如何说起,难道要告诉他们疫病是由病菌异变繁殖引起的,病菌又是用显微镜发现的,治疗疫病甚至还要化疗打针?!!如果不是火的高温,土埋根本灭不了它们!反而潮湿的环境更有利于病菌的繁殖,那样的话说出来她不被当成妖人才怪。
    “皇上,臣认为烧尸烧村,人死后不能入土为安,又要烧掉他们的家园,定引起当地村民的不满,淮城一带靠近边江,北凰国向来不安分,如果引起暴乱,臣恐不妥。”丞相思轴了一会儿,也开口了。
    绯影闻言不禁心急,要如何说服这几个老古董呢!这事情他们未免也想的太过简单了吧!瘟疫的出现,即便是现代最先进的设备技术,也不一定能完全制止或者消灭,更何况是古代!从前那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瘟疫病,哪个不是死百万就是上亿人的!
    绯影低头沉思,似乎是茅塞顿开,看来只有让他们深刻了解到疫病的危害才行。
    打定主意,绯影悠然抬起头来郑重严肃说到:“皇上,几位大人,望你们听了小臣的话,在做结论也不迟!”
    “咳咳..”绯影清了清喉咙,便回忆着中国历史上那次明末崇祯时期的瘟疫,徐徐的道来……
    “在小臣的国家,很久很久以前也有许多瘟疫的记载,崇祯朱由检是明朝最后—个皇帝,当时社会秩序十分混乱,自然灾害不断,农民起义不断……崇祯年间,明朝统治区域内许多地方都流行起了鼠疫,尤其是崇祯末年,各地的瘟疫更是一场连一场。”
    “由于社会不安定,自然灾害交加,就出现了疫病,到了天行瘟疫,朝发夕死,至一夜之内,一家尽死无遗,百姓惊逃,城之为空的地步!”
    “而靠近兴县的城也接着出现了大疫,这以后,疫病便一直传一直传,‘瘟疫大作,吊问绝迹,岁大饥’。南部的稷山县也出现大疫,到了‘死者相枕藉’的情形。”
    “后来,崇祯十四年,中原大地疫病四起。春二月,内黄县一带家家遭瘟,人死七分。当时有地无人,有人无牛。阳武县‘瘟疫大作,死者十中有九,灭绝者无数’。荥阳县‘春大疫,民死不隔户,三月路无人行’,至六月间,街少人迹,但闻蝇声薨薨而已’”
    “当时,这些地区的疫病十分剧烈,挨家挨户传染,一批又—批地死人,连棺材也来不及制作,马路上吓得连行人也没有!”
    “有一大户人家,先是一人染病但几天里全家数十人一一被感染,最后全部不治身死。”
    “据记载,崇祯十六年八月至十月,京师内外疫病流行进入高峰。流行的病叫疙瘩病。不论贵贱长幼,得了这种病很快就会死亡,甚至一呼病名,病就来了,不留片刻,人就死去了。患者胸腹稍满,生白毛如羊,日死人数千,很多人死了连病名都还不知道。”
    “兵科曹良直正在与客人对谈,举茶打恭行礼,人还没站起来就死去了。”
    “兵部朱希莱拜访完客人急急赶回来,刚进室内就死去。”
    “宜兴吴彦升受命为温州通判,刚想登船去上任,一个仆人就死了,另一仆人去买棺材,很久还未回来,赶去一看,这个仆人已经死在棺材店。有同在一个旅馆住宿的朋友鲍某劝吴某搬迁到另一个旅馆,鲍某先背负行李到新居,吴某稍微落后一会赶来,他看见鲍某已死在新居里。吴某赶忙又搬出去,等到第二天清晨,他也死去。”
    “金吾钱晋民陪同客人饮酒,话还未说完就断了气,过了一会儿,他的妻子及婢女仆辈在短时间内死了十五人。”
    “又有两个同伴骑著马赶路,后面的人先说话,前面的人答了话,后面的人再说话,前面的人已经死在马鞍上,手里的马鞭还在高高扬起。沿街小户人家死的人更是无法计算,街道上已经没有人在闲谈、散步了。死的人实在太多,很多人连棺木都设有,因为棺材店来不及赶制。根据官方计数,九扇城门抬出的死者有20余万人……所以还请大人们看清实况,切勿以小失大,也切勿低估了这疫病……”
    绯影这一讲就讲了一大段的话,好在当时学历史的时候也多少了解了一些,不然现在还真不知道要怎么说,如今就指望着这些事例能说服面前的老古董了……
    绯影的话讲完,厅堂陷入了沉默,只有清雅的轻烟静静萦绕,厅堂中每个人的脸色神态都不一样。
    思酌了一会儿,傅尚书的面容有些凝重,那是因担忧而染上的凝重,他有些感叹着开口,打破了一室的沉默:“皇上,当初老臣奉先帝之命前往发疫病那一带,人死之迅速也是骇人的,完全是有侍郎所说的‘朝发夕死,至一夜之内,一家尽死无遗,百姓惊逃,城之为空’的地步啊!”
    龙裕桀低头思考着,刚刚听完绯影那番话,也是有些诧异,却又在意料之中,这个叫吴影的侍郎,不得不说令他匪夷所思……
    脑中回想着他刚才说的话,由话中可断,他所述的国家,并非什么小国,只是自己从没听过的明朝……
    好奇越来越深,如今,见识到他的才华之后他怕是万万不能放他走了,若良贤在国内,则是利己,若不能为他龙圣王朝所用,后果不堪设想……
    念及此,龙裕桀的眼眸中一闪而过一抹凌厉,随即抬头又恢复了一贯的温和,望着钱学士和富丞相两人开口说着:“傅尚书言之有理,朕想之又想,必是顾及大局!万不可因小失大,所以依侍郎所说,烧村烧尸,两位卿家觉得如何?”
    “是,皇上!”钱学士和富丞相对视了一眼,异口同声的说着,听完皇上身边那个少年说的话,也是心中震惊!
    震惊他的学识见识,震惊的同时,也有些疑惑和警备,这个侍郎有如此的高才,又是来自哪国?那个所谓明朝他们从未曾听闻……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