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英雄史诗 阅读至0%

第21章 英雄史诗

书名:春晖 作者:苍松子 本章字数:1018字 更新时间:2020-02-08 23:02
    前面说过,爸爸妈妈都喜欢给我们讲故事的。从盘古开天辟地到女娲补天,从天地由来到历史更替。妈妈也告诉我说:唐朝杀人八百万,一将功成万骨枯。没有哪一个时代的纷乱不是让老百姓难过的都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最大的受害者始终是老百姓。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因为如果不抗争就没有活下去的资格与条件。也有史学家说民意即天意,得民心者得天下。近代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波澜壮阔的革命浪潮,同样是百姓不堪三座大山重压之苦,奋起抗争的一部英雄史诗。
    爸爸收起卷好的旱烟,慢条斯理的整理衣襟,清清嗓子。接下来仿佛陷入沉思,回忆曾经的印象给我们娓娓道来:
    那时候还是地方军阀混战,割据一方。听说红军队伍开进贵州,都慌了神。联合乡绅蛊惑老百姓说“朱毛的队伍是吃人的”。而且严禁有人帮助红军度过天险乌江。乌江是贵州母亲河,流经黔西、修文、金沙、息烽、遵义。至乌江渡后称乌江。往下仍向东北流,经开阳、瓮安、湄潭、余庆、凤冈、石阡至思南。以上为乌江中游,长366.8公里。经德江、沿河等县境,至沿河县城后,折西北方向入重庆市境。经酉阳、彭水、武隆至涪陵市汇入长江。起源于贵州境内乌蒙山麓的乌江,千百年来蜿蜒曲折,如莽原玉带般随着岁月流淌出一部独特的自然、人文历史。作为长江流域八大支流之一,渝境内“一干两支”的构成骨架,乌江缠绕着两岸武陵、大娄山脉以全程1072公里的不息奔流为山峦浸入了灵魂,更穿越时空为8万余平方公里的流域空间秀出了珑灵俊丽。静可如处子、动皆如龙腾虎啸的乌江,在渝境内188Km河道内孕育出绮丽的“九堰十三峡”,其景色的秀丽宜人,气势的雄奇险峻,丝毫不逊色于长江三峡之磅礴风范。透过历史的天空,原始的乌江流域淳朴得近似蛮荒,凶滩恶水,舟楫不畅,只能栈道纵横。在各家帝王将相陆续沉浮中,偏远地带中的边缘乌江在默默沉寂的数千年里,吞噬了无数的舟楫和生灵,更见证了盛唐一代贤臣长孙无忌发配黔州,病役途中,用衣冠冢面对滔滔乌江遥寄一腔忠魂的一段史实。关于乌江的航运历史,据史料记载可追朔至秦王朝时期,以后各朝各代都想开通乌江的全程航运,为贫瘠的云贵高原打通一条“黄金水道”。可叹的是,面对众多罕见难以用人力清除的滩险、礁石以及伏流造成的水流紊乱、高落差的水情条件、复杂的地质条件无一不望江兴叹、折功而返,两岸纤道累累索痕便是历史的真实见证。
    当红军队伍抵达乌江沿岸,固守天险的军阀队伍负隅顽抗。妄图凭据工事阻止红军的战略转移。可惜这回踢到铁板上,红军战士越战越勇,还组织敢死队不断冲锋。临时拼凑的人手还没派上用场,早已被吓到四散抱头鼠窜,落荒而逃。——奶奶的,连正规军都一击即溃,我们这些扛锄头的送去不是填炮灰吗?下场可想而知。咱家里上有八十岁老母亲,下有一大堆儿女,可不想英年早逝……都屁滚尿流还喋喋不休,可见气的不清。这些都是不幸被抓壮丁的庄稼汉子,连枪杆子都没摸熟悉。
    也有民工冒着生命危险,帮助红军过河。来自各方面的死亡威胁,并没有将淳朴的乡亲吓到,反而激发了他们的血性,有勇往直前的昂扬斗志。(在遵义会议会址,还珍藏有当年的竹筏,斗笠,草鞋等等用具。有机会各位朋友真的可以去好好参观的。)红军纪律严明,对老百姓秋毫无犯根本不是一脸虚伪的士绅说的那样“会吃人”。所以老百姓再也不相信乡党之流的一派胡言,加上繁重的苛捐啊,杂税啦,早就心里不满了。后来有人加入了红军的队伍,跟着共产党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沉寂上千年的封建农奴制度下的百姓,第一次为自己而奋不顾身,前仆后继。一时间革命的浪潮席卷黔北大地,一下子目不识丁的农民成为革命先辈。
    英雄是敢为天下先的,有担当的。用生命谱写壮丽的诗篇。没有豪言壮语,甚至很普通很默默无闻。就因为一个信念,就因为共同的理想,千万的同志从四面八方汇聚。只有真正为人民的队伍才会万古长青,永葆本色。红军的装备还没有守备军的精良,可是战斗力明显高出好几倍。这不是吹嘘是有据可查的,所以无论多么先进的武器都不要对准百姓。正义之士才形成威武之师,才会有文明之师。英雄的故事至今传颂,我更加体会到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每一分安宁都源自革命先辈的浴血奋战,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没有任何理由不好好珍惜和平环境下的幸福生活。所以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我没有恃宠而骄,更加努力学习,自尊自爱,自律自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听爸爸妈妈讲故事,受益良多。妈妈说“领袖曾经转战家乡,在敖溪镇经过后来经湄潭下遵义……伟人的风采穿越时空,清晰的展现于我们兄弟姐妹面前。爸爸越说越起劲,来了兴致就接着说。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到后来干脆唱起歌曲,激情万丈。好像当初是自己亲身经历,几十年后还是念念不忘。爸爸还说什么毛主席曾经讲过要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所以我就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供你们读书。砸锅卖铁,负载累累,吃苦受罪都没有关系的。我们正听得入迷呢怎么又提到读书啦?哥哥的眼睛湿漉漉的,梅姐默不作声低着头不知道想些什么,五姐欲言又止很痛苦又似乎如释重负。现在还在家中的四个人,都是妈妈的心头肉。我们没有在困难面前退缩,想尽一切办法克服。哥哥总爱对我嘱咐,不要和别人比吃穿,我们没有那个资本呢。再说毫无意义,要比就比谁成绩更好,谁学习更认真品行更端正。弟弟莫要妄自菲薄,也不可妄自尊大。不卑不亢,做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
    哥哥升入初中后,很快结识新朋友。还和两位成绩优异的同学并称“三剑客”。一时之间风靡全校,成为很多同学学习的榜样。当然又羡慕又嫉妒者大有人在,还有同学扬言要狠狠的教训哥哥的。听说是梅姐出面摆平的,梅姐是我们家最会结交好友的人,也最有人缘。记得学前班我回家被伙伴合伙欺负,第二天梅姐一个巴掌就将最不可一世的学霸震慑。可惜我和同学都是泛泛之交,几乎没有要好的朋友。刻意地特立独行,是我最大的弊病。自从三年级,哥哥升学到镇上念初中后,我上学放学大部分时间是一个人独来独往。哥哥意识到我的孤僻后,就语重心长的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以后不要看谁都不顺眼,总爱挑别人的毛病。要有容人之量,学会发现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人生难得一知己,要志趣相投才行。哥哥比我大三岁,可比我懂事多了。而且一直非常关心我的健康成长,因为曾经共患难钻过床底,而我是一直没有走出那个阴影的。
    在某一年某一天的某一刻,我们家都充满喜悦。因为三姐来信了。沉甸甸的信封,写了足足十五张信笺纸。洋洋洒洒几万字,说的都是三姐离家出走的始末。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信封那个封面写的是李兴洲爸爸收。这本来是写给邮递员叔叔看的,于是梅姐看到后忍不住捧腹大笑。三姐总算有信息了,妈妈舒展眉毛,难得的开怀展颜。这是那年我们家最温馨的时光,尽管三姐并没有回来,尽管四姐还是杳无音讯。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