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勖灭掉梁国之后,原本想趁机北伐,一举灭掉契丹。不过蜀国仍在西川,成了李存勖的一块心病。是以在征讨契丹之前,李存勖派出大军西征,没费什么力气便打到了成都。王建的儿子王衍是出了名的昏君,平日里除了喝酒取乐之外,便是与太监和大臣、将军斗鸡,是以有了一个‘斗鸡皇帝’的绰号。李存勖的大军到了成都之后,王衍吓得魂飞魄散,压根无心抵抗,也和当年的刘禅一般出城投降。李存勖命令率兵攻蜀的唐军主帅将王衍全族押离蜀中,在途中尽数杀掉,同时将蜀国宫中的金银财宝、书籍典章等尽数搬回中原。如此一来,放在蜀国宫中的那份阵图也落在了李存勖手中。
“李存勖虽然骁勇,不过他率兵打仗的本事是天生的,并非是从兵书战策之中学来。而且此人只怕大字识不了一箩筐,即便看到了阵图,却也不晓得是什么东西。金银珠宝运来之后,李存勖将其大半留在宫中,其余尽数赏赐给功臣宿将。至于文书典籍,虽然都收在宫中,李存勖压根不会去看上一眼。”
冯渭说到这里,忽听王小鱼说道:“不晓得这些文书典籍之中,是否藏有武功秘笈。我听说皇宫大内,藏有许多江湖之中难得一见的武林绝学。李存勖这个笨蛋当真该死,错过了成为一代武林大宗师的绝好机会。”
冯渭不去理她,自顾自地说道:“李存勖灭了梁国和蜀国,再无后顾之忧,便即励兵秣马,打算北伐契丹。只不过此时他已被群小包围,整日里饮酒作乐,早已没了昔年一统天下的进取之心。而且他手下的大臣和将军们个个身居高位,家财万贯,每日里与家中的娇妻美妾关起门来作乐,谁还有心思率兵出征,骑马打仗?是以一听说李存勖要起兵北伐,这些大臣、将军一个个愁眉苦脸,推三阻四,都说自己长年征战,一身恶疾,还请皇帝另行选拔大将,率兵出征。到得后来,这些人买通了钦天监和皇宫中的太监,胡说什么金星犯紫垣,为大凶之兆,天帝借此示意,不可擅动刀兵。
“李存勖每日与伶人在宫中嬉戏,沉醉于温柔乡中,也不想再劳神远征。看到钦天监送上来的奏折之后,心中犹豫不决。便在此时,有伶人称颂他说,圣天子在位,如契丹这等蛮夷小丑,不出数年,必定遭受天谴,自生自灭,何须天子征伐?李存勖信以为真,收起了北伐之心。众大臣知道这个消息之后,这才松了一口气,只是更加放心的却是辽国皇帝耶律德光。
“原来耶律德光担心李存勖率军北伐,忧虑不已。而且不时有探子来报,说是耶律倍在东丹国召兵买马,有不臣之心。若是不尽快派出大军将其剿灭,只怕养虎贻害,后患无穷。其实耶律德光何尝不想立时将耶律倍灭掉,只不过李存勖虎视眈眈,一旦自己与耶律倍开战,李存勖必定趁机北伐。到了那时,自己被李存勖和耶律倍夹击,非得全军覆没不可。是以他明知耶律倍乃是心腹大患,却也无暇征讨。
“耶律德光害怕李存勖北伐,派出了许多探子在中原各地打听消息。李存勖君臣放弃北伐的消息传到辽国京城之后,耶律德光大喜,日日夜夜悬着的一颗心总算放回到了肚子中。他与述律平商议之后,便即决定趁着李存勖暂停北进之机,调兵遣将,东征耶律倍。
“这些年来,耶律倍在东丹国苦心经营,收上来的每一文赋税,都用来召兵买马,采办粮草军械,只盼着早一日打回京城,灭了耶律德光,自己做辽国皇帝。只是东丹国太过贫瘠,耶律倍连吃奶的劲儿都使了出来,只召募了万余军士,马匹只备了千余骑,刀枪也是缺了不少。至于粮草更是远远不够,若是大军出征,只怕连半个月都支撑不住。到时不等与耶律德光的兵马交战,自己手中的粮草不足,必定不战自乱。是以耶律倍虽然明知耶律德光全力提防李存勖,却也不敢带领这万把人去偷袭辽国京城。他是一个精通兵法之人,知道敌强已弱,只能暂时固守以待时机。他盼望的时机,便是等着李存勖率军攻打耶律德光。耶律德光虽然也算得上是一个马上皇帝,只不过论起行军打仗的本领,比李存勖差得远了。是以一旦李存勖北伐,耶律德光必定会率领大辽全国之兵前去抵挡。而且就算耶律德光倾巢而出,也绝对不是李存勖的对手,非得大败亏输不可。不管耶律德光战死疆场,还是狼狈逃走,自己站出来振臂一呼,辽国百姓必定会站在自己一边。到时自己整顿兵马,先打退李存勖,再讨伐耶律德光,则大事可成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