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侧福晋的大丫鬟红芍还是留下来了, 后院里的侍女、太监们有的理解, 有的觉得红芍不识抬举,侧福晋也有些不识大体, 可谓众说纷纭。
戴先生现在是名不见经传的幕僚, 以后说不定就能去外地补个官, 到时候妻子不就是官家太太了吗?
运气好, 小丫鬟还能当上诰命夫人呢, 这辈子就圆满了。
“墨蕴是我的贴身丫鬟, 也是管事姑姑,第一等月例;红芍兢兢业业,每月例银再加一两。”
这些钱是小事, 总归跟在主子身边, 一年四季的衣服和吃食都是不必花钱的,剩下的钱都能攒下来。
时不时还有首饰、银稞子等赏赐,比在家里被重男轻女的老子、娘剥削好得多了。
让沁玉院的下人们感动的是主子的心意, 宁可违逆了王爷的意思,也不去强迫一个小小的丫鬟, 实在是难得的好主子。
嬷嬷们则是觉得主子太傻,跟王爷怄气, 得不偿失。
墨蕴和红芍年纪都不小了, 可是都不愿意嫁人,觉得嫁人还不是要伺候夫君、婆婆,倒不如呆在主子身边舒服呢!
清璇自己觉得三十岁结婚也不算晚,自个儿是不得已才这么早结婚的, 没必要勉强两个心腹。
她揣测着四爷是一番大前程的,到时候鸡犬升天,侍女们可以挑选的范围不是更广吗?
当然平时也让教养嬷嬷和嫁出去的玉笈给姐妹们留意着如意郎君。
对于自己喜爱、信任的侍女,清璇并不吝惜自己的善心,那些肚子里藏着坏水的,她就不劳神了。
红芍不嫁,还得有人嫁给戴铎,而且身份还要更高些,最终四爷选定了圆熙。
福晋丧事才过去没多久,不过戴先生与她没有亲属关系,无须避讳,岁数也不小了,四爷知道他早想着做回新郎官了。
圆熙是四爷身边贴身服侍的,主要掌管衣服、鞋履和一应配饰。
说起来王爷身边的四大丫鬟——“花、好、月、圆”,这许多年来,也换了几任。
红芍这名字是清璇后取的,她原唤作“月影”,现在的圆熙也不是当初的“圆熙”了,十五岁的小丫头,就要嫁给戴铎这年近不惑的老男人了。
清璇内心感到一股骤然袭来的悲哀,她救的了一个,救不了一双,在雍郡王府毕竟还是四爷说了算。
胤禛为了给戴铎做面子,把身契还给了圆熙,消去了奴籍,还给了一笔丰厚的嫁妆。
出于愧疚,清璇也为并不熟悉的丫鬟添了点嫁妆,一对羊脂玉镯子、一套赤金头面还有一床上好的龙凤被,希望这个小姑娘婚后能够和和美美吧!
齐布琛见额娘这段时间心情郁郁,劝解道:“额娘,您的心太善了,这事情本就与咱们不相干,别老挂怀于心,叫女儿看着心疼。”
在她看来,别说是小小的丫鬟了,就连当年大唐的公主们,也没有几个婚后生活幸福的,更别提掌握婚姻自主权了。
有时候,明达觉得自己与清朝的人们有种薄薄的隔阂,虽然因为额娘给予的无私母爱消除了,毕竟不是很习惯这个完全不同的时空。
李明达虽然十二岁早夭,但天生早慧,由太宗亲手抚育,早就形成了稳定的人生观、价值观。
她却觉得自己的额娘虽然表面上和善、温柔,实际上更加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对待下人,额娘好像有种有别于寻常贵族的爱惜与尊重;对待繁琐或者苛刻的礼制,额娘总是格外反感;
就连对阿玛——四爷,齐布琛也能明显感觉到额娘不是像一般侧室一样,以夫为天,尽管身在后院,额娘却好像有一块旁人进不去的空间。
在和光同尘的外表下,额娘的荆棘、傲骨,其实比外露的人来得更加坚实。
冥冥之中,齐布琛感觉到父母之间可能不会一直安然无恙,现在的和谐下隐藏着更多的暗涌。
【温宪公主府】
初夏时候,天气开始炎热起来,夏木郁郁,换上漂亮的新衣服,和聊得来的朋友聚聚餐。
清璇下午带了一罐烧仙草去了小姑子家里,齐布琛同行,剩下的两个孩子各有各的事情。
这几年她们妯娌关系还是不错的,温宪公主将清璇更多的视作是好闺蜜。
三年前,温宪公主陪着太后去热河行宫避暑的时候,深感不适,出现了中暑症状【注1】。
幸好是清璇及时发现,连忙喂了她一瓶上好的紫竹原露才缓了过来。
太医说要是发现得再晚些,恐怕会出大事,意即有可能会不治,腹中的胎儿更是难保。
温宪公主自幼养在深宫里,一颦一笑都是贵女风范,不免缺乏锻炼,途中又舟车劳顿,更重要的是她已经有孕一月了。
公主的小日子一向不是太准,因此也没多注意,听了太医的话,才知道后怕起来。
所以温宪非常感激清璇的恩情,两条命都是这位小嫂子救回来的,事后连佟府都送上了一份厚礼。
如今那个幸运的孩子已经四岁了,名字是他祖父佟国维取的——佟安泰,一生平安康泰的愿望。
公主与清璇坐在凉亭中闲聊,微风将池水的凉意吃了过来,顿觉身心舒畅。
池面上漂浮着嫩绿的菱盘,粉嫩的睡莲也在吐露芬芳,公主府的景色宜人。
众人面前是几盏琉璃花碗,放着凉透的烧仙草,其中有西瓜、仙草、芋圆、椰奶、炼乳和蜂蜜。
夏天吃起来甜蜜馥郁,又清热解暑,齐布琛和安泰都持着小勺子吃得津津有味。
女孩子已经到了换牙的时候,左边的大门牙空空如也,平时都注意抿着嘴,做“小淑女”的含蓄一笑,现在就显露出来了。
安泰抬头见了,甜品也不吃了,“哇哇”哭了起来,雪团子一样的小脸很快就通红。
温宪问儿子:“安泰,你怎么了,噎着了吗?”
清璇也是一脸紧张,这宝贝疙瘩可是再康熙那里都挂了号的,不容有失。
当事人却边哭边说:“小姐姐的牙被虫子吃掉了,安泰再也不敢吃甜的了。”
这番童言稚语让两个大人都是啼笑皆非,这下子,齐布琛也不想再吃美味的烧仙草了。
不管是哪一世,她都最讨厌换牙的时候了,说话漏风、被人侧目真是不爽。
温宪公主好好给傻儿子解释了一番,“甜的吃多了不好”、“你表姐只是该换牙了”,可惜小孩子是很固执的,一时半会儿根本转不过弯儿来。
只能先让乳母把儿子先带下去了,无厘头的小孩子让大人束手无策。
小姑子的面容比少女时代丰腴、明艳不少,明显婚后生活很是滋润,没有教养嬷嬷束手束脚,又是主子的身份,自然过得快活。
舜安颜也算得上世家子弟了,教养和才干都是百里挑一的,平素最喜欢蹴鞠,旁的寻花问柳的事情都是不会沾的。
他年纪比公主小了两个多月,所以温宪还是很体贴这个大男孩的,夫妻二人过得和和美美。
清璇暗自想着,也许这是清朝唯一可能实现夫妻平等的家庭了,可惜随后公主的吐槽让她知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佟国维子嗣众多,舜安颜是三房长子,阿玛叶克书担任正二品銮仪使【注2】。
公公严守君臣本分,对公主恭恭敬敬的,非常客气,这原也没什么。
婆婆富察氏就不同了,多年媳妇熬成婆,好不容易能在媳妇面前耍耍威风,结果儿子娶了个公主。
刚进门的时候,富察氏喜笑颜开,觉得自家儿子娶了这么一位受宠的公主,简直前途无限啊!
结果现实打脸,小夫妻两个出去,旁人都是先给公主行礼、打招呼,儿子活像是入赘的,在仕途上除了得了个虚衔,毫无进展。
这样一来,她的心气儿就不平了,若是寻常儿媳妇还能立规矩,可惜对公主,婆婆照样要低头。
温宪公主叹了口气说:“我哪里想叫她难堪了。动不动就向驸马告状,现在是没什么,总归母子连心,倒叫我难做人了。”
大事上有公公镇着,还算拎得清轻重,小事上联合着刚进门的弟妹,处处恶心她,让温宪压根儿不想去老宅。
清璇听了这番诉说,心里也是无语,豪门之中多龌龊,想想隆科多和他那个耀武扬威的小妾、宫里脑子糊涂的小佟贵妃就知道家风不好了。
去年,隆科多可怜的正妻赫舍里氏被欺侮得卧病在床都没人给她送汤药,折磨得瘦骨嶙峋。
被温宪公主瞧见了,身为晚辈没法插手,还是八福晋、清璇她们这拨人,去求了太后。
太后下口谕要招赫舍里氏进宫,佟府里的人才急乎乎地请大夫给主母治病,隆科多甚至借口妻子有病,不能让太后沾了病气。
到底太后不是康熙的亲生母亲,佟佳氏则是天子母家,过多干预反而不美,敲山震虎也便罢了。
眼瞧着皇上还要重用表弟,到底是他说了算,要不这满京城多少双眼珠子看着,怎么没人敢说话?
随后,赫舍里宗族将可怜的妇人接到京郊的庵里疗养,也免了被一对奸/夫淫/妇折辱。
清璇想到这里说:“妹妹贵为公主,何必在意这起子小人?最近那李四儿可还嚣张?”
温宪露出一个讽刺的笑容,“那位现在将自己当作诰命夫人了,一心想与别人家的嫡妻交际,也不瞧瞧自己那一身狐媚气儿。”
奇葩的脑回路总是与众不同,温宪公主都不好意思告诉小嫂子,隆科多还想为李四儿求个诰命呢,公公劝说还被怼了,佟国公好说歹说才制止了。
公事上瞧着也不像个蠢人,偏偏被个小妾迷得鬼迷心窍。
闲话家常间,已经到了傍晚,霞光与湖水共辉,蓝尾巴的小鸟也结队回家了。
清璇听到有太监上前禀报:“公主殿下,驸马爷来了。”
抬眸就看到小姑子的脸上浮现出了浓浓的笑意,如涟漪一样,从心里到眼里,都是化不开的甜……
作者有话要说:这一章来得晚,肥一点,么么啾!
注1:从百度百科的资料及《圣祖实录》可知:历史上的温宪公主于康熙四十一年随驾去热河行宫避暑的时候中暑身亡,年仅二十岁。
注2:从百度百科来看,额驸确实是佟国维嫡孙舜安颜,其父是銮仪使叶克书,至于是哪一房就是作者自拟的。 166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