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桌上放着精致的青白瓷器, 橙红色酱汁儿的荔枝肉放在草编的小篮子里, 刨成圆球状的荸荠晶莹剔透的,颇似剥好的荔枝肉,犹如冰雪铸成;
白润小巧如珍珠粒子的福州鱼丸放在清清透透的琉璃盏中, 配上郁郁葱葱的翠绿茼蒿, 叫人望而生凉, 消解热气;
圆圆的白瓷盘子盛着淡糟香螺片, 雪白肥嫩的香螺肉着了淡红的糟汁儿,伞状的肉嘟嘟的小花菇,切片的黑色香菇,色彩鲜明、让人食欲大增,
螺肉的鲜甜与菌菇的浓郁糅合在一起, 好似无形的小手在一点点地拂挠着食客的鼻尖。
周围还环绕着七八碟冷菜, 闽生果(炒花生米)、土笋冻、凉拌海蜇皮等等, 海鲜味儿十足。四爷不爱吃这样的海产品,也很少在望月阁用膳, 偶尔来看看茹月, 总是觉得她更像是一个小妹妹, 面嫩得很。
这个佟表妹可比那已经化作飞灰的烟晴表妹单纯多了, 每次都是客客气气地对待胤禛, 称呼“爷”,不拿捏也不吃醋。
一开始见茹月与清璇玩得投契,胤禛还担心她是不是个笑里藏奸的,几个月下来发现这位侧福晋心思简单, 极类清璇,也就放心许多。
他每日里公务也是很繁忙的,康熙对于前面几个阿哥很器重,从老大到老五,都是有事在身的。
太子作为储君,可以说天下事都是其职责所在,不过皇帝更多的是布置任务给胤礽。
下面的弟弟们,想要找点活儿干,摆脱光头阿哥的处境都很是困难。十三十四年纪尚小,还是需要好好学习的小正太。
因而,在解决了“天花事件”后,胤禛更多地把重心放在了公事上,勤勉是刻在这个男人骨子中的,风花雪月不会占据过多的精力,这也是清璇欣赏他的重要原因。有的人工作是为了钱财,精英骨干们是为了实现抱负的同时,提高生活水准。
四爷呢?他工作更多的是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的完美主义。在户部和吏部辗转过的人,感受到了康熙盛世下隐藏着的诸多问题,想要去改变。若说不是为了自己,那是虚言,可是身为皇子,本可以做个富贵闲人,他却要选择一条艰难的道路,龋龋独行。
片刻之后,宋清璇就带着上完课的槿儿来了望月阁,龙凤胎年纪小,主要还是在吃专门的婴幼儿膳食。只要大女儿能跟着一起来蹭饭,难得母女俩单独行动,就像赴一场周末的闺蜜约会一样。
换上天水碧的旗袍,理一理妆容,插上山茶花的簪子,美美地去享受一个美好的下午。槿儿的头发也长了,细细软软、乌油油的,梳成漂亮的小辫子,扎上粉色的珠花,修长的脖子展露出良好的仪态,已经是一个娇美的小姑娘了。
“给佟佳姨娘请安,祝您万福金安。”大格格利落地给茹月行礼请安,她笑道:“好孩子,快坐吧!”
越长大,槿儿这还孩子越显出一种独特的气质,如月下野鹤,长长的下垂的睫毛遮住如一泓清泉的眸子,那是一种近乎中性的气质。时常与五爷、太后念佛经,吐纳间似乎多了一丝禅意,一错眼又觉得是错觉,那灵动的眸子分明带着红尘中的狡黠。
做了姐姐之后就不再那么调皮了,很多时候都会帮着照顾弟弟妹妹。这样,让清璇很是心疼,劝道:弘晟和齐布琛有额娘和阿玛保护,槿儿你……她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不需要那么懂事?还是像以前一样恣意?
毕竟不再是只有槿儿一个孩子的时候了,清璇很害怕不知不觉的时候,会伤到大女儿的心。所以她经常对两:你们看,姐姐对你们多好,以后也要对姐姐好呀!
明达二世为人,也是第一次有一母同胞的姐姐、弟弟,素日里知道这个小姐姐对自己多有爱护,就经常使用亲亲**,“啵啵”小脸,用肉肉的小爪子摸摸小姐姐的手,学会走路之后更是成了小跟屁虫。
弘晟就不一样了,懒洋洋的小家伙更喜欢糊上一脸口水,采点揉烂的花花给小姐姐。总的说来,清璇是想着如果父母的爱被瓜分了一部分,那么就用姐妹情、姐弟情去填补。
最不喜欢的就是,认为姐姐最大,就应该去照顾小孩子,就应该让着他们。说到底,那也是个孩子,凭什么过早地去催熟她,让她委曲求全地学会懂事,未免有些残忍吧!
关于育儿方面,清璇会选择合适的时机与四爷讨论,固然她称不上真正的妻子、女主人,但是总归是孩子的母亲。他和她的共性就在于都是深深爱着几个孩子的,清璇不会自傲地认为现代的育儿理念就是最理想的。
因地制宜这个词,她到了清朝才理解透彻。儿女们以后要在清朝学习、工作、结婚,谈恋爱这个步骤都极有可能会被理所当然地省略掉。有时候她的想当然,在古代就是不合常理的。所以她希望结合两个大人的优势,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同时也能够有所成就。
此时,清璇上前亲昵地双手拉住茹月的小手,满族平辈女子之间是行拉手礼致意的【注1】。这寻常的礼节由不同的人做出来感觉是不一样的,两双同样纤细柔弱的手指穿/插交握,恍如现代的十指相扣。
“今儿个又能聚在一起吃饭了,妹妹的耳坠子很别致。”柔糯的嗓音带着淡淡的茶香在耳边轻语。清璇见到好闺蜜忍不住拉着手环住了她,嘻嘻又可以一起聚餐啦,可惜没有麦当劳和必胜客,很想念冰可乐和披萨,还有现代的那些一起唱k的好姐妹。
茹月愣了一下,神色不明地低下了脑袋,过了几秒才笑着说:“经常去姐姐那里蹭饭,也该让姐姐尝尝闽菜了,你不是很喜欢荔枝肉吗?”
两个女子和小女孩儿相继落座,对着一桌大餐,心情如斯美妙。特别是好朋友还准备了自己爱喝的橙汁,配上可口的饭菜,真是舒爽。
“怎么没有蚵仔煎?听说也是非常好吃啊!”吃着吃着,清璇有些不解地问道。她念书的时候有台湾的同学,经常说学校附近小吃街的蚵仔煎不够正宗。福建的同学就怼道:“蚵仔煎还是潮汕的好吃,又不是只有你们那里有蚵仔煎。”作为吃瓜群众的清璇既没有吃过台湾的,也没有吃过福建的,无从比较。,但是内心一直以为那是闽菜中的代表作。
茹月笑了:“姐姐莫开玩笑,那种小吃可不是拿来招待您的。”原来,蚵仔煎是福建底层人民吃不饱肚子时,用番薯粉加上牡蛎等便宜的食材制成的替代稻米的饱腹之物。
宋清旋作为生活在鱼米之乡的苏南人,一直觉得海鲜是很高大上的东西,什么鱿鱼丝、章鱼足片都卖到五六十一斤了。
没想到在福建这样靠海的地方,这些海里打捞上来的牡蛎是最不值钱的,就像他们那里的野菜一样,祖父母辈的人曾经也喝过野菜汤,在米汤里加上红薯,骗骗肚子。
蚵仔煎也一样,用牡蛎加上地瓜粉,又不会像现代夜市一样加那么多油,味道并不怎么样。
“人间有味是清欢【注2】,寻常百姓家的小食未必不好吃呀!下次来也让我尝尝蚵仔煎吧!”清璇前世今生都算不得什么大家闺秀、世家小姐,也并未因着自己侧福晋的身份而自感高人一等。
食物都是平等的,好吃就行——宋·吃货·清璇。“既然姐姐不嫌弃,我自然不会小气,下次来就吃一回蚵仔煎。”这么小的要求,茹月自是爽快答应了。
葛嬷嬷在一旁暗自发笑,这些个贵人们,不知道吃腻了蚵仔煎的贫苦人,多想吃一碗白糯的稻米饭。更别提府里只有主子才能吃的碧梗饭了,宋侧福晋居然想吃那样的东西。
清璇与茹月的关系越好,就多了一份担忧。如今这个小妹妹年方十四,正是长个子的时候,葵水未至,人也是一派纯澈。如果她真的与胤禛圆了房,自己还能像现在这样一同与之玩笑吗?再好的闺蜜也不能共享一个男人吧!到时候难免会有些膈应。
在古代,像茹月这样的贵女是不会太过天真的,作为嫡女在额娘身边,耳濡目染,总能学到些东西。
她与乌拉那拉氏一样,都是继室所出,佟国瑶年纪不小了,从顺治帝起就为爱新觉罗家效劳。
原配身份并不很高,丈夫在外打仗,她在家中操劳家事,积劳成疾,四十多岁就过世了。后面就娶了金佳氏,老夫少妻,难免多疼宠些。
上面已经有嫡子继承家业了,嫡女选秀的时候,没有被指婚,早已嫁给福建当地的官宦人家,只有一个嫡幼女茹月,年纪最小,佟国瑶原想着以后也撂了牌子嫁到当地算了,娘家也好多加照拂。
然而世事无常,天子心意一动,就把小女儿指给四爷做侧福晋了。若从胤禛与孝懿仁皇后的母子关系来论亲缘关系,那么佟国瑶与胤禛的外祖佟国纲是一辈分的,茹月年纪虽小,也算是四爷的堂姨了。
不过满人本就不在意这种偏远的辈份关系,何况毕竟不是亲母子。就拿孝庄文皇太后打比方,她与哲哲元后可是嫡亲的姑姑与外甥女,皇太极相当于是她的姑父,她与海兰珠又是姐妹关系,混乱情况可见一般了。
所以,茹月还在福建的时候,父亲找了佟国纲,要来一个宫里退下来的老嬷嬷。临时培训的效果自然不够好,她的心里不喜欢做人侧室,甚至对男女关系还很懵懂,也不想按着老嬷嬷的教导,去争宠、□□。
好在家里也没抱什么指望,额娘让她防人之心不可无,好好保护自己,生个孩子有人养老就好。她做到了前者,至于孩子,自己还是个大孩子呢,每次见着冷冰冰的四爷都有些犯怵。
相反,对于身份与自己齐平的有利竞争者——宋侧福晋,她很是喜欢。温柔、美丽,就像自己嫁人的姐姐一样,一看就觉得亲切。
花开两处,一枝是池中芙蕖,莲子累累,温和成熟的女人;一朵是深院蔷薇,含苞待放,娇弱可爱的小女孩儿。没有那追逐着太阳的向日葵,也就不存在争端,交相辉映地散发清芬。
作者有话要说:毕业了,寄了300斤东西回家,累死我了。终于到家,呼吸新鲜空气,吃自家种的蔬菜,感觉皮肤状态好多了,开心,给我的小天使们100个么么哒,先到先得!
注1:从网络资料中发现的。
注2:苏轼《浣溪沙》。 166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