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千秋寿宴 阅读至0%

第98章 千秋寿宴

书名:娘娘,快更新啊(清穿) 作者:梵音鹤羽 本章字数:1018字 更新时间:2020-02-09 11:44
        十月,天高气爽, 鸿雁南飞, 三百年前的紫禁城还拥有一片蔚蓝蔚蓝的天空。
    太后六十诞辰这一天是举国欢庆的千秋节, 地方上的官员都为太后娘娘准备了特色礼品,什么禾生双穗,千年灵芝,丹顶仙鹤,金色鲤鱼……
    胤禛也派门人准备了礼物, 从前是福晋帮助挑选的, 现在就是四爷身边的嬷嬷和门人考虑了。
    一尊白玉观音像,看似普通, 却是巧匠雕刻, 徽善法师亲自开光的。
    经常给太后请安的清璇一眼就瞧出了这礼物的新意,观音娘娘的眉目间有三分像太后娘娘,微微上扬的嘴角似笑非笑,不怒自威,确实是难得的瑰宝。
    清璇没什么特长,很多孙媳妇都送自己做的刺绣, 她的实在难登大雅之堂。以前还送过亲手抄写的经文, 不过她那一手字和其他福晋的簪花小楷比起来又逊色许多。
    着实头疼了一个星期, 早知道就晚点卖白玉露了,这不是绝佳的礼物吗?卉心和她男人一样,总是三两句话就把人说得晕晕乎乎,急匆匆把白玉露呈了上去。
    还是女儿好, 是额娘的贴心小棉袄。四岁的齐布琛想出了一个好主意——调香。唐朝贵族大多喜欢用香汤沐浴,衣服也要香薰,说话之前还会在嘴里嚼一些香料,真真是吐气如兰。
    每年胡商运到长安的香料不计其数,安息香、苏合香、龙脑香、麝香、沉香、丁香等很多来自波斯、天竺、阿拉伯等外域。
    陕西历史博物馆中还收藏着唐朝的镂空飞鸟葡萄纹香囊,球状的银罩子中有纯金的香盂,巧妙的设计能够使燃烧的香料保持平衡【注1】。
    这样的香囊既可以悬挂在马车上、床幔间,也可以藏在唐人宽大的袖子里。
    “习习香薰薄薄烟”【注2】,这种染香的方式是多么诗意而浪漫,冰肌玉骨的美人,香入肌骨,冷艳的感觉实在妙极。
    当全世界的人都在向往普罗旺斯的薰衣草,迷恋香奈儿经典的香水时,清璇觉得能够自己调配的中国香薰更符合自己的胃口。
    这样的时候,僻静的小书房就派上用场了,雍郡王里当差的人都知道不能随便进宋侧福晋的小书房,那可是要写话本的地方,万一打断了灵感,可担不起这个责任。没瞧见四爷都会在外面等一等,不会随意进去吗?
    于是从四爷的大书房搜罗了几本唐宋人编写的调香书籍,装模作样地像初学者一样买了不少金贵的香料。
    明朝、清朝,君主**加强,科举制度的弊端越发凸显,文人都忙着看《四书五经》,写八股文,已经没有唐人、宋人的小资情调了。
    明达小老师鼓着腮帮子,坐在高高的儿童椅子上,肥嘟嘟的小手一点一点地做着小指挥。
    母女两个都带着蝉纱做的口罩,麝香、沉香、檀香等原料的味道是相当浓郁的,闻多了对孩子不好。
    当然了,大人也不能长期嗅闻,有的香料是会刺激中枢神经,使人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的。
    有了明达,就像开了个大外挂,她小人家可掌握着很多唐朝皇室的香谱呢!古代贵族对于这些香谱、琴谱、菜谱都是十分宝贝的,留着传给儿孙,不会泄露出去。
    皇室的秘方更是如此,随着唐王朝的覆灭,这些珍贵的香方早已佚亡。
    要送给太后娘娘的是适合老年人的安神香,根据太后娘娘的喜好,适量在配方中加入八宝旃檀香和晒干的金莲花磨成的粉末。
    幸好上次从蒙古大草原回来的时候带了不少金莲花,这种在当地极为寻常的花朵,是不会作为贡品,送往京城的。
    可是这样的香味才是能勾起人心神的家乡的味道,就像清璇念念不忘水乡云梦里的茉莉花。
    初学调香,本来就不容易,何况还是清璇这样的“手残党”,四爷已经对她的刺绣绝望了。
    可悲的是,在兆佳嬷嬷的指导下,连胤禛都说:“槿儿的女红比你额娘要好!”
    更加悲催的是,大丫头都不认为比额娘的刺绣好是多么荣耀的事情,显然是没把她娘的手残刺绣放在眼里。
    平时从来不和清璇讨论针线活儿,偶尔会和过来坐坐的陈氏聊聊针法。
    清璇暗自决定自己要一雪前耻,于是本应该是“红袖添香”、优雅从容的调香场景,实际上变成了,一个满头大汗,不断用小银秤测量香料重量。
    当然如果不是有明达提供的现成的香方和现场指导,再试一个月,土锅里也练不出金丹。
    调香的最后一个步骤永远都是“炼蜜成丸”,在锅里加入适量的蜂蜜,然后将研磨成细粉的香末适量加入,不断搅动,利用蜂蜜良好的粘合作用,将二者融为一体,随后搓成龙眼大小的香丸。【注3】
    需要掌握火候和时机的一项技术活儿,又比较辛苦,热气腾腾的,清璇试了几次,不是调得太稀,就是烫到手了。
    所以还是把这项神圣的使命交给了心灵手巧的荷意,每天不停地搓丸子,现在小丫鬟看到桂花糕都想捏两下,搓成桂花团子了。
    耗时五天,终于调好了一锅质量上乘的香丸,共28枚,凉透后,阴干置于瓶中。
    弄得清璇和明达现在是一点香味儿都不想闻了,还是纯净的空气最新鲜,躺尸一样仰倒在床上,啊,浑身发酸,好在任务完成了。
    为什么要这么郑重地对待太后诞辰呢?因为清璇心里很感谢太后对自己和孩子们的维护,很多时候都是这位蒙古老太太和风细雨地化解了康熙对清璇的忌惮和不喜。
    用心准备一份生日礼物,是为了报答这份善意,很多感情联系都是需要努力维系的,清璇不想只占便宜,不去回报。
    【慈宁宫】
    张灯结彩的宫殿,比以往更加整洁华丽,淡淡的檀香味儿遮住了牛羊奶的腥味儿。
    各宫和小辈们的礼物被井井有条地放入了仓库,根本就不会出现当众献礼的情况,没那么多功夫看不重要的人表演。
    外命妇们坐在一起,嫡福晋和侧福晋也分开就座,上首是康熙帝坐在雕龙宝座上,太后与之并坐,虽然发髻中不免有了些许银丝,养尊处优的太后娘娘的皮肤还是比较光滑的,些微皱纹更显慈和。
    清璇注意到了坐在嫔位后妃席面上的年轻娘娘,看起来极为年轻,五官精致,巴掌大的小脸,颜值非常高。
    比起以容貌取胜的良嫔来说,自然还是略输一两分,可是年轻活力这方面足以补齐。
    那位美人娘娘好像也注意到了清璇的目光,举起酒杯遥望清璇,微微一笑,简直像大明星在放电一样。
    “那是和嫔娘娘,陛下近来最宠爱的后妃,确实容貌惊人啊!”那拉氏在一帮讲解道。
    原来这就是后世知名的和妃娘娘啊,好像就是上一届选秀入宫的,算起来刚满17岁。
    都说她与康熙是忘年交,如今皇帝四十多岁,看上去像刚过而立,还是龙精虎猛的样子。可是等他五六十岁了,就不太相称了吧!
    刘佳氏拽拽那拉氏的袖口道:“别发呆了,小心被人看见。和嫔娘娘出身瓜尔佳氏,岂是我等可以妄言的?”
    清璇也回过神来,好友说的是,其中也许是有政治利益考量的,不是自己这个小小侧福晋该操心的。
    她这次来还有一个任务,四爷的亲妹妹,刚刚受封的和硕温宪公主再过一旬就要嫁给舜安颜了。
    胤禛让清璇有机会问问妹妹,还有什么需要的东西,当哥哥的尽量帮她做到。嫁为人妇,住进公主府之后,就不像以前那么自由了。
    闷骚的四爷心里还是对这个唯一幸存的亲妹妹很有感情的,为之添了不少嫁妆,有些还是他的心爱之物。
    每一个哥哥都希望妹妹能晚点嫁人,清朝的好哥哥也许更希望妹妹嫁的近一些吧!
    温宪公主能嫁给佟国维的嫡孙,已经是太后厚爱的结果了。
    五公主一直被太后拢在身边谈心,看来也是舍不得这个柔顺聪颖的孙女离开身边。
    未来的婆母,也笑眯眯地夸了几句,说什么“公主看着就是蕙质兰心,老身一定会像疼爱亲闺女一样对公主好的。”
    好不容易在寿宴结束的时候,找到机会,与公主在慈宁宫的小花园里私聊了几句。
    果然,小姑子什么都不缺,还调笑道:“小嫂子给我多生几个小侄子,我就开心了。”
    唉,想了想,还是问了一句:“敢问公主,教养嬷嬷听话吗?”还是仗着资格老,敢给公主脸色看,阻碍额驸与公主见面?
    这话说得有些逾越了,但是看着容貌与胤禛有三分相似的年轻小姑子,还是不忍心她过那种守活寡的日子。
    噗嗤一笑,露出小梨涡,“小嫂子果然是个有意思的人,您放心吧!额娘早就把她们调/教好了。”
    别的不说,好歹乌雅氏是包衣世家,教养嬷嬷拿捏公主的猫腻那是一清二楚,自己的闺女自己疼,当然不会让她受气。
    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恳切地说:“那就愿公主与额驸白头偕老,永结同心。”
    微风拂过,带着微微的凉意,美好的祝愿,能否改变残酷的命运?此时此刻欣欣向荣的帝女花,如何料得到不久的将来,会有一劫!
    作者有话要说:注1:故宫博物馆的微博,参考了他介绍的情况,作者君也曾去陕西历史博物馆游玩过,没有注意到这件藏品。因为博物馆里实在有太多有意思的东西了,西安是非常值得旅游的城市。
    注2:出自宋代诗人种放《咏桃》。
    注3:参考网上的古代调香资料写的。
    是的,历史上的温宪公主20岁就去世了,非常可惜!
    日更3000真是让作者君有些肾虚,厚颜问一句,还有没有营养液啊!
    比赛基本没指望了,不过看着好看呀! 166阅读网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