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到春节这种万家团圆的日子都是他们几个最闹心的时候。姜成卓和赵真旭是不想回家回到家里必然要看人的脸色一言不和还要挨揍人家都是阖家欢乐他们却要斗智斗勇弄不好还要受皮肉之苦。那哪是过年简直是过关。
弄得他们跟老老年的穷佃户似的一到年根底下就头疼头大神经拉紧脾气暴躁就等着过年关。
至于江杰云他干脆就无家可回越到过年的时候骨子里的清冷就外露得越厉害身上都能冒出寒气来一双眼睛望着人都能让人生出结了冰茬儿的错觉。这些年年纪大了些人也内敛了可那股冰冷心寒早已将人都浸透了。
三个半大孩子平时过日子都是糊弄有一顿没一顿高兴了逮着爱吃的好吃的就往死里吃不高兴了没有合口味的东西或是懒得张罗就宁可饿着。几年的胡造胡闹下来三人都饿出胃病来。
小时候家里也不是有过年气氛的人家稍大些自己跑出来混日子的时候每到年关三人闹心还来不及哪还有闲心情去琢磨置办年货的事?
因此这会儿见安然提起这茬儿两人便都不自在的朝江杰云看了过去。江杰云照旧斜靠在椅子里半垂着的脸上看不分明神色不知在想些什么过了一会儿才语气轻松抬起头说了一句“那就买呗。”
赵真旭有点傻眼直不愣登的把心里话当着安然和吴泽荣问了出来“咱们也过年?”
江杰云眼神清冷唇边却挑起一丝毫无笑意的笑容来反问“咱们为什么不过年?咱们不只要过还要好好的过才行。”说着转头去看安然“你说了算咱们三个都听你指挥。”
安然把他们脸上的神色都看在眼里心里也转了几番心思却是不动声色有些事有心情还是心里明白就好说出来不只不解决问题反而让人觉得尴尬受伤那种廉价的怜悯反而是一种做作和伤害与事无补。
而江杰云此时的态度就说明这个少年年纪虽然不大心性却并不偏激反而相当豁达。与其对那些改变不了的事不断纠结感伤愤恨不如放开手好好的过自己的日子。
因此她只是说:“拉个单子咱们商量商量吧。”转头又问吴泽荣“你家过年的年货都办了吗?要不咱们一起办得了让咱们的采购大员姜成卓同志出马肯定马到成功轻松拿下。”
姜成卓闻言顿时朝吴泽荣骄傲的挺了挺胸膛可惜呆子却红着脸不好意思起来“嘿嘿咱家这事都是我妈管着的我都不知道到时就等着吃了。”
得这就是个万事不操心张着嘴拣现成的等吃的主儿。
当然想当年安然也跟人家一样半大的孩子没几个会操心这些事只要到时候家长把好吃好喝的送到他们面前就成这么想想安然倒真对江杰云他们三个生出些心疼来虽然不知道他们各自的家庭情况但看着刚刚那一瞬间三人的反应倒真是相当的不容易这个年真应该好好的张罗张罗。
既然吴泽荣也是个只动嘴不动手的摆设安然便直接升级成了专家“过春节怎么的也得从里到外的买一身新衣裳新鞋新袜子从头到脚都得是新的来年讨个好彩头。还有你们四个得提向跟沈大姐他们家打声招呼提前预约省得真到年跟底下人家活儿忙不过来。”
沈大姐是指跟他们同一条街上一家小理发店的女老板小本经营手艺却好在周围一片挺有名气的三十多岁长得不很漂亮却打扮得相当的时髦最喜欢别人对她往年轻上称呼。江杰云他们嘴甜虽然应该跟她叫阿姨却总是满口“大姐大姐”的喊喊的沈老板总是对他们笑脸相迎他们几个剪头一律打八折特价优惠。
安然也管她叫“沈姐”倒不是她的嘴有多甜而是上辈子带来的习惯十几年后的人们不像现在的人实在尤其是在职场上个顶个的喜欢往年轻上靠哪怕五六十岁你敢管她叫大姐她就敢答应。
自从安家在这条街上开了彩票站一家三口剪发理发烫发就都在沈大姐的小店里消费了。安国庆和李彩凤则因为年纪的关系管沈老板叫“小沈”“妹子”。这样一来安家人在沈老板的店里算是乱了辈份了。一开始听安然管沈老板叫“沈姐”安国庆和李彩凤还挺不好意思连忙纠正安然“你个小丫头瞎喊什么呐快别乱叫这得叫阿姨。”
沈大姐刚要笑开的脸立时绿了又不好生气按照岁数此时的安然披了张嫩皮正应该管她叫“阿姨”。
安然却装得一本正经反驳道:“妈你可得了吧人家沈姐多年轻啊哪能叫阿姨都给叫老了叫沈姐正好。你叫妹子我叫姐咱们各论各的辈儿。”
就这么顺情一句好话乐得沈大姐立刻给安家一家三口齐齐打了八折。安国庆和李彩凤也是齐齐傻眼回了家才回过味来笑称女儿是个小马屁精。
安然苦笑谁在职场里滚了一圈碰了个鼻青脸肿头破血流之后但凡不是缺心眼的也得长点心不是?
别以为只有女人在乎年龄女人在乎年龄好歹还能大大方方理直气壮的喊出来。男人在乎年龄还得故作大方的放在心底里脸上硬撑着嘴里却咬着后槽牙心眼小的男人使起阴招来比女人还可怕还要小肚鸡肠。
这么一说吴泽荣也好奇起来问身边的赵真旭这沈大姐是干嘛的?
赵真旭便给他解释沈大姐是理发店老板娘活快手艺好。
姜成卓这位砍价狂趁机热情邀请吴泽荣一起去剪头带着一脸猥琐的奸笑默默在心里盘算着增加一个人再压着吴泽荣这小子多叫沈老板几声“姐姐”大概可以拉下多少价位呢?
说完了个人的行头又说起了打扫卫生的问题“得买把新扫帚。”安然一边说一边在纸上写着。
“买扫帚干嘛。”江杰云一脸的不识人间烟火“我们家扫帚还能用呢。”
“扫尘的时候用啊当然你有别的办法不用扫帚用别的也行。”
“扫尘?怎么扫?”相比于江杰云吴泽荣则更加的不识人间烟火。
安然真是哭笑不得“拿手扫呗。”
还有几天就是小年现代人也不时兴祭灶那一套的老讲究但是灶糖还是得买两块应景的。
“灶糖好吃吗?”这回三个吃货异口同声的一齐发问。
“灶糖……你们没吃过?”这下轮到安然和吴泽荣惊讶了这三块料还是中国人吗?然连灶糖也没吃过。安然这下是真好奇了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家养出这么三个连小年都没过过的孩子。要不就是穷得连节都过不起要不就富得已经跟普通大众脱了节。以他们三个的穿着谈吐来看只怕是后者可能性更大。
“灶糖是什么东西?好吃不好吃?”三个吃货只关心这个。
民俗知识装了一肚子的吴泽荣便开始给这三个“外国人”讲起祭灶的来历。
“也就是说灶糖是专门给灶王爷拍马屁的?”江杰云概括得一针见血。
“……”吴泽荣半晌无语。
待到吴泽荣终于把灶糖这东西解释明白姜成卓一拍大腿“诶原来是那东西那就是灶糖啊吃过吃过去年我们还吃来着。只不过不是腊月二十三那天买的是二十四买的可便宜了我买了一大包味道还行。”
安然和吴泽荣齐齐黑线可不是便宜嘛灶王爷都上天了汇报完工作了没卖出去的灶糖自然也就打折处理了。
见这三概从小到大是真没怎么过过节安然索性从头给他们讲起来将一段概括北方过春节各项民俗习惯的民谣念给他们听先作一番科普教育然后再研究置办年货的事“一般说来咱们这边准备过年的顺序是这样的二十三糖瓜粘二十三就是小年了不仅要吃灶糖还要包饺子。”
“包饺子?不是三十晚上才包的吗?”三个吃货对吃的一向关心。
“不只三十小年也是要吃的不过各地的风俗也不一样。我们锦岭这边是吃饺子还有的地方是吃面条的。我们北方这边一般都是腊月二十三是小年南方很多地区却是在正月初五过小年的。”吴泽荣赶紧帮忙科普。
“那么说你们家年年到了小年那天都吃饺子呗?”赵真旭就对“饺子”感兴趣“啥馅都行呗?”
刚才还一副专家模样说得滔滔不绝的吴泽荣却忽然红了脸十分不好意思的挠了挠脑袋“其实我还真是记不大清楚每年小年那天我们家都吃了什么应该是都吃饺子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