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暗流激涌 阅读至0%

第41章 暗流激涌

书名:绝世特工妃 作者:妖疯 本章字数:1018字 更新时间:2020-02-08 23:11
    宽明高阔的德麟大殿中,就在每日例行的早朝即将结束时,都察院一位新晋的六品官员突然请求上奏。在得东殊烈批准后,那名年轻的官员跪在地上,耿脖肃目,义愤填膺地将英王草芥人命、御下不严、结党营私、私吞朝廷官物、与他国使臣私相授受等罪行一一披露在众朝臣面前,说完还呈上了相关的证据和名单。
    此事一出,朝堂上立刻掀起轩然大波,众朝臣议论纷纷,左相一派为英王据理力争,直呼冤枉,右相一派则穷追猛打,死咬不放,德麟大殿顿时如同吵杂的菜市场,唇枪舌剑,好不热闹。
    就在众臣吵得面红耳赤时,右相和左相却安静地站在两列之首,没有参与其中。右相老神在在,面带微笑,左相面无表情,眼中却带阴鸷的冷光。
    龙案上呈放着那名官员递上来的证物,东殊烈坐在龙椅上,看着大殿下吵得天翻地覆的朝臣,而其中为英王争辩的官员,在名单上皆有陈列。
    威严的君王面沉如水,眼芒锐利,神色难明,心中却波涛汹涌,怒火腾升。真是他的两个好儿子!
    东殊烈微微抬手,站在一侧的禄总管便会意地朝下殿高声喊道:“肃——静——”
    随着禄总管的高喝,众朝臣顿时停下了议论,东殊烈冷冷扫视一眼,大殿中一时鸦雀无声。
    “将英王软禁府中,由青龙军严密看守,相关疑犯等,先罢职查办,英王之罪,待寿诞后再由刑部彻查!”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又响起细碎的讨论声,右相面色一变,忙朝自己这派的官员打眼色。待寿诞过后,时间早已足够让英王将罪证销毁,安排人员顶罪,国主此举明显有意袒护,虽不明白向来不喜英王的国主为何如此,但他们处心积虑谋划这么久,今日若前功尽弃,下次想再找这么好的机会,却是难如登天了。
    右相一派的两名官员踏前一步,正欲直言上谏,左相却抢先上前,高声说道:“法理之外尚有人情,且不论英王此事是被人陷害与否,国主寿诞在即,英王身为皇子,理应尽全孝道。况且,如今各国使臣尚在青都,若在此时惹起事端,处理皇子罪案,传了出去我东海国颜面何存?在中原诸国中的威严何在?!”
    左相之言合情合理,让人无法反驳,言语间又巧妙地将事情扭转为英王被人陷害,而对方在各国使臣齐聚青都的时期里惹起事端,乃是致大局致国威于不顾。
    右相见国主愠怒的神色已知事不可为,长叹一声,脸色略带颓然,眼中却闪过一丝难明的光芒。
    此事便如此草草敲定,早朝散后,东殊烈带着一身怒气回到海麟殿,看也不看还跪在殿外的刘妃,直径走进殿内,吩咐宫人将大门关上。
    刘妃在殿外跪了一整夜,已是身疲力尽,章贵妃之前所言让她忧虑不已,现在又见东殊烈如此举动,心中已明白几分,便再也支撑不住,当即昏厥了过去。
    之后的几日里,英王之案在朝堂越演越烈,伴随着朝臣愈加激烈的争执,东殊烈的脸色也一日比一日难看。
    刘妃自那日后便大病不起,玉清宫中愁云惨雾,东殊烈表面不闻不问,暗地却派人知会太医院好好医治刘妃。然而这道密令还未传到太医院就被章贵妃的人截了下,刘妃卧病期间章贵妃前去探望过几次,每次去后刘妃的病情便越加的严重。
    这些事或明或暗,或细或略地传到被软禁的英王耳中时,已经演变成刘妃跪求一夜,国主无动于衷;章贵妃殿前羞辱,以致刘妃气极昏厥;刘妃病重,国主默许太医院敷衍对之;章贵妃多番刁难,以致刘妃病情加重。
    收到消息后的东殊英,一反常态的安静了下来,英王府的下人们见主子变得平静的面色,都如获重生般舒了口气。国主直属的青龙军将英王府重重包围,守卫却不甚严密,下人们疏通疏通关系还能悄悄出去采办,所以即使知道主子被软禁,英王府的气氛却不怎么紧张。
    就在东海国前朝和后宫暗潮涌动,风云诡变之时,国主寿诞的前一天,修葺完成的青龙台终于迎来了祈福仪式。
    那日天气闷燥,明艳的太阳高高悬挂在湛蓝的天幕上,金灿灿的光芒直射大地,虽然光线略有些刺眼,但看似炙热的阳光却没有一丝热度,万物在这柔和明亮的阳光中更加生机勃发。
    北辰轩在一众侍卫宫人的引领下前往青龙台祈福,天薇也随行其中。青龙台修建在青湖中,高数丈,长二十多里,形如长廊,周身修葺成龙状,龙首在池中高矗,为君王坐席之处,龙身略低,为臣子坐席之处。整个青龙台用青玉石修建,远看如青色巨龙横卧池中,极是气势凛然。
    到了青湖,众朝臣已在台下整齐列队,等候多时。除了二皇子东殊英之外,大皇子东殊睿、三皇子东殊杰、七公主东殊颖、八皇子东殊武、和年幼的十一皇子东殊文,都早已站在青龙台上虔诚以待。
    东海国君共有十二位皇子公主,能活下来的却只有一半之数,其余的大都是年幼时便夭折了。天薇想起自己的几位兄长,情绪顿时变得伤怀,龙国主只有四个儿女,也许是子嗣比之其他皇室较少,幼时的他们真的过得很幸福,然而如今,即使三哥还活着,昔日金华宫中相亲相爱的四个兄妹,也只剩两个了。皇室真像一个被诅咒的家庭,出身其中的孩子,谁知道是幸福还是灾难……
    寿辰祈福乃臣子为国君祈福,东殊烈不必出席,整个祈福仪式十分冗长且沉闷,对于古代的繁文缛节天薇向来很不耐烦,于是她安静待了会,见众人都十分庄重严肃,没人分心注意到她时,便借机离开青龙台,溜去了太清宫。
    再入太清宫,宫殿中依旧荒凉,庞大的树冠覆盖宫殿,将明媚的阳光统统掩盖,偌大的宫殿内一片阴凉。
    天薇这次特意收敛气息,小心查探四周,以免又像上次那般冒出个不速之客打乱她的行动。
    藏书阁年久失修,檐下的横梁已显腐败,木门上朱漆斑驳,走廊的栏杆上布满青苔,整座建筑在树荫下阴暗的光线中显得诡异凄凉。
    轻轻推开大门,门沿处便扑簌簌地落下一片灰尘,天薇郁闷地看着闪避不及被洒上灰尘的袍子,心中把负责打扫的宫人狠狠问候了一遍。
    书阁从里面看很是宽敞,一排排书架整齐地排列在内室中,只是架子上有很多空处,上面结满了蜘蛛网。想来当初在迁宫时,藏书阁中有用的书籍都被搬走了,天薇不由有些纠结,只希望那本经书不要也被搬走才好,否则又得多费一番周折。
    由于书架上的书并不多,翻查起来也较为迅速,不到半个时辰,所有书架上的书已被查完,没有找到经书的天薇并没有多沮丧,这书阁实在太空,经书不在此处倒也不意外。
    天薇再环视一眼昏暗的书阁,确定方才没有漏掉一处地方后,正欲打算离开,走过一处书架时却不慎绊了一下。她低头一眼,原来是这座书架的一根架脚有些残缺,下面便垫了个东西维持平衡。
    不以为意,天薇正走到门口,忽然间心中灵犀乍现,想起那本被压在香炉底下的经书,她又鬼使神差地折身走回到那处书架旁。
    费了点力气从颇为高大沉重的书架下把那垫底抽了出来,天薇扫开上面的灰尘,就着不甚明亮的光线仔细观看。垫底的果然是一本书册,其装订与之前那本白色的《四十二章经》一模一样,只是这本书面是青色,封面上一行潦草得不堪入目的熟悉字体隐隐可见。
    少女顿时一头黑线,曾经在中原掀起多少腥风血雨,引无数王侯将相趋之若鹜的传说中的太祖藏宝图,在三百年后的如今,竟然沦落得如此悲剧凄凉的境地。一本被用来垫香炉,上面洒满香灰,一本被用来垫书架,上面布满灰尘,实在是让人难以置信,唏嘘不已。
    摇头叹息一阵后,天薇将经书用早就准备好的丝绢包好,放入怀中,便离开了藏书阁。
    刚走到殿外,天薇猛然发现地上有其他人行走过的痕迹,还未待她有所反应,身后陡然响起了一阵轻微的脚步声。天薇环视了下四周,轻轻跃上一处被树叶覆盖的屋檐,潜伏不动。
    从太清宫内殿的方向走来两人,那两人下盘稳健,步伐轻盈,呼吸悠绵,一看便知是内家高手,但二人却穿着一身太监的服饰。其中一人手中拿着一张展开的布帛,一人手中拿着一个长形的木盒。
    那两人从天薇所藏的屋檐下路过,正好上方的树冠处有空洞,明亮的光线从空洞处直射而下,天薇看到木盒上的文字和布帛上的图案,心中不由闪过一丝诧异。
    木盒上的漆金有些脱落,天薇一瞥下隐约见盒上刻着“东方”、“先”、“佩剑”等字样,而那布帛上的图案是东海皇宫的布局图,跟赵云璟给她的那张如出一辙。
    待二人走远后,天薇跃下屋檐,看着二人离去的方向,心中犹豫了片刻,最后还是离开了太清宫,直径回了驿馆。
    她和赵云璟向来井水不犯河水,赵云璟从未插手过她的筹策,她也没有理由去干涉赵云璟的图谋。他们之间,只要能维持现在这般和平共存,即使是毫不相干,形同陌路,也总是好的。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