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查漏补缺 阅读至0%

第51章 查漏补缺

书名:三国:重生为阿斗,开局扶刘备 作者:寻一盟主 本章字数:1018字 更新时间:2022-05-11 03:29
    刘备军气势汹浩,来到阳平关。
    望着这座巍峨的关口,刘备心中大定。
    纵使曹操能插翅,也不可能飞过来。
    阳平关集众险之险,可谓是汉中之最。
    刘备曾攻打过阳平关,碰了一鼻子灰。
    如今阳平关在手,守住汉中基业,轻而易举。
    “哈哈哈!”
    “多亏了阿斗啊,要不是他果断,我军恐怕还在阳平关下兴叹。”
    刘备心情舒畅。
    这么多年了,曹操都是压制他暴打。
    今日拿下阳平关,可算是扬眉吐气了。
    “公子胸中有韬略,乃主公之福,蜀中之福啊!”
    黄忠笑着称赞了几句,互相共鸣。
    一旁的法正目光深邃、神秘,谁都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突然。
    马蹄声响起。
    刘禅骑乘一匹健硕神驹,纵横而来。
    姿容俊雅,风度不俗。
    “父亲!”
    刘禅高呼一声,顺势下马,动作一气呵成。
    “孩儿参见父亲!”刘禅抱拳道,器宇轩昂。
    刘备心神一震,没有在第一眼认出来。
    眼前的英俊倜傥的少年郎,竟是他的儿子。
    刘禅出身汉室宗亲,刘备吃过的苦,他都没有吃过。
    从他记事起,刘备已割据荆南,有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
    刘禅丰衣足食,生活越来越潇洒。
    和历史的放纵不同,穿越而来后,刘禅严于律己,精苦锻炼。
    甚至师从赵云,每日锻炼枪法。
    一身强健骨骼,也就这么锻炼出来了。
    “哈哈哈!”
    “公子再经过几年锻炼,就可以上战场了。”
    黄忠大笑着,一眼便看出刘禅也是练家子。
    刘备的神色,却冷寂下来,有些不悦。
    “阿斗年岁尚小,冲锋陷阵之事,万万不可冲动。”
    同时,这也是对刘禅的告诫。
    “父亲放心,孩儿只想学万人兵策,怎能与部下抢功?”
    “哈哈哈!”刘备欣慰地笑了笑,拉着刘禅畅谈军务。
    现在刘禅长大了,很有自己的策略、想法,刘备也不再避讳。
    “此次我军拿下汉中,实属侥幸。”
    “曹操在长安地区,集结了二十万精锐。”
    “纵使压上荆州、益州全部兵马,也很难与曹操抗衡。”
    “但为父偏不信邪,一定要与曹操一较高下!”
    刘备挥舞着臂膀,这一拳很有力量,仿佛砸在曹操脸颊上。
    “为父深知与曹操的差距,因此,我军以固守险要为主。”
    “云长会从荆州出兵,摆出气吞南阳,威胁许都的姿态。”
    “孙权也不会放过这次进军合肥的机会,再加上大汉有识之士,积极地反抗。”
    “我军胜算还是有的!”
    牵一发而动全身!
    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但一提到孙权,刘禅心里“咯噔”一下。
    孙权这会儿非常会演戏,屯兵在淮南之地,做出与曹操争锋的假象。
    实际上已派人潜入荆州,打探消息。
    刘禅在荆州建立互市,绝非挣钱这么简单,最重要的还是打探情报。
    江东的商人进入荆州,只能通过互市,南郡太守糜威严格监控着。
    但仅凭这些情报,很难劝说刘备提防江东。
    此时蜀地的官员,对江东还抱有极大地希望。
    殊不知,自从鲁肃死后,江东的风向已经发生了变化。
    三国的谋士很多,但能够称为“战略家”的,屈指可数。
    曹操阵营中,荀彧是中坚力量。
    他看似不上战场,但在关键时刻,总是能够点醒曹操。
    刘备阵营中,一直以来都是按照诸葛亮“隆中对”制定的战略在走。
    至于江东,则是鲁肃撑起了一面大旗,他的主张是“联刘抗曹”,并且坚定不移地执行。
    鲁肃死后,吕蒙成为了继承者,他是典型的鹰派。
    他的目标只有一个,夺取荆州,补全长江天险。
    在这种情况下,继续相信江东迟早会出事。
    刘禅已经安排了糜威、王平两枚棋子,但还没有决定性的力量。
    或许,现在的刘备也只是以为,关羽北伐不过小打小闹,吸引部分曹军罢了。
    谁能想到关二爷搞出这么大动静,堪比天翻地覆。
    “这次父亲带来了多少兵马?”刘禅好奇道。
    说到这里,刘备露出骄傲的神色。
    “八万!”
    加上守军,约莫十万人镇守阳平关。
    刘禅隐隐觉得哪里不对劲,追问道:“父亲怎么知道,曹军一定会从阳平关来呢?”
    刘备浑身一震,陷入了沉思。
    “曹操军二十万众,辎重无数,除了阳平关,他如何入汉中?”法正反问道。
    “斜谷。”刘禅沉吟一声。
    斜谷自古以来,都是巴蜀通秦川的主要道路。
    “阿斗有所不知,当年张鲁割据汉中之时,曾破坏了斜谷栈道,断绝了巴蜀与朝廷的联系。”刘备解释道。
    刘禅却摇了摇头,道:“夏侯渊治汉中三年,怎么可能没有修缮。”
    轰!
    宛如一道惊雷落下,刘备心神震骇。
    他怎么忽略了这一点?
    “曹军想以最快的速度夺回汉中,他只能走斜谷。”刘禅肯定道。
    走斜谷有一个致命问题,也就是补给问题。
    历史上诸葛亮屡次北伐,不是因为后方没有粮食,而是粮食运不出去。
    遇到雨季,蜀道几乎断绝。
    《孙子兵法》有一句话:“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
    也就是吃敌人一钟的粮草,相当于为后勤补给省了二十钟。
    曹操走斜谷,物资补给肯定无法满足二十万大军。
    但他完全可以派遣精锐,出其不意。
    刘备意识到问题所在,沉吟道:“谁去守斜谷?”
    “大兄可往!”刘禅抱拳道。
    刘备一愣,犹豫道:“为父已命他守上庸。”
    “父亲,孩儿愿替大兄守上庸。”刘禅情真意切。
    “善!”刘备一口答应下来。
    他也不想看到刘封、刘禅走上对立,此次举荐,或许能够拉近二人的关系。
    一个“封”,一个“禅”,合起来就是“封禅”。
    刘备一统天下的野心,可见一斑。
    刘禅没有在阳平关浪费时间,而是火急火燎,赶往上庸。
    上庸原本属于汉中郡,后来拆分出去,成立了上庸郡、汉中郡两郡。
    通过上庸,刘禅可挥师南阳。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