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殷历544年 阅读至0%

第208章 殷历544年

书名:殷商三十年 作者:初等变换 本章字数:1018字 更新时间:2022-02-08 15:32
    殷历544年。
    距离商周第二次孟津大战,已经过去了四年。
    距离恶来在会稽封刻,也过去了四年。
    四年来,恶来率领殷商军团开展了大规模的北伐。
    殷商大军深入茫茫草原,突破崇山峻岭,甚至踏上了严寒之地!
    四年来的战果是辉煌的。
    会稽封刻,标志着殷商南线战事结束。
    而北伐草原,吹响了殷商向北扩张的号角。
    土方,以及更北面的十几个邦国,已经并入殷商版图。
    那些敌对大商的势力,被驱赶到了更北面的荒芜之地。
    阿虎身为大商的北方护法,管辖的地面更大了。
    再加上飞廉的龙雀国,大商在北部的镇守力量,相当强劲。
    征服草原,最大的好处获得大量的高端马力。
    这对提升殷商军团整体的战斗力非常明显。
    尤其是贯彻了人车分离战术之后,殷商兵团的机动力得到了质的飞跃。
    恶来率领的大军来去如风。
    这位身高197的武将,宛如一尊天神,令无数邦国闻风丧胆。
    飞廉是大商第一凶将!
    他的儿子,是大商第一天将!
    摧毁锁龙关、封刻会稽山,是恶来率军征战的巅峰时刻。
    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恶来率领的殷商军团,就被成为殷商的天兵天将。
    不仅外国人这样喊,殷商人也这样喊。
    殷商的武将,就是天将!
    殷商的士兵,就是天兵!
    殷殷成商,天命玄鸟。
    谁也没有想到,殷商开国五百年之后,又诞生一位比肩汤武大帝的存在!
    这是最好的时代!
    最好的殷商时代!
    这个时代,有殷商最繁华的国都——朝歌。
    这个时代,有殷商最繁荣的边塞——孟津。
    这个时代,将星璀璨!
    飞廉、阿虎、红梨花、子仲,组成了殷商四大名将。
    新一代,则有恶来领衔的少将营!
    昔日的少将营,已成如今的将军营!
    殷历524年,少将营被当时还是太子的帝辛,主持成立。
    二十年。
    二十年了!
    当时的懵懂少年,已成长为肩负殷商的骁勇将林!
    当时,恶来只有七岁,少将营里的少年平均年龄不到九岁。
    现在,他们已成殷商军团的中流砥柱!
    二十年,磨练出了少将营的英勇果敢。
    二十年,磨练出了少将营的绝世武功。
    殷商战神飞廉、崇侯阿虎、殷商女武神红梨花,都是他们的师父。
    飞廉的长戈、阿虎的利剑、红梨花的梨花枪,都在这些少年身上得到了传承。
    这些少年,传承了殷商诸多武将的武功和智慧。
    他们,在最优秀的殷商武将呵护下茁壮成长。
    况且,他们本身,就是忠诚的、勇敢的!
    在少将营成立的第二年,也就是殷历525年,他们便经受了三王之乱的淬炼。
    当时,他们还是一群孩子,但他们已经在为天子执戈,为天子执剑!
    他们虽是少年,但已开始勤王!
    他们用热血,浇筑捍卫天子的忠诚,捍卫殷商的忠诚。
    忠诚!
    捍卫天子,夺取荣耀!
    那个时候,恶来八岁。
    现在,恶来二十八岁。
    帝辛曾经说,恶来会成为一名大将军。
    现在,恶来是殷商首屈一指的大将军!
    他率领殷商军团,完成了大商几代人的梦想!
    让大商的国土再次抵达东海之滨!
    需要指出的是,北伐的进程还是建立在恶来的封锁战略之上。
    恶来的封锁战略,就是封锁泰山以东地区。
    泰山大关,是与锁龙关齐名的天下雄关。
    如果硬吃,必定会让大商损失大量士兵。
    综合考虑性价比之后,恶来决定绕过泰山大关,直接开展北伐!
    与其耗尽力气攻打泰山大关,还不如多多开拓大商疆土。
    更快、更有效地增加大商的土地,才是王道。
    所以,恶来在战略上对泰山以东地区实行孤立策略,并在泰山大关沿线建立封锁线,用少量兵力牵制泰山以东邦国。
    泰山大关的确坚固,为泰山以东地区提供了一道强力屏障。
    但是,恶来在泰山之外建立的封锁线,却把泰山大关变成了泰山以东邦国的牢门。
    殷商对泰山大关围而不打,直接去进攻更北面的草原诸国。
    每一次,恶来的大军呼啸着从泰山大关附近经过,都会让泰山大关里的守军一阵心惊胆战。
    然而,他们只见恶来的军团来来去去,就是不来打他们。
    渐渐地,他们对恶来军团的这种操作也习惯了。
    再有恶来军团呼啸而过,泰山大关的守军也不那么紧张了。
    这不是他们的心理素质增强了,而是他们已经麻木了。
    他们没有实力进攻大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恶来率军通过。
    这样的战略,被殷商战略家虞典称为“效益最大化战略”。
    在帝辛的支持下,恶来就这样把泰山以东封锁成了一座孤岛,同时接连不断地在北面攻城略地。
    虽然泰山以东不在殷商版图之内,但是恶来的捷报却越来越多。
    帝辛和红梨花、妲己戏称,恶来是挖到宝藏了。
    红梨花把这比喻为是恶来摘到了一串葡萄,吃得很欢,一颗接一颗,根本停不下来。
    妲己则说,恶来是跑马夺地,策马奔腾一圈,就拿下一块地盘。
    为了跟上恶来攻城略地的速度,帝辛专门安排费仲和阿虎组成了战争资源局。
    恶来在前面攻城略地,费仲就跟在后面在新的土地上推行大商法治,阿虎则是一面给恶来提供情报支持,一面帮助费仲维持新土地上的治安。
    这样,一有新土地入账,就能立刻转化为大商的有效利用土地。
    按照帝辛的构想,费仲在新土地上进行资源再分配,最大限度地挖掘新国土的潜力。
    另外,费仲还充当了粮草保障官的角色。
    根据恶来出兵的需求,费仲建立了一条南北补给线,对恶来的北伐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而且,费仲有管理孟津自贸区的经验,在新土地的商业运作上,也是如鱼得水。
    这位殷商执政使,为殷商消化新开拓的土地,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年来,恶来的进攻速度是惊人的。
    他进军到北方草原腹地,跨过阴山,并且向东攻略只大海。
    继续向北,恶来攻略了燕山之外的严寒之地,将北面的大片海面变成了殷商的内湖。
    这就是恶来四年来建立的战功。
    这样的建功速度,创造了殷商五百年未有之纪录。
    第一天将的头衔,实至名归。
    现在,大商北面的战事也已结束。
    除非是帝辛打算向更遥远的蛮荒之地进军,甚至踏上冰原、极寒之地。
    不过,眼下,帝辛还没有这个打算。
    泰山以东,不是还没有并入大商版图吗?
    接下来,就是征服泰山以东。
    对于这一点,帝辛采纳了恶来的缓慢磨血的策略。
    泰山大关,是天下第一大关。
    巍峨高峻,平地高楼。
    泰山大关,不好打。
    要打,必定付出巨大的代价。
    然而,帝辛和恶来都想付出这样的代价。
    他们不傻。
    殷商的人命非常宝贵。
    殷商的每一个士兵,都不是可以随意牺牲的。
    他们拥有了殷商最好的时代,但这是他们拼抢到手的。
    他们,知道这些东西来之不易。
    所以,帝辛才会在东征的战略上,实行远交近攻。
    能用威势让对手屈服,就不动武。
    这就是用最小的代价来获取最大的胜利。
    否则,他们破坏一遍敌对国,要付一次钱,等敌对国被打下了,他们重建那片土地还要再付一次钱。
    这不是很不划算吗?
    如果不动武,就让对手屈服,不仅可以省下这两笔钱,还能省下动武的军费。
    这种战法最成功的战例,就是南橘国归商。
    可惜,那样理想的战例太难促成了。
    很多邦国,只是那个战例的半成品。
    一般是被恶来的军团打服之后,才投降。
    不过,这样也很好了,及时减少大商的军费支出,也能在重建的时候少花一些钱。
    有了这样的思路,就不难理解帝辛对于泰山大关的缓兵之计了。
    南线和北线的战事结束之后,殷商能够自由调动的兵团就更多了。
    于是,针对泰山大关的封锁就更加严厉了。
    恶来会不定期地派出一支兵团袭扰泰山大关,做出全面开战的架势,吓唬吓唬泰山以东的邦国。
    他并没有真的去打,主要是是从心理上,对敌人进行威慑。
    这是疲敌之策,消耗敌人的锐气和士气。
    为全面进攻做准备。
    恶来不断向泰山封锁线增加军事储备,包括各种攻城装备,战车等等。
    另外,恶来还策划在泰山封锁线进行军演,震撼泰山大关的守军,动摇其意志。
    恶来的战法很有效果,泰山大关的守军不胜其扰。
    泰山大关经常枕戈待旦,却并没有迎来恶来的大规模进攻。
    这是非常令人气愤的。
    但是,他们又不想太早与恶来展开决战。
    如果恶来直接全面攻关,他们并没有十足的信心能守住泰山大关。
    毕竟,恶来名声在外。
    大商第一天将的能力,可不是盖的。
    与此同时,大商的其他能臣武将也在积极配合恶来,配合封锁泰山大关。
    殷商,正在把泰山大关,变成一座死关。
    泰山以东的邦国完全感觉到,他们被关进了一座监狱。
    而这座监狱的围墙,就是周围的海面。
    监狱的大门,就是他们亲手捍卫的泰山大关。
    殷商的封锁线,是加在监狱大门上的一把锁。
    现在,殷商就是在玩弄泰山以东的邦国。
    迟早有一天,这最后一块土地,会并入大商的版图。
    现在,殷商还不着急。
    至于西面,岐周被殷商死死压制,动弹不得。
    岐周两次造反,皆被镇压。
    这是令殷商人最自豪的事情。
    他们是天下第一强国的公民。
    他们的国家有着最强大的军团,有着最优秀的将军!
    殷商二爷,守卫孟津!
    飞廉、恶来,随时支援!
    孟津,不可陷落!
    岐周,翻不了天!
    一个小小的诸侯,胆敢造反大商,简直作死!
    所有人都知道,岐周之虎、姬昌,现在还被关在羑里监狱。
    这位大文豪,坐不了岐周的王座,就只能在监狱连载他那本扑街书。
    而姬昌那个傻儿子,偏偏自不量力,非要和大商叫板,死有余辜!
    四年前,姬发没有死在孟津城下,是他最大的造化!
    民意调查显示,超过百分之九十的殷商人认为,姬发那种渣滓,早就该死了。
    姬发的才能,不及姬考的万分之一!
    姬昌生出姬发这样的傻儿子,实在是上天对他的惩罚。
    可惜,姬考死了。否则,岐周恐怕还真不好对付。
    不过,话说回来,姬考如果还在岐周之主的位置上,或许就不会有商周第二次孟津之战。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有。
    姬考是最有自知之明的人。
    他知晓利害。
    他绝不会把岐周推入深渊,也不会随意挑战大商的权威。
    姬考这样的人才,实在是应该为殷商效力。
    可惜,他是天下第一孝子,他就算想为殷商效力,恐怕也做不到。
    虽然这非常遗憾,但仍然不影响殷商人缅怀这位天下第一能臣。
    如果殷商人对帝辛有啥不满意的,那么处决姬考,会是最不满意的一件事。
    唉,这一晃,距离姬考被处决,已经十一年了。
    如果姬考为大商效力十一年,大商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呢?
    虽然姬考是一个岐周人,但很多殷商人却把他视为自己的同胞。
    姬考一生大半部分时间都在殷商。
    朝歌大学,记载着姬考的学业传奇。
    殷商运动会,记载着姬考的才华横溢。
    孟津自贸区,记载着姬考的兢兢业业。
    如果在当今天下,评选一位完美的人,很多殷商人会选择姬考。
    这样的人,不该死,不该生在岐周!
    天妒英才啊!
    现在的殷商,很多风云人物都是姬考的好朋友。
    殷商执政使费仲、殷商太史虞名、殷商二爷子仲,都是姬考的挚友。
    就连殷商战神飞廉、北方护法阿虎、第一天将恶来也与姬考关系不错。
    殷商执政官虞典,更是盛赞姬考。
    可惜,姬考死了。
    姬考,已经死了十一年。
    帝辛处决了姬考,并以国葬的规格,把姬考葬在了朝歌郊外。
    每年,姬考生前的朋友们都会去祭奠。
    帝辛虽然没有去,但总会让阿虎捎去一个花篮。
    毕竟,那是他最看重的天下第一能臣啊。
    费仲,作为姬考的同窗好友,是心情复杂的。
    他为姬考感到悲伤,又为姬考感到不公平,又认为姬考太愚蠢……
    多么想有一天,他们还能在孟津自贸区共事的那样,去朝歌大饭店约饭,不断捧杯,谈天说地。
    一切都回不来了。
    不过,有一天,商伯和虞名、费仲一起聚餐的时候,摘下了面具。
    “姬考!”
    费仲惊愕出声。
    “我不是姬考,我是商伯。我只是和姬考长得很像!”
    “……”
    “费总,商伯认为,既然他长得这么像姬考,就不妨来扮演姬考。”
    “…..”
    “是的。你们就把我当成姬考。小名,费总,再来一杯!”
    “像!太像了!”费仲喃喃道。
    三个人碰了一杯。
    “虽然你不是姬考,但却让我感觉姬考好像还活着。商伯,谢谢你。”
    “你可以叫我姬考。我们是朝歌大学的同学嘛。”
    费仲有些震撼。
    这个商伯,和姬考实在太像了。
    如果不是知道姬考死了,他就认定商伯是姬考。
    或许,是商伯的演技太高了。
    费仲摇了摇头:“不,你是商伯。”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