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好嘞,小二,带三位客官到二楼。”掌柜的一见生意来了,马上喜笑颜开。
“哎,终于到了,这京都比之扬州还真是繁华。国都就是不一样啊!”年龄较小的书生站在窗前看着下面人来人往的大街。
“是啊,终于到了,不过奕弟,放着那么多好的客栈不住,怎么尽住这里呀?”原先那个书生在打量一遍房中的摆设后,皱着眉头说道。
“阳兄,咱们现在是出门在外,比不得家里,哪能事事这样随意,咱们的银子也得省着点花,不然到时候喝西北风去啊。再说了,像我们这样的打扮去住那样的客栈,岂不引人怀疑?”小书生说完闭着眼睛假寐着,也在考虑以后的生活,一路下来银子花了不少,哎,都怪自己心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沿入撒下的银子没有上千也有好几百两呢,真是心疼啊!
“小……不是,二弟,我给你按摩按摩吧。”三人中未发话的那年纪与年龄大的相仿的书生说道。不消说,这三人就是离家出走、化名为萧奕的肖丽等。三人经过一个朋的长途跋涉终于到了京都。其实一般人十天半个月就能到的,一来因为无事,二来第一次出远门,肖丽在现代什么没见过,对于沿途一些民间的风土人情也是见怪不怪;但杨一跳跟紫菱就不一样了,虽然杨一跳也是见过世面的,但是对于民间的东西也是不了解的,所以跟紫菱两人就像个土包子一样,见了什么都稀奇,觉得新鲜,一路走走停停难免就这样了。
三人在客栈里稍事休息了两天,才又生龙活虎的。
“今天出去逛逛吧,顺便也打探一下市场行情,好好计划计划吧。”肖丽边吃着早饭边道。
“打探市场行情?你想做点什么?对了,这两天晚上你都上哪儿去了,我去找你你也不在房间,出去也不跟我们说一声,万一出事了可怎么办?”杨一跳头也不抬的问着。
“没什么事,就是觉得无聊出去走走;还有我们总得找点事做吧,总不能坐吃山空吧,虽然我们带的银子够我们花用几年的,但是俗话说的好‘人无远虑,必有近穷’啊,得趁咱们手头宽松时好好划算划算,要到了真没银子的时候再想那就晚了。”肖丽一副老神在在的神情,“这样,还是先解决住房的问题吧,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咱们老是住客栈也不是办法呀,而且长住的话也不划算,是吧!”
“恩,也是,不管怎么样总得有个栖身之地才好。”紫菱与杨一跳也赞同的点点头。
出了客栈,一路往西行去。据客栈的小二说:北边是皇城及皇亲国戚的府宅;南边是一些达官显贵的住宅,普通人是不能住的;东边是商贾之地,地价比较贵;而西边是普通平民住宅区,地价相对便宜。根据现在的身份三人一致决定在城西定居。
三人一路穿街过巷,才来到了所谓的平民区。
“二弟,前面那人不是那位姑娘吗?”紫菱拉了拉肖丽指了指前面一个白色的人影。
“嗯,她怎么也来京都了,看这样子她也在这边住。”说话的当儿那道人影已经进了一所民宅了。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啊,此人不是别人,就是在她们刚出城的那天碰上的那位身伴一只白貂的姑娘。只是不明白她为何会出现在这里,当日那情形看她也不像是一般一家的儿女啊。
“奕弟,我们就要这间吧。”看了几处房舍,最后才做决定。房子分为前后两院,前院共有五间房,往里有一月亮型的拱门,穿过是一小院,院里正、偏房各三间;墙角有十来杆翠竹,院中有几盆花草,一张石桌。
“嗯,这房子还算可以,只是不知价格方面怎么样?”肖丽边看边问着一旁的屋主,原来这屋主也是做小本买卖的,后来赚了点钱,发展到了外地,这次回来是接家眷的,顺便把不住的房子卖了。
“不贵,就一百两吧。要知道,我这房子可是六成新呢,前两年才盖的。”屋主伸出一根手指头道。
“不是吧,还不贵,刚才我们在前面看了几家,有一家跟你这里差不多就是家具少了点,人家开价才六十两呢,相差也太大了,我们要是那么有钱的话也不来这边看房子了。”肖丽边盘算着边道。要知道这里一两银子等于一千文钱,两文钱一个包子,一个普通人家一年的开销也才一二十两,四十两可不是笔小数目。
“瞧您说的,您也知道东西多是不,当然价钱就要贵一点嘛,要不这样八十两的底价,算便宜了吧,要不是急着走,我也不卖呢。”屋主看了看三人,最后才爽快地道。
“七十两,怎么样,虽说多了点家具,但你这些家具可不值什么钱,你看,这桌子这么旧了,油漆都要掉了,我还不得重新添置。”肖丽摸了摸那张旧得快要掉漆的餐桌。
“好吧,七十两就七十两,这是房契。”屋主良久才下决心道,又看了看一旁的肖丽,“小兄弟以后要是做生意啊,绝对能发大财,小小年纪就这么精明。”
银货两讫后,“真好,真是太厉害了,我们终于有属于自己的家了。”紫菱拉着肖丽高兴地蹦着。
“是啊,终于有了自己的狗窝,我们还是赶紧回客栈拿东西吧,下午可有得忙了。好了,别蹦了,再蹦地就要陷了。”肖丽好笑的拍了拍正兴奋不已的紫菱。
俗话说的好啊:人逢喜事精神爽。排除后顾之忧后,三人的心情自然不言而喻,走起路来都觉得虎虎生风,格外轻松。
说动手就动手,三人租了一辆马车,把日常要用的东西都一齐购置齐全了,回到新屋已经累得精疲力尽了。东西也来不及整理就睡了。就这样经过几天的功夫后,三人正式在天元京都定居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