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番外-明霞vs新帝⑦ 阅读至0%

第127章 番外-明霞vs新帝⑦

书名:侯门娇香 作者:李息隐 本章字数:1018字 更新时间:2021-07-27 02:22
    萧衍愣住。
    说实话,这些年来,他心中一直有在暗怪明霞当年的不告而别。所以,每回提笔想给她写信时,都会想到当年的事来。而只要想到当年,他心中总是还留有那股意不平在的。
    他承认,他不够大方。他承认,在对待明霞这件事上,他过于小家子气了。
    不由又想,若是这三年间,但凡他能主动给明霞写哪怕一封信。哪怕什么都不说,只写“等你回家”或者“一路平安”几个字,他们之间这三年来,都不会僵硬至此。
    然,如今萧衍既然能亲自过来此地接她回家,态度也算很明显了。他不怪明霞了。只要明霞肯就此随她回京,只要她能答应他回去后即刻举行大婚,那么,对她三年前的不告而别,他也不会再去在意。
    “是朕错了。”萧衍主动承认错误,“那一年春时,你突然的不告而别。等朕得到消息时追出去,早已不见了你的身影。朕若不是皇帝,若无国事处理,早纵马追随你而去了。可朕纵然想随你而去,也万不可能丢下臣民不管的。”
    “明霞,希望你能够原谅朕。”
    年轻帝王态度真诚言辞恳切,明霞受之有愧。
    明霞忙说:“圣上乃是万民的圣上,圣上任何时候都该要以万民为重的。至于三年前……三年前臣女之所以不告而别,也是想着,即便是和圣上道了别,除了徒惹圣上伤心外,好像也没别的什么用处。而臣女游历民间心意已决,也怕到时候圣上会劝臣女、不放臣女走,所以才……”
    萧衍回首想了想,的确,若是当初明霞出发前入宫来和他道别的话,凭着太皇太后当初逼他纳妃的那种架势,他也定会说服明霞不要离开京城的。
    如此想来,当初她不告而别,也不尽然都是错的。她也有她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在。
    “那有关这件事,我们既然说清楚,此事到此为止,日后皆不许再提。既然说开了,以后你我都不可因此事而心存不满和芥蒂。可好?”萧衍语气颇有些卑微的问,倒像是怕明霞还在生气一样。
    明霞倒是大方的,她笑着说:“这本来也不是什么事啊。既然如今敞开了说,此事孰是孰非都不管了,就算过去了。”
    萧衍这才算是真正放下心来。
    心中巨石放下后,再次打量起明霞来,萧衍则又比方才认真和用心许多。
    他的姑娘,他藏放在心中多年的小姑娘,终于长大了。
    “既然如此,回京便完婚吧?”萧衍不想再等了。如今明霞已满十五,等回去后,想来赵侯府会立即给她办及笄之礼。办了及笄之礼后,也算是成年了。
    那么,早则今秋,迟则明春,他们也该成婚了。
    明霞倒也没有扭捏难为情,她心里也知道,她迟早是要嫁给他为妻的。她也是迟早要做这个天下的皇后的。她愿意做他的妻,也愿意做这个大晋朝的皇后。
    “好。”明霞应下。
    萧衍一时高兴,再加上多年的思念堆积成疾,他竟然有些忘了二人如今的身伤。心里在想什么,行动上便就去做什么了。他伸出双臂来,揽了明霞入怀。
    明霞虽有些措手不及,但却没有明显的慌乱。只在他拥了自己有一会儿后,明霞则说:“如今你我还不是夫妻,还望圣上能够顾及臣女的名声。”
    萧衍这才十分不舍的松开人,而后和明霞道歉:“是朕失礼了。”
    萧衍是有备而来,身边又有得力干将在。所以,义安郡内的水匪和一干贪官污吏,自然是讨不到什么便宜。
    启程回京时,已经是一个多月后。等成功抵达京城时,已经入秋了。
    卢氏早几天前就收到了女儿写回来的信,说是就这几天能到。所以这几日,卢氏激动得整宿整宿都睡不着。
    有三年半没有见到女儿了,天知道这三年多来她是怎么过过来的。虽然和女儿
    每月通一封信,且女儿每到一处都有向她汇报自己的情况……但到底是不在身边,不在眼前,要说完全放心,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但女儿从小主意就大,她爹都管不了她,何况她这个做娘的了。
    她早两年前就和她在信中说过了,要她外头游历一年半载的也差不多了,能回来赶紧回来。可她每回都总有理由说服自己。
    到后来,她索性也不再劝了,只叮嘱她在外面万望保重。
    她最担心的自然是女儿的安危了。
    但万幸的是,女儿在外这三年多来,并没有遇到什么事儿。而这回,虽说她身处义安郡那等虎狼之地,但好歹有圣上陪在她身边,这回回程,也是有圣驾陪伴,想来是不会有什么危险的。
    卢氏想,这回女儿回来后,日后若再打什么出门游历的主意,她是死活不会答应了。
    明霞是随圣驾一起回京的,圣驾到城门口时,百官相迎。卢氏等女眷虽然没能去城门口迎接,但却是早早就等候在了赵侯府门口的。
    卢氏母子在,二房的柳氏也领着三个子女等在门口处。时不时张望一下,显然都很高兴。
    兄弟姐妹四人中,显然就只有墩哥儿赵书瑾记得姐姐。另外三个都还很小,姐姐出门游历时,他们才两岁。
    “娘亲,姐姐长什么样啊?”赵瑜和明霞是一母所出的亲兄弟,平日里天天听母亲念叨姐姐、思念姐姐,以至于,他如今特别好奇姐姐长什么样。
    自他记事起,姐姐就是很神秘的存在。在家时爹娘常常挂在嘴边,去了太奶奶和婶娘、叔祖母那里,他们也三句话有两句都不离姐姐,月姑姑回来后,更是句句都是姐姐。
    所以,他真的很好奇,姐姐到底长什么样啊。
    莫非有三头六臂?
    不过,当赵瑜真正瞧见人时,赵瑜傻眼了。
    姐姐长得,和他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
    他想象中的姐姐是那种高大魁梧的壮娘,但眼前的姐姐,则是一个比他所见过的任何一个女子都要貌美的年轻女子。
    赵瑜双眼几乎都要黏在姐姐身上了,还是母亲推了他一把,他才省过神来。
    “见过长姐。”赵瑜早在三岁时就启蒙了,如今更是和家中兄弟姐妹一起在家学里念书,早懂了规矩。
    见过几位长辈后,明霞忙把目光和心思放在了弟弟妹妹们身上。
    除了墩哥儿她还算能认识外,其他三个早都大变样了。
    不过也是,她那年走的时候,他们才两岁。而如今,都五岁了。
    不过虽然都大变样了,但明霞依稀能从几人的眉眼中看出他们小时候的样子来。明霞只略想了想,便一一点出了三人的身份和名字来。
    被点到名的赵珏和明薇,忙也笑嘻嘻的来给长姐拱手作揖。
    “见过长姐。”
    明霞很高兴,半弯下腰来,挨着抚摸了他们的小脑袋,以示亲近。
    又说:“给你们带了礼物,走,先进去。”
    墩哥儿毕竟大了,如今十岁的他,早在父亲的磨砺下长成了一副小小男子汉的形象。在父亲的教诲下,他也一点点蜕变,成了一个誓要尽忠职守孝忠朝廷日后做大将军的赵家大公子,早不是当年的那个只知道胡闹的小屁孩儿了。
    所以对于长姐所说的礼物,他虽也期待,但却明显没有另外三个那么高兴。
    明霞一手牵着赵瑜,一手牵着明薇。而墩哥儿,则牵着弟弟赵珏,几人一起往家去。
    老太君如今年迈,又是长辈,自是等在了溢福园内,并没有出来迎接。而李氏,则陪在了老太君身边。
    赵映月没算到明霞今天就抵京,所以,两天前她随未婚夫去
    了雍州大营检阅军队去了。此番没在家。
    明霞一路赶回来风尘仆仆,所以,先去拜见了老太君后,就先回碧桐院梳洗了。等再回到溢福园时,已经是一个时辰之后了。
    一家其乐融融的坐在一起,都很高兴。明霞把送给大家的礼物都拿了出来,也说了不少这三年在外游历的一些趣闻趣事,说的不仅是墩哥儿,就是那三个小的,都很心痒。恨不能自己快快长大,然后也好和长姐一样,日后出门游历。
    一整日都呆在溢福园老太君那儿,等吃了晚饭后,才各自散去。
    晚上赵侯爷回府,明霞自然先去拜见了爹爹。
    白日在城外时,赵侯爷已经和女儿见过面了。所以,该激动也激动过了,这会儿情绪倒是还好。
    只是,方才从宫里回来,圣上当着他面特意提了和明霞的婚事一事。并且也提前和他说了,就这几日,他会和太皇太后、太后一起,择一个良辰吉日,然后把要娶明霞为后的事情昭告天下。
    此番回来,赵侯爷是和女儿妻子一起商议这件事的。
    卢氏却并不想这么快把女儿嫁到皇宫里去,她万分舍不得的说:“不行!这也太快了些。明霞虽则今年就及笄了,但是也没谁规定及笄了就必须立马嫁人的。世家千金,在家留到十七八、十□□再嫁的,也不在少数。”
    又说:“我明霞出门游历三年多,我们母女都好些年未见了。如今好不易女儿回家来了,就想要她这么快嫁人?再让我们母女分离?这是万万不可能的。”
    卢氏舍不得。若是可以的话,她恨不能留女儿到二十岁再嫁人。
    就不说嫁去皇宫里了,就是嫁到一般世家大族去,也不好隔三岔五的母女就见个面啊。她想日日都能见到女儿,不想这么快就再和女儿分开。
    这些道理,赵侯爷也都懂。而且,其实他心里和妻子想的一样。
    三年多没见,为人父母的,谁不希望日后尽可能多的和女儿见面?
    但一来赵侯爷能明白圣上的难处,知道他这三年多来是怎么和太皇太后抗衡的。二来,这件事情,其实他们做父母的说了都不算,还是得明霞自己来做决定。
    所以,面对妻子的诉苦,赵侯爷也没说什么,只望向女儿道:“明霞,这是你一辈子的终身大事,你自己拿主意。”
    明霞想了想,站起身子来。先朝父母各行了一礼后,这才说:“女儿三年多一个人游历在外,未能在父母跟前尽孝,是女儿的错。此番回来,日后定日日伺候、孝敬在父亲母亲跟前,再不离开父母半步。”
    “可又说胡话。”卢氏说,“嫁人还是得嫁的,娘只是不想你马上就嫁。”
    明霞点头:“娘的心意,女儿能明白。只是……只是三年前女儿执意离京出门游历,丢圣上一人在宫内应对太皇太后和诸位大臣,女儿原也是有私心的。女儿既不想圣上违抗太皇太后的懿旨,也不愿去帮太皇太后劝他纳妃,所以,女儿只能选择逃避。他做什么选择,完全交给他自己。”
    “其实说实话,女儿当初走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他扛不住会先纳妃的准备了。只是女儿没有想到,这三年多,他竟然真就一个人扛下来了。”
    “他能为了女儿违抗太后的意思,女儿心中万分感动。”明霞说,“以心换心的话,既然他已经为女儿做到这个地步了,女儿也该替他考虑一些。”
    “圣上过完年就二十了,若到时候行了冠礼却后宫还是空无一人的话,就实在说不过去了。所以,这次便是女儿舍不得父亲母亲,也只能不孝了。”
    说完,明霞在父母跟前跪了下来。
    赵侯夫妻见状,忙一起去扶起女儿。
    赵侯还好,但卢氏却是哭得厉害。
    明霞对母亲说:“只是先昭告天下,大婚日期却还未定。怎么着,也得等到明年了。女儿在家,还能陪娘亲好几个月呢,这几个月,女儿定日日伴在
    母亲身旁,寸步不离。”
    卢氏也不说话,就只是搂着女儿哭。
    明霞知道母亲舍不得自己,但其实这也没法子。除非她一辈子不嫁人,否则的话,这一关总是要过的。
    为了分散母亲注意力,明霞聪明的把注意力转到姑姑赵映月身上去。
    “对了,姑姑未婚夫是个什么样的人?”明霞问,“可惜今天女儿回家,姑姑却去了雍城,不然的话,女儿就能见到未来姑父了。”
    说起这个来,卢氏还是蛮高兴的。
    “是个将军,虽没什么家世背景,但小伙子长得却是英俊挺拔十分出众的。而且,我们都有考验过他,你叔祖母甚至还派人跟踪过他……”她笑起来,“作风良好,为人正义,和你姑姑性子互补。最关键的是,人是你姑姑自己选的,你叔祖母也满意,皆大欢喜。”
    “听母亲信中说,十月就大婚了?”明霞说,“这回怎么这么着急,等姑姑从雍州回来,我定要好好和她说道说道。”
    “女大不中留。”卢氏感慨,也不知道说的是谁,只搂着女儿道,“你叔祖母也是,女儿大事没定的时候,她着急。如今定下来了,人郎君品貌性情皆不错,是个良婿,她竟也着急。说是舍不得。尤其近一个月来,眼瞅着婚期越来越近,她越发的唉声叹气了。”
    明霞偷笑,天下的娘亲不都是这样吗?
    赵映月是两天后回来的,一回到家来,衣裳都还没换呢,就往碧桐院来找明霞了。
    二人较于三年多前,都是大变样了。明霞由豆蔻少女长成了多姿婀娜的淑女,而赵映月因上了战场打了几场仗的缘故,曾经的美娇娘如今越发添了几分英气在。
    两人手拉着手相互打量了许久,而后才各自捂嘴笑作一团。
    “真可惜!”赵映月说,“你这才回家,我就要嫁人了。”
    明霞说:“那你能舍弃你未来的夫君,在家多陪我一段时日吗?”
    “那不能够。”赵映月笑着说,“我们都已经为了等你回来,把婚期延迟了。如若不然的话,早在春天时就成亲了。”
    “哼。”明霞故意说,“如今在你心中,我显然不那么重要了。你这是见色忘友。”
    赵映月嘻嘻笑,仗着自己手劲大,用手去捏了捏明霞脸,说:“小明霞,你出门几年,也学坏了嘛。什么叫见色忘友啊?”又笑着说,“再说了,就算我不嫁人,你能一辈子不嫁人?别以为我不知道啊,宫里很快就要旨意要传到侯府来了,你最迟明年秋,可就要嫁人做皇后了。”
    “你能舍弃你的皇帝陛下?”
    明霞也笑:“不能。”
    赵映月的夫婿没什么家世,是靠自己搏出来的一片前程。且,其和赵映月的两位兄长都是旧识,是战友。所以,也算是知根知底的老相识了。
    赵姑爷有自己的将军府,家中父母也都还在。到了成亲那日,排场也不小,去府上道贺的人也不乏京中世家子弟,算是给足了他面子。
    李氏心情一直都是起起伏伏的,先是担心女儿一辈子不肯嫁,后当女儿回京告诉她说有相中了的人时,她又舍不得女儿嫁。再到如今,女儿出嫁了后,她才算稳住了这份心情。
    如今儿女皆成家,她也没什么心事了。
    平日里,就只尽心尽责的孝敬在婆母老太君身边,陪着她老人家过日子。
    赵映月成亲后不久,宫里来了圣旨,是册立赵氏嫡长女明霞为皇后的圣旨。成亲日在次年六月份。而这个成亲的日期,也是赵侯夫妻和宫里的几位再加上钦天监测算,一早就定好的。
    自从立后的圣旨发下来后,卢氏每日就是掰着手指头过日子,天知道她有多希望日子过得慢一些,再慢一些。
    但再怎么盼着日子走慢点,该来的这一天也总会来。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