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番外(盛平三十八年) 阅读至0%

第223章 番外(盛平三十八年)

书名:穿成皇太女后搞基建 作者:枝呦九 本章字数:1018字 更新时间:2021-09-07 20:21
    盛平二十八年春,折青大赏群臣。
    先是群英册上的人,然后是名臣。
    沈柳下去之后,折青的目光锁定在孙香身上。
    孙香笑着前行一步。
    “陛下,臣在。”
    折青就看她,“咱们两个都在京都,呆在一起的时间都是最久的。”
    很久之前,孙香来京都是为了考大学的商部,后来被她拐了回来。
    折青是受后世教育长大的,知道一个国家的商业至关重要,也知道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离不开钱。
    如果禹国要长盛不衰,能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前面走,肯定是需要商业的支持。
    别的不说,就说军费,每年的开支就很大。
    她给了孙香最大的权利,组建了商部。
    商部组建之后,孙香确实如她所料,让整个禹国的经济都活了起来。这么多年来,孙香几乎没有休息,一直都在不断的奔波于各个经济体之间。
    “阿娘,多谢你。”
    因为有了你,她不再担心军费会拖欠,不再担心教育银两没有支援,不再担心各个实验室的研究银子没有了,也不必担心农人会没有银子去买农具,老牛。
    至于商人,有孙香在,就能盘活了整个盘。
    孙香,她实在是感激的。
    折青将刻着她名字的颁奖牌给她,“以后,你就可以休息了。”
    孙香哎了一声。
    孙香后退,苍水站了出来。
    然后是罗玉松,阿骨燕,梁十三,阿福,齐愿,小意,丹瞳,红红。
    红红还挺不好意思的,因为她年纪最小,还没有其他人做出的贡献大。
    最后又是莫启,顾溪桥,秦宽,张弛等人的事迹,足足说了一个上午,才算是停。
    完了之后,大家便开始前往奇迹宫里面吃午膳。
    午膳是自助的形式,众多臣子穿着官服聚集在一处用餐。
    “哎,今日被嘉赏的人真是出尽了风头。”
    “咱们就不提那些群英册上的大人们,也不提这些年的老臣,单单只说那些咱们听都没有听过的人物。”
    “比如我就不知道那个叫黄有为的,这是什么人物?”
    “这你都不知道,这是老臣啊,在孙香大人来之前,都是他在跑西域到京都的商路,后来跟着孙香大人,跑了禹国跟六国的商路,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当年只要从商的都认识他。”
    “这人还好善乐施,捐献了自己的一半家产出去,是最早跟着陛下的人,这些年,陛下还给他赐了个宅子呢。”
    “原来如此。”
    两人端着一块蛋糕,站在边角说话,然后便见一个人过来,也是同僚,跟两人问话。
    “我见今日还有一个洪公,那是谁?”
    “是啊,我也没有听说啊。”
    “哎哟,你们没有听说他?洪公是原晋之人,刚开始在晋国做官,后来因为表现好,就慢慢的升了官,后来,他响应朝廷,在当地推行希望小学,是做的最好的一个。”
    “这我就是在想不明白了,那么多地方建了希望小学,怎么就他得到了嘉奖?”
    “你还真是年轻,什么事情都不打听——以后这话可不要出去说,我只跟你说一句话,洪公所管辖的地方,孩子们要是想出来
    读书,那就要走山路,过天梯,读书多不容易?”
    “为了解决这事情,他足足耗在了那里二十年,不怕跟你说,以他的功绩,早就已经可以调走了。可是为了孩子们,他一直坚守在那里。”
    问话的人十分羞愧,“我确实不知道,但如今听了他的事迹,十分的钦佩。”
    然后道:“不过,我今日总算见到了孙凰校长。”
    孙凰校长啊——
    众人钦佩道:“她真是令人折服。这么多年来,女校已经遍地生花。她还遭受过绑架。”
    “什么?!我没有听说过,快,说说。”
    “事情说来也简单,起因皆是因为当年孙凰校长有意在万民大会上提出若有溺婴者,随禹国杀人律法,结果就遭到了毒手,幸而她自己机智,逃了出来,不然后果不敢设想。”
    “啊,是那一年的禁溺婴令。那次的禁婴令一出,第二年统计人口,可多出了不少的女娃娃,可见每年杀了多少啊。”
    “造孽啊,所以说,孙凰校长功德无量。”
    “对啊。”
    “别说孙凰校长,就是她如今女校出来的姑娘们,也是不得了。你们听闻了吗?有一个叫做巫铃的,如今已经继承了孙凰大人的意志。
    “巫铃?我记起来了,她也很厉害,怎么这么没有来?”
    “有她的名臣牌,不过这次让孙凰校长帮她领回去的,你们没有听说吗?她如今正在鸿州那边创办女校呢。那里是山区,出来一趟不容易。”
    “你们看,洪公去跟孙凰校长说话了,是不是谈女校的事情?”
    “不知道。”
    三天一边说,一边吃完了手里的蛋糕,然后又去端酒喝。
    “这是新出来的气泡水,你们尝尝,我好喜欢啊。”
    “嗯,我也喜欢,不过这款气泡水还新推出了一种草莓味道的,你们喝了吗?”
    “喝了喝了,我们都喝了。”
    “哎,我听闻马上就要在京都建设电了,你们家里可去报名了?”
    “报名了,能不报名吗?只是地价更贵了,不过也是值得的,电力一来,就不用再在煤油灯或者蜡烛下面看书了,听说电力灯对眼睛好。”
    “得了吧,我可是听闻那普通的电力灯昏黄的很,照射的人蜡黄蜡黄。”
    “——你这人,真是扫兴,不说了不说了。”
    “哎,别说话了,陛下朝这边看过来了。”
    折青确实看见他们了。
    这是几个年轻的面孔,她记得他们的名字。
    “徐林意,王茂山,王楚,你们几个在说什么?”
    被陛下准确的叫出名字,三个年轻人俱都激动的脸红,三人如今还没有上朝的资格,只是在工部里面做事情,谁知道陛下竟然知道他们。
    折青就道:“上次你们工部奏对,你们三个人的功绩十分突出,朕自然记得。”
    三人更加激动了。
    每三月,就有一次群臣奏对。只要有编制在身,便要去陛下面前奏对。在去之前,陛下会有一份他们的功绩书和简历,有时候陛下会简单的问问他们的上官几句话,然后再抽几个人出来随意问问题,若是答出来了还好,要是没有答出来,那就是最大的笑话。
    所以即便考进了朝廷,有了编制,大家都不会让自己放松警惕。
    他们会更加努力的往前面冲,所以有句话叫做:
    没有能力,就不要去京都做官。
    但是其他的地方也开始采用陛下这种法子,每三月就会有一次朝会,朝会上面,会询问大家各种问题,这时候就问的比较具体了,比如说当地的民生,物价。
    这般长时间的奏对,朝会,那上官对下官就会有一个印象了。
    折青的记性好,自然记得他们。
    她笑着道:“吃好喝好,朕再去其他地方走走。”
    然后就走了。
    几个人就松了一口气,然后感慨陛下真好:不是工作时间,绝对不会问你工作的事情,也不会打探你的隐私,就很自在。
    折青又去了几个地方,突然在一个角落看见了婉儿跟安潮生。
    她顿了顿,往后面退去。
    那边,婉儿笑盈盈的举了杯,“看你的官服,你升官了?”
    安潮生点点头,眼神复杂了看了眼婉儿,“毕业之后,就去了户籍处做事情,如今已经升五品了。”
    他问:“婉儿,这些年,你过的好吗?”
    婉儿点头,“我很好。你呢?”
    安潮生笑起来,“我也很好。”
    那就好。
    婉儿转头,然后去了另外一个地方吃东西。然后遇见了孙香。
    婉儿跟她说话,孙香顿了顿,还是道:“这些年,潮生一直没有成婚,他的父母气死了,每日里在家长吁短叹。”
    婉儿愣了愣,道:“他可真是……不过,都是他自己的选择,以前是,如今也是。”
    她叹气道:“他是个好人。”
    确实是个好人,但是他们没有缘分。当年的事情,谁也说不得谁错,可就是错过了。她如今很好,又遇见了志同道合之人,实在是很久没有想起过安潮生了。
    孙香就转了个头跟折青道:“陛下,你说,有时候错一步,就是一生。当年那两孩子,也算是情投意合。”
    折青点点头,她笑着道:“各人各有缘法罢了,遇见了,又散开了,人生么,总是如此的。”
    她也有自己的缘法。
    来了这里,就没有再想过回去。
    做了皇帝,如今就要做太上皇陛下了。
    她端着酒杯,看底下的群臣,恍惚了一下,然后笑笑,觉得自己的对于帝王这段缘,终究是要结束了。
    她缓缓的穿过人群,就好像穿过了自己的帝王生涯,然后站在台子上。
    底下的人开始寂静,慢慢的停了下来。
    所有人看向她。
    很多人心中都开始泛起不好的想法,因为这一幕很是熟悉。很多年前,太上皇陛下也是在大封群臣之后,就宣布了一件事情。
    虽然大家对这事情心知肚明,但是终究不敢确定,如今,怕是真的要来了。
    果然,就见陛下放下了酒杯,笑着道:“自朕作为皇太女后,就一直勤勉,勤政,如今已经有三十八年。”
    “三十八年来,朕统一七国,为百姓谋生,为天下谋生路,朕也——无愧于天地。”
    她欣慰道:“今年是盛平二十八年,朕也有五十三岁,该将整个禹国交给朕的皇太女了。”
    一锤定音。
    众臣皆涕泪,真到了这一刻,便只有不舍。
    禹帝折青的时代过去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