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阿福和丹青 阅读至0%

第135章 阿福和丹青

书名:穿成皇太女后搞基建 作者:枝呦九 本章字数:1018字 更新时间:2021-09-07 20:18
    十月,丹青和丹朱收到了信,丹朱跟安晓说:“我爹娘要来了。”
    安晓吓的将一根玻璃管掉在了地上。
    安晓跟丹朱两个人,算是青梅竹马长大,两家父母你知道我,我知道你,但是如今有句话说的好,丑女婿总要见人岳父岳母的,他深吸一口气,准备去澡堂搓个澡。
    “太紧张了,我得放松放松。”
    丹朱:“……”
    她白了他一眼,问他最近的研究进展,“你如今是在商务组?我听闻是研究化妆品?”
    化妆品和护肤品永远是一个永恒的商机。
    这些年,在这一块赚的银子让孙香能从梦中笑醒。她刚开始虽然想过女性在过上安稳的生活后,便能按照心意购买自己喜欢的化妆护肤产品,但是也没有想过,能有这么大的效益。
    随着彩妆行业的深入,又分了奢侈品和平价品。
    不过无论是奢侈品还是平价品,有一种东西是必须做好的,便是卸妆水。
    之前卸妆的产品,大家都强调要卸干净,但是近些年来,又发展成为要不刺激,温和,对皮肤没有伤害。
    美容铺子发展的更好了,每次从研究院里进购的产品越来越多,让他们的项目组得到了充分的重视,所以私下里福利也好,银子也多。
    安晓和丹朱这般从小就跟着朝廷走的人,在朝廷里面是有分宅子的。
    皇太女殿下很大方,又是批了一条巷子,巷子里都住着他们这些自小就读书做研究的人。
    巷子叫永安巷,听闻还是陛下亲自赐的名字。
    从平安到永安,可见陛下对他们的期望不是什么丰功伟绩,而是平安,永安,就这一点,就让臣子们从心底感激。
    安晓将手里的试验管收好,脱掉了自己身上的白衣大褂,再拉拉丹朱的小手,问:“今日,你还去看丹青吗?”
    丹朱点头,“今日沐休啊,不都是去吗?”
    安晓叹气,“咱们一周只沐休一日,可以不去看丹青吗?咱们自己玩去吧。”
    丹朱不愿意。
    “不行,好生生的,不去丹青会不习惯的,即便要不去,也要循序渐进,哪里有突然不去的。”
    安晓就只能陪着去平安巷子里。
    平安巷子跟永安巷子有所不同,永安巷子没有侍卫站岗,平安巷子却有。
    不过丹朱和安晓两人在里面都有亲属。
    丹朱在访问那一栏签上了丹青姐姐的字眼,安晓在访问一栏写上孙香外甥,然后两人才能进去。
    虽然来了无数回,但是流程一次都不落下。
    进了平安巷子,却见丹青和阿福在说话,因是天才们的话,又是那般严峻的神情,所以丹朱想了想,没有和安晓继续前行,停留在了一侧。
    倒是丹青看见了他们,唤了一声阿姐,跟阿福告别了。
    丹朱笑着道:“我没打扰你们吧?”
    丹青摇头,道:“阿姐,今日我不能陪你了,我得去阿篱家。”
    丹朱:“……”
    祝篱,这是他们公认的丹青小青梅,说不得将来就是弟媳妇。
    等丹青走了,她感叹道:“小小年纪,倒是重色轻姐。”
    正要走,就见着丹
    青隔壁的阿福也走了出来,穿着一件斗篷,戴着帽子,手里领着两瓶酱油。
    见了她们,打招呼,“丹朱姐,安晓哥,你们来啦,去我家坐坐吧。”
    小阿福向来是礼数周全的,惹人疼爱。
    不过人家一副要出门的样子,谁敢去他家坐,就告辞,问:“你这是去哪里啊?”
    阿福:“去看小意的阿爷和阿兄。”
    小意的阿爷和阿兄如今住在外面,并没有住在平安巷子里,因为住在里面不好做生意。
    小意的阿爷喜欢做臭豆腐。
    这臭豆腐他之前听闻过,但是没有吃过,来京都后吃了一次,便惊为天人。
    吃了一次,就戒不掉了,小意有了俸禄后,就出银子给阿爷贷款买了一套宅子,专门给他研究臭豆腐。
    研究了一月,竟然研究出一种好吃的臭豆腐。
    老人家晚年发现自己好像有点用,便自己每天做了臭豆腐去卖,能赚一点银子是一点吧。
    不过这臭豆腐臭豆腐,最主要的是豆腐的质量,别的地方小意不放心,阿福就牵线了丹青,由丹青去祝家阿婆家签买豆腐的合同书。
    由此,小意阿爷的豆腐摊便稳定了。
    小意走后,他兄长读了想了很久后,转去了医学院,如今跟着柳琦大夫,倒是跟祝篱认识。
    不过他们忙的很,就只能自己时不时去看看阿爷了。
    提两瓶最近新出的驰名商标品牌:晋江老抽,就要去看小意阿爷。
    阿爷看了他来,有些不好意思,道了一句:“你来就来,不要每回总带东西,好孩子,快来吃点阿爷最新研究出来的臭豆腐。”
    阿福就道:“这牌子是最近出来的,商标名字还是皇太女殿下亲自想的,听闻是老抽中的老抽王,没有哪个老抽能比的上它能抽的(皇太女殿下原话,虽然阿福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这般的好东西,一抢而空,我怕阿爷抢不到,就给你送来了。”
    阿爷就笑,将阿福当亲孙子一般对待,中午还捞起袖子煮了一顿饭,用的就是晋江老抽,一吃,嗯,果然味道有所不同。
    鲜的很。
    等吃完了饭,阿爷下午又要去街上卖臭豆腐了。阿福也跟着去,帮着一起卖,他人小,但是会吆喝,比阿爷会做生意多了,还买了一个腰包,是如今最流行的拉链包。
    这种拉链刚开始研究不出来,后来还是雪生姑娘亲自去研究了一台高度精密的机器,各个环节采用人力,这才将拉链做出来。
    然后采用流水线的工程,彻底将拉链批量生产,于是一上市,就受到了所有人的欢迎。
    刚开始还是富裕人家用,后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迅速的,贫民也能买的起拉链包了。
    阿爷很喜欢这个拉链包,每收一文钱,就将钱郑重的收到拉链包里。
    拉开,放钱,再拉上。
    这个动作,阿爷可以重复无数遍!
    阿福跟阿爷卖完了臭豆腐,送了阿爷回去,就跑去找丹青了。
    丹青在祝家豆腐厂帮忙切豆腐。
    他的刀快,且很准,切出来的豆腐又整齐又不留任何残渣在刀上或者豆腐切片上。
    祝家阿婆看见他这般的刀术,真是又欢喜又愁。
    今日其实是她将丹青叫过来的,叫过来也没有别的原因,
    只是想让他劝劝阿篱,不要想着去做游医。
    “她的先生是柳琦大夫,她跟着柳大夫在万民医馆做大夫多好。”
    因为有家里两个孩子都做了大夫,所以平日里邻居对自己都带着笑意,毕竟谁敢保证自己不生病呢?
    尤其是急病,有个大夫能就近帮你,便能多得一条命。
    就比如说,上回隔壁的小子半夜发热,一家子人急的六神无主,因晚间是没有公共马车的,他们家又没有马车,一时半会赶不去万民医馆,所以只能跑到祝家来敲门。
    祝篱因为是大夫,家里有药,给人家诊脉,听了心跳,开了药服下,孩子才退了热。
    第二日,隔壁人家就送了锦旗来,把祝阿婆高兴的。
    如今,大家都喜欢送锦旗,无论做点什么,就都做一枚锦旗送去,尤其是百姓们喜欢送衙役。
    毕竟衙役跟他们接触到最多。
    以前大家都是写感谢信的,可是后面有人送了锦旗之后,便觉得锦旗看着好看,而且挂在自己的桌子上,就显眼的很。发展到后面,还有专门比锦旗多少的。
    不过后来官府并不提倡,所以送官员的就少了。
    倒是不少商家由送锦旗这件事情上想到了客人对自己的评价,制作了很多小锦旗放在铺子里,要是有客人觉得好,便插一面锦旗,要是觉得不好……嗯,你别插就行了,总不能拿走吧?
    所以,如今有人介绍自己的店铺,都是说:我们的锦旗有多少有多少,可见客人满意度很高。
    然后,便有客栈的众掌柜的站出来,由锦旗制度商量出了一种星级制度。
    他们将客栈分为一星级到五星级五个档次,这个档次是由客栈协会做出评判,然后最终确定客栈合格不合格。
    要是客栈能一直往前面发展,倒是可以不断的提交申请,即便是一星客栈,也能升级为五星,要是停滞不前,甚至退步,五星也能变成一星。
    客栈星级制度一出来,锦旗便被民间看中,所以祝阿婆收到了锦旗,还挺高兴的。
    邻居送来的锦旗是由红绸布做的,上面写了字:妙手回春。
    祝阿婆乐滋滋的将锦旗挂了起来,结果自家的孙女就给了她一肚子气。
    她想出去做游医。
    游医如今又分两种,一种像是江湖郎中,懂得一点点的药理知识,街头巷尾给人看病,一种是像张虎大夫和裘远之大夫一般,是不断的在外面寻找新的药物,研究新的病。
    阿篱就喜欢这种。
    祝家阿婆舍不得。
    她让丹青来,就是劝劝阿篱的,谁知道丹青不愿意,宁愿在那里切豆腐,也不愿意说。
    只道:“阿婆,阿篱愿意做什么,我们都该尊重她,支持她。”
    祝阿婆也知道,但是就怕孩子出门有危险。
    一个人出门,能行?万一碰上坏人呢?
    为人长辈,总是心中不安的。
    丹青就道:“那我教她功夫吧。”
    祝家阿婆:“……”
    算了,这也是个呆的。
    正好阿福来,她便挥手,“你快回去吧。”
    阿福是个极为讲究礼的孩子,也给祝家阿婆带了两瓶晋江老抽,这才跟丹青回了平安巷。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