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过的行人看到这边打架立刻就围拢了上来。
摊主看到有人围上来了又把被早就打蒙了的凌清晨抓了起来,再一次打倒在地,一边打一边在嘴里面说:
“让你偷东西,知道厉害了吧,偷东西,小偷!”
周围人本来想要上前阻拦的,但是听到摊主说她是小偷的时候就立刻停了下来,站在一旁看起热闹来了。
这个时候的凌清晨的脸已经被摊主打肿了,这边的动静引来越来越多人围观。
摊主打的兴起的时候被一个大妈给拦住了:
“别再打了,教训教训就得了。”
“她是小偷!”摊主愤怒的吼道,一把将大妈给甩的踉跄着倒退了好几步。
大妈在路人的帮助下才没有摔倒,众人将大妈扶稳了之后脸上都带上了几分怒意。
更让大家愤怒的是在摊主大喊“她是小偷”的时候凌清晨紧接着吼出了那句“我不是小偷”。
这下围观的人都愣住了,一边说自己在抓小偷,另一边却说自己不是小偷,到底应该信哪边啊。
“他们信你了吗?”小娜问道。
凌清晨摇了摇头,“他们生气多半是因为那个摊主推了那个大妈一把。”
大家在声讨摊主不能这么对大妈的时候也逐渐发现了一个问题,摊主似乎越是被骂就越兴奋,越兴奋就越会做出攻击人的动作。
就在大家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有一个小男孩在人群外围小声的嘟囔了一句:
“可是她根本就没有偷东西啊!”
这句话被他旁边的人给听到了,立刻冲着人群高喊:
“那孩子根本就没有偷东西,是那个摊主冤枉人家了。”
这句话一石激起千层浪,人们立刻哑口无言了,小男孩在大家的鼓励下终于说出了事实的真相。
原来凌清晨下车捡苹果的时候那个小男孩就站在马路的对面,他眼睁睁看着凌清晨将一个个的苹果捡起来用校服外套包起来,正准备将苹果送还给摊主的时候被摊主一把扯开衣服。
“这下那个摊主完了,看大家不打死他。”小娜听到这有了种“大仇得报”的快感。
正当她以为人们会对摊主的行为展开疯狂的声讨时凌清晨却摇头。
“并没有人对摊主怎么样,真相大白之后大家劝慰了摊主两句,又到旁边安慰了那位大妈几句就息事宁人了。”
“就这么走了?”小娜问。
“走了,摊主将苹果捡起来之后推着车直接走了,连句对不起都没说。”
“但是那个大妈趁大家走远了之后又回来了,将我和那个小男孩找了过去。”
“干什么啊?”
“她想把我们都送回家去,但是后来发现小男孩的父母就在旁边,将他交给自己的爸妈之后就把我送回家了。”
那个大妈不但将凌清晨安全的送回家了,还帮她买了点消肿止痛的药,临分别的时候千叮咛万嘱咐以后遇到这样的人千万不能跟他们对着干了。
虽然遇事不怕事是好品格,但是这个好品格在有些时候却会为自己带来杀身之祸,就像是这一次凌清晨遇到的那个摊主显然是一个做事偏激的家伙。
这些人虽然从医学上并没有达到“精神病”的程度,但他们却是典型的“高危人群”,遇到这种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躲远一点,万一不凑巧和他们正面遭遇了也一定不能让自己成为他们的攻击目标。
“那就只有躲啊?”小娜委屈的问道。
“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贾雨也好,那个摊主也好,都是这种亡命徒,一个不小心就会跟你拼命。”
老年恨恨的说道:
“这些人的思维极为偏激,看待事物的标准非黑即白,最重要的是他们攻击人不一定是因为那个人做错了什么,很有可能那个人就是他所痛恨的人群。”
小娜现在的表情已经凝固了,她完全不敢相信世界上还有这么一种人,我打你并不因为你做错了什么,而是因为你恰好是我痛恨的那群人其中的一员。
“很遗憾的告诉你,女人、富人还有官员通常会成为这类人攻击的目标。”凌清晨说道。
这当然不是她总结出来的道理,事实上这是她某次无聊时在书上看到的信息,这类人群从心理学角度上有一个专有的名词叫做“攻击性人格”,更强烈一点的还有“攻击性人格障碍”。
这群人哪怕是遇到外界的一点刺激都会表现的十分暴躁,攻击性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