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义结金兰 阅读至0%

第8章 义结金兰

书名:穿越之亲亲老公 作者:湘郡主 本章字数:1018字 更新时间:2020-02-08 23:09
    这两天,肖可嫣每天上午看书,下午则和于君宜颇有些默契地在一起写诗作词,相互欣赏一番。
    她的诗词是作了不少,可惜,入得了眼的却不多,倒是于君宜的两首诗被她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不喜欢诗词的读者朋友请跳过~~)
    其一
    秋思
    满地落英无人管,
    衡山一带浮云闲。
    高楼把酒谁惊艳,
    枫树红侵桃花魇。
    可憎世俗势利多,
    凭档不见萍踪远。
    缘来缘去一场梦,
    多少风流幻为空。
    何苦抱琴候知音,
    此情惶恐已不信。
    故园回首人不在,
    风雨如晦我独行!
    其二
    湘江行
    千古湘江千古梦,
    九州风雨九州魂。
    苍流但任狂浪卷,
    精华犹与岁争辉。
    雁留南岳禅意回,
    石鼓钟声山头震。
    两岸风光各旖妮,
    沿江一带草色深。
    有心何惧岁月久,
    无志莫学侠者能。
    我游湘江江似我,
    湘江有我我似江。
    滔滔滚滚流水声,
    便去许多真难忘!
    渐渐地,两个人相处的时间一长,于君宜看她虽然个性率真,倒也并不任性,有时候,也就不再片面的恭唯她,而是直接抨击她作诗时所存在的一些缺点和弱点:比如,内容显得有些空洞,格律有时太过散漫,还有,就是明明年纪轻轻的,感情抒发上却往往显得太沧桑、太颓唐,甚至有点老气横秋的样子。
    她并不是那种心高气傲的人,对于他的这些批评倒也能够一一接受。并且,还越来越欣赏他了:他懂得的东西多,为人谦虚,性格豁达,既不拘小节,又善解人意。
    想到自己到了元朝,孑然一身、无依无靠,前尘未卜、孤独茫然,她不由得动了心思,想要认他做哥哥,以便暂时有个依靠。
    下午,吃了饭,她在于君宜又来客厅同她一起看书时,故意一把把他的书给合上,上下打量他一番,没话找话地道:“于公子,我发现一个秘密!”
    “什么秘密?”
    于君宜很少看她这么打量他,也有点好奇,不知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我发现,你看起来很像我的哥哥。”
    肖可嫣为了引起他的注意,努力作可爱状。
    “哦,你还有个哥哥么?”
    于君宜略笑了笑,有些不明就理。
    “嗯,不是我有个哥哥,而是我想要有个哥哥:就是因为没有哥哥,我才好想要有个哥哥。于公子,我怎么看都觉得你很合乎我心目中哥哥的理想形象。”
    她抛砖引玉。
    “哦,原来如此。”
    于君宜恍然大悟。
    “难道,在你的心目中,我只是适合做你的哥哥么?”
    于君宜眼里掠过一抹失望:他,不想做她的哥哥。因为,义兄妹、师兄妹不得相爱、不得通婚是衡山派的门规之一。
    她不知道,通过这几天的相处,他已渐渐地喜欢上了她。
    她的单纯、善良、大方、纯朴、活泼、明丽、无一不令他为之着迷。
    他曾经有过一段恋情,心里很清楚喜欢一个人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但是,他又不能在此时就冒昧地把这种感觉告诉她:其一、看得出来,她还是一个没有什么感情经历的姑娘,很可能还不懂得如何去面对个人感情;其二、她的身份不明;比如,从她当初向他问登月计划一事来看,个中就是颇有疑点的。其三、他的身上还背负了很重要的任务和责任,在任务和责任还没有完成之前,他很难预测和把握他和她之间在感情上的正常发展、、、、、、
    “难道,在你的心目中,我不适合做你的妹妹么?”
    可惜,肖可嫣根本不知道他的心思,她以为他的反问是对她的一种委婉的拒绝,因此,心里颇有些失望。
    “那倒不是,我只是感到有些意外而已。如果你喜欢,那就认吧!”
    他看出她眼里的失望,本来要解释,想了想,又觉得还不是时候,终究没有说出来。只是,在答应她的同时,心里有些遗憾:也许,他们无缘?就像以前的丽娘,既使是与他彼此心灵相通,最终还是劳燕分飞、、、、、、
    “嗯,那好,我们一起来写声明书吧!”
    她正在兴头上,可管不了那么多,目的达成,便要付诸行动!
    她摊开一张纸,让于君宜跟他一起写声明书。
    于君宜倒是没有想到认兄妹还有要写声明书的,觉得她这样的提议很有趣,心里颇是想知道她会让他写出一份怎样的声明书来。
    认亲声明
    兹有于君宜与肖可嫣于元武元年七月十二日结拜为异姓兄妹。两人从此当互相支持,互相鼓励;互相团结,互相尊重;和平共处,患难与共;同心同德,相亲相爱!
    声明人签字:于君宜肖可嫣
    声明人按手印:&8226;;&8226;;
    元武元年甲午月申酉日
    这则声明,后面的那句“同心同德,相亲相爱”是于君宜提议写上去的,虽然肖可嫣觉得那句念起来总让人觉得似乎有那么一点暧昧的意味,但是于君宜却解释说,“同心同德,相亲相爱”是做兄妹的基础,肖可嫣想了想,认为也不无道理,就同意了。
    而像“不求同年同月同日同时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同时死”这样古代结拜者常用的一句话,他们俩个人倒是达成了共识,谁也没有提出来要写上去。
    肖可嫣至所以不提,是因为她不想与于君宜“同年同月同日同时死”。她觉得这句话又假又不符合她做人的一贯理念:不就是认个兄妹么,为什么非得要跟生死扯上关系?难道因为一个先死了,另一个好好的还要去寻死不成?她是不可能有那么傻的。
    不知道于君宜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该不会跟她想的是一样吧?
    当她让于君宜跟着她煞有介事地在草庐一侧供奉的佛像前,从形式上正式性地各斟了一杯酒在手中,互相按照声明中的内容起誓拜认兄妹时,她就在想着他为什么也不想说“不求同年同月同日同时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同时死”这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