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阅读至0%

第5章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书名:漠然散文集 作者:风一样的君漠然 本章字数:1018字 更新时间:2020-02-08 23:05
    记忆中,从幼稚园到小学、初中、高中、再到大学……
    我们人生近乎五分之一都在学府里度过。学习读书几乎伴随了我们最美好的童年,最青涩的青春,以及跃跃欲飞的梦想未来。
    有时候我们也会疑惑,会发问: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现在的小孩儿,从会发音开始,就在听三字经,弟子规等等。上学了又学习五花八门的知识。我们在懵懂好奇中慢慢觉悟,在觉悟里逐渐烦躁,产生疑问甚至是怀疑。
    今天,我在这里分享一篇小故事,不是为了说服,而是解惑。希望大家都能静心的看一看,思考思考。
    从前,在一座山村里,住着一位农夫和他的小孙子。每天清晨,小孩子都要随着老爷爷早早起来赶十几里的山路去学堂学习。
    有一天,孙子问道:“爷爷!上学的路那么远,而且我也读不懂。只要把书本合上,我就会忘得一干二净,读书有什么用?”
    老爷爷指着角落的篮子说:“这个篮子是放煤炭的,你拿去河边,帮我装一篮子水回来把。”
    小孙子听罢,照着爷爷说的去做了,不过回来之前篮子里的水早已经被漏光了。
    “你下次跑的快一些。”老爷爷笑着把小孙子再次带到了河边。
    这一次男孩儿跑的飞快,但他回来之前,水依旧漏的精光。试了好多次后,男孩儿终于开口说道:“爷爷,篮子根本不能盛水的。这根本就是没用的!”
    爷爷笑着说:“你觉得没用吗?可是你再看看篮子。”
    男孩儿低下头看篮子,他发现,原本又破又脏的煤炭篮子,已经从里到外的都变得非常的干净。
    如此,不正如我们读书吗?
    书是河水,我们的心就像是那个装满煤炭的篮子。我们每次用篮子去捞水时,看似什么也捞不起来,像是一直在做无用功。可是篮子却越来越干净。
    书读多了,虽然很难全部都记得甚至是理解。但是我们的心灵却会得到一次次的洗礼,慢慢变得纯净。读书生智慧,莫过如此。
    或可大智若愚,或可海纳百川,读出不一样的味道,得到不一样的智慧。但有一样是相同的,那便是读书度己亦度人,只好没坏。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读书有感而发:表达了他在读书后,时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朱熹用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行象加以描绘,让我们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便是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大学者朱熹在赞美读书有所领悟,心灵中感知的畅快、清澈、活泼,以水塘和云影的映照畅叙出来了。那么他的心灵为何这样澄明呢?因为总有像活水一样的书中新知,在源源不断地给他补充啊!
    这首诗,也从另一个新颖而精简的角度将之前分享的小故事给概括总结。
    顿时觉得语言的魅力和精彩让我怦然心动,忍不住也想舞文弄墨。明明几百字的故事,为何能用28个字便表达了出来呢?
    前后的对比,在写这边儿感想的过程中,又给了我一个惊艳,原来,读这样的书,文字也能成为一种小乐趣。快乐有感而发,从来不需要牵强附会。
    珍惜自己读书的时光,在这个快餐的时代,享受难得的静谧,书于桌案上,看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题外话------
    心灵鸡汤,源于偶尔看到的小故事分享。希望大家喜欢。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