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那时花开风不语 阅读至0%

第168章 那时花开风不语

书名:开局错把李世民当大表哥 作者:烟雨织轻愁 本章字数:1018字 更新时间:2022-05-26 05:57
    第二日,两人都起晚了。
    聂十娘眼圈都有些泛青,起床的时候,还一直在打哈欠。
    看到苏长生谐谑的眼神,她忍不住狠狠地瞪了苏长生一眼。
    不过,嘴角却是蕴含着一抹柔情。
    昨日晚上,苏长生终于报了一箭之仇。
    聂十娘拍他屁股的大仇,被他加了十倍的还了回去。
    当然,苏长生作为一个血气方刚的男人,所做的事情,自然远不止这些。
    但是关键时刻,屁股上尚没有痊愈的伤势,阻止了他的进一步动作。
    然后,两人就都睡不着了。
    不过经过这一晚之后,两人之间的关系,又变的有些不同起来。
    在松州又待了三日,苏长生的伤势,基本已经大好。
    按捺不住的苏长生,准备吃掉聂十娘,不料她家亲戚又来了。
    这让苏长生十分幽怨。
    苏长生决定回长安了。
    松州这地方,不但昼夜温差极大,吃的还极差,又没有什么热闹。
    如果不是聂十娘一直陪着他,苏长生怕是早就待不下去了。
    苏长生特意雇了几辆车,至于席君买和李元芳,自然都是骑马的。
    至于死神军团,自然全部都骑马赶路。
    这一次死神军团虽然经历了一次大战,这一次战局比上一次更加的凶险,战果比上一次更加的辉煌。
    但是这一次,死神军团,虽然近半受伤。
    但是奇迹般地,竟然没有一人阵亡,甚至就连重伤之人都没有。
    这一次居然是零伤亡,不得不说,这真的是一个奇迹。
    当然了,也或许是稍微弱一点的,在上一次已经死完了。
    剩下来的,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骑马骑的无聊了,李元芳就拉着席君买一起到马车上找师傅聊天。
    席君买不想去,并且给了李元芳一巴掌。
    但是最终还是没扭得过李元芳,他也怕这小子愣头愣脑的,在苏公子和师傅面前,说出什么过分的话来。
    有自己在场的话,还能拦着点他。
    而马车上,本来苏长生和聂十娘两人卿卿我我,还能亲亲热热的。
    结果,李元芳这个大电灯泡就跳上来了。
    不要说苏长生,就连聂十娘,都恨不得一脚将之踹到天上去了。
    结果这个大电灯泡还丝毫没有电灯泡的觉悟。
    看着苏长生和聂十娘,忍不住问道:“咦?你们两个人不对劲,绝对不对劲!”
    “师傅,你脸怎么这么红?苏先生,你心跳为什么这么快?”
    苏长生真是一把掐死这货的心都有了。
    聂十娘臊的都快无地自容了。
    旁边,席君买直捂脸。
    苏长生深吸一口气,然后问道:“李元芳,你现在是二师兄对吧?”
    李元芳点头说道:“对啊,席君买是大师兄,我自然是二师兄了。”
    苏长生笑眯眯地说道:“闲来无聊,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吧。”
    李元芳当即拍手笑道:“好啊,好啊!快讲,快讲,我最喜欢听故事了!”
    苏长生当即说道:“从前,在东胜神洲,有一座山叫做花果山。这山上孕育了一个石胎,终年吸收日月精华,最终化作了一只石猴……”
    没错,苏长生讲的,正是西游记。
    苏长生记忆力很好,整本西游记,他都能背的下来。
    当然了,讲故事并不是背书。
    真将西游记原文背下来,也绝对不会是一个好故事,眼前这三人,估计都未必能听得懂。
    苏长生重新梳理了一下,用网文的方式,卡着悬念讲出来的。
    当然了,苏长生之所以给他们讲西游记,也并不是真的闲着无聊。
    而是李元芳这个熊孩子,实在是太淘气了。
    苏长生就捉弄他一下子而已。
    ……
    苏长生等人,一路上游山玩水,走的并不快。
    碰到名胜古迹,或者是有知名小吃的地方,他们还会停留个三五日再上路。
    反正苏长生本就是个富贵闲人,也没什么要紧事要做。
    松州,蜀王李恪将苏长生提出的两点,写成奏折上奏。
    本来这封奏折和苏长生差不多同时上路。
    结果苏长生他们才刚刚走到一半,奏折就已经进了长安。
    李世民打开李恪的奏折,发现李恪先是汇报了一下最近松州的情况。
    然后又讲述了自己当街办理公务,接受百姓告状的事情。
    并且提出,可以在整个大唐推广这种做法。
    以州为单位,每州的刺史,可以专门抽出一天时间,在一个无遮拦,百姓可以任意出入的地方,专门接待有冤屈的百姓。
    这个日子,可以定做刺史接待日。
    看完这条之后,李世民心里不由一动。
    这个办法,的确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啊。
    刺史接待日真要做成的话,到时候,底层的官吏再要欺上瞒下,可就要掂量掂量了。
    不得不说,恪儿居然能够想到如此妙极,真的是长进了啊。
    李世民继续看了下去,李恪又提出,松州正在征收秋赋。
    但是因为损耗太大,而这些损耗,都出在百姓身上。
    所以,李恪决定将税赋换成钱,然后将钱运送到长安之后再购买粮食入库。
    这样一来,就能够节省一大笔的损耗。
    并且李恪还提议,他在江南,已经试验两熟水稻成功。
    再随着冬小麦的推广,以后大唐势必不会缺少粮食。
    既然如此,朝廷可以试着以后将农税由收粮食变成收取钱财。
    然后统一的,在距离长安近的,交通良好的地方收购粮食。
    这样能够节省下大量的损耗。
    这个办法,其实到明年就可以先试行。
    从距离长安城最远的地区开始实行这个办法。
    距离长安越远,路上的损耗就会越多。
    如果换成钱的话,就能够节省下大量的钱财。
    这个办法,又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利国利民的良策。
    如果这两项政策都能落实下去的话,那么对大唐都有许多裨益。
    恪儿,真的不愧是朕的麒麟儿啊。
    不过,李世民有些纳闷的是,恪儿虽然文武双全。
    但是这种利国利民的良策,满朝文武都没人能够想得到,没理由恪儿一下子就想到了吧?
    对了,恪儿现在在松州,而苏先生——呸!——哪苏长生也在松州。
    这必然是苏长生教给他的无疑。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