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夏口难民 阅读至0%

第224章 夏口难民

书名:带着仓库去三国 作者:泠雨 本章字数:1018字 更新时间:2022-05-12 19:37
    “兴邦,今年以来,难民涌入夏口、南阳的人越来越多,夏口地区已经无法安置。”
    荀彧道。
    哦!
    “现在一个月有多少灾民涌入?”
    秦琪道。
    “今年天灾,中原好多地方收成不好,那些地方官吏,听说夏口安置灾民,
    纷纷把灾民赶向夏口、南阳二地。若是老天再不下雨,还会有大量百姓涌入。
    现在一天涌入夏口的难民有数万,涌入南阳的难民也有数万。一天需要海量的粮食救济,
    再这样下去,不论是夏口,还是南阳,无法支撑救济粮。”
    荀彧道。
    “难民涌进来,给当地百姓造成巨大麻烦。难民中出现一些好吃懒做的人,
    趁机抢劫、掠夺等犯罪活动,甚至出现强抢民女的事。地方治安出现混乱,不安定啊!”
    荀彧道。
    “通知下去,不论什么人,胆敢在荆州犯事者,杀无赦。这种时候,居然有人趁火打劫。”
    秦琪道。
    愤怒了。
    好心安置百姓,却有一些刁民不识数,只能杀鸡给猴看,震慑一下歹徒。
    “涌入夏口、南阳的难民,可以让水师转移到荆南四郡,到那里分配土地、修建房屋。
    告诉荆南四郡官吏,必须安置好灾民,如果有官吏视而不见,一律回家种红薯。”
    秦琪道。
    “兴邦,据我所知,荆南四郡刚刚动荡过,府衙贮存的粮食不会多吧!把难民转移过去,让官吏如何解决吃的问题。”
    荀彧道。
    “文若,武陵、长沙二个郡,已经种上的洋芋、玉米那种高产农作物。
    几个月过去了,基本到了收获节季,百姓到了交税、交种子的时候了。
    这段时间,府衙肯定有大量粮食,不用担心。”
    秦琪道。
    “对了,还有件事,就是夏口地区出问题。一些百姓种植洋芋,产量非常低,
    连种子都收不上来,这是怎么回事。好多百姓到衙门反应,让衙门给赔偿损失。”
    荀彧道。
    怎么可能?
    那可是从现代带来的种子,属于脱毒洋芋种子,绝对是一种高产作物。
    “文若,这绝对不可能出现的事,就算天旱,亩产量至少有千斤以上。”
    秦琪道。
    “也不是全部,只有少数百姓、大家族种植出现问题。”
    荀彧道。
    “出问题的百姓、大家族使用的是咱们衙门提供的种子吗?”
    秦琪道。
    “不是!上次种植获得高产,一些百姓自己留下来的种子。”
    荀彧道。
    秦琪听后明白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了。
    唉!
    “告诉各地衙门,不要理会那些百姓、大家族,谁让他们不听话。不是交待过,
    种子只能种植一季吗?再种第二季不会有产量,谁让他们擅自种植。”
    秦琪道。
    只能种一季!
    荀彧惊讶万分!
    “这又是怎么回事?”
    荀彧道。
    “文若,那种洋芋是一种高产种子没错!问题是咱们现在缺乏培育良种的专家,
    不能培育出新的种子出来。培育种子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需要这方面的专家慢慢研究。
    目前,只能由衙门提供种子,等百姓收获后再还给衙门,并多收一成的粮食。”
    秦琪道。
    “兴邦,为什么不向天下供应这类种子呢?”
    荀彧道。
    “文若,以为是大白菜啊!本官能满足辖区内百姓使用,已经是极限,其他地区没办法满足。”
    秦琪道。
    目的就是吸引百姓跑到荆州来,让荆州人口暴棚。一旦天下乱起来,人力资源足够多。
    “文若,现在夏口、南阳、荆州到底有多少人口。”
    秦琪道。
    “夏口地区已经突破百万大关,南阳也有上百万人口,整个荆州现有人口六百万出头。”
    荀彧道。
    人口不够啊!
    必须继续安置灾民。
    “文若,难民尽量往荆南四郡安置,夏口、南阳二个地区,人口差不多了。”
    秦琪道。
    “担心战争!”
    荀彧道。
    “对!夏口郡、南阳郡二个地方,肯定是其他诸侯争抢的地盘,咱们要准备好。”
    秦琪道。
    “豫州牧是黄琬,黄琬的老家在夏口,他真会带豫州兵马进攻夏口城?”
    荀彧道。
    “文若,黄琬虽然不是袁家一系的人,可也算清流一系。豫州是袁家老槽,
    怎么可能让外人长期担任地方官吏呢?再说了,就算黄琬任州牧,依然要看袁家的脸色行事。
    况且,世事难料,谁知道以后由谁掌控豫州呢?觉得袁家那二个儿子袁术、袁绍二人是好伯伯吗?
    一旦风云突变……呵呵!”
    秦琪道.
    “兴邦,不会吧!袁家可是四世三公,门生故吏满天下,政局稳定,对袁家有利。”
    荀彧道。
    “文若,不要把人想得太好,人性贪婪无止境,天下大乱,袁家人就会有想法了。”
    秦琪道。
    荀彧无言了。
    “文若,其实呢?颍川那个地方是四战之地,乱世到来,不是一个好地方。
    要不与慈明公商量下,让荀家部分家族搬迁到夏口居住,夏口是个好地方啊!”
    秦琪道。
    大家族不会在一根绳子上吊死,绝对会把家族子弟分配到各地诸侯地盘。
    遍地撒网,不会造成家族灭亡。
    “这个到是可以商量下。不过,我做不了主,等过后去建议下,由家族决断。”
    荀彧道。
    另一个位面,荀家把宝押在袁绍身上,象荀彧、荀谌都跑到袁绍帐下效力。
    荀谌成为袁绍首席谋士。
    虽然历史上记录荀谌的事迹不多,可是,能成为袁绍首席谋士,绝对是一个不简单的人。
    要知道,袁绍帐下可是拥有大把文臣武将。
    能在那么多文臣中脱颖而出,会是弱智的人吗?
    不过呢?
    貌似荀谌这人很低调,不喜欢张扬,在袁绍帐下不显山不露水,一直默默无闻。
    想想袁绍帐下的牛人,田丰、沮授、许攸、陈琳、逢纪、审配、郭图、辛评、辛毗等。
    一个个全是超级高智商的牛人。
    荀彧同样到袁绍帐下,呆了一段时间,看袁绍不能成气候,这才离开袁绍。
    路上碰到老曹,才被老曹收为旗下首席谋士。
    从此荀彧才华得到施展的舞台,兢兢业业为老曹打理内政,充担萧何那个角色。
    自从有了荀彧,老曹不再担心大本营出什么问题。一心一意带兵马对外出战。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