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阅读至0%

第2章

书名:平阳公主传奇 作者:景雪123123 本章字数:1018字 更新时间:2020-02-08 22:58
    民工两人推一辆车,载米三石。由于路途遥远险阻,等到达目的地,米已经吃完。车夫无法交差,只好逃亡。加上官兵追杀,饥寒交迫,以至死者相枕,臭秽盈路,天下骚动。无休止的徭役和兵役,迫使千千万万农民背井离乡,大量田地荒芜。农民靠树皮、野菜充饥,甚至发生人吃人的惨剧,终于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知世郎”王薄在长白山(今山东邹平)振臂一呼,受苦受难的老百姓纷纷响应。大业九年(公元613年),杨素的儿子杨玄感趁机起兵,声称“为天下解倒悬之急,救黎元之命”。一时间,从山东到大兴城,从东南到岭南,群雄蜂起,出现瓦岗军、江淮军和河北军三支巨大的义军。隋炀帝杨广的政权,就像一只破败的船,行在风云飘摇的大海之上。
    为了炫耀隋朝的富足,隋炀帝杨广请西域各国首领,到洛阳观看百戏演出。各国首领请求允许商人进入洛阳做买卖,隋炀帝杨广答应下来,下令装饰洛阳市容。洛阳内外的树木用丝帛缠绕,商人必须穿华丽的衣服,地摊也要用精美的草席铺地。西域商人路过客栈,店主要热情招待他们。酒饱出门,要说:“大隋丰饶,酒饭不需要钱。”
    天下已经大乱,隋炀帝杨广却浑然不觉。后苑金磬亭,酒饱饭足的隋炀帝杨广哈着酒气,说:“月轮初满,长空万里清光。朕来一个夜游西苑,以不辜负人生的大好时光。”随侍在侧的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和其他大臣一听,立即叫好。当即调来龙辇,隋炀帝杨广坐上去,其他人各乘骏马,向后苑深处走去。
    后苑是隋炀帝杨广,耗费大量的民脂民膏建造的宫苑。苑内珍禽异兽、名树名花,数不胜数。月光下,放眼望去,树影婆娑,周围空阔。远处积翠池,池光浮影,轩槛隐映,红叶桥边停有画舫。虽然隋炀帝杨广是一名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但是他对音乐有一定的爱好。
    隋炀帝杨广下令奏乐,侍从乐官听见,忙从腰间摘下号角,望空一吹。顿时骑在骏马上的宫女,从袋中掏出各式各样的乐器,一起演奏。月光下,旷野里,琴瑟和谐,清亮悠远,别有一番滋味。
    宇文述对站在旁边的纳言苏威说:“醺醉之人,合奏清乐,送人梦乡,陛下真是古今天下第一天子。”苏威白宇文述一眼,端起袖子走上前说:“如今朝纲不振,吏治败坏,天下盗贼蜂起。先帝打下的大好河山变得支离破碎,正义之士莫不叹息。宇文将军身为朝廷重臣,手握兵权,理应劝陛下抑制糜费佚乐,励精图治,重整河山。”
    苏威还没有说完,宇文述就显得不耐烦。他指着苏威,教训苏威说:“龙生九子,各个不一。江山治理得好坏,岂是我们臣子说了算?奉劝苏大人一句,好好当你的纳言,拿你的俸禄,少说闲话。”苏威身为两朝元老,听了宇文述的这番话,气得吹胡子瞪眼。刚想反驳两句,宇文述上前把他推到一边。
    龙辇上的隋炀帝杨广,打一个哈欠,眯着眼睛问:“什么盗贼?你们在说什么?”憋一肚子气的苏威,再也顾不了许多,抢先上前一步,跪倒在地上说:“陛下,盘踞在长白山的王薄,如今已经临近汜水,四方盗贼蜂起。突厥又陈兵四十万,在塞北蠢蠢欲动。臣请求陛下立即回宫,召开御前军事会议,商讨军国大事。”
    隋炀帝杨广耽于玩乐,最不愿意听“盗贼”的事情。宇文述和内史侍郎虞世基等人投其所好,把郡县来的告急文书压下来,以至令隋炀帝杨广觉得天下很太平。听了苏威的一番劝谏,隋炀帝杨广不以为然,睁大眼睛左看右看,幽默似的问:“盗贼?这里有盗贼吗?”
    话音刚落,不远处的都馨亭火光四起,浓烟滚滚。跟着人声喧嚷,铁器叮当叮当响个不停。马匹显得不安,仰鬃喷鼻。骑在马上演奏的宫女立即停止动作,发出一片惊呼声,忽然其中一个人声喊:“盗贼闯进来了。”听见这句话,隋炀帝杨广当即从龙辇窜下来,声音变了腔调大声喊:“护驾,护驾。”不远处长满蒿草,隋炀帝杨广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头扎进去。
    这时候,夜风刮起来。周围的树木不停地响,而且还特别大。草丛中的隋炀帝杨广三魂不见七魄,头皮发麻。宇文述惊慌一下,很快镇定下来,不相信戒备森严的后苑会有盗贼。很快有人向隋炀帝杨广禀报,说:“启禀陛下,都馨亭只是不小心失火,根本没有盗贼。”隋炀帝杨广哆哆嗦嗦被人搀扶出来。此时已经玩性尽失,悻悻回到皇后萧氏的寝宫。
    萧氏看见隋炀帝杨广的脸上有血印,心疼地向他的脸上吹气,并且关切地问是怎么一回事?隋炀帝杨广恨恨地说:“都是苏威那个老东西,把朕害成这样。他整日拿盗贼来吓唬朕,朕看见火起就藏匿蒿草间,真想打他几个耳光。”萧氏把事情的前因后果都听明白,就叹一口气。侍候隋炀帝杨广躺下,坐在他的身边,幽幽地劝道:“苏爱情所言非虚,只有天下安宁,陛下才能高枕无忧。”
    “臣妾请求陛下明日上朝,与众卿研究盗贼问题。”隋炀帝杨广知道萧氏,从来不会轻易谈政事,如今说出这番话,不得不掂量。隋炀帝杨广往被窝里缩一下,用手摸自己脸上的伤痕,当即下旨明日上朝,研究盗贼问题。
    萧氏是后梁皇帝萧岿的女儿,她出生在太建元年二月二日(公元570年)。按照当时江南的风俗,孩子生在二月命运多舛。萧岿迷信占卜,连占两卦卦象都是不好。萧岿觉得萧氏是灾星,他为了自己的社稷,不想把萧氏留在家里,后来把萧氏送给远房亲戚萧岌。萧氏八岁的时候,萧岌夫妇相继谢世,孤苦无依的萧氏只好辗转投奔舅父张轲。
    再后来,隋炀帝杨广年满十六岁,隋文帝杨坚和独孤氏决定为他选王妃。独孤氏提出,最好从南方的名门望族中挑选王妃。隋文帝杨坚十分赞同,二人一拍即合。他们左思右想,最后一致认为当时南方的名门望族最为门当户对、最有影响力、最受礼重的就是萧岿。萧岿喜出望外,倘若与隋文帝杨坚结为儿女亲家,那么他的统治就确保无虞。萧岿让人为萧氏卜卦,占得一个大吉大利的卦。
    就这样,萧氏成为晋王妃。萧氏温柔贤惠、美丽端庄,隋炀帝杨广对她更是百般恩爱,夫妻十分和睦。
    隋炀帝杨广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上朝,在听政殿里,他觉得很陌生。隋炀帝杨广坐在龙椅上面,坐几次才觉得舒服,然后问:“天下盗贼的情况怎么样?”宇文述上前一步回答:“启禀陛下,天下盗贼已经越来越少,现在仅剩原来的十分之一。”隋炀帝杨广满意地点了点头:“突厥的情况怎么样?”
    苏威怕宇文述再不说实话,抢先回答:“根据可靠情报得知,突厥可汗始毕在雁门关外屯兵数万,时刻准备袭击雁门。臣恳请陛下对突厥采取分化政策,以减轻这方面的压力。”御史大夫裴蕴主管军事情报,他也是报喜不报忧。裴蕴看见苏威抢自己份内的话说,显得不高兴。于是摇头晃脑上前,对隋炀帝杨广说:“苏大人太夸大其词了,突厥的事情比臣还要明白?事实是始毕可汗对陛下非常尊敬,有军队逗留在雁门关外,也是正常的。”
    隋炀帝杨广听裴蕴这番话,脸上漾出笑意,说:“既然盗贼和突厥都没有发生什么情况,那就退朝吧!”说完,就站起来离开,文武百官也陆续离开。殿里只留下苏威一个人,苏威仰头向上望,叹息地说:“天亡我大隋啊!”
    每天,李渊离开国公府处理公务,李建成就会督促李世民和李秀宁读书、练武。李渊回来之后,李建成就会把情况告诉他。无论有多忙,李渊都一定会辰时回到国公府,与李建成、李世民和李秀宁吃饭。看见三名子女这么懂事,都觉得很欣慰。每隔一段时间,李渊就会回武功,到窦氏的坟前,跟她聊天。
    这天,李渊拉着李秀宁的手到外面逛街。碰巧,钜鹿郡公柴慎也带着儿子柴绍逛街。李渊与柴慎互相打招呼,他们也各自让自己的孩子请安。柴慎一看见李秀宁就很喜欢她,还夸奖李秀宁一番。李渊看见柴绍也是一样,柴慎邀请李渊和李秀宁到自己的府第。
    柴绍乃是晋州临汾人(今山西临汾),祖父柴烈是北周骠骑大将军,历任遂、梁两州刺史,封冠军县公。柴慎不但是钜鹿郡公,还是太子右内率。柴慎对柴绍很严厉,柴绍没有觉得不开心,他知道柴慎这样做是为自己好。每天,柴绍都会准时到书房读书,还有到后院练武,从来都不用柴慎操心。虽然柴慎对柴绍严厉,但是他的心里面是很疼爱柴绍。
    李渊和柴慎在客厅聊天,李秀宁和柴绍在后院玩耍。柴绍正在放风筝,李秀宁看见柴绍的风筝放得这么高,就恳求柴绍教她,柴绍也很乐意。柴绍一边讲解,一边给李秀宁做示范。凭着李秀宁的聪明才智,很快就学会放风筝。当看见风筝在天上迎风飘扬的时候,李秀宁很开心。
    至此之后,李渊和柴慎时不时会见面,李秀宁和柴绍慢慢熟络起来。自从窦氏去世之后,李渊就按照她生前的建议去做。渐渐地,隋炀帝杨广就没有再为难李渊。不久前,李渊得到四匹神驹,一匹乌黑似铁,油亮光滑;一匹浑身赤红,鲜亮得像一团火一样;一匹全身都是白,像雪一样;一匹浅黑的毛发之中渗有白色。
    这四匹神驹跑起来,脚蹄生风,日行千里,李渊把他们都送给隋炀帝杨广。过了一些日子,李渊多方寻访一些鹰犬献给隋炀帝杨广,很快就被提升为大将军。对于李渊的这种做法,柴慎很明白。他感觉得到,李渊不是平常人,将来一定会有一番作为。
    山西位于太行山以西、黄河以东,因此而得名。山西是隋朝其中一个军事重镇,具有很高的战略意义。山西设有太原、上党、河东、雁门、代郡等五个郡,太原是黄河流域仅次于大兴城和洛阳的第三大城市。
    太原留守是山西的最高行政长官,总理军民、钱谷、守卫事务。因为李渊近期的表现,隋炀帝杨广决定由李渊担任这个职务,同时兼任河北抚慰大使。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李渊表现得很开心。因为离开大兴城,自己的处境就会安全,用不着再担惊受怕。
    离开大兴城的这一天,柴慎和柴绍前往送行。李秀宁在柴绍面前眼泛泪光,柴绍叫她不要哭,说一定会有机会再见。李秀宁把手帕交给柴绍,还叫柴绍不要忘记自己,柴绍对李秀宁表示,一定不会忘记她。李渊就与李建成、李世民和李秀宁一起登上马车。李秀宁用手拿开布帘,向柴绍挥手。柴绍跑几步上前,也向李秀宁挥手。柴慎走到柴绍身后,双手搭到他的肩膀上面。
    李渊一行人到达太原之后,鹰扬府司马刘政会率领众人迎接。刘政会是滑州胙城人(今河南滑县),祖父刘环隽,担任北齐中书侍郎。刘政会把李渊在留守府安顿好,甚至一些琐碎事都安排妥当,李渊表示感谢。第二天,李渊与刘政会一起,到太原各个地方巡幸。
    老百姓看见李渊衣着朴素,说话热情,为人随和,也渐渐放松。李渊与太原的官兵约法三章,规定他们一定要尽心尽力为老百姓办事。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派人去体察民情。老百姓遇到什么困难,李渊都会主动去帮他们解决。李渊还对老百姓,采取一些优惠和方便的政策。久而久之,李渊得到老百姓的拥戴。他们感谢隋炀帝杨广,派给自己一个这么好的官员。
    刘政会经常为李渊分担工作,每一项工作都会做得有条不紊,所以李渊对刘政会十分满意。李渊觉得刘政会是一个能干的人,决定会在适当地时候提拔他。刘政会觉得李渊是一个好官,他对李渊是心悦诚服。
    三兄妹之中,李秀宁和李世民的感情最好。因为他们年龄相近,两人有很多共同的话题。通常读书和练武之后,李世民就会与李秀宁一起玩耍。所有好用的、好吃的、好玩的,李世民都会第一时间给李秀宁。
    每当夜阑人静的时候,柴绍就会打开窗户。望着天上的明月,掏出李秀宁送给自己的手帕,喃喃地说:“秀宁,我很想你,你在太原生活得好吗?”远在太原的李秀宁,好像心有灵犀一样。同样打开窗户,望着天上的明月。
    一晃眼十几年过去,李建成二十七岁,李世民十八岁,李秀宁十五岁。李秀宁正在后院练武,刚巧李世民经过。李秀宁看见李世民很开心,一个纵身跃过去与李世民打起来。打了一会儿,双方都停下来。李世民说:“秀宁,你的功夫是越来越好。”李秀宁说:“这都是妹妹勤于练习的缘故,不过妹妹不会因此停下来,因为妹妹明白不进则退。”李世民满意地点了点头,说:“你能够明白这个道理,我真的很高兴。”
    李渊在书房里面批阅公文,李秀宁拿汤水给李渊。李渊说:“秀宁,三名子女当中就数你最贴心。”李秀宁说:“女儿是父亲你的女儿,而父亲你又这么疼爱女儿,女儿对你贴心也是应该的。”李渊用手抚摸李秀宁的脸,感动地说:“好,真的是我李渊的乖女儿。”李秀宁见李渊批阅公文这么久,就提议到外面走走,李渊也答应下来。
    李秀宁到外面逛街,看见前面围着一大堆人。出于好奇,就走上前去看看。只见有一张桌子,桌子上面放有文房四宝。刚提完诗的年轻人,看见李秀宁就叫她一声,其他人看见也叫李秀宁一声。李秀宁问那名年轻人在干什么?那名年轻人说,刘老伯就快七十生辰。打算每人作一首诗,送给刘老伯聊表心意。李秀宁听见那名年轻人这么说,也想赋诗一首送给刘老伯。
    李秀宁拿起笔,想了一会儿就写在纸上。李秀宁每写一句,周围的人就读一句,他们纷纷称赞李秀宁写的诗好。李秀宁掏出几缗钱给那名年轻人,叫他买一些鸡和鱼为刘老伯好好庆祝,那名年轻人对李秀宁表示感谢。
    柴绍已经二十岁,生得器宇轩昂,而且文武双全。他如今是太子杨昭的千牛备身,因为柴慎不久之前逝世,所以他继承钜鹿郡公的爵位,以抑强扶弱而闻名于大兴城。大兴城的老百姓都把柴绍当成是英雄,他在大兴城是有一定的影响力。
    这天隋炀帝杨广上朝,他歪头想一会儿,说:“朕仔细想过,突厥是塞外野蛮之辈,反复无常,不可不防。朕有很多年没有到塞北,现在就去巡视一下。一来看看塞外风光,二来震慑始毕可汗。始毕可汗看见朕,肯定会乖乖臣服,至少五十年不敢窥视中原。”一些重臣一起叫好,七嘴八舌讨论起来。
    宇文述正在想怎么样讨隋炀帝杨广的欢心,隋炀帝杨广看见他这样,笑着问:“宇文爱卿,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宇文述说:“刚才臣想了几个好办法,可以壮我大隋的声威。”宇文述就把自己想的办法说出来,隋炀帝杨广还没有等宇文述说完就连连叫好。隋炀帝杨广要求宇文述,三天之内把观风行殿和巨型大帐造出来。
    为了保证道路畅通,隋炀帝杨广下旨征调河北壮丁十万,凿开太行山。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开辟通往并州的大道。大业十一年八月(公元615年),一切准备就绪,隋炀帝杨广率领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迁往塞北。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